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99

小木每木每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电算化现况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曼丽nilei

已采纳

内部会计控制,包括所有方法和组织资产和财务记录的可靠性,或与组织过程直接相关,一般包括审批和授权制度、记录和会计报告、企业或资产托管资产的分离、物理控制和内部审计控制装置。一个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应该负责确保经济业务的实施,根据管理部门的需要完成工作,并确保系统的正确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是会计处理过程中形成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约束的有机组织,包括一系列相互关联和限制的系统和程序。这是会计活动健康有序运行的重要保证,是审计工作的基本条件和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必须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通过本文的研究,一是改变了玉米人餐饮管理公司管理层对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管理认识的不足,认识到建立有效的计算机化内部控制管理系统的重要性和作用。二是使相关企业有相关部门建立计算机化的内部控制。2 企业会计电算化和内部控制概述2.1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概述电算化会计是电子计算机和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它代替了人工会计、会计和会计,用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和决策代替了人脑。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实现了传统的手工操作。会计信息系统已发展成为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史上的重大变化。这不仅是会计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和会计技术的要求。从广义上讲,会计电算化是指会计电算化的相关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建设会计电算化,而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开发与发展。会计电算化是个人计算机的结合。它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会计、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其核心是功能会计软件资源。2.2内部控制的概述从现代管理的角度来看,所谓的控制手段就是操作、管理、指挥和管理。任何组织管理人员都要有序、有效地开展业务活动,提供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和其他方面的信息,以及各种管理信息,采取控制措施,减少决策失误,防止工作中的不当行为。当这种控制在组织系统内进行时,通常称为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组织内部各种约束和调整的组织、计划、方法和程序,以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获得和利用各种资源以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其实质是一种管理控制,是一种有效的实施组织战略的必要工具。在1992次COSO报告中,我们定义了内部控制的以下定义。内部控制由董事会、经理和其他雇员执行。为财务报告的运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有关法令的遵守等提供了合理的保障。这些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通信、监测。2.3企业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会计电算化是利用计算机处理会计数据。它是数据处理系统的核心,以计算机和数据传输和通信设备为中心。从原始数据的收集、记录、验证、分类、登记、计算、汇总、报告等方面完成了一系列会计工作。从表面上看,会计是会计数据处理方法的变化,但本质上影响着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使企业内部控制发生根本的变化。会计电算化增加了审计的难度。在计算机化的系统环境中,审计跟踪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审计跟踪在计算机系统的环境中消失了,而不是看不见的电子数据、文件和磁盘。传统的分类帐、代理人的签名、记录、顺序、业务构成等都是不存在的明显线索。过去分散的内部控制主要集中在信息中心和管理或计算机管理部门,旧数据和数据经常被新数据覆盖,所以新数据覆盖的旧数据和数据。审计线索被删除了一点。系统和程序也在升级。审计跟踪一直在变化。3 玉米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管理现状3.1 公司概况盐城市玉米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于2008年10月1日,旗下的餐饮品牌——“玉米人”连锁餐厅、传承中华数千年的饮食文化,与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念结合,形成了“玉米人”特有的、适应大众消费群体的健康中式快餐,目前已拥有数十家连锁门店,遍布江苏省内外。自公司成立以来,先后获得“中国品牌建设优秀企业” 、“中国著名品牌”、“中国诚信示范单位” 等表彰;玉米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被评为“中国餐饮连锁行业十大影响力品牌”,玉米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已成为国内知名餐饮连锁品牌之一! 2010年,公司将“立足江苏、辐射华东”作为市场拓展策略,我们将进一步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更先进、更健康、更快、更现代的快餐食品。发扬“玉米人”的品牌,并使大、强、高品质的商品,为我国中式快餐发展带着旗帜经营。3.1.1 “玉米人”餐厅简介现代生活的快速发展,市场分化的结果是中式快餐的迅速崛起,“五谷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其高雅的装饰和舒适的环境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就餐的场所。周到的服务为顾客提供了良好的家居环境。精心挑选原料,严格控制烹调过程,细致的人性化服务是玉米人的独特品质。“玉米人”科学且适合国人口味的膳食组合,从中国人饮食习惯出发,结合国内现行消费水平,制定出口味独特、营养丰富的膳食组合,科学地提供了营养均衡的搭配!