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蛋love祺祺
1360~1424 即明成祖。以即位后年号永乐 ,世称永乐皇帝(1402~1424年在位)。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 元至正二十年四月十七(1360年5月2日),朱棣生于应天(今南京)。自幼习练兵事,渐通经史兵法。明洪武三年(1370)封燕王,十三年就藩,拥有重兵,镇守北平(今北京)。二十三年三月,督率颍国公傅友德等出古北口(今密云东北),乘大雪昼夜兼程趋迤都山,直捣北元大营,获丞相咬住和太尉乃儿不花等而还。此后,屡率诸将出征,并受命节制沿边兵马。 三十一年,朱元璋病卒,皇太孙朱允炆嗣帝位后削藩,危及燕王。建文元年(1399)七月,朱棣为夺帝位,援引《祖训》,以“清君侧”为名举兵反,号称“靖难”之师。在靖难之役中,以北平为基地,主动出击,大战于真定(今河北正定)获捷;袭取大宁(今内蒙古宁城西),以计挟宁王朱权入北平,并其所属3万兵马,始立中、左、右、前、后五军;再战于郑村坝(在今北京东郊)、白沟河(在今河北雄县境)、灵璧(今属安徽)等地,指挥大、小百余战,先后击败建文帝所遣北伐官军三任主将耿炳文、李景隆、盛庸。以批亢捣虚之策,于建文四年(1402)六月南渡长江,攻取京师(今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朱棣即帝位。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建文朝臣,并株连亲朋,史称“壬午之难”。同时削藩,加强中央集权。两次大封靖难之役功臣。 永乐元年(1403),改北平为北京。始授宦官出镇和监京营军大权,位在诸将之上。三年,设奴儿干卫(今俄罗斯境黑龙江下游一带),招抚海西、建州、野人女真首领归附,完成明朝对东北的统一。从是年起,先后六次遣宦官郑和率舟师出使西洋诸国,寻找建文帝,耀兵异域,促进与东南亚、印度洋、非州东海岸等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友好交往;同时,经拓中国南海诸岛,并命名和行使管辖权。四年,遣征夷将军朱能,副将军沐晟、张辅率师攻安南(今越南北部),于次年平安南,改称交阯,设布政司。六年,命安远侯柳升、丰城侯李彬、平江伯陈瑄等率舟师分道沿海捕杀倭寇;招募岛民、渔丁为兵,使海防益固。为适应抗倭作战需要,命福建都司及江、浙等府卫制造战船,游弋海上。时交阯又反,七年,命英国公张辅等再征交阯,得火器之法,于后置神机营练习。同时,在东北设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管辖黑龙江、精奇哩江(今俄罗斯结雅河)、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及库页岛(今俄罗斯萨哈林岛)等地,派宦官亦失哈(女真人)10次至现地巡视,设置卫所,加强对该地区的治理。对蒙古诸部抚战兼施,封瓦剌三首领为王。以鞑靼部扰边和杀明使,遣淇国公丘福率军10万往攻,因轻敌冒进,全军覆没,朱棣自责有不明知人之过。 八年,亲率50万大军征漠北,击败鞑靼部首领本雅失里,又败其太师阿鲁台。征战中,将所统大军分为中军,左、右掖,左、右哨,称五军营;连同由骑兵组成的三千营、火器兵组成的神机营,合称三大营,遂成定制。十二年,再率50万大军征漠北,击败瓦剌部首领马哈木。重视饲养军马。逐步完善军屯制度。奖励军功,分军功为奇功、首功、次功三等。又立功赏勘合,定“神威精勇猛,强壮毅英雄。克胜兼超捷,奇功奋锐锋。智谋宣妙略 ,刚烈效忠诚 。果敢能安定,扬名显大勋”(《明史·兵志四》)为标准,严格考核战功。十三年,诏各地将领率所部主力赴京受阅,始行京操制,促进军队训练和战斗力提高。每次亲征,皆校阅军队,鼓舞士气。十四年,命蔡福为总兵,率兵万人赴山东沿海捕倭。十七年,视倭患不绝,进一步加强海防,遣辽东总兵刘江在望海涡之战中全歼倭寇千余人,致倭寇十余年不敢犯。十八年,遣军镇压山东唐赛儿起义。十九年,由南京迁都北京,大量使用军队营建和运输。将京营48卫扩至72卫,加强了京师防卫力量。二十年,第三次亲征漠北,因鞑靼部阿鲁台避战,转攻兀良哈部,获胜还。二十一年、二十二年,又两次亲征漠北,皆因阿鲁台远走,寻战不成撤军。七月十八(1424年8月12日),北征归途中病卒于榆木川(今内蒙古多伦西北),年65岁。 朱棣善于治军,赏罚分明,常亲历战阵。用兵强调以主动的攻势行动弥补军力的不足,指挥了一系列大规模运动作战和远程奔袭作战,凭藉三府之地战胜建文帝,取得全国政权。后改革京营,完善了明朝兵制。其军事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吸管狂魔
