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多O
一、单项选择题单选题的考察相对比较基础,主要考核教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会计处理,主要是文字表述型的题目和小计算形式的题目,小计算的复杂程度并不高,所以在基础知识掌握扎实的情况下,还是能够比较容易选出正确选项的,或者可以利用“排除法”,成功排除三个不正确或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剩下的一个就是正确答案了。二、多项选择题多选题向来是考生失分最严重的题型,涉及内容多,几乎每个选项都是一个知识点,难度大,更多考查考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要多积累、多总结,最好把相关知识点融汇贯通。做多选题更应特别注意“排除法”的应用啦,如果能成功地排除不正确或不合题意的选项,剩余便是正确答案了。三、判断题判断题大多是教材原文或原文的简单变形,一般喜欢考察非重点章节或非重点知识点,主要是做到查缺补漏,所以考生在备考时对于非重点知识也应关注细节以应对判断题的考察。应对判断题的答题技巧,如果题目出现“总是”、“绝不”等绝对概念的词语时,往往是错误的,出现“通常”、“部分”、“正常”等相对概念时,往往是正确的,但也不是绝对的。另外在判断题中只要找到“一点错误”,就可判断为错误哦。四、计算分析题计算分析题所涉及知识点通常局限于一章,比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难度适中,涉及事项复杂程度不高。考核方式主要以写分录为主,辅以简单计算或应用判断。需要在作答过程中写出计算步骤。建议各位考生将各个小问题分别做会计处理,把主观题分成若干个小题来做,逐个击破。五、综合题综合题考核内容一般会跨章节,综合性较强,难度高。考查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应用性强,出题形式灵活,考生在备考时要对知识掌握扎实,并且掌握章节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过多练题达到融会贯通才能更好地应对综合题。一是抓关键词,加快做题速度。在一个题目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这个题目的核心也就是所谓的关键词,考生只需在答题的时候能够快速的定位到这个关键词,也就能更加准确地了解到题目所表达的意思,提高我们的答题速度。二是看完问题,再回到材料。我们在做主观题的时候,最好不要先把材料读一遍,再来看问题,小编建议大家颠倒一下顺序,先把题干问题看完了,再回到材料,带着问题读材料,可以大大节省我们的答题时间,也能够更加准备的找准答案。三是各个小问题分别做会计处理,我们把主观题分成若干个小题来做,逐个击破。
bonbean棒冰
中级会计师考试中的计算分析题有什么答题技巧?2022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中级会计实务”和“财务管理”科目涉及大量计算题,考生普遍认为,计算分析题涉及知识点多,计算量大,涉及的概念和公式也较多,难度会较大。 那么面对这部分考题,中级会计考生应该如何应对呢?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计算分析题的答题技巧!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
一、审题要谨慎
中级会计考试计算分析题涉及的数据和关系比较复杂,考生不要匆匆扫了一遍题干就考试答题,磨刀不会误砍木工,多读几遍捋清题意后答题会顺畅很多。清晰的逻辑关系有助于提高答案的准确性。
二、问什么答什么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做计算题要把握的原则之一是“就事论事,所问即所答”。 不要列出与计算无关的数据,避免画蛇添足。 如果因为解题步骤太长而被扣分,那就得不偿失了。评分老师希望能够清晰明了地看到正确简洁的步骤,而不是画蛇添足。
三、公式不能省略
计算题最怕过程是对的,结果是错的! 如果你在答题的时候还没有写公式,那么阅卷老师就很难从你的步骤中看出哪一步是正确的,哪一步是错误的,你也会损失很多步骤分。 所以在做计算题的时候,一定要写公式。 即使最后结果错误,但是公式使用正确,您也会得到相应的分数。 考生在备考时,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更多关于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的问题,可以进入高顿教育网站咨询()。
AstrophelandStella