卫生、快捷、雅致与传统美食结合的玉米人快餐.3.2 公司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现状在2009年3月的公司第一季财务数据分析会中,玉米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财务部通报了当季的销售收入、应收应付及库存材料情况。2009年第一季销售收入达到了7893.60万元,利润总额达466.89万元,应收账款余额1503.91万元,应付账款774.16万元,原材料库存达到1545.59万元。但在财务数据分析中却发现存在如下问题:3.2.1期间费用的增长速度远高于销售收入的增长速度从表一中可以看出,2009年第一季度销售收入较2008年同期销售收入增加了1889万元,销售收入增长率为31.45%,营业成本较2008年同期增加了1533万元,增长率为28.79%,期间费用较2008年同期增长了192万元,增长率为50.65%,营业利润较2008年同期增长了164万元,增长率为54.30%。从销售的数据来看,销售收入确有较大的增长,但期间费用的增长率远大于销售收入的增长率。可以知道在2009年第一季度期间,支出的期间费用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销售收入的增长速度。表2-13.2.2出纳员顶班登记往来账款检查各业务部门的应收账款确认函,发现公司与部分单位之间的数据不一致。在询问相关人员后,我知道由于产假的原因,注册账户的操作者在家里休息,注册账户暂时由收银员代替。4 玉米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4.1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不到位玉米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领导对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与手工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相比,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具有以下特点。4.1.1内部控制的措施和方式发生变化内部控制措施和方式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实施会计电算化后,原有的手工会计制度下没有必要的内部控制措施。例如,我们应该汇总表、凭证汇总表、试算表操作和一般ledger和详细帐户等价。一般情况下,由于计算机自动计算和汇总,不会出现错误,除非出现计算机病毒、非法操作和数据损坏的情况,因此上述措施是不必要的。二是在原有手工会计制度下的一些内部控制措施,在计算机化后转入计算机。例如,账户收入的余额,每个账户的余额。帐户余额检查是不必要的。一般来说,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措施可分为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措施的基础上,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系统程序控制、组织控制和应用控制担保,和控制的基础上的计算机控制和手动控制模式由手动控制控制。系统的结合。4.1.2内部控制制度有了新的内容由于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如网络技术)的引入,一方面,会计工作的形式发生了一些变化,另一方面,会计工作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工作内容。与此同时,内部会计控制的范围也越来越广,由于手工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增加,内部会计控制中的一些内部控制也有所增加。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下的内部控制也必须有新的内容。例如,分析,程序设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计算机维护人员和计算机操作人员的内部控制制度;计算机病毒防治、计算机系统和内部会计信息安全保护、网络系统安全控制规则;计算机操作系统管理员,系统管理员,系统维护人员的责任制度,对软件使用控制,修改过程的控制、数据的备份控制主体的控制代码,对付款时间的控制,以及设备的接触控制,等等。4.1.3内部控制的重点发生转移人工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关键是对监护的控制和会计凭证的归档。对会计程序的控制,对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控制,控制的账户,账户和账户,并重点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从传统的金融部门的电子数。根据加工部门,内部控制是在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控制、会计信息控制输出、人机交互、计算机系统和控制、系统安全与控制之间的关系控制,以及控制的要求也更加严格。由于公司财务人员对计算机化知识不熟悉,对电算化管理很陌生,所以只用于手工会计的管理。因此,会计电算化数据的可靠性受到质疑,导致了管理混乱和管理松懈的混乱局面,严重影响了公司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系统的实施。4.2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薄弱在实现会计电算化后,玉米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没有按要求建立操作系统和会计档案管理系统,使会计基础管理滞后。4.2.1职责分离执行不力手工会计系统的数据处理和存储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和人员中,计算机系统的突出特点是会计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和集中,对数据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会计电算化实施后,会计人员的职能分工仍与手工模式相同。它只增加了系统维护人员的岗位,不构成新的责任制,并通过设置口令来控制操作权限。例如,计算机化系统具有必要的财务划分功能,每个操作人员都有自己的密码和不同的工作权限,每个操作人员都应该保留自己的密码。然而,在玉米配餐管理有限公司的计算机化实践中,虽然财务分工不同,但它是一个经营者,可以进入不同身份的不同业务系统,从而控制了财务部门的分工。例如,我们应该管理由经营者支付的部分时间销售和费用的收入和费用,这在收款和收款中很容易出错。4.2.2维护过程中存在风险有时操作人员在操作中有问题,操作者直接通知维修人员维护,而不是通过严格的应用和验收系统,维修过程中不做相关记录。这样,未经授权的计算机维修人员也可以使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轻松浏览各种数据文件,导致会计机密数据的泄露。4.2.3计算机会计档案储存的重要性不明确会计资料、会计软件的存储介质和会计档案没有及时保存和及时保存。会计档案没有严格实行单独分存制度。虽然这些数据是由玉米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提供的,但要坚持定期检查和备份是不可能的,而且不需要在突发问题上采取补救措施。