明成祖(1360一1424)名朱棣,14O2至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原来被封为燕王,后通过“靖难之役”从侄儿建文帝手中夺取了皇位。他死后的谥号是“文皇帝”,所以有的史书又称他为“文皇”。他的庙号是太宗,所以在《明实录》中他的实录就被称作《太宗实录》。后来,嘉靖皇帝将他的庙号改为“成祖”,所以后人便一直称他为“明成祖”在我国古代著名的帝王当中,和明成祖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是郑和下西洋、奴儿干都司、《永乐大典》等等。稍有点历史知识的人还知道,明成祖五征漠北,80万大军下安南,浚通大运河,大规模营建北京。作为一个封建帝王,明成祖能干好其中一件事就足可济身到著名帝王之列,他却干成了那么多,而事实上还不止这一些。但是,他的名字也和“诛十族”、“瓜蔓抄”之类的残暴行为联系在一起,因而使得他的形象严重受损。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位大明皇帝的波澜壮阔的一生吧!青少年时代明成祖出生于元末的战乱时期。那时群雄并起, 互相征伐。在成祖出生时,朱元璋与陈友谅正打得不可开交,以至于连给儿子起个名字的工夫都没有。明成祖朱棣自称是马皇后嫡生,实际上他的生母是个贵妃,为此衍义出许多的野史和传说。明成祖长大后被封为燕王,就藩北平(今北京)。他娶徐达的长女为妻,成了他的好内助。燕王是诸王当中势力最强的一个,在抵御蒙古诸部的内扰中,他得到了锻炼,也初步展示了他的军事才能。乱世婴儿元末是个战乱年代,大批老百姓流离失所。真是乱世出英雄,朱元璋异军突起,以应天(今南京)为根据地,积极扩充地盘。朱元璋多妻多子,朱棣是他26个儿子中的第四子。其中有好几个儿子都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谁。明朝建立时,朱棣已是一个八九岁的儿童。那时全国仍很凋敝,满目疮痍。这一切都在朱棣的幼小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一> 生于乱世元至正二十年(1360)四月十七日,朱棣出生于当时称作应天府的南京。应天,是顺应天命的意思。4年前(1356),朱元璋渡江攻下集庆(南京),就将集庆改名为应天。他要顺应天命,推翻元朝,削平群雄,自己当皇帝。现在他又有了第四个儿子,照理应该好好庆祝一下。几乎与明成祖呱呱坠地的同时,前线传来了陈友谅进攻太平(今安徽涂县)的告急文书。陈友谅如果攻陷了太平,并要接着进攻应天。但军情紧急,他甚至对自己的这个儿子都来不及看上一眼,便又到前线指挥打仗去了。至于怎么样为这个孩子取个吉祥名字,他就更没有功夫去琢磨了。<二>七岁始名至正二十七年(1367)旧历年底,朱元璋准备转过年头就要正式登极做皇帝了,看到自己已经有了7个儿子,自然是满心高兴。这时形势已经粗安,他决心要为儿子们正式取名了。十二月二十四日。他祭告太庙,把自己渡江后生了7个儿子归因于祖上的阴德:仰承先德,自举兵以来,渡江生子七人。今长子命名曰标,.....曰棣.....这时明成祖已经7周岁,他这才和众兄弟一样有了自己的名字。<三>生母之谜明成祖的生母是谁,居然还是个谜,这在常人看来似乎不可思议。但这个谜确实存在,数百年来一直扑朔迷离。中国古代正妻生的儿子称嫡子,非正妻生的儿子称庶子。正妻被称为嫡母,其它的妾被称为庶母。对帝王家来说,嫡子和庶子在名份上有重大差别。按照封建宗法制度,皇帝死了,皇位要由嫡长子继承。即使嫡长子死得早,如果嫡长子有儿子,也要由嫡长子的嫡长子来继承,其它庶子则不得觊觎。明成祖自称是马皇后所生,自然也就是所谓嫡子了。其实,经历代学者考证,明成祖的生母不是马皇后。成祖的生母问题,不只是关系到他的身世,而且深刻地影响到他一生的行为。明成祖朱棣在宫廷中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期。他11岁的时候被封为燕王。又过了10年,他已成了一个英姿飒爽的青年,便率领护卫就藩北平。这段时期的生活对他以后的道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宫廷生活在一般人看来,帝王子孙们的宫廷生活一定是非常幸福的。其实不然,除了物质生活富足以外,其它乐趣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是枯燥乏味的。参加朝祭他们要没完没了地参加各种朝见和祭仪,都要一本正经,不能有半点儿戏。除此之外,就是跟随几个大儒一天到晚诵读儒家经典。只是他们偶而到郊外走动时,才能目睹到一些民间生活情趣。每当他的皇帝老子要举行大祭如郊祭、谒庙时,朱棣和他的弟兄们都要去助祭。第一次可能还觉得挺新鲜,但时间一久,其枯燥乏味是可以想见的。习儒尊孔另一项主要生活内容就是学习儒家经典了。朱元璋年轻时没机会上学,后来只是在马背上学了点文化,当他亲自撰写诏敕或什么祭文时,语句都是似通非通的。他为徐达墓撰写的碑文,谁也断不开句。朱元璋一生都为自己文化水平低而遗憾。因此,他十分重视对孩子们的教育。朱元璋称帝的第一年,就在宫中修建了大本堂.作为太子和诸弟学习的场所。堂中藏有大量历代图籍,供他弟兄们观览。