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公式繁多,下面我为你总结了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里的公式,欢迎查看。
1、单期资产的收益率=利息(股息)收益率+资本利得收益率
2、方差=∑(随机结果-期望值)2×概率(P26)
3、标准方差=方差的开平方(期望值相同,越大风险大)
4、标准离差率=标准离差/期望值(期望值不同,越大风险大)
5、协方差=相关系数×两个方案投资收益率的标准差
6、β=某项资产收益率与市场组合收益率的相关系数×该项资产收益率标准差÷市场组合收益率标准差(P34)
7、必要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收益率
8、风险收益率=风险价值系数(b)×标准离差率(V)
9、必要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b×V
=无风险收益率+β×(组合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
其中:(组合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市场风险溢酬,即斜率
P-现值、F-终值、A-年金
10、单利现值P=F/(1+n×i)‖单利终值F=P×(1+n×i)‖二者互为倒数
11、复利现值P=F/(1+i)n =F(P/F,i,n)――求什么就把什么写在前面
12、复利终值F=P(1+i)n=P(F/P,i,n)
13、年金终值F=A(F/A,i,n)――偿债基金的倒数
偿债基金A= F(A/F,i,n)
14、年金现值P=A(P/A,i,n)――资本回收额的倒数
资本回收额A= P(A/P,i,n)
15、即付年金终值F=A〔(F/A,i,n+1)-1〕――年金终值期数+1系数-1
16、即付年金现值P=A〔(P/A,i,n-1)+1〕――年金现值期数-1系数+
17、递延年金终值F= A(F/A,i,n)――n表示A的个数
18、递延年金现值P=A(P/A,i,n)×(P/F,i,m)先后面的年金现再前面的复利现
19、永续年金P=A/i
20、内插法瑁老师口诀:反向变动的情况比较多
同向变动:i=最小比+(中-小)/(大-小)(最大比-最小比)
反向变动:i=最小比+(大-中)/(大-小)(最大比-最小比)
21、实际利率=(1+名义/次数)次数-1
股票计算:
22、本期收益率=年现金股利/本期股票价格
23、不超过一年持有期收益率=(买卖价差+持有期分得现金股利)/买入价
持有期年均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持有年限
24、超过一年=各年复利现值相加(运用内插法)
25、固定模型股票价值=股息/报酬率――永续年金
26、股利固定增长价值=第一年股利/(报酬率-增长率)
债券计算:
27、债券估价=每年利息的年金现值+面值的复利现值
28、到期一次还本=面值单利本利和的复利现值
29、零利率=面值的复利现值
30、本期收益率=年利息/买入价
31、不超过持有期收益率=(持有期间利息收入+买卖价差)/买入价
持有期年均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持有年限(按360天/年)
32、超过一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到期额或卖出价/买入价)(开持有期次方)
33、超过一年每年末付息=持有期年利息的年金现值+面值的复利现值
与债券估价公式一样,这里求的是i,用内插法
34、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投资+资本化利息
35、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其他
36、原始投资=建设投资+流动资产投资
37、项目总投资=原始投资+资本化利息
项目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其他+流动资产投资+资本化利息
38、本年流动资金需用数=该年流动资产需用数-该年流动负债需用数
39、流动资金投资额=本年流动资金需用数-截至上年的流动资金投资额=本年流动资金需用数-上年流动
资金需用数
40、经营成本=外购原材料+工资福利+修理费+其他费用=不包括财务费用的总成本费用-折旧-无形和开办摊销
单纯固定资产投资计算:
41、运营期税前净现金流量=新增的息税前利润+新增的折旧+回收残值
58、基金单位净值=基金净资产价值总额/基金单位总份数
59、基金认购价(卖出价)=基金单位净值+首次认购费
60、基金赎回价(买入价)=基金单位净值+基金赎回费
