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30

哆啦瞄瞄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实操资产减值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0921缘分

已采纳

资产减值损失会计分录为:借记”资产减值损失“, 贷记“坏账准备”、 或“存货跌价准备”、 或“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或“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或“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或“工程物资——减值准备”、 或“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 或“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或“商誉——减值准备”、 或“贷款损失准备”、 或“抵债资产——跌价准备”、 或“损余物资——跌价准备”等相关科目。资产减值损失(asset impairment loss;Assets Devaluation)是指因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而造成的损失。 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范围主要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除特别规定外的其他资产减值的处理。 《资产减值》准则改变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减值准备计提后可以转回的做法,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消除了一些企业通过计提秘密准备来调节利润的可能,限制了利润的人为波动。

会计实操资产减值

198 评论(8)

唐小七7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资产减值准备

185 评论(15)

笑之典典

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的一般规定当发生减值损失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计提减值的因素消失,资产价值回升时,如已计提的减值允许转回,则借记“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以存货的减值为例说明(消耗性生物资产与建造合同本质上等同于存货,因此消耗性生物资产、建造合同与存货的减值准备计提的会计处理完全相同):当发生减值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存货跌价准备”;已计提的减值转回时,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如果已提减值的存货销售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2.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的特殊规定(1)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值规定。在所得税准则中规定,除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事项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减应调整“所得税费用”科目,同时直接增减“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计提减值准备的账务处理为:借记“所得税费用”,贷记“递延所得税资产”;已计提的减值转回时的账务处理为: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贷记“所得税费用”。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事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减直接调整所有者权益项目(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同时增减“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计提减值准备的账务处理为: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记“递延所得税资产”;已计提的减值转回时的账务处理为: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减值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所有者权益。因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减值直接减少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而不用另设一个科目核算。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因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应当予以转出,计入当期损益。即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对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在随后的会计期间公允价值已上升且客观上与确认原减值损失确认后发生的事项有关的,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账务处理如下:借记“可供出售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可供出售权益工具发生的减值损失,在该权益工具价值回升时应通过权益转回,不得通过损益转回。但是,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或与该权益工具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金融资产发生的减值损失,不得转回。(3)持有至到期投资与贷款和应收款项。因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与贷款和应收款项是按摊余成本计量,因此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与贷款和应收款项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当减值因素消失后,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可以转回,但是该转回后的账面价值不应当超过假定不计提减值准备情况下该金融资产在转回日的摊余成本。

287 评论(12)

请叫我阿虎

资产减值损失会计分录为: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坏账准备”、或“存货跌价准备”、或“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或“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或“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或“工程物资——减值准备”、或“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或“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或“商誉——减值准备”、或“贷款损失准备”、或“抵债资产——跌价准备”、或“损余物资——跌价准备”等相关科目。

资产减值损失(asset impairment loss;Assets Devaluation)是指因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而造成的损失。 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范围主要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除特别规定外的其他资产减值的处理。 《资产减值》准则改变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减值准备计提后可以转回的做法,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消除了一些企业通过计提秘密准备来调节利润的可能,限制了利润的人为波动。

346 评论(8)

海诺地暖

资产减值损失=资产账面价值-资产可收回金额 资产账面价值=资产账面余额-已提坏账准备分录为借:资产减值损失贷:相关资产减值准备长期资产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

318 评论(10)

猫猫猫啊哩

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可以这样做: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坏账准备。要注意的是"资产减值损失"是损益类科目,"坏账准备"是"应收账款"的抵减科目,属于资产类,不要弄混了。到月底结转的时候:借:本年利润,贷:资产减值损失。拓展资料:减值准备是指资产的账面余额超过其可收回金额,判断资产是否减值,应依据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损的某些迹象,如果存在任何一种迹象,企业应对其可收回金额进行正式估计。《企业会计制度》对八项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披露等内容做了规定。但在有些问题的处理上没有给出明确统一的依据,使得在具体操作上有一定难度。其具体问题如下: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时间未作统一规定:我国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定期或至少每年年度终了检查各项资产,合理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然而,对于“定期”会计制度没有说明,这使企业在操作时有一定的随意性,使企业之间缺乏可比性。相比之下,国际资产减值准则对计提时间则作了明确说明,规定在每一个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估计是否存在资产可能已经减值的迹象。如此规定,避免了操作的随意性,使不同企业具有可比性。需要说明的是:市价是指在证券市场上挂牌的交易价格。“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以该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和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中的较高者。“销售净价”是指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所发生的资产处置费用后的余额。从现行的会计制度和颁布的准则内容来看,现有规定对有关资产减值计量模式缺乏统一的标准,因而可操作性差。现有准则中使用的计量基础包括有: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销售净价、市价等多个标准,在实际会计工作中难以掌握与运用。

107 评论(14)

猪头小队长1982

楼上回答不全面 我举例把,比如固定资产 减值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 50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500 处置时 借:银行存款 20 累计折旧 800 固定资产减值淮备 500 贷:固定资产 1320 存货: 出售存货时 借丨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借:主菅业务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 房地产借 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借!其他业务成本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淮备 贷:投资性房地产 总之}某项资产的减值准备就是该资产的损失,是备抵科目|有些类似于坏账准备和累计折旧,平时计堤,在处置资产时要计入

139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