征聘各地名儒,轮班授课,教育太子和诸王。师傅都是满腹经纶的大儒,其中如宋濂等。他前后十几年,向太子和诸王讲四书五经,讲封建礼法,一举一动都要合封建礼仪。教育有方如何教育这些皇子们,朱元璋对儒臣们提出了他的教育方针:“譬如一块精金,要找高明工匠打造,有一块美玉,也要有好玉匠才能成器。有好子弟,不求名师,岂不是爱子弟还不如爱金玉吗?我的孩子们将来是要治理国家的,各功臣子弟也要做官办事。教育他们的方法,最要紧的是正心。心一正,万事都能办好;心不正,各种邪欲都来了,这是最要不得的。要教他们切实的学问,用不着像一般文士那样,只是会记诵辞章,没一点好处。”在朱元璋看来,学问重要,德性更重要。师道尊严在皇子们的师傅中,有一个叫李希颜的,原是个隐士,因名气高,朱元璋写了亲笔信把他征召入京,让他当皇子们的老师。在古代,私塾的老师手里都有个戒尺,学生不听话就要挨打。他大概已经习惯了这一套,对皇子们依然很严厉。有一次,一个皇子不听话,让他打在脑袋上,肿起个泡。朱元璋见了很心疼,一时大怒,准备治李希颜的罪。高皇后在旁劝解道:“师傅教我们的儿子以圣人之道,哪里还能对师傅发怒呢?”朱元璋这才消了气,不久还让李希颜升了官。史书中没记载挨打的是不是朱棣,但他肯定是在这样严肃的气氛中进行学习的。言传身教朱棣兄弟们除了接受师傅们的教育外,还要随时接受朱元璋的训诫。洪武元年(136)十二月的一天,朱元璋退朝回宫,趁朱棣兄弟们都在跟前,便指着宫中的一片空闲地对他们说:“这里并不是不可以建亭台楼榭,作为游玩场所,只是不忍心多费民财罢了。过去商纣王大造琼宫瑶室,结果使天下人都怨恨他。汉文帝曾想建露台,因怜惜一百两银子的费用,就没有建,所以当时国泰民安。你们以后要经常心存警戒啊!”在这种场合,朱棣兄弟们都要格外恭谨,否则的话,一受惩罚就比师傅们更严厉。朱棣从他父皇那里接受的完全是封建正统教育。对此,朱元璋曾有一段明确的自白:朕于诸子常切谕之:一、举动戒其轻;二、言笑厌其妄;三、饮食教之节;四、服用教之俭。怨其不知民之饥寒也,尝使之少忍饥寒;怨其不知民之勤劳也,尝使之少服劳事。可以看出,朱棣弟兄们不只是要学书本,而且平时一言一行都要合乎封建规范。这对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年来说,并不是一件惬意的事。习武强志朱元璋不希望他的儿子们成为文弱书生,就让他们经常做些强健筋骨的活动。他当吴王不久,看到7个儿子渐渐长大了,“宜习劳,令内侍制麻履行滕。凡诸子出城稍远,马行十七,步行十三。”所谓麻履,就是麻鞋,行滕是指缠腿。这里是说,让朱棣兄弟7人都穿着麻鞋,裹上缠腿,像士兵那样到城外远足,十分之七的路骑马,十分之三的路要步行。这对长期住在深宫大院中的皇子们来说,虽说劳累点,但还是饶有兴味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还要不时地在演武场上练习武备,以健体强志。体民疾苦洪武九年(1376),朱棣已是17岁的英俊青年,他的父皇准备让他们到外地去当藩王了,感到有必要让皇子们体验一下民间的生活。就在这一年,朱棣兄弟们一起来到安徽凤阳老家,那时被称为“中都”。这里埋葬着他们的祖父母,也是他们的父皇小时候为大户人们放牛放羊的地方。这里也是“十年倒有九年荒”的穷乡,老百姓的生活都很困苦。在这里,朱棣仿佛看到,他的父皇小时候是怎么样受苦受难,创业是多么的艰难。他在这里住了三四年,民间生活对他的思想意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朱棣是个有心人,“民间细事,无不究知”。他当皇帝以后,还经常对儿子们说起他这段生活。认为自己能南北征战,不畏塞外风寒,就得益于这段经历。朱棣在凤阳的这段生活可看作是宫廷教育的实习阶段,他回去就要准备到外地去当藩王了。<二>受封燕王朱棣的长兄朱标,即南京一带所习称的“大头太子”,在朱元璋称吴王时就被立为世子。洪武元年(1368)正月初四日,朱元璋大祭天地于南郊,在郊坛南边正式登极称帝。他连赠祖上四代,册封马氏为皇后,立朱标为皇太子。早立藩卫在朱元璋看来,元朝之所以经常发生宫廷政变,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早立太子,因此他一称帝就要解决这个问题。他还看到当元末农民起义四处爆发的时候,元王朝在各地缺少强有力的藩卫。有鉴于此,洪武三年(1370)他就作了封藩的安排,即把各个小儿子封到各地当藩王。他为了不使天下人感到他私心太重,在封藩前还特意作了一番表白: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诸子封王封诸子为王的这件事也就定下来了。对这么一件重要的事,朱元璋当然要发一个正式诏谕:考诸古昔帝王,既有天下,子居嫡长者必正位储贰。若其众子,则皆分茅胙土,封以王爵,盖明长幼之分,固内外之势者。联今有子十人。前岁已立长子为皇太子。爰以今岁四月初七日,封第二子为秦王、第三子为晋王、第四子为燕王、第五子为吴王、第六子为楚王、第七子为齐王、第八子为潭王、第九子为赵王、第十子为鲁王、使孙为靖江王,皆授以册宝,设置相傅官属。