61、基金收益率=(年末持有份数×年末净值-年初持有分数×年初净值)/(年初持有分数×年初净值)――(年末-年初)/年初
62、认股权证价值=(股票市价-认购价格)×每份认股权证可认购股数
63、附权认股权价值=(附权股票市价-新股认购价)/(1+每份认股权证可认购股数)
64、除权认股权价值=(除权股票市价-新股认购价)/每份认股权证可认购股数
65、转换比率=债券面值/转换价格=股票数/可转换债券数
66、转换价格=债券面值/转换比率
现金管理:
67、机会成本=现金持有量×有价证券利率(或报酬率)
68、最佳现金持有量Q=√2×需要量×固定转换成本/利率(开平方)
69、最低现金管理相关成本TC=√2×需要量×固定转换成本×利率(开平方),持有利率在下,相关利率在上
70、转换成本=需要量/Q×每次转换成本
71、持有机会成本=Q/2×利率
72、有价证券交易次数=需要量/Q
73、有价证券交易间隔期=360/次数
74、分散收帐收益净额=(分散前应收投资-分散后应收投资)×综合资金成本率-增加费用――小于0不宜采用
应收账款管理:
75、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年赊销额/360×平均收帐天数
76、维持赊销所需资金=应收平均余额×变动成本/销售收入
77、应收机会成本=维持赊销所需资金×资金成本率
存货管理:
78、经济进货批量Q=√2×年度进货量×进货费用/单位储存成本(开平方)
79、经济进货相关总成本T=√2×年度进货量×进货费用×单位储存成本(开平方)
80、平均占用资金W=进货单价×Q/2
81、最佳进货批次N=进货量/Q
82、存货相关总成本=进货费用+储存成本
83、试行数量折扣时,存货相关总成本=进货成本+进货费用+储存成本
84、允许缺货的经济进货批量
=√2×(存货需要量×进货费用/储存成本)×〔(储存+缺货)/缺货成本〕(开平方)
85、平均缺货量=允许缺货进货批量×〔(储存/(储存+缺货)
允许缺货:经济量Q×缺货在下;平均量储存在上
86、再订货点=每天消耗原始材料数量(原始材料使用率)×在途时间
87、订货提前期=预期交货期内原材料使用量/原材料使用率)
88、保险储备量=1/2×(最大耗用×最长提前期-正常量×正常提前期)
89、保险储备下的再订货点=再订货点+保险储备量
90、对外筹资需要量=〔(随收入变动的资产-随收入变动的负债)/本期收入〕×收入增加值-自留资金
91、资金习性函数y=a+bx
92、高低点法:
b=(最高收入对应资金占用-最低收入对应资金占用)/(最高收入-最低收入)93、回归直线法:结合P179页例题中的表格和数字来记忆
a=(∑x2∑y-∑x∑xy)/[n∑x2-(∑x)2]
b=(n∑xy-∑x2∑y)/[n∑x2-(∑x)2]――注意,a、b的分子一样
=(∑y-na)/∑x
普通股筹资:
94、规定股利筹资成本=每年股利/筹资金额(1-筹资费率)
95、固定增长率筹资成本=〔第一年股利/筹资金额(1-筹资费率)〕+增长率
96、资本资产定价模型K=无风险收益率+β(组合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
97、无风险+风险溢价法K=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溢价
留存收益筹资:无筹资费率
98、股利固定筹资成本=每年股利/筹资金额
99、固定增长率筹资成本=(第一年股利/筹资金额)+增长率
负债筹资:有低税效应
100、长期借款筹资成本=年利息(1-所得税率)/筹资总额(1-筹资费率)
101、融资租赁:后付租金用年资本回收额公式,先付租金用即付年金现值公式
116、成本的弹性预算=固定成本预算+Σ(单位变动成本预算×预计业务量)
日常业务预算之一销售预算的编制公式:
117、预计销售收入=预计单价×预计销售量
118、预计销项税额=预计销售总额×增值税税率
119、含税销售收入=117预计销售收入+118预计销项税额
120、第一期经营现金收入=该期含税销售收入×比率+该期回收以前的应收账款
121、某期经营现金收入=该期含税销售收入×收现率+前期剩余应收
121、预算期末应收账款余额=期初应收余额+含税销售收入合计-经营期现金收入合计
日常业务预算之二生产预算的编制公式:
122、预计生产量=预计销售量+预计期末存货-预计期初存货
日常业务预算之三直接材料预算的编制公式:
123、某产品耗用某直接材料需用量=某产品耗用该材料的消耗定额(已知)×预计产量
124、某材料直接采购量=123预计需用量+期末库存-期初库存
125、某材料采购成本=该材料单价×124预计采购量
126、预计采购金额=125采购成本+进项税额
127、采购现金支出=某期预计采购金额×付现率+前期剩余应付
128、预算期末应付账款余额=期初应付余额+预计采购金额合计-预计采购支出合计
日常业务预算之四应交税金及附加预算的编制公式:
129、应交税金及附加=130营业税金及附加+增值税
