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风水尚
我国的法律对我国企业应该如何确认、计量收入,给予了全面、细致的规定。那么你知道工业和商业会计的区别吗?,我就给大家解答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1】工业和商业会计的区别
1、部分会计科目不同。
如工业会计使用的科目而商业会计没有的科目:产成品、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辅助生产、半成品等科目;
2、成本核算 方法 不同。
工业企业注重的是生产过程,也即是生产成本的控制核算;而对于商业企业主要是流通环节,主要针对入库、出库、期末进销差价的核算问题。
二、工业和商业会计相比,商业会计简单。
(一)工业会计
1、采购过程的核算
购进材料时
借:原材料
借:应交税金--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或应付帐款等)
2、生产过程的核算
(1)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要通过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等账户核算。 即:
借:生产成本
贷:应付工资、原材料、制造费用等
(2)生产某种产品完工后,要进行完工产品的结转
借:产成品(或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3、销售过程的核算
(1)销售时
借: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
贷:应交税金--增值税(销项税额)
(2)结转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产成品
(二)商业会计
1、采购过程的核算
购进商品时
借:库存商品
借:应交税金--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或应付帐款等)
2、销售过程的核算
(1)销售时
借: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
贷:应交税金--增值税(销项税额)
(2)结转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三、工业和商业缴纳的税种基本相同。 涉及的税种有:增值税、城建税、 教育 费附加、印花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所得税等。
【2】工业和商业会计在货核算方面的差别是什么
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存的各种资产,包括商品、产成品、半成品、在产品以及各类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
由于不同行业的企业从事不同的生产经营活动需要有不同类型的存货,因此,存货比较能够反映行业生产经营的特点。比如,制造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活动是将一种产品转换为另一种产品,因此它既要储备用来生产的原材料,又会有处于生产过程和生产阶段的在产品,还会有已经完成制造过程、待发出、销售的产成品等。
因此,工业企业的存货核算范围包括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物资、半成品、产成品和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施工企业的存货核算范围包括库存材料、低值易耗品、周转材料、委托加工物资、工程施工、工业生产、辅助生产等。商品流通企业的主要经营活动是购入货物和销售货物,没有生产制造过程,因此它的存货主要是购入待销售的商品,也包括为经营而准备的自身耗用的材料物资。
商业企业的存货更多地体现为所购进待销售的各项商品。交通运输企业主要从事公路、民航、铁路等的运输活动,其存货主要为各类燃料及 修理 交通运输工具的备品备件,没有或少有在产品和产成品。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有的行业的在产品存货要有较长的时间周期,比如房地产开发业的建筑、待售房屋,大型机械制造的未完工项目(如轮船、成套设备)等;也有的行业存货微乎其微,如旅游业、管理咨询业等。所有这些都鲜明地体现了行业会计的特点。
在材料采购成本核算上,工业企业对于材料采购成本在会计核算上要求将购入材料所发生的各项直接支出计入相应材料采购成本;商业企业、服务业采购成本的计入与工业企业大致相同。而施工企业、基建企业的建设物资由于采购程序比较复杂,采购费用较高,专设了相应会计科目如“采购保管费”科目核算各项采购支出,并在一定的期间内合理摊销到各项材料的采购成本中。
【3】工业和商业会计在成本费用核算方面有差异吗?