凡诸礼典,已有定制。于戏!众建藩辅,所以广盘石之安;大封土疆,所以眷亲支之厚。古今通谊,朕何敢私!也就在这一天,朱棣便有了燕王的身份。汉唐旧制朱元璋分封诸子为藩王,口口声声说是“遵古先哲王之制”,我们不妨简单回顾一下古代帝王是怎样搞分封的,看看朱元璋又作了哪些损益。汉朝建立后,刘邦也实行分封,起初是同姓王和异姓王并存,后将异姓王渐次削夺,只保留同姓王。这些同姓王在封国内有政治、经济、军事大权,后来终于造成“吴楚七国之乱”,旗号是“清君侧”,实际上是要夺皇位。晋初大封同姓子弟为王,且握有军政实权,后酿成“八王之乱”。唐代虽也封皇室子弟为王,但“有名号而无国邑”,都要住在京城的宅院里,由宦官进行管理。宋代大体沿用了唐代的做法,只是稍作改动。宋代封王只及自身,不得世袭,可以像庶民子弟一样,参加科举考试为官。元代封皇子为王,派往各行中书省,专制一方,俨然是地方上的军政首领,明显带有民族压迫的色彩。分封太侈在朱元璋看来,还是汉代的分封办法比较好,使封国和郡县相间,便于监视。在此基础上,他建立了自己的分封制度。这种制度不仅对朱棣本人,而且对明代的政治都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按照明制,皇子封为亲王都授予金册金宝,年食禄米万石。其护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但这只是就一般情况而言,像北边防御蒙古的几个藩王,所统兵上都超过此数。例如在大宁的宁王“带甲八万,革车六千”。这些藩王的府第、服饰和车旗等,“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见了他们都要“伏而拜谒”。藩王的嫡长子立为世子,即藩王的未来接班人,10岁时就授予金册金宝。其它诸子则授予涂金的银册银宝,封为郡王。以后各世子孙都有封爵,自六世孙以下都封为奉国中尉。他们生的时候要向宗人府请名,年龄大了要请婚。但他们不能从事士农工商之类的行当,只是坐糜俸禄。明中期以后,皇室成员的俸禄成了国家沉重的包袱。拥兵自重藩王没有行政权,只有军事权。朝廷调地方军队,地方守镇官还要得到当地藩王令旨后才能调动。遇有战事,即使元勋宿将也要听藩王节制。当燕王朱棣率军征讨乃儿不花时,像傅友德那样的大将也要受他调遣。朱元璋感到他这套制度比以往历代都严密,大明江山可以长治久安了。但他万万没有想到,他刚死,那里就爆发了朱棣与建文皇帝争夺皇位的“靖难之役”。对这种分封的弊端,一些有远见的大臣早就看出来了,只是很少有人敢公开说。著名的文士解缙率直敢言,他“数上封事,所言分封势重,万一不幸,必有厉长、吴潞濞之虞”。说得最直率的大概就是那个平遥县的训导叶伯巨了。洪武九年(137),叶伯巨上书言事,说明太祖“太过者三”,第一条就是“分封太侈”:,诸王各有分地,盖惩宋、元孤立,宗室不竞之弊。而秦、晋、燕、齐、梁、楚、吴、蜀诸国,无不连邑数十,城廓宫室亚于天子之都,优之以甲兵卫士之盛。臣恐数世之后,尾大不掉,然则削其地而夺之权,则必生觖望,甚者缘间而起,防之无及矣。议者曰,诸王皆天子骨肉,分地虽广,立法虽侈,岂有抗衡之理?臣窃以为不然。何不现于汉、晋之事乎?孝景,高帝之孙也,七国诸王,皆景帝之同祖父兄弟子孙也,一削其地,则遽构兵西向。晋之诸王,皆武帝亲子孙也,易世之后,迭相攻伐,遂成刘、石之患。由此言之,分封逾制,祸患立生,援古证今,昭昭然矣。朱元璋见疏大怒,认为这是离间他们一家骨肉,要亲手射杀他。叶伯巨终于为此事死在狱中。不幸的是,叶伯巨所言果然成了事实。良助贤佐朱棣在就藩燕京以前,朱元璋还为他完了婚,妻子就是中山王徐达的长女。朱元璋听说她“贞静,好读书”,被人称为“女诸生”,就把徐达找来说:“你我是布衣之交。古代君臣相契的常结为婚姻,你的长女就嫁给我的四子朱棣吧。”徐达自然是满口答应。徐氏于洪武九年(1376)被册封为燕王妃,第二年就成了亲。这时朱棣18岁,徐妃16岁。就是这位看来贤淑贞静的徐妃,后来成了朱棣夺天下、治天下的得力内助。就藩北平洪武十三年(1380)春天,朱棣从凤阳回到南京,受命就藩北平。他的府邸就是元朝的旧宫,其规制如同天子。按照规定,藩王的府邸“亚天子一等”,其它诸王都是如此。为了这件事,朱元璋还曾特地告谕诸王,要他们不要与燕王攀比,因燕王府邸是元朝旧宫,不需要新建,他们新建的府邸则都要按规定办事。不难看出,朱元璋对燕王寄望殊深。北平是元朝都城,位置险要,燕王的二哥和三哥分别就藩西安和太原,就藩时间还早于燕王两年,都没让他们去北平,而是把北平留给了燕王,其中似乎有“深意存焉”。从朱元璋为诸王选的妃子来看,燕王妃是明王朝第一功臣徐达的长女,而这种婚姻实质上是一种政治行为,在这点上其它诸子也是比不上的。这对朱棣以后的发展都是很重要的因素。新的起点这时的燕王已是21岁的英俊青年。他没有留恋风光旖旎的南国春色、而毅然甘冒“雪花大如席”的北国风寒。他出发了,率领着数千护卫,浩浩荡荡地奔赴北平,满怀着信心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他知道,这是他一生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
