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80

潇湘涵雪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管理会计中V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逍遥黑猫

已采纳

影响定价的基本因素 价格作为营销因素组合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应对整个市场变化做出灵活的反应。当然,这种变化必须受价值规律的制约,但它主要是受市场状况、消费者行为以及国家的政策、法令等因素的影响。(一)商品价值与商品成本因素价值是形成价格的基础,而成本又是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价格的制定必须考虑这两个重要因素。1、商品价值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决定着商品价格高低。价值反映社会必要劳动消耗,而社会必要劳动消耗是由生产资料消耗价值(C)、活劳动消耗的补偿价值(V)、剩余产品价值(M)所组成,即:商品价值=C+V+M。因此,企业制定营销价格时必须首先考虑商品价值的三个组成因素。但是,在一定时期内,价格与价值并不总是相一致的,而是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当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就会下降;当商求过于供时,价格就会上升。因此,不能把价值看成是影响营销价格的唯一因素。 2、商品成本成本是商品价格构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商品价格的最低经济界限。在一般情况下,商品的成本高,其价格也高,反之亦然。商品的成本因素主要包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储运成本和机会成本。(1)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所支出的全部生产费用,是从已经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生产者所耗费的劳动的价值转化而来。当企业具有适当的规模时,产品的成本最低。但不同的商品,在不同的条件下,各有自己理想的批量限度,其生产超过了这个规模和限度,成本反而要增加。 (2)销售成本销售成本是商品流通领域中的广告、推销费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销售成本在商品成本中所占比重很小,因而对商品价格的影响也微乎其微。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广告、推销等是商品实现其价值的重要手段,用于广告、推销的费用在商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也日益增加。因此,在确定商品的营销价格时必须考虑销售成本这一因素。(3)储运成本储运成本是商品从生产者手中所必须的运输和储存费用。商品畅销时,储运成本较少,商品滞销时,储运成本增加。 (4)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企业从事某一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另一项经营活动所应取得的收益。但是,商品的成本不是个别企业的商品成本,而是所有生产同一产品的生产部门的平均生产成本。在通常情况下,机会成本对个别企业的商品成本影响比较大,对平均生产成本的影响比较小,因而对商品价格的影响也很小。(二)商品市场因素商品价格,除了成本和价值因素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商品市场供求状况、市场竞争状况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1、商品市场供求状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供求决定市场价格,市场价格又决定市场供求。因此,制定商品营销价格时必须考虑市场的供求状况。(1)供求与价格的双向影响商品价格是在一定的市场供求状况下形成的,在一定时期内,某种商品的供求状况反映其供给总量与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包括供求平衡、供小于求和供大于求三种情况。供求平衡是指某种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在一定时期内相等。在供求平衡状态时某种商品的市场价格称为均衡价格。假定供求和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不变,当某种商品的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下降,供给量则上升,形成供过于求。显然,价格影响并决定了供求。当某种商品的需求减少且供给增多时,价格便会落至均衡价格或其以下,又表明供求影响并决定着价格。当某种商品供小于求,则该商品的供给总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商品价格便会上涨,形成卖方市场。随着价格的上涨,企业的资金会转向该商品的生产与销售,导致该商品的市场供给量剧增,从而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形成供大于求的局面,价格自动回落。(2)需求价格弹性在通常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价格升高,其需求量就会减少,反之亦然。因此,制定商品营销价格时必须考察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因素。 需求价格弹性,简称需求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与其需求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由于是两个相对数的比值,故又称为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2、商品市场竞争状况一般说来,竞争越激烈,对价格的影响也越大。按照竞争的程度,市场竞争可以分为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和不完全竞争三种状况。(1)完全竞争对价格的影响在完全竞争状态下,企业几乎没有定价的主动权。各个卖主都是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决定者。在实际生活中,完全竞争在多数情况下只是一种理论现象,因为任何一种产品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加之国家政策的干预以及企业的不同营销措施,完全竞争的现象几乎不可能出现,但是,如果出现了完全竞争,企业可以采取随行就市的营销价格策略。(2)完全垄断对价格的影响完全垄断是指一种商品完全由一家或几家企业所控制的市场状态。在完全垄断状态下,企业没有竞争对手,可以独家或几家协商制定并控制市场价格。在现实生活中,完全垄断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形成,然而,由于政府的干预(如许多国家的反垄断立法),消费者的抵制以及商品间的替代关系,一个或几个企业完全垄断价格的局面一般不易出现。但是,如果出现了完全垄断,则非垄断企业在制定营销价格时一定要十分谨慎,以防垄断者的价格报复。 (3)不完全竞争对价格的影响不完全竞争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普遍存在的典型竞争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多数企业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影响市场价格,而不是完全被动地适应市场价格。同时,企业在制定营销价格时,应认真分析竞争者的有关情况,采取相应的营销价格策略。