如果不加强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数据安全的控制,就会大大增加数据丢失和损坏的可能性,造成财务软件程序控制的失败。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财政部制定了相关规定。要求财务软件使用技术实现一定的安全性,但玉米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没有实施上述规定。5 完善玉米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建议针对玉米食品管理有限公司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措施。5.1强化公司各层面人员的风险意识会计信息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手工会计系统相比,会计信息系统具有明显的优势。然而,会计电算化系统不同于手工会计系统的特点和风险。因此,必须建立更严格、更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目前,计算机犯罪在社会中的使用日益增多。我们应该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信息化对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加强内部控制是防止计算机犯罪的重要措施,也是减少差错的有效保证。玉米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各级工作人员要正确认识会计信息,创造风险防范氛围。5.2完善公司电算化会计基础管理工作5.2.1进一步完善公司会计电算化配套制度随着会计电算化和会计软件功能的日益普及,会计电算化带来了新的问题,我们对现有系统的会计电算化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通过这些制度,进一步限制会计电算化,使会计电算化在标准化道路上发挥作用。该系统是基于一系列会计准则的内部会计控制文件、企业会计制度和财务部门,如内部会计控制标准的基本规范(试行)“内部会计控制标准-货币基金(试行)”“内部会计控制标准”、“采购与支付(试行)”“内部会计控制标准——销售和支付(试行)”。玉米人民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方法,制定内部控制工作指南,并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给予指导和建议。5.2.2完善公司的组织控制组织控制的目的是减少计算机化部门出错和舞弊的可能性。玉米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还应建立合理、严密的组织和控制,合理分工,明确工作职责,尽量减少会计工作的风险。建立健全的组织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不相容权利的分离原则必须分开也就是说,计算机化的权限得到严格控制,系统外的运营商只享有操作权限。五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应根据职能划分为计算机部和财务部两个主要部门。计算机部门主要负责计算机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工作。财务部主要负责日常会计处理。两个部门的人员要严格分工,计算机部门的人员一般不能操作财务软件。由于他们是计算机专业人员,他们精通计算机,精通计算机系统所采用的各种控制技术和安全措施,并且能够很容易地访问系统而不留下任何修改或破坏的痕迹。2、相互制约原则合理安排会计职能,合理分工,分开立场,明确不同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在公司的财务部门,出纳不得负责审计登记、会计记录的保管、收入、费用、费用、债务等。整个货币和货币操作的过程不能完全处理。5.2.3建立公司的电算化操作控制制度为保证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减少差错和事故发生的概率,公司还必须制定和执行操作管理制度。1、建立一个完整的船舶管理系统,明确哪些人可以操作和命令操作,禁止无关人员用会计软件操作计算机,并按规定将记录记录在机器上。2、为了防止舞弊,计算机人员不得参与会计软件的运行。财务人员不允许参与程序设计,不更新软件,不打开数据库修改数据。他们不允许改变系统参数和他们随意安装的软件,也不在工作计算机上做任何事情。会计业务与事情无关,例如在工作电脑上玩游戏。3、明确的规则对财务人员的操作内容和权限,严格的管理操作密码定期更改和财务人员,杜绝未经授权的人员操作会计软件,以防止会计数据输入计算机,如凭证、会计账簿的登记、检查和审计,财务人员应退出会计软和相应的订单。特别人员应记录必要的操作记录,记录操作人员的操作时间、操作内容和故障情况。结论总之,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实质上是企业完善管理的内在问题。这是控制理论对企业实现理性的应用,对企业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内部管理效率,并加强在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工作的有效监督,完善信息技术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已成为发达国家管理企业的重要手段。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已较为成熟。通过分析和研究,笔者发现公司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管理存在许多问题,如对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电算化基础管理薄弱、差错的重复性和严重性等。管理监督效能低下,会计软件的安全控制功能不完善,会计电算化内部审计监督不足,会计电算化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公司需要加强风险意识,完善会计电算化管理的基础,加强会计软件安全控制管理,加强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控制的应用,加强系统内部的强审计监督,增加系统的价值。“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真正有效地解决了玉米餐饮管理公司计算机化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了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的研究,一是旨在改变玉米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层对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管理认识不足的现状,使其认识到建立有效的电算化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作用,二是使相关企业有关部门研究为建立计算机内部控制制度提供参考;第三,从理论和实践上提高我们的专业知识水平。