pang小妞
为了巩固统治,明太祖先后把众多的子孙封到各地做藩王,授予军事大权。明太祖死后,继位的建文帝看到藩王的势力日益哦恩膨胀,对自己构成严重威胁,下令实行削藩。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史称“靖难之役”。
政哥哥哥哥哥哥
[玫瑰] 南京名人列写成文,共同鉴赏分享!
祖冲之:
——南朝时期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发明的圆周率领先世界一千多年。数学专著《缀术》从唐朝时被用作学校课本,后传到日本、朝鲜,也被用作教材。
——他测算的一年的时间,与现代科学测得的结果比较,只相差50秒。
——他发明了“千里船”,设计制造的水碓磨,能同时舂米、磨面。
秦桧: 进士出身,南宋初期宰相,书法家(创造了“仿宋字”)。主和派代表人物,具体谋划了残害岳飞全过程。中囯 历史 上著名的奸臣之一。
曹雪芹: 清朝著名文学家,其长篇小说《红楼梦》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不朽杰作。
王昌龄: 唐代著名诗人。
邓廷桢: 清代著名爱国将领,两广总督。鸦片战争时期的主战派代表人物之一,民族英雄。
海清: 著名影视剧演员。
王朔: 当代作家,著名电视剧编剧。
余光中: 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
梅婷: 著名影视剧演员。
———※3月21日于长春※——
郭金龙,江苏南京人,1947年7月生,1969年8月参加工作,197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四川省委副书记、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安徽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是第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员,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党的十九大代表 。
盛光祖,江苏南京人,1949年4月生,1968年参加工作。历任铁道部部长,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全国人大常委。现任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兼党组书记。 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十四次、十五次、十六次、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杨晓超,江苏南京人。1958年11月生,1977年3月参加工作,1990年12月入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系会计学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学位,高级审计师,会计师。
现任中央纪委副书记、秘书长,国家监委副主任,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足第十九届中央纪委委员、常委、副书记。
潘 岳,江苏南京人。1960年4月生,198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12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 历史 学博士。现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中央 社会 主义学院第一副院长。
欢迎大家补充介绍。
南京又称金陵,自古以来就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之地。南京有哪些名人?小欧来说几个大家耳熟能详的 历史 文化名人,有的恐怕你都不知道他是南京人哦
我小学的时候就在书本上了解到月球环形山之中其中就有一座是以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的。祖冲之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京。其专精领域为数学、天文和机械。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可以说不仅在南京 历史 上,也是在中国 历史 上卓越的数学家!