管理会计中V

307 评论(12)

梁小姐12

原题应该是这个,可以关注管理会计师教育网了解相应的管理会计习题,管理会计师PCMA是中国总会计师协会推出的管理会计专业能力认证项目

管理会计师教育官网

某企业只产销一种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量为600件,单价为150元,单位成本为130元,其中单位变动成本为120元。要求通过计算回答下列互不相关问题:(1)若使本年利润比上年增长20%,应采取哪些单项措施才能实现目标利润。并对你提出的各项措施测算其对利润的敏感系数。(2)如果计划年度保证经营该产品不亏损,应把有关因素的变动控制在什么范围?(3)假设该企业拟实现42000元的目标利润,可通过降价10%来扩大销量实现目标利润,但由于受生产能力的限制,销售量只能达到所需销售量的55%,为此,还需在降低单位变动成本上下功夫,但分析人员认为经过努力单位变动成本只能降至110元,因此,还要进一步压缩固定成本支出。针对上述现状,会计师应如何去落实目标利润?

答:

尼尔:

某企业只产销一种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量为600件,单价为150元,单位成本为130元,其中单位变动成本为120元。

要求通过计算回答下列互不相关问题:

(1)若使本年利润比上年增长20%,应采取哪些单项措施才能实现目标利润。并对你提出的各项措施测算其对利润的敏感系数。

(2)如果计划年度保证经营该产品不亏损,应把有关因素的变动控制在什么范围?

(3)假设该企业拟实现42000元的目标利润,可通过降价10%来扩大销量实现目标利润,但由于受生产能力的限制,销售量只能达到所需销售量的55%,为此,还需在降低单位变动成本上下功夫,但分析人员认为经过努力单位变动成本只能降至110元,因此,还要进一步压缩固定成本支出。针对上述现状,会计师应如何去落实目标利润?

答:(1)因为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所以上年固定成本=600×(150-120)=18000(元)

又因为:上年销量×(130-120)=18000

所以:上年销量=1800(件)

上年利润:1800×(150-120)-18000=36000(元)

本年利润:36000×(1+20%)=43200(元)

采取的单项措施如下:

提高单价:

43200=1800×(P-120)-18000,P=154(元)

降低单位变动成本:

43200=1800×(150-V)-18000,V=116(元)

提高销售量:

43200=Q×(150-120)-18000,Q=2040(件)

降低固定成本:

43200=1800×(150-120)-F,F=10800(元)

固定成本降低=

各因素对利润的敏感系数如下:

单价的敏感系数:20%/2.67%=7.49

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系数:20%/(-3.33%)=-6.01

销售量的敏感系数:20%/13.33%=1.5

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20%/(-40%)=-0.5

(2)单价的可变范围:

0=1800×(P-120)-18000

P=130元,

,即单价由150元降至130元,降低幅度不超过13.33%。

单位变动成本的可变范围:

0=1800×(150-V)-18000

V=140元,

,即单位变动成本由120元上升到140元,上升幅度不超过16.67%。

销售量的可变范围:

0=Q×(150-120)-18000

Q=600件,

,即销售量由1800件降至600件,降低幅度不超过66.67%.

固定成本的可变范围:

O=1800×(150-120)-F

F=54000元,

,即固定成本由18000元提高到54000元,提高幅度不超过200%。

(3)降价10%后实现目标利润所需销售量Q:

42000=[150×(1-10%)-120]×Q-18000

销售量Q=

能够实现的销售量=4000×55%=2200(件)

42000=[150×(1-10%)-110]×2200-F

F=13000(元)

综上,为实现42000元目标利润在降低单价10%,使销量增至2200件,单位变动成本降至110元的同时,还需压缩固定成本5000元(18000-13000)方可实现目标利润。

234 评论(11)

枫小High

1D在一定范围内有可能不变,但增加多了也会导致增加投资使其上升2D放弃另外方案造成的损失,但并没有现金流出3C因为不管你深加工与否,都不会改变以前发生的成本4A完全法下利润+期末存货的固定制造费用-期处的=变动法下利润5A这种分类和成本会计一样6D由期初期末存货决定7A贡献=价格-变动成本8ABC可提供各产品的贡献总额9AD变动成本法用于短期决策10AC单位贡献上升,保本点下降11BC见第4题的解释12CD13ABCD安全边际=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14对15错分析和决策16错正好相反17对18对19对20错如果长期租用也应是固定成本,只是会计入账有区别

348 评论(11)

来自巴厘岛的松

1.d2.a3.a4.d5.b6.d7.a8.abc9.ab10.abc11.a12.cd13.acd14.V15.X16.X17.V18.V19.V20.X

209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