会计电算化现况

312 评论(13)

牛头梗小城堡

浅谈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会计毕业论文

转眼间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论文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通过的,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问题来了,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浅谈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会计毕业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文提要:

当前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促使飞速地更新换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其在中的重要地位,它已成为各行各业必不可缺的有利助手,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在会计系统,会计电算化的出现与普及使人类实现了“以机代人”的设想,但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当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仍不完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就会计电算化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

论文关键词:

电算化;会计软件;数据(库);电算化的内部控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化,会计电算化得到迅速普及和发展,不同的企业单位根据自身的需要和条件,选择了不同方式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在这普及和发展的大好局面下,我们不能不看到一些发展中的问题,因此开展会计电算化系统是新形势下摆在我们面前的新任务。

一、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

(一)电算化制度与执行脱离。为确保电算化系统正常运行和会计信息的安全、准确、合法、可靠,企业需研究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化管理方法与制度。一些企业为达到甩账目的,根据部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要求制定了大量的企业内部电算化管理与控制制度,一时起到很好效果,但甩账后,这些制度没有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为:操作规程混乱、职责不清;在装有电算化的计算机上操作一些与电算化工作无关的内容,如上网聊天、玩游戏;允许一些无关人员使用计算机;电算化数据保管力度不够等,上述问题均应解决。

(二)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十分薄弱。会计电算化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同时也增加了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等岗位,带来了许多新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问题。而目前,我国建立在手工操作条件下的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一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也不是十分完善。实施会计电算化,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约束,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目前,不少单位没有严密的管理制度或有章不循,使得会计电算化不能正常健康运转。由于基础工作薄弱,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电算化管理也就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手工与计算机并行时间过长,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三)缺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到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在岗的会计人员虽经过计算机等级培训,但与实际要求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

1、计算机培训教材老化。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几年时间,计算速度提高了几十倍,软件操作系统也有质的变化。而现在的教材多为几年前的,所介绍的知识陈旧,实用性不强,经过这样的培训并通过考试的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可想而知。

2、会计人员知识不全面,缺乏对会计人员的再培训和定期考核。

二、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企业对策

在会计电算化普及和发展的大好局面下,无疑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建立一个健康良好的会计电算化系统是时展的趋势。要解决其中的问题,应主要采取以下对策:

(一)加强计算机硬件、软件管理。软件公司在软件开发中,必须引入安全稽核机制,对重要的操作日志进行记载,并进行必要的权限设置,使业务数据只有在解密的条件下才能使用,同时必须进行必要的身份认证和内容检查,控制一些软件的安装,尤其是数据库系统软件,以防止利用数据库系统打开账套数据库,进行非法处理,拒绝一切无关人员使用计算机。建立一套完善的操作环境和软件系统是进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监控的必要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人员相对独立、完整地行使自己的权限并达到会计内部监控。

(二)加强基础工作建设,改善电算化运行。要充分发挥电算化会计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的特点,使其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还需从以下方面加强基础工作的建设,改善会计电算化的运行环境:

第一,加强预算收支和凭证审核制度。电算化会计只能迅速、准确地处理数据,及时提供有关信息,但并不能预知将要发生的费用及支出情况,也不能审核支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要使电算化会计输出数据真实可靠,首先必须保证输入的数据真实合法。

第二,完善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的目标及其对的重要性并不因的采用而改变或削弱。除手工操作下的内部控制同样适用外,电算化会计系统还必须从系统控制方面给予加强。

(三)加快财务软件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化。管理型的会计软件除了具有完善的会计业务核算功能外,还应大力加强会计数据分析预测,辅助计划的制定和控制,支持高、中、低各管理层次的管理决策。管理型会计软件不但可以实现或辅助实现财务会计和中的主要功能,而且可以使它们和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尽快开发出以管理为导向的会计软件并推广使用,有关部门应结合企业的管理特点,制定全国统一的、具体的管理规定和标准。如考核指标体系,既要有数量指标,又要有质量指标,还要有各种综合指标。有了可操作的管理规定和考核指标体系,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才有据可依,企业的管理才能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四)加大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对电算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要经常性地进行,并结合经验交流,使培训收到实效。若只有普及型的速成人才培训,难以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水平。在吸纳高校会计电算化毕业新生的同时,还应选拔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会计业务骨干到高校进修计算机专业,这样新老结合,高、中、低结合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就会形成,必将推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总之,目前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仍不完善,也没有被所有的企业、部门所接受,所以我们仍要继续会计电算化方面的研究。而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中,仍要以《会计法》、《独立准则》为基本准则,在对各业务循环进行审计时,以存在或发生、完整性、权利和义务、估价和分摊、表达与披露五个认定为依据,在手工会计与审计方法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技术,使会计电算化更趋于成熟完善与普及,真正使其服务于企业并行之有效,真正使其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中国会计电算化》,2001、2002.