众所周知,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位列中国四大名著。 他出生于“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的官宦人家。其曾祖父,祖父,父亲,叔叔都曾任江宁织造一职。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家道中落后,他凭借坚韧不拔,顽强的精神终于写出了鸿篇巨著《红楼梦》,可以说他不仅在南京 历史 上,在中国 历史 上也同样是卓越的文学家!
说了两位男性名人,来说说这一中国上下五千年都独一无二的女状元“傅善祥”。
女状元出生于书香门第,自由聪慧过人,1853年参加太平天国女科举,高中第一。 中国首位女性状元的身份令其在中国 历史 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里小欧就简单说三个南京 历史 上的名人当然远不止这些,诸如:秦桧,秦大士,徐熙。。。每一位都可以说上一大段故事来。
作为南京人的您是不是没想到这些书上所熟悉的人物居然是金陵人士呢?
网图侵删,搬运必究!
南京著名人物
南京 历史 文化底蕴丰厚, 历史 名人总数超过2000个,近300位较为有名,以下为部分名单。
古代
状元
卢郢、叶祖洽、俞栗、吴潜、张孝祥、黄观、焦竑、朱之蕃、周旋、袁士、文质、尹凤、董永遂、胡任舆、黄思永、林本直、任长华(中国第一位回族探花)、傅善祥(中国唯一的女状元)
文化
宝志、王羲之、王献之、王昌龄、徐熙、巨然、曹雪芹、秦大士
科学
祖冲之、王贞仪、陶弘景
近现代
文化
史量才、林散之、唐圭璋、胡小石、郭秉文、甘涛、李国鼎、陈裕光、余光中、冯立环、吴敬琏、叶兆言、陈维亚、王朔
科学
张栋梁、张简斋、周仁、高怡生、吴良镛、杨立铭、赵仁恺、蒋锡夔、胡和生、俞大绂、张滂、业治铮、顾知微、孙钟秀
体育
肖钦、徐容、栾菊杰、胡星刚、杨阳、赵蕊蕊、惠若琪、徐容
演艺
海清、梅婷、倪妮、杨子姗、严艺丹、祖峰、熊黛林、戴菲菲、陶泽如、高海宁、冯宪珍、吴文璟、君君、王伯昭、马军勤、周舟
傅抱石故居:铁将军把门
傅抱石故居始建于1948年,是一代画坛宗师傅抱石先生一家在南京定居后的长期住所。由于当时战乱连连,房屋质量不是很好,以后又因年久失修,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2004年傅抱石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傅抱石故居在集团的大力资助下,按照傅抱石先生生前住所原样进行了修整,傅抱石故居得以正式落成,成为傅抱石艺术文化交流的又一重要场所。
地址:南京市玄武区傅厚岗6号
宋子文公馆:谢绝参观
宋子文公馆始建于1933年宋子文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期间,抗战胜利后重建。公馆由杨廷宝建筑师设计,建筑面积720平方米,公馆高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呈曲尺形,依山而建,楼随山势,高低起伏,错落有致。
宋公馆底层用毛石砌造,显得极为坚固;上面两层用砖砌,表面采用弹涂工艺粉刷而成,立体感极强。公馆最为特别之处是其屋顶,颇有农舍风味,远望上去仿佛是用茅草盖成,所以俗称为“茅草屋”。其实,宋公馆的屋顶是用进口白水泥拌黄沙在芦荻上盖成,上下共有三层,每层厚约2厘米,最上面一层做成蜂窝状,所以给人形成了茅草屋的错觉。
地址:南京鼓楼区北极阁1号
李宗仁公馆:铁门紧闭
李宗仁公馆位于南京市鼓楼区傅厚岗三十号,整座宅院坐南朝北,占地面积四千五百平米。院内松木蔽日,花草茂盛,水池假山,精巧别致。公馆主楼为西式带阁楼的三层楼房,砖混结构,并建有地下室。一楼内廊,气势不凡;二楼阳台,轩敞明亮。青平瓦屋面,青砖清水外墙。两幢平房建于楼后,有走廊与之相连。