130、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
注:城建税+教育费附加=(营业税+消费税+增值税)×税率
日常业务预算之五直接人工预算的编制公式:
131、某产品直接人工工时=单位产品工时定额(已知)×产量
132、某产品耗用直接工资=单位工时工资率(已知)×131该产品直接人工工时总数
133、某产品其他直接费用=132某产品耗用直接工资×计提标准(已知)
134、某产品直接人工成本=132某产品耗用直接工资+133某产品其他直接费用
135、直接人工成本现金支出=直接工资总额+其他直接费用总额
日常业务预算之六制造费用预算的编制公式:
136、变动性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制造费用预算总额(已知)/ Σ直接人工工时总数
137、变动性制造费用现金支出=变动性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131直接人工工时
138、固定性制造费用现金支出=固定性制造费用-年折旧费
139、制造费用现金支出=137变动性制造费用+138固定性制造费用
日常业务预算之七产品成本预算的编制公式:
140、单位生产成本=141单位直接材料成本+142单位直接人工成本+143单位变动性制造费用
141、单位耗用直接材料成本=平均采购单价×平均单位耗用材料数量
142、单位产品直接人工成本=平均单位工时直接人工成本×平均产品工时定额
143、单位变动性制造费用制造费用=136变动性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平均产品工时定额
144、直接材料成本=全部直接材料成本+耗用直接人工成本+耗用变动性制造费用
145、耗用某直接材料成本=141单位耗用直接材料成本×产量
146、产品生产成本=本期发生生产成本+在产品期初余额-在产品期末余额
147、产品销售成本=146产品生产成本+产成品期初余额-产成品期末余额
日常业务预算之九销售费用预算的编制公式:
148、变动性销售费用现金支出=单位变动性销售费用分配额×预计销售量
日常业务预算之十管理费用预算的编制公式:
149、管理费用现金支出=管理费用-年折旧-年摊销
现金预算公式:
150、可运用现金=期初现金余额+121经营现金收入
151、经营现金支出=144直接材料+135直接人工+139制造费用+148销售费用+149管理费用+129税金及附加+预交所得税+预分股利
152、现金支出合计=151经营现金支出+资本性现金支出
夏天可乐冰
1.实际成本=10200+1734+1200+166=13300计划成本=599*20=11980购进材料超支差=13300-11980=13202.本期销货成本=15 000*80%=12 000则月末存货成本=20 000+8 000-12 000=16 0003.5月份销货成本=4 550*80%=3 640则月末存货成本=2 400+1 500-3640=2604.销货成本=(92-2)*70%=63库存成本=20+60-63=175.月初进销差价=30-21=9购进商品进销差价=50-31=19进销差价率=(9+19)/(30+50)=0.35库存商品成本=(30+50-60)*(1-35%)=136.月初商品进销差价=45-30=15购进商品进销差价=120-70=50进销差价率=(15+50)/(45+120)=39.39%销售=120*85%=102则库存商品成本=(45+120-102)*(1-39.39%)=38.188.月初商品进销差价=30 000-20 000=10 000购进商品进销差价=120 000-100 000=20 000进销差价率=30 000/150 000=20%销售成本=100 000*(1-20%)=80 0009.某商场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对库存商品进行核算。本月月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为6万元,售价总额为9万元;本月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为8万元,售价总额为11万元;本月销售商品的售价总额为15万元。该商场当月售出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为( )万元月初商品进销差价=9-6=3购进商品进销差价=11-8=3进销差价率=6/20=30%售出商品应分摊差价=15*30%=4.5 10.因为用A生产的基期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则A材料未发生减值,其账面价值仍为350万元。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