[2]王鑫则.会计电算化之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王储.会计电算化与会计工作,财会出版社,2003.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会计领域也不断的融入了计算机、互联网等先进的技术,向着智能化的趋势发展,逐渐形成了会计电算化。但是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在实践过程中,仍面临着安全性以及制度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这并不利于其稳定的发展。对此本文就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与对策展开分析,希望对于我国会计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问题;对策

会计电算化在凭借着自身高效、准确等优势技术特征,被大众认可被广泛企业应用,但是其在实践的过程中,仍处于摸索性前进的阶段,还存在一系列急需要完善的问题,加强此方面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继而为其会计电算化的成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会计电算化是指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由指定的技术人员、操作人员进行会计软件的编制、操作人员,利用计算机代替人工的完成会计业务操作,主要操作工作包括填制凭证、记账,以及会计信息预测、决策等工作内容。我国会计领域,融入会计电算化最初从1970年开始,经过不断的尝试和调整继而发展到了如今的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目前电子计算机贯穿于会计领域会计工作的全过程,并且会计软件也实现了通用化。实际上看似我国会计电算化已经非常的普及了,但是在一些偏远的山区还是比较落后的,发展的远不如中心城市优化,受到的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影响,造成了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严重不平衡现象。

二、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1、会计软件安全性方面

(1)兼容性差。会计电算化软件在应用的过程中,问题也的暴露出来,尤其是软件的安全性问题,当前大部分的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或是对此方面的不理解,常在会计电算化进程中,只注重软件的开发、软件购买等,而不注重软件的安全问题,最终导致信息系统的不稳定。且大部分设计公司,都只注重会计软件开发模式、特点的突出,而导致大部分会计软件相互不能兼容。

(2)数据保密性差。财务数据是企业保护的重点对象,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发展;但是大部分的软件设计、开发公司,只注重软件中理财等功能的开发,忽略数据保护安全程度的加深,自身的安全漏洞,给病毒、骇客等行为制造了机会,且一旦被攻击侵入,直接造成数据信息的丢失且无法恢复,给企业的经济利益造成不小的影响。

(3)软件集成化、通用化程度低。财务软件基本上都是一套软件,并没有充分的考虑到了实行单位的核算特点,导致大部分的企业仍采取手工做账的方式。同时系统舒适化工作量大、系统体积外观大、软件使用复杂、数据接口要求较多等常见的问题,导致信息共享性差,会计信息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2、电算化管理制度方面

电算化管理制度是企业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保障,但是实际上大部分的企业并不注重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落实,最终导致问题重重。电算化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系统规定不明确。大部分企业的会计工作,都是能够随时上机操作的,一般不需要密码,即使设置密码也是非常简单便于记忆和操作的;加上企业安全意识较差,都不会设置操作记录,也没有及时的登记、储存打印材料,出现问题后都是互相推脱,并不能及时的进行责任追究。

(2)数据文件方面。大部分的企业都会备份输出的数据文件,认为备份就不需要进行保护了,导致文件资料丢失,造成数据文件恢复性不强的现象。

(3)内部审计不到位。大部分的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审计人员自身对于电算化系统并不是全面的了解,对此就对于内部审计、控制工作认识不全面,最终导致内审工作不到位,继而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3、人员方面

我国大部分的企业都缺乏专业化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加上已有的员工基础知识、操作理论等只适用于以往的做账方式,满足不了会计电算化应用要求,需要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会计知识、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应用技术等,对此还需要加强完善。

三、改善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对策

1、注重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为了更好的保证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效果,就需要加强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让其在灵活运用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灵活操作计算机,掌握计算机安全操作、维护及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对此可以适当的调整高等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财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结构,注重重财务、计算机方面知识实践结合能力的全方位培养,为企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专业会计工作人才。其次注重综合型人才的培养,保证计算机操作、日常维护的质量、效率。