公馆铁门紧闭,一侧挂着省级文保单位的牌子,一侧挂着“江苏省省级机关第一幼儿园托儿部”的牌子。听到有人敲门,一名工作人员探出头来,表示这里是幼儿园,不准进,然后把门关上了。
阎锡山故居:谢绝参观
南京颐和路8号,就有一处阎锡山故居。不过,现场保安说:“这里不让私人参观,更何况里面也没什么了,也没什么好参观的。”
阎锡山在南京的时间虽然很短,但他的公馆也有三处之多,分别为玄武区上乘庵16号。高楼门51号和鼓楼区颐和路8号。上乘庵与高楼门两处,均因近年扩路动迁,踪迹全无。现仅存建于1936年的颐和路8号公馆。整个公馆宅院坐北朝南。院内雪松桧柏,
苍翠欲滴,假山嶙峋,花草繁茂,暗香浮动,沁人心脾。主建筑为中西合璧式二层楼房,钢筋混凝土结构。青砖灰墙,钢门钢窗,装潢精雅。一楼通廊似轩,采光充裕;二楼露天阳台,宽敞如坪。绿色釉瓦屋脊,黑色筒瓦屋面,四方顺水,色彩协调,雍容华贵,高雅不凡。抗战胜利后,这里成为励志社的高级招待所。1949年4月14日,李宗仁拨给阎锡山居住,阎仅住7天,便于4月22日下午仓惶登机飞离南京。如今,这座公馆在绿荫掩映下,清幽雅致,散发着独特的 历史 韵味。
地址:玄武区上乘庵16号、高楼门51号、鼓楼区颐和路8号
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的故居:已成大杂院
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的故居在成贤街112号。这是一座三层砖木结构小洋楼,一旁还有一个“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的牌子,“该处原为谭延闿私宅,建于1927年。”如今,洋房已经老了,两根欧式立柱有些颤颤巍巍,看上去仿佛撑不住房屋的重量。花园阳台不见了,后来的人用水泥封住了它。木板铺就的楼梯,散发着陈旧的味道。洋房一楼的铁门紧锁着,二楼住着两家住户。一位女住户说:“在外围看看就可以了,家里就算了。里面和一般住户没什么区别,就是地板都是木头的。”
不过,并非所有的名人故居,都是谢绝参观的。甘熙故居是清朝甘熙的故居,当年,黄梅戏大师严凤英,就从甘熙故居出来的。如今,甘熙故居是南京市民俗、非遗双博馆,游客们可进来参观。建筑大师杨廷宝故居,是有限开放的。需要提前预约。
甘熙故居:开放
甘熙故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俗称“九十九间半”,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市明清三大景观,具有极高的 历史 、科学和 旅游 价值,是南京现有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在南京地区规模较大的多进穿堂式民居,都俗称为“九十九间半”,究其原因,九是最大的阳数又是吉数,过九到十就到了头,而到头就意味着走下坡,所以中国自古就有“九五之尊”的说法。中国最大的宫廷建筑是故宫,号称“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最大的官府建筑为孔府,号称“九百九十九间半”,而民居则最多不过“九十九间半”了,这半间既表示没达百间的谦虚,又有仅半步就到目标的得意。甘熙故居其实总共有房间三百余间。
地址:熙南里金陵 历史 文化风尚街区12号古韵楼
拉贝故居:开放
拉贝故居,是南京国际安全区主席约翰·拉贝的故居。
要说南京的名人想到的还真不多。 历史 上南京为六朝古都,还是明朝初年和民国时期首都。但大多数都是以南京为活动地,而非籍贯。
南宋时期宰相秦桧是今天南京江宁人,名气够大的。不过这是反面角色。
南京明朝出了一个状元,名字叫焦竑,不过他的名气也一般。
清朝时期有个抗英的邓廷桢算南京人,不过名气也不行。
现代有个名人就是国家文物局前局长,现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先生祖籍南京江宁。不过他对南京未必熟悉,也未必会说南京话。
遗憾的是南京这块土地上发生的名人故事很多,却极少有南京本地人。
谢谢 邀请!
