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354

艾利希尔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方程式图片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木头人的老婆

已采纳

w、c、v、m依次分别为商品价值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

商品价值=c+v+m,即商品价值 =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

C+V+M可以表示社会总产值,也可以表示某个商品的价值,或某一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总价值。简单的说c表示的是生产资料价值,v表示的是劳动力的价值,m表示的是剩余价值

如果以W代表商品价值,k代表成本价格,以p代表利润,那么,随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则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价值的构成,即W=c+v+m=k+m,就进一步变成W=k+p,亦即商品价值转化为成本价格+利润。

扩展资料

会计恒等式:

(1)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一等式,称为财务状况等式,它反映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具体而言,它表明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所拥有的各种资产以及债权人和投资者对企业资产要求权的基本状况,表明企业所拥有的全部资产,都是由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的。

(2) 收入—费用=利润

这一会计等式,称为财务成果等式,它反映了收入、费用和利润三个会计要素的关系,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的经营成果。

(3)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这一等式综合了企业利润分配前财务状况等式和经营成果等式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之间的相互联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C+V+M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等式

会计方程式图片

82 评论(12)

滋味游龙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是资产负债表一个静态的公式,如果动态的去考虑,也就是利润表的体现。公司在一定期间内会有收入,有费用,盈余是利润,所以可以得知“收入-费用=利润”

当一定期间结束后,利润表的数字会归于资产负债表,也就是归于所有者权益。所以推导即得“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本年利润”

又因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所以可以得到“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扩展资料:

会计等式(Accounting equation) :是揭示会计要素之间内在联系的数学表达式,又称会计方程式或会计恒等式。会计等式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是在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经济关系利用数学公式即数量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又称会计方程式、会计平衡公式、会计恒等式。它是各会计主体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报表的理论依据。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_会计等式

94 评论(8)

meisha2345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会计方程式也叫会计等式,是表明企业诸会计要素之间在总额上必然相等的一种关系式,是企业财务状况的表达式。会计等式是设置会计科目、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基本会计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希望高顿网校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202 评论(9)

逍遥七星

基本公式是: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资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是不断被费用化的,所以未费用化的资产+费用(已经费用化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扩展资料: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静态公式)这一等式反映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因此,该等式被称为财务状况等式、基本会计等式或静态等式,它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这一等式反映损益尚未结转前恒等关系因为,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3、未分配利润包括两部分:本年利润(本年累计利润或亏损)和利润分配(历年结存的未分配利润)。所以说,本年利润的实质属于所有者权益。因此,在收入和费用还没有期末结转前,会计恒等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109 评论(13)

壹家生活

静态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在某一个时点上;

到下一个时点期间,由于经济活动的产生

收入-费用=利润(属于所有者权益);

综合以上两个等式: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其中(收入-费用)是新增的所有者权益,也可以这样理解。

扩展资料: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它是企业的资产扣除债权人权益后应由所有者享有的部分,既可反映所有者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又体现了保护债权人权益的理念。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其他综合收益、留存收益等,通常由股本(或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含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构成。

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是指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部分,它既包括构成企业注册资本或者股本的金额,也包括投入资本超过注册资本或股本部分的金额,即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这部分投入资本作为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反映。

其他综合收益,是指企业根据会计准则规定未在当期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

留存收益,是指企业从历年实现的利润中提取或形成的留存于企业的内部积累,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所有者权益

347 评论(15)

jiangyue514悦兔

会计成本中w=c+v+m是商品价值的求和公式,其中w表示商品、c表示不变成本、v表示可变成本、m表示剩余价值。w=c+v+m,可以理解为商品价值=不变成本+可变成本+剩余价值。

1、商品(ware):在这里可以表示广义的商品意义,例如社会总产值、外购商品的总价值、某一阶段生产的产品价值等等。

2、不变成本(constant cost):也叫固定成本。表示的意义是在一定时期内或者在某一阶段内,不随总的成交量、业务量变化的那一部分成本。

3、可变成本(variable cost):相对于不变成本,指的是会随着产量、业务量的变化而跟着正方向变化的那部分成本,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组成了总成本。

4、剩余价值(residual value):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剩余价值是指剥削劳动者所生产的新价值中的利润(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工资之间的差异),即“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

243 评论(15)

宝妈妈爱吃醋

准确的说,你提的问题是和资产负债表相关的。这里面涉及一个会计恒等式就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资产负债表的左侧都属于资产类,包括流动资产、以及非流动资产两部分。 2.资产负债表的右侧分为两部分,上面部分是负债,下面部分是所有者权益。。3.会计方程式的对等关系是: 1).静态会计等式 静态会记等式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等式,是由静态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组合而成.其公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2).动态会计等式 动态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等式,是由动态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组合而成.其公式为“收入-费用=利润”;3).综合会计等式 综合会计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

135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