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心大便
1、会计核算其实并没有那么精确
1)会计的自身原理会对其产生影响 会计报表来源于会计核算,会计核算基于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制定在会计原理之上,会计原理中有诸多不确定的概念,例如会计基础假设,会计估计,资产负债表观PK利润表观,权责发生制PK收付实现制…… 等
2)会计相关的从业者对其产生影响(排除主观原因所致) 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看法,指定的规则就不同,核算的结果也将不同,编制出来的报表也不尽相同; 不同的财务,不同的专业水平,不同的角度,他们的会计估计也不相同,会计规则运用也不相同,编制出来的报表自然也不尽相同; 不同的ERP系统,不同的逻辑和核算精确度,和企业自身的不同切合程度,编制出来的报表也不尽相同; 不同的会计师,不同的职业判断,不同的风险承担能力,会计规则运用的结果也不相同,调整后的报表也不尽相同。 如果是合并报表,合并层级越多,到最后一层,或许与现实还是蛮有差距O(∩_∩)O~ 100个会计将编制出101份的会计报表,或许也不是一句玩笑话。
3)经济发展的冲击 之前有听过视野组织线上分享关于“互联网+”的相关论坛,其实也有感不同的经济环境背景下,对于会计理论自身也会产生影响,有一些东西或许也需要不断的推陈出新……
2、多精确才可以算为准确呢?
会计核算结果的准确性,也就是说财务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对于报表的使用者而言是非常非常很重要的,甚至可以影响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那么因为规则所限,因为ERP系统所限,因为会计从业者水平和认识有限,即便报告的数字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可能会计核算的不那么精确。
不同科目,对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程度可能要求并不那么一样: 例如: 货币资金类,企业有多少钱,或许准确程度就非常高,必须十分精确,口袋里有多少钱都不晓得,就......
成本核算,有的时候准确性就没有那么精确,成本核算是否需要达到百分百的精确,有的时候即便想也很难,或许百分之九十的准确,就可以接受。 企业不同阶段,对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程度可能要求并不那么一样。
企业的幼年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清算期……对于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也不太一样。 有的时候要达到精确核算,是需要付出成本,人力成本,培训成本,系统搭建成本…… 核算带来的收益,有的时候可能并不那么显现,从长期来看,准确或者精确的会计核算肯定是对企业有利的,不过基于成本效益原则,或许有的就需要合理布局和规划吧
summaryzhen
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是会计资料最基本的质量要求,是会计工作的生命。这句话是错误的。正确的说法是:真实性和完整性是会计资料最基本的质量要求,是会计工作的生命线。会计资料,主要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资料,它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成果,是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经营者进行经营管理、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
安妮宝贝88
我们先一起来欣赏下“会计从业”之“辅导材料”的的章节(节选):《第三节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8项要求: 4个首要质量要求: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4个次级质量要求: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1.可靠性:是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质量最基本的要求2.相关性3.可理解性4.可比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应当要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在附注中说明(纵向可比)。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横向可比)。5.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当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例如,会计核算上将融资租入的资产视为承租企业的资产进行核算。6.重要性:凡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的会计事项要充分披露,对次要的会计事项可适当合并、简化处理。7.谨慎性:也称稳健性或审慎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费用从高,资产或收入从低)例如,要求企业定期或至少于年度终了,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或跌价准备以及对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等,就充分体现了谨慎性的要求。8.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一是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即在经济业务发生后,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原始单据;二是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及时编制同财务报告;三是及时传递会计信息。从上可知,可靠性是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质量最基本的要求。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