南京是六朝古都,有着悠久的 历史 ,自然也“盛产”名人。
例如我国伟大文学的文学巨匠、《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就于康熙50年出生在江宁织造府(今南京市内),他用毕生精力写了《红楼梦》,可谓是一代巨著,经久不衰;
远的不说,咱说点近的。
中国内地男作家叶兆言是不折不扣的大南京人,他的中篇小说集《艳歌》、《夜泊秦淮》,长篇小说《花影》、《花煞》、《别人的爱情》,散文集《流浪之夜》、《旧影秦淮》、《叶兆言散文》、《叶兆言作品自选集》等相信不少人都看过,也是不少人的枕前书。 海清。有着“国民媳妇”之称的海清就是咱土生土长的大南京人,海清1978年1月12日生于江苏省南京市,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参演和主演过很多家喻户晓的电视剧,像《蜗居》、《媳妇的美好时代》、《心术》等,广受观众欢迎。
倪妮。因《金陵十三钗》中那个浓妆艳抹、穿着旗袍女主角玉墨,南京姑娘倪妮开始进入大众视野,随后更是佳作不断,在2013年,更是与杨幂、杨颖和刘诗诗一起被评为内地新“四小花旦”。
章泽天。以前她是“奶茶妹妹”,如今她是刘强东夫人。不仅如此,2017年12月6日,章泽天还成功入选2017年达沃斯全球杰出青年,她早已不仅仅是当年的“网红”女孩了 。
除此以外,像熊黛林、杨子姗、朴树、梅婷等也都是南京走出去的名人。
蒋子文(民间崇拜)
萧衍(梁武帝)
卞壸(忠臣)
辛弃疾(文学家、词人)
利玛窦(意大利传教士、学者)
阮籍(名士)
杜牧(诗人)
李渔(文学家、戏曲家)
曾国藩(名臣)
王导(名臣)
袁枚(文学家)
魏源(思想家)
丁光训(神学家)
颜之推(文学家、教育家)
岳飞(名将)
明僧绍(隐士、学者)
韩世忠(名将)
辛德贝格(国际友人)
陈霸先(陈武帝)
史量才(著名报人)
达摩(中国禅宗始祖)
达浦生(伊斯兰教阿訇、学者)
周邦彦(文学家、词人)
董源(画家)
巨然(画家、僧人)
髡残(画家、僧人
徐熙(画家)
周文矩(画家)
诸葛亮(名臣)
刘禹锡(诗人)
吕彦直(建筑学家)
韩熙载(名臣)
祖冲之(科学家)
刘裕(宋武帝)
范蠡(名臣)
可政(名僧)
胡正言(画家)
伍子胥(名臣)
范蠡(名臣)。
萧统(文学家)
李昪(南唐烈祖)
李璟(南唐中主)
李煜(南唐后主)
洪保(航海家、外交家)
陶行知(教育家)。
周处(名臣)
李鸿章(名臣)
刘芝田(名臣)
邓廷桢(名臣)
曾国藩(名臣)
刘智(伊斯兰学者、作家)
史量才(报人)
徐达(名将)
李文忠(名将)
谢灵运(诗人)
白朴(文学家、剧作家)
汤显祖(文学家、剧作家)
康僧会(名僧)
清溪小姑(民间崇拜)
司马睿(晋元帝)
宝志(名僧)
张僧繇(画家)
你好,这个问题把我这个老南京人都问住了。
首先,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在南京发生的 历史 大事很多。你如果来南京,会发现南京的各种XX名人故居特别多。但是如果说到籍贯,我还真不清楚他们是否是南京人了。
其次,在南京有个古代名人,可以肯定是南京籍贯,那就是写出《红楼梦》这本巨著的曹雪芹。他的故居就在现在的大行宫附近。目前南京有个大观园遗址,还是20多年前拆了我家亲戚的房子重建的。唉, 历史 不可考证。就比如,现在南京有名的老门东,以前我家就住那,也是被拆了复建的。
再次,其实现代南京籍贯的名人还蛮多的。尤其是美女明星。梅婷就是南京美女的代表。还有个“奶茶妹妹”章泽天,哈哈哈。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很荣幸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就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我认为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位列中国四大名著。他出生于“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的官宦人家。其曾祖父,祖父,父亲,叔叔都曾任江宁织造一职。
下面我为大家分享,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想法,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
我认为南唐的卢郢,北宋的叶祖洽;秦桧,秦熺,俞栗;南宋的吴潜,张孝祥;明朝的黄观,焦竑,朱之蕃。明朝时期的武状元有周旋,袁士,文质,尹凤,董永遂,解元;清朝状元胡任舆,秦大士,黄永思,林本直。
我认为中国内地男作家叶兆言是不折不扣的大南京人,他的中篇小说集《艳歌》、《夜泊秦淮》,长篇小说《花影》、《花煞》、《别人的爱情》,散文集《流浪之夜》等。
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 健康 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南京乃六朝古都,江南名府秦淮河畔,石头城墙,美的不要不要的。名人佳士,层出不穷。在古代,南京产的状元就有二十余位,惊不惊喜意不意外!且看:
南唐的卢郢,北宋的叶祖洽;秦桧,秦熺,俞栗;南宋的吴潜,张孝祥;明朝的黄观,焦竑,朱之蕃。明朝时期的武状元有周旋,袁士,文质,尹凤,董永遂,解元;清朝状元胡任舆,秦大士,黄永思,林本直(武状元)。
清朝的任长华是我国 历史 上第一位回族探花;太平天国的傅善祥为我国 历史 上第一位女状元。
古代文学巨星,《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于康熙五十年(1771)生于南京。
唐朝七绝圣手王昌龄,生于南京。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誉,绝句与李白,杜牧并重。
宋初画家巨然,江宁人,与董源“淡墨轻岚”为一体,画史上并称“董巨”。
江苏省书坛林散之生于南京,以草书闻名,称当代“草圣”。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唐珪璋,南京人,毕生研究词学成绩斐然,被称为“当代中国词坛宗匠”。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