2、提升会计软件保密性

在保证原始数据准确录入的同时,加强输入数据后的校验,以及对操作人员的职能控制,从而更好的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同时也要加强权限设置,积极构建会计信息岗位责任制度。避免计算机被攻击侵入,需要加强安全防护工作,及时的安装、更新防护软件,像防火墙、安全漏洞扫描系统等,继而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3、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确保原始数据信息操作的安全性、正确性,其次对上机、操作流程进行制定规则,最后制定相互监督、制约的管理制度,尤其是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的落实和控制,继而确保系统职责的相容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发现虽然其处于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但是自身的安全性、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还需要完善,对于以上问题,提出了注重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升会计软件保密性以及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等措施,继而推动我国会计水平的提升。

摘要 :

在电算化的背景下,企业内部的内部控制方面也出现了新的问题,针当前的情况,企业管理者和相关的从业人员需要就这些问题对于具体的工作当中。本文就电算化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意见,旨在通过有益的探讨,为企业审计的整体发展提供参考和助力。

关键词 :

电算化;审计监督;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分析

一、一线人员素质过差:提高内部人员的个人素质

当前存在的第一个问题是在工作流程转型升级的当下,专业性的会计人才的缺乏。解决的方法就是要想方设法提高内部人员的素质。把控内部风险,最重要是要提高企业内部会计从业人员的相关素质,会计电算化视野之下的企业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有赖于一线工作人员对相关技术的熟练操作和准确理解。很大程度上,一线工作人员对相关技术和理念的执行,对于企业整个电算化背景和视野之下的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与否具有十分重要乃至于决定性的影响。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就要考虑提升内部人员的个人素质,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企业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来着手解决相关问题,从内部而言应该选拔一些,年龄较轻,跟素质较高的,年轻员工去学习会计电算化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从外部来说应该有目的的去以后会计电算化相关技能的员工,不断更新内部人员的血液,推进企业内部控制电算化的顺利实施。克服会计电算化给企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的电算化是涉及到整个企业的,对企业的管理机制、经营方法都植入电算化元素,用计算机网络提高企业的运营经营效率的一种企业运营战略。

二、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做好相关规划预案

当前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是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冲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企业做好相关的规划预案。在企业发展过程当中,风险和危及的出现不可避免,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做好与内部控制相关的风险防控预案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办公电子化和会计电算化是当前企业发展的进程,当中所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的方向。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相关科研任务、内部和外部的资金往来十分频繁的企业来说,使用电子化的方式来对高效的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分类和处理,对于提升企业内部的会计工作的运营效率、帮助企业在运营过程当中节约更多的时间和人力成本而言都是非常有好处的。为此着眼于长远的发展,企业应该对自身的内部控制进行电算化方面的准备,从客观方面来说要对客观条件进行改善,各科室、特别是涉及到会计工作的相关科室要配备足够先进的电脑,和正版的软件,从理念上来看,在企业内部运营的制度的设定上,一定要充分考虑到会计电算化在实施过程当中的一些客观现实需求。这里防范的风险主要是企业在经营中出现的相关问题,防范风险对于加强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之下,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有可能会为经济利益所诱惑,在会计账本上做手脚,为了一己私利,影响企业的整体利益。在会计电算化深度发展的当下,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对于有效杜绝相关情况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版权问题引发争议:重视选择正版软件

第三个问题是电算化软件的版权问题给当前企业内部风控提供了新的不可预知性,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企业选择正版软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做好电算化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当前应该更加重视电算化软件的选择,并更加重视人员的培训。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在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过程当中面的确出现了注入信息泄露和会计信息提供错误最终导致管理者决策错误,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企业的相关管理体制有漏洞,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当前有相当一部分会计不能规范熟练地使用会计电算化软件,也就造成了当前会计电算化在审计等等相关环节上出现相当的障碍。由于大陆版权和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的`不够完善,企业使用盗版软件的情况时有发生,盗版软件尽管能降低企业的成本,但是盗版软件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非正版的会计软件当中可能会有植入的木马病毒,这给企业的信息泄露乃至正常运行都埋下了很大的隐患。企业作为国家人才的培养机构,请运营的效率高低直接决定了其在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的效率的高低,也从某种程度上对于我国劳动力人口的素质具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考虑到企业本身教育之道,高效的管理团队在日常工作和管理过程当中所折射的态度和对于版权方面的意识,最终会以某种方式作用于学生的思想。如果企业在会计电算化应用于企业的内部控制算的进程当中,不去选择使用正版软件,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学生的版权意识造成负面的影响,从长远上来看,这对于提升我国整个的法制化进程而且将产生非常巨大的阻碍作用。

四、结语

会计电算化的大背景下,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意义和价值愈发突出,顺利的解决内部控制和审计当中出现的问题,有利于企业和行业的长远发展,这需要相关从业人员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志鹏.论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J].教育与职业.2008(23):12-13.