成本费用是伴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并按配比原则、依企业取得的收入而确定的,因此,有什么样的业务收入,就会有什么样的成本费用。社会上需要的产品、劳务多种多样,所以各行业的成本费用的内容也必然有所区别。
比如,制造业的成本费用一般体现为所制造产品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及动力、直接人工及福利费、制造费用、以及与产品生产经营有关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相关的税费支出;商品流通业的成本费用则表现为所销售商品的进价成本,以及耗用物料、支付的人工费用等经营费用和相关的税金;而旅游业的成本费用则主要是为游客支付的住宿费、餐饮费。车费、导游服务费、机构人员工资以及其他相关费用。
由此可见,成本费用的不同应归根于各行业的经营内容,是各行业经营内容特点的反应。虽然会计的共性决定了无论哪种行业都要用相同的方式计算,结转发生的成本费用,但是,各行业经营管理的个性又决定了成本费用的不同内容和相对稳定的构成比例。 企业管理 的主要内容之一是降低成本,所以,只有认真研究成本费用在不同行业的表现及其构成比例,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管理、或者说作为企业管理核心内容的 财务管理 的目标。
在成本核算方法方面,工业企业、服务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主要包括个别计价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施工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主要采用项目法。商业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则比较特殊,一般采用零售价法。
在成本结转方法方面,工业企业的成本结转是在产品与产成品之间分配其各自的成本,因此成本结转方法包括不计在产品成本、固定计算在产品成本、约当产量法等。施工企业在项目完工前没有产成品,因此对在产品的成本结转主要根据配比原则,按照收入实现的完工百分比确认成本。
工业和商业会计的区别是什么相关 文章 :
★ 如何填报好第一志愿专业,七大关键信息需掌握
★ 创业培训考试题
★ 财务公司与商业银行的区别
★ 经济师和会计师有什么区别?
★ 考研与不考研的区别
★ 2019会计学专业怎么样、学什么、前景好吗
★ 2020最好就业的管理类10个大学专业
★ 2019注册会计师高频考点《经济法》公司法律制度讲义
★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精选5篇
★ 2016会计论文范文3篇
小蘑菇少吃点
财务和会计是两个不同的岗位,一般企业没有分开,统称为财会。
财会一般包括:会计、出纳、保管等岗位。
会计按行业分为:工业、商业、建筑、开发、餐饮、旅游等多种企业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
会计在企业内部一般按工作部门分为:管理、主管、采购、生产、成本、往来等会计岗位;
或者按工作内容分为:总账、记账、稽核等会计岗位。
这些内部分类要根据单位性质、业务大小等情况来安排,有的可以单设、有的可以合并、有的由一个人全部完成。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飘泊四方的狼
会计基本职能 (一) 会计核算职能(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5个环节,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进行3项工作,从而提供信息的功能) 1、会计核算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注意“主要”两个字,言外之意就是除了货币计量单位外还可以以实物量及劳动量作为辅助计量单位。 (2)具有完整、连续、系统性: 完整性:所有会计对象都要核算 连续性:核算连续进行,不能中断 系统性:提供的会计数据能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会计核算职能 5:五个环节-确认、计量、记录、计算、报告 3:三项工作-记帐、算帐、报帐 7:七种方法-设置会计科目和帐户、复式记帐、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帐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 (二)会计监督 1、 含义: 会计监督职能: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 会计监督就是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评等具体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 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2、 特点: (1) 通过价值指标来进行 (2) 对企业的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3) 依据是合法性和合理性 二者联系与区别:核算是监督基础;监督是核算的质量保证
雅轩0310
一、固定资产的概念固定资产是工业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劳动资料。它使用时间较长,单位价值较高。判断哪些劳动资料属于企业固定资产是固定资产核算的重要方面,也是确定低值易耗品核算的重要标准。固定资产的判断一是时间标准,二是价值标准,根据财政部门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 0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两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二、固定资产的分类企业固定资产的种类繁多,情况复杂。为了正确组织固定资产的核算,管好、用好固定资产,必须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一)固定资产按其经济用途分类固定资产按其经济用途可以分为生产经营用和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1)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指直接参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或直接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的各种固定资产。例如,房屋、建筑物、运输设备、管理用具等。(2)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指不直接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的各种固定资产。例如,职工宿舍、学校、幼儿园、食堂、理发室、医院等。