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de小土豆
1、现金盘点(1)检查现金日记账、总账及会计报表现金项目,核对余额是否相符。(2)盘点清查日实有库存现金,填写现金盘点表。(3)将原账面数与盘点数比较。(4)编制现金清查明细表,格式:5)若有充抵库存现金的借条、未提现金支票、未作报销的原始凭证,需在清查表中备注说明。(6)对于非记账本位币的现金,检查其采用的折算汇率是否正确。2、银行存款(1)检查银行存款日记账、总账及会计报表银行存款余额,并核对是否相符。(2)取得每个银行存款账户的对账单,分别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如银行存款日记账与对账单有差额并且是未达账项所致,应逐笔落实未达账项的形成原因、时间、金额以及资产清查基准日后的进账情况,对长期挂账的未达账项应查明原因,或取得相关依据后进行处理,如银行存款日记账与对账单有差额并且非未达账项所致,应作会计技术差错处理,调整原账面数。(3)编制银行存款清查明细表(4)对定期存款或限定用途的存款要查明情况,在清查表中的备注说明。(5)对于非记账本位币的银行存款,检查其采用的折算汇率是否正确。3、有价证券(1)检查明细账、总账及会计报表数,核对余额是否相符。(2)盘点库存有价证券,并编制盘点表,确定其权属,并倒轧截止2006年12月31日余额即盘点倒轧数。(3)将原账面数与盘点倒轧数比较。(4)编制有价证券清查明细表,4.暂付款、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1)检查明细账、总账数及会计报表数,核对余额是否相符、方向是否正确。(2)对账:应收(暂付)外部单位款项应可采取包括发函询证在内的方法,确认余额;对应收(暂付)内部单位款项应主动与对方对账。对于预计无法收回的金额,应由中介机构出具经济鉴证确认损溢,作清查变动处理。 (3)对于备用金,可参照现金的方法确认余额。(4)编制账龄分析表。(5)编制暂付款(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清查明细表5、材料(库存材料)、产成品(1)检查库存材料(库存材料)、产成品的明细账、总账数及会计报表数,核对余额是否相符。(2)检查财务部门材料(库存材料)、产成品明细账余额与物资管理部门的登记账余额进行核对。(3)盘点清查日实有材料(库存材料)、产成品,填写材料(库存材料)、产成品盘点表,并倒轧截止2006年12月31日余额即盘点倒轧数。(5)编制材料(库存材料)、产成品清查表,格式: 项目 原账面数 盘点倒轧数 差额 调整后账面数 清查数 账务清理 清查变动 1 2=1+3+4 3 4 5=1+3 6=5+4 合计 6、固定资产(1)检查固定资产的分类是否正确。(2)检查明细账数、总账数及会计报表余额,核对是否相符。(3)盘点清查日固定资产,填制固定资产电子卡片,并倒轧截止2006年12月31日余额即盘点倒轧数。(4)将原账面数与盘点倒轧数比较。(5)编制固定资产清查表,格式: 类别/项目 原账面数 盘点倒轧数 差额 调整后账面数 清查数 账务清理 清查变动 1 2=1+3+4 3 4 5=1+3 6=5+4 合计 7、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1)检查应缴预算款的明细账、总账数及会计报表数余额,并核对相符。(2)检查各项目的行政事业单位收款收据及上缴财政的一般缴款书,复核应缴未缴数金额。(3)将原账面数与收款收据合计数或一般缴款书比较,如有差额,分析其成因,属于账务处理错误的,作会计技术性差错处理,调整原账面数;非属于账务处理错误的,为清查变动数。(4)编制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清查明细表。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清查明细表格式: 项目 原账面数 收款收据或一般缴款书合计金额 差额 调整后账面数 清查数 账务清理 清查变动 1 2=1+3+4 3 4 5=1+3 6=5+4 合计 8、暂存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2)对账:应付(暂存)外部单位款项应可采取包括发函询证在内的方法,确认余额;对应付(暂存)内部单位款项应及时处理对方单位对账。对于无法与对方确认的金额,对于预计确实无需支付的金额,可由中介机构出具经济鉴证确认损溢,作清查变动处理。(3)编制账龄分析表。(4)编制暂存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清查明细表。 债权人名称 原账面数 款项性质 与本单位关系 核对余额 差额 调整后账面数 清查数 账务清理 清查变动 1 2=1+3+4 3 4 5=1+3 6=5+4 合计 9、固定基金(1)检查明细账、总账数及会计报表数,核对是否相符。(2)检查固定基金是否与固定资产金额相符。(3)编制固定基金清查表。 账户名称 原账面数 与固定资产核对余额 差额 调整后账面数 清查数 账务清理 清查变动 1 2=1+3+4 3 4 5=1+3 6=5+4 合计 10、结余、经营节余、事业节余(1)检查收入、支出、结余明细账、总账数及会计报表数,核对是否相符。 对于行政单位,检查 “拨入经费”(不含预拨下年经费)、“预算外金收入”、“其他收入”、 “经费支出”(不含预拨下年经费)、“拨出经费”和“结转自筹基建”等科目全年发生额,编制收支结余清查表: 项目 原账面数 自查调整数 调整后账面数 清查数 账务清理 清查变动 1 2 3 4=1+2 5=4+3 拨入经费 预算外资金收入 其他收入 收入合计 拨出经费 经费支出 结转自筹基建 支出合计 结余 对于事业单位事业结余,应检查“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 位缴款”、“事业收入”、“其他收入”、 “拨出经费”、“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销售税金” (非经营业务)”、 “结转自筹基建”等科目全年发生额,编制事业收支结余清查表: 项目 原账面数 自查调整数 调整后账面数 清查数 账务清理 清查变动 1 2 3 4=1+2 5=4+3 财政补助收入 上级补助收入 附属单位缴款 事业收入 其他收入 收入合计 拨出经费 事业支出 上缴上级支出 销售税金 结转自筹基建 支出合计 结余 对于事业单位事业结余,应检查“经营收入”、“经营支出”、“成本费用”、“销售税金”等科目,编制经营收支结余清查表: 项目 原账面数 自查调整数 调整后账面数 清查数 账务清理 清查变动 1 2 3 4=1+2 5=4+3 经营收入 收入合计 经营支出 成本费用 销售税金 支出合计 结余 (2)对于发现发生额或余额有异常的科目,应查明原因,属于账务处理错误的,应作会计技术性差错处理,调整原账面数;不属于账务处理错误的,作清查变动处理。