[2]姜大卫.浅谈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12):45-46.

[3]孔祥祯.企业会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4):12-13.

【摘要】

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运用存在着会计软件兼容性差、会计数据缺乏安全性、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功能缺乏足够认识、企业缺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问题。应对策略:提高企业对会计电算化职能的认识,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改善会计电算化软件功能,促进会计软件的国际接轨。

【关键词】

企业;会计电算化;应对策略

当前,我国企业积极实行会计电算化,很多企业应用管理型会计软件及ERP,企业使用财会软件进行会计核算,促使会计工作效率得以提高,会计信息更加及时和准确。会计电算化能够将企业的记账、算账、报账工作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分析。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适应了信息技术的发展,满足了企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会计电算化对企业的效用归纳

(1)使会计工作转向会计管理职能。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能够使会计工作变得简单,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促使会计人员拥有更多精力从事管理工作。企业的会计工作不仅仅进行算账、报账,而且实现了会计管理职能。

(2)提高会计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有利于实现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创新。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包括会计核算手段、会计信息处理操作技术的创新,而且还能实现会计核算的方式、程序及会计监督的方法的变革。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企业原有的会计工作方式,促进了企业会计理论的发展和创新的会计管理制度的建立。

(3)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企业在会计电算化方式下,会计人员摆脱了繁杂的工作,原始凭证的审核、填制记账凭证及会计凭证的复核可以由计算机自动进行。会计电算化使企业的月末结账、编制会计报表以更高的工作效率完成。

(4)促进企业会计工作规范化。通过会计电算化,企业具有了较高的会计工作质量,也促进企业会计工作规范化。企业会计电算化使输入的数据更准确,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二、我国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软件兼容性差。企业应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使用中存在一些弱点。各软件公司开发的的会计软件集成化程度低,无法实现数据共享,不能增加新的功能。这就导致会计数据传输的实用性降低。同时,我国的财务软件不具备多种语言、多种货币处理功能。

(2)会计数据缺乏安全性。企业在享受到会计电算化软件数据共享功能时,仅仅实现了文件服务方式的数据传送,并且这种会计数据安全保密性弱。

(3)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功能缺乏足够认识。很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会计电算化的功能。因此,这些企业仅仅将会计电算化的推广是减轻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达不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这些企业会计职能弱化,会计信息不及时,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管理决策。

这些企业仅仅重视了会计电算化的账务功能,而没有发挥起财务管理的功能。

(4)企业缺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一些企业不具备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其会计人员不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技能,无法进行开发和利用,企业难以招聘到会计和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

三、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采取的对策

(1)提高企业对会计电算化职能的认识。企业应用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使会计的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得到了提高,促进了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创新。

(2)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企业应对会计人员加强会计电算化培训,使会计人员能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培养为具备会计电算化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促进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

(3)改善会计电算化软件功能。软件公司应促使企业会计电算化软件转变为管理型方向,企业应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会计软件功能,增加会计软件的管理功能的模块。

(4)促进会计软件的国际接轨。我国的财务软件公司,应对软件进行统一规范,形成规模化的产品市场,开发具有国际水平的会计软件。使这些会计软件能够满足跨国企业经营的需要。提高会计电算化的通用性,增强国际间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研制与使用的交流,从而实现数据共享。

在信息时代,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应得到顺利发展。企业应对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解决,促进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骆正云.会计电算化数据安全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6(9)

[2]徐一千,李玉丰.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

[3]吕磊.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0(9)

[4]吴金涛.加强企业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J].企业导报.2009(10)[5]刘泉.浅谈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交通财会.

