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55

爱思晴儿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标准成本法的会计处理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阿尔卑斯1013

已采纳

标准成本法,又称标准成本会计,是西方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用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核算和分析成本差异的一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也是加强成本控制、评价经济业绩的一种成本控制制度。它的核心是按标准成本记录和反映产品成本的形成过程和结果,并借以实现对成本的控制。

标准成本法的会计处理

263 评论(11)

万达集团乔梦云

记得在当初上ERP系统时,对成本核算方法是采用实际成本法还是标准成本法问题产生了很大的争论。也许当时是因为实际成本法的滞后性(月底计算)和核算上的粗糙模式(手工核算)不适宜公司未来发展的需要,加上标准成本法在理论上的完善以及公司成本控制的需要,最终选择了标准成本法。 与《财务与成本管理》课本里的那种简单材料标准成本法不同的是,ERP我们采用的标准成本法是全面的包含更多种生产形式的标准成本,除了材料外,对成品所包含的直接人工、折旧、关税、运输费、制造费用明细等统一预先设定了标准,即预先按一个标准将直接间接费用转入成品成本中并产生相应的会计分录计入各项费用实际发生时的冲减方,在最理想的状态下月末结帐时制造费用、直接人工等科目应该是为零的,但这一点肯定是现实无法做到的,在以销定产和制造费用中变动部分波动大的情况下,所做的只能是尽量缩小差异。 由于用的是实时记帐,每周按一定的核算规则对标准成本进行维护,所以基本上库存记录的都是最接近当时的采购成本,标准成本维护后,所有的存货都会以最新的成本显示,如在制品、库存成品(最新成本的BOM)、原材料等,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更新产生的差异如何进行分配,采购入库时订单价格会与标准成本有差异、标准成本更新后新旧成本之间会产生差异、特定制造单完工入库后所消耗的物料与资源会与成品的标准成本有差异(归在特定制造单上的所有物料消耗与完工的成品的预先设定的标准成本之差),上述的各种差异如何在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销售成本间流转、归集、分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尤其是涉及到对业务部门的考核问题上。 在车间同时生产数十种型号的产品并且涉及的原材料超过上千种的情况下,将成本更新产生的差异按产生来源进行还原分配的理论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如果按进销存的金额进行整体比例分配则保证总体成本准确的同时个体成本是完全失真的,所以,对差异的处理陷入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两难选择境地;工艺需求对某些型号的产品需要单独开发或购买特定的操作工具进行生产,肯定要将这些工具的购置维护成本计入到产品的成本中去,标准成本法按照工具成本/预计产量来设定的,如果产量达不到预先计划则前期成本被低估,如果按计划产量的变动而进行周期性维护则同一产品月度成本波动幅度大,时间上不具有可比性,成了只是为了核算而核算了;在任务单完成后产生的差异本来是考核车间管理与效率的依据,但是标准成本法的核算形式让这个数据用起来不是理直气壮的,如理论上在特定制造单N中,发出的所有物料价值A,完工的产成品标准成本是B,数量为C,则制造单完成后会产生差异A-B*C,这个数据的大小本来是考核车间管理的有力数据,但是成本是不断更新的,A与B所记录的均是发出当时的成本,因为在核算过程中单价不一致所以最终这个差异只是一个数据,系统和人工均无法准确快速分出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成本控制意义上实际用处不是很大了。 从实施实际成本法与标准成本法的过程来看,两者在不同的核算方向上有各自的优势,实际成本法为核算准确,但需在月底突击处理大量数据;标准成本法则是预先设定了看得见的管理目标但缺点在于标准的制定与差异的分摊尚缺乏合理有效的方法。其实从会计最基本的反映与监督功能来看,标准成本法在反映上及时但不是很准确,在监督上其数据无法取得业务部门的认同,所以造成了尴尬的地位。

333 评论(11)

moncherisii

1.成本标准=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标准消耗量*标准单价标准成本=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成本2.标准成本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这种方法不像间接费用是预计的,而是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等也是按预计的数字来计算的,这种成本的计算方法称为标准成本制度或责任分解制度。

260 评论(9)

MIA喜欢喵

成本会计的核算流程如下:(1)按统计产量和单位工资标准计算的人工费用与成本计算单中直接人工成本是否相符。②抽取若干直接人工(小组)产量记录,审查是否被汇总计入产量统计报表中。⑶对于采用标准成本法,抽取生产通知单或产量统计报表、工时统计报表和经批准的工时、标准工时工资率、直接人工的工资汇总表等资料,运用核对法进行审查。①根据产量和单位标准工时计算标准工时总量,再乘以标准工时工资率,以审查其是否与成本计算单中的直接人工成本相符。②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与账务处理是否正确,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的年度内有无重大变更。⒊制造费用成本抽取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按项目分列的制造费用明细账、与制造费用分配标准有关的统计资料及其相关原始记录。⑴审查“制造费用”账户借方发生额归集的制造费用内容是否正常,开支的标准、发生的费用是否是应归属于本期的生产费,不符合规定的应剔除计税处理。制造费用成本项目中,固定资产折旧为其中的主要内容,其审查方法在第五节中讲解。⑵在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中选择一个产品,核对其分摊的制造费用与相应的成本计算单的制造费用是否相符。⑶制造费用的分配、计算选择的标准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分配的方法有无变更,防止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多分配应税产品成本,相应少分配免税产品成本。审查发现此类问题应重新正确计算,作出会计调整

282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