(二)固定资产按使用情况分类固定资产按使用情况分为使用中、不需用和未使用三类。(1)使用中固定资产,是指企业正在使用中的经营用和非经营用固定资产、由于季节性停用和大修理停用的固定资产以及企业内部替换使用的固定资产。(2)不需用固定资产,是指本企业不需用、业经上级批准准备处理的固定资产。(3)未使用固定资产,是指尚未使用的新增固定资产,调入尚待安装的固定资产。进行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以及经批准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在车间内替换使用的机器设备,都应作为在用的固定资产。(三)固定资产按所有权分类固定资产按所有权可以分为自有固定资产和租入固定资产。(1)自有固定资产,是指企业所拥有的可以自由支配的固定资产。(2)租入固定资产,是指企业采用租赁方式从其他单位租入的固定资产,按其租赁方式的不同,可以将租入固定资产分为经营性租入和融资租入两种形式。(四)固定资产按其经济用途和使用情况分类固定资产按其经济用途和使用情况可以分为七大类:(1)经营用固定资产。(2)非经营用固定资产。(3)经营性租入固定资产。(4)不需用固定资产。(5)未使用固定资产。(6)土地,是指过去已经估价单独入账的土地。因征用土地而 支付的补偿费,应计入与土地有关的房屋、建筑物的价值内,不应 单独作为土地价值入账。(7)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以融资租赁的方式租入的机器设备。在租赁期内应视同自有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三、固定资产的计价固定资产的正确计价是对固定资产进行价值核算的前提。为了如实地、科学地考核固定资产价值的增减变动情况,就必须遵循一 定的计价标准,对固定资产正确计价。在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 中,采用以下三种计价标准:(一)固定资产原始价值企业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可用状态前的一切合理的、必要的支出。有以下六种:(1)外购的固定资产,按照实际支付的买价或售出单位的账面原价(扣除原安装成本)加上支付的运输费、保险费、包装费、安装成本费和缴纳的税金等计价。(2)自行建造的,按照建造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计价。(3)投资者投入的,按照评估确认的原值计价。(4)融资租入的,按照租赁协议或者合同确定的价款加运输费、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计价。(5)接受捐赠的,按照发票账单所列金额加上由企业负担的运输费、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计价。无发票账单的,按照同类设备市价计价。(6)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扩建的,按照固定资产原价,加上改扩建发生的支出,减去改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变价收入后的余额计价。企业购建固定资产交纳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耕地占用税,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借款购建的固定资产在固定资产未交付使用以前所发生的利息支出原则上计入固定资产的价值,交付使用后发生的利息支出计入当期费用。(二)固定资产重置完全价值在当时的生产技术条件下,重新购建同样固定资产所需的全部支出。因该方法在实际使用时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所以通常只有在财产清查中确定盘盈固定资产价值时和在会计报表补充、附注说明时使用。(三)固定资产折余价值固定资产原始价值或重置完全价值减去累计折旧额以后的余额。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毁损等,应按固定资产折余价值计算其损失和溢余。固定资产的计价原则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取得固定资产时,都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固定资产计价原则,按照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或重置完全价值计价入账。对于已经入账的固定资产价值不得任意变动,只有在以下几种情况下才能对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进行调整:(1)根据国家规定对固定资产重新估价;(2)增加补充设备或改良装置;(3)将固定资产一部分拆除;(4)根据实际价值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5)发现原记固定资产价值有错误。四、固定资产增加、减少的核算(一)需设置的会计科目为了全面地反映固定资产增减变动及其资金占用情况,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总分类核算应设置以下两个总分类账户。(1)“固定资产”账户。该账户是以原始价值反映企业全部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以及结存情况,其借方登记增加的固定资产原始价值;贷方登记减少的固定资产原始价值;借方余额反映企业现有全部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注: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应按公允价加流转税计入“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公允价大于账面价值的差值扣除所得税后计入“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公允价小于账面价值的差值计入“营业外支出”。(2)“累计折旧”账户。是固定资产的备抵调整账户,用来核算企业累计折旧的增减变动情况。该账户贷方登记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额与因增加旧固定资产而增加的折旧额;借方登记由于固定资产减少而同时减少的折旧额;贷方余额表示现有全部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额。(二)固定资产清理的核算固定资产的清理是由于其经济寿命的全部完结,造成固定资产退库而引起的。固定资产的清理包括报废、毁损、出售等方面,为对报废、毁损、出售固定资产进行核算,企业应设置“固定资产清理”账户。“固定资产清理”账户核算企业出售、报废和毁损等原因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净值及其在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支出和清理收入。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