127 评论(15)

千年紫檀

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文章分析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完善规章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保障数据安全等角度提出了推进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数据安全;人员素质。

会计电算化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传统的记账、算账,以及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控制的过程。会计电算化使会计业务的处理流程化、规范化,免去了许多手工重复劳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工成本,而且易于核算出财务分析所需的一些复杂数据指标,并且能够保证数据的精度和广度。会计电算化加快了会计由单一的核算职能向融合分析、预测、决策、控制的管理职能转变的进程。自九十年代至今,我国会计电算化迅速普及,但在此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些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职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会计电算化发展初期侧重核算职能,随着发展的深入,逐步过渡到“管理型”和“决策型”职能阶段,当今与企业整体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相统一的ERP阶段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一个主流趋势。但现阶段,我国的企业中采用“管理型”和“决策型”财务软件的较少,采用ERP的企业就更少。我国现在企业电算化的发展阶段距离会计电算化的最终功能实现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完善的会计电算化不仅肩负着记账、算账、登帐等基本工作,而且还应能够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帮助经营者借助更加准确的财务指标做出正确决策,提高经济效益。我国仅仅是初步实现了会计电算化,总体来说尚处于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初级阶段。账务处理系统以输入记账凭证开始,经过计算机处理,完成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但只局限在财务会计范畴,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结合不密切,较少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这种情况下,大量的财务分析工作仍需要手工操作,费时费力。

2、政策、法规尚待完善。

我国财政部在1994年相继颁布《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等文件,但由于规章的级别和执法力度不够,致使相当部分的会计人员根本就不知道法规的具体内容,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也缺乏相应的监督监管条例和专门的监管部门。随着会计电算化的高速发展,会计电算化犯罪也逐渐显现,如何防范和规治这种高科技、新技术新型犯罪成为我国普及电算化进程中不应忽视的一个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应引起重视,制定专门针对会计电算化操作的法律法规,对会计电算化工作有规范,有监督,有惩处,使之早日纳入法制轨道。

3、操作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涉及计算机学、管理学、会计学、信息学多个学科的应用技术,对实际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要求较高,既要有良好的会计素养,深刻理解电算化软件处理账务的原理,又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人员经过短期培训上岗的。他们年龄结构偏高,往往对会计业务较熟悉但对计算机知识接受较慢,对软件的掌握仅停留在简单操作阶段。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常常会束手无策,就更难涉及进一步的系统分析、设计、维护等复杂的工作了。所以要想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越性,发挥会计电算化的省时高效的优点,就不仅要培养操作人员的会计业务素质,而且要培养软件维护、分析技能,培养会计、计算机跨领域的“双精”人才。

4、安全、保密性差。

现今的会计电算化处理系统大多还存在一些漏洞,致使企业财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可靠性较差。众所周知,财务数据是一个企业的商业机密,窃取它或将威胁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程序在现阶段还存在着一些保密隐患。数据库技术的高度集中,未经授权的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财务数据。目前市面上的软件制造企业真正着力于研究数据保密、防盗窃问题的厂家寥寥无几。一般意义上的加密,也无非是对软件本身的加密,防止盗版。

我国多数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数据保护存在隐患,缺乏操作记录功能,当问题出现不利于追究责任。

5、网络化程度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网络化已经取得初步进展,比方说企业已可以实现网上报税,申报信息通过IC卡无纸化传递,但仍要看到,企业和企业之间无法联网,企业与财政、银行等综合管理部门的联网也尚需完善。可以说,建立一套服务于企业,惠及全社会的财务信息传输网络,提高数据发布的及时性,节约中转成本,成为当前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对策探讨。

1、制定相关规章制度。

电算化会计是一套关于会计信息处理的有机系统,电算化软件是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还需要相配套的规章制度来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准确,充分发挥电算化信息处理的优点。有关部门应借鉴发达国家电算化管理经验和规则条例,加大对会计电算化监管制度的研究,尽早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并富于操作性、实用性的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切实保障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朝着健康方向发展。会计电算化必须建立的管理制度应包括: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度、电算化系统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管理制度、电算化系统会计资料和档案管理制度等。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法规,针对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地补充和完善相关法规。通过准则类法规规范会计电算化操作流程,使会计电算化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重视电算化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培养一大批懂财务并精技术的会计电算化复合型人才是我国会计电算化持续发展的根本。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学校教育和岗位培训上双管齐下。对于学校教育中电算化课程的开设,往往存在学时较少,课程安排过于基本,软件单一的问题。学生学完课程后,往往只掌握了一些日常业务的简单操作,稍显复杂的业务处理或软件的一些高级功能就知之甚少了。可见,要在实际工作中全面发挥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功能,在课堂教学中,就应锻炼学生们利用会计电算化软件管理分析数据的能力,而不仅仅局限于基本的核算操作。对于正在从事着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应对他们进行经常性的短期培训,使他们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来适应日新月异的电子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

226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