•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42

没油什么大不了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作业成本法管理会计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ofa上的猫

已采纳

1、成本管理的对象:传统成本管理的主要是产品;而作业成本法不仅包括产品,而且包括作业。2、关注的重点:前者关注成本;后者关注作业。3、职责的划分:前者一般以部门(或生产线)作为责任中心,以该部门可控成本作为对象;后者以作业及相关作业形成的价值链来划分职责,以价值链作为责任控制单元,而价值链是超越部门界限的。4、控制标准的选择:前者以企业现实可能达到的水平作为控制标准,而且这一标准是相对稳定的,是企业现实可能达到的,而不是最高水平的标准;后者以实际作业能力(不考虑现实的低效率和技术故障、次、废品、非正常停工等因素的情况下,可能达到的最高产出水平)成本,亦即最优或理想成本作为控制标准。5、考核对象的确定,奖惩兑现的方式:前者以是否达到该标准及达到该标准的程度作为考核依据,对部门和相关责任人兑现奖惩;后者以不断消除浪费所取得的成果和接近最优标准的程度作为业绩,实现的业绩可以用财务指标,也可用非财务指标衡量,对作业链中各种作业的执行者,即“团队”(“不是”某一部门和某一责任人)实施奖惩。6、对待非增值成本的态度:前者忽视悲增值成本;后者高度重视非增值成本,并注重不断消除非增值成本。

作业成本法管理会计

131 评论(8)

卓越精品装饰

如下:

1、变动成本法一般适用于同时具备以下特征的企业:

(1)企业固定成本比重较大,当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较快时,分摊计入产品成本中的固定成本比重大,采用变动成本法可以正确反映产品盈利状况。

(2)企业规模大,产品或服务的种类多,固定成本分摊存在较大困难。

(3)企业作业保持相对稳定。

2、作业成本法一般适用于具备以下特征的企业:

(1)作业类型较多并且作业链较长。

(2)同一生产线生产多种产品。

(3)企业规模较大并且管理层对产品成本准确性要求较高。

(4)产品、客户和生产过程多样化程度较高。

(5)间接或辅助资源费用所占比例较大。

成本作业法优点:

1、能够辨认出最有价值的顾客、产品和渠道。

2、能够辨认出无利可图的顾客、产品和渠道。

3、能够发现组织财务业绩真正的贡献者和侵蚀者。

4、根据生产产量、组织结构、资源成本的变化,能够准确预测成本、利润及资源需求。

5、能够发现不良财务业绩的根源。

188 评论(15)

小轩3636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指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进而以作业量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起源于美国,首先由科勒(Kohler,Eric L.)提出.科勒发现水力发电生产过程中,直接成本比重很低、间接成本很高,从根本上冲击了传统的按照工时比例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核算方法. 后来,斯拖布斯(G.T.Staubus)对ABC理论做了进一步研究.20世纪末,由于计算机为主导的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直接人工费用普遍减少,间接成本相对增加,明显突破了制造成本法中“直接成本比例较大”的假定,导致了ABC研究的全面兴起,代表者是哈佛大学的卡普兰教授(Robert S.Kaplan). 2005年1月,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罗伯特·卡普兰的文章:时间驱动的作业成本法.卡普兰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的知名教授,作业成本法的创始人,同时也是著名管理工具平衡记分卡的创始人之一.卡普兰教授提出,传统管理会计的可行性下降,应该用一个全新的ABC思路来研究成本,其观点包括:ABC的本质就是以作业来作为确定分配间接费用的基础,引导管理人员将注意力集中在成本发生的原因及成本动因上,而不仅仅是关注成本计算结果本身;通过对作业成本的计算和有效控制,就可以较好地克服传统制造成本法中间接费用责任不清的缺点,并且使以往不可控的间接费用在ABC系统中变为可控.所以,ABC不仅仅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更是一种成本控制和企业管理的手段,从而产生了作业管理法(Activity-based Management,简称ABM). 作业成本法的优势不仅在于其可以精确地计算成本,而且在于它对于管理者如何才能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提供很好的决策支持.作业成本法引导管理者关注的重点是作业——作业耗费资源,成本对象耗费作业,因此要减少成本就应该从减少资源耗费以及控制耗费的作业量两个方面进行.这是一种更加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 ABC法可以在我国一部分先进制造企业或其若干部门先行实施,逐步推广,如果“等待完全符合条件再实施ABC”,则会导致企业丧失快速发展的时机. 企业推行ABC,必须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具体包括: 1、我国企业将来在运用ABC或ABM时,首先应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判断这样做是否能为企业增效. 2、ABC系统必须取得企业最高管理层的支持. 3、应用ABC的具体措施,一定要结合企业自身生产流程和经营环境特点. 4、ABC系统本身是不断改进的过程.既要吸收别人的经验教训,又要在企业亲自尝试ABC的实践中不断摸索,根据自身的成本特点和工艺特点去不断完善ABC系统,不可企求一蹴而就、一步到位. 5、推广应用ABC,必须结合企业自身会计人员的素质状况.

229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