萌萌萌萌瓜
清查中发现的损失,如果是由于责任人的个人原因造成,计入其他应收款;如果是由于企业内部管理不善造成的,计入管理费用;如果是由于自然灾害等造成的非正常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爱延续泉泉
财产清查结果核算的会计分录(1)存货清查结果核算的会计分录①审批前的会计分录(1)盘盈会计分录借:原材料—XX材料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2)盘亏会计分录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贷:原材料——X材料②审批后的会计分录(1)盘盈的会计分录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贷:管理费用(2)盘亏的会计分录借:管理费用贷:其他应收款——X公司贷:待处理财产损溢(2)固定资产清查结果核算的会计分录①审批前的会计分录(1)盘盈的会计分录借:固定资产贷:累计折旧待处理财产损溢(2)盘亏的会计分录借:待处理财产损溢累计折旧贷:固定资产②审批后的会计分录(1) 盘盈的会计分录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贷:营业外收入(2)盘亏会计分录借:营业外支出其他应收款——X公司贷:待处理财产损溢(3)应收应付款项清查结果核算的会计分录①对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的会计分录借:坏账准备(或管理费用)贷:应收账款②对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的会计分录借:应付账款贷:资本公积财产清查方法指在财产清查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方法。清查方法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清查的效果。在清查过程中对实物、现金、银行存款和结算款项要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一般来说,财产清查的方法主要有:(1)按清查范围分,有对一个单位所有财产进行彻底盘点、核对的全部清查和对部分财产进行的局部清查。(2)按清查的时间划分,有按规定的时间对全部或部分财产进行的定期检查和临时进行的不定期检查。(3) 按清查的对象分又有许多不同方法,如对固定资产、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各项实物的清查,可通过实地盘点方式进行,通过点数、过称等方法来确定实物的实存数量。对于大堆、笨重的材料物资,可以采用技术测定方法来确定其实存数量;对库存现金的清查,也可以通过实地盘点来确定库存现金实存数,并与帐存数相核对。进而,分别填制“实存帐存对比表”和“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对银行存款的清查,可根据银行存款日记帐同银行对帐单相核对进行。如果经查实后,帐单不符属于未达帐项造成的,可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及时进行调整。
彩色珊瑚
企业在进行财产清查时,通过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进行处理,该科目反映和监督企业在财产清查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毁损及其处理情况。比如企业在对现金等进行清查时,发现有现金长款,做如下会计分录,借:库存现金,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对于盘盈的库存现金,应及时查明原因,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对确实无法查明原因的金额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如果是短款,则做相反的分录,其他原材料,库存商品等也是类似操作。一、什么是会计分录?会计分录亦称“记账公式”。简称“分录”。它根据复式记账原理的要求,对每笔经济业务列出相对应的双方账户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在登记账户前,通过记账凭证编制会计分录,能够清楚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归类情况,有利于保证账户记录的正确和便于事后检查。每项会计分录主要包括记账符号,有关账户名称、摘要和金额。会计分录分为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简单分录也称“单项分录”。是指以一个账户的借方和另一个账户的贷方相对应的会计分录。复合分录亦称“多项分录”。是指以一个账户的借方与几个账户的贷方,或者以一个账户的贷方与几个账户的借方相对应的会计分录。二、会计分录方法层析法层析法是指将事物的发展过程划分为若干个阶段和层次,逐层递进分析,从而最终得出结果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层析法进行编制会计分录教学直观、清晰,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其步骤如下:1、分析列出经济业务中所涉及的会计科目。2、分析会计科目的性质,如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等。3、分析各会计科目的金额增减变动情况。4、根据步骤2、3结合各类账户的借贷方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增加或减少),来判断会计科目的方向。5、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编制会计分录。此种方法对于学生能够准确知道会计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非常有效,并且较适用于单个会计分录的编制。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