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34

wangweil0726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澜华会计学院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Mary瑶瑶

已采纳

CPA的面授班成都市区

澜华会计学院

350 评论(12)

超级飞侠包警长

一、中南财经大学在哪里 中南财经大学地址在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该校是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普通高等学校。 二、中南财经大学介绍 历史底蕴深厚,发展稳中求快。学校前身是1948年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的******中原局创建,并由第二书记陈毅担任筹备委员会主任的中原大学。1953年,在全国高等院校调整中,以中原大学财经学院、政法学院为基础,荟萃中南地区六省多所高等学校的财经、政法系科,分别成立了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1958年,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及中南政法干校、武汉大学法律系合并成为 湖北大学 。“文革”期间,教育事业遭到严重摧残,1971年, 湖北大学 改名为湖北财经专科学校。1978年1月,学校经湖北省批准更名为湖北财经学院,并成为首批恢复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高校之一。197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湖北财经学院由财政部及湖北省双重领导,以财政部为主。1984年12月,以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为基础,恢复重建中南政法学院,归司法部领导。1985年9月,湖北财经学院更名为中南财经大学,邓小平亲笔题写了校名。2000年2月,国务院批准教育部的方案,中南财经大学和中南政法学院合并,于2000年5月26日组建成新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5年9月,学校跨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11年6月,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12年10月,教育部、财政部、湖北省人民政府签署正式协议,共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7年9月,学校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斐然。学校下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院、经济学院、财政税务学院、金融学院、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工商管理学院(MBA中心)、会计学院(会硕中心)、公共管理学院(MPA中心)、统计与数学学院、信息与安全工程学院、文澜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中韩新媒体学院等19个学院。 截至目前,学校共有教职工2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总数1500余人,教师中教授300余人,副教授570余人,博士生导师200余人。 我校先后聘任“*”讲座教授3名、“*青年学者”2名、湖北省“楚天学者”22人,校聘海内外“文澜学者”讲座教授30名,2人获评“文澜学者”资深教授,12人获评“文澜学者”特聘教授,75人获评“文澜青年学者”。此外,2人入选国家“*”哲学社科领军人才,2人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8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1人入选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余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资助,全国高校名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7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30人,湖北省中青年突贡专家、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48人,多人入选“中国重要审计学专家名录”,1人获“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2人入选湖北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 近年来,学校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基本稳定在全国高校前列,财经、政法类高校第一的位次。近10年,学校教师共承担完成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共计1100余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教育部门重大攻关科研项目共560余项,国家教育部、国家财政部、国家司法部和国家科技部及其他省部级科研课题共620余项,共取得科研成果13000余项,其中专著800余部,编著及教材800余部,论文11000余篇。尤其是2013年获得代表我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最高水平的“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9项,斩获该奖项全部等次和类型,体现了学校在人文社科领域一流的科研实力。 培养体系完备,教学质量优异。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0000余人,硕士研究生8000余人,博士研究生130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3500余人,每年接受来华留学生500余人次。学校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三大学科为主干,多学科交叉融合、协调互动,通过优势学科、品牌专业、精品课程、优质教材、主讲教师形成人才培养合力。 学校现有58个本科专业,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10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6项,普通高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13个;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3个基地,即“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基地”“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基地”;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设立了500多个学生实习实践基地;2011年学校即成立了创业学院,近年来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00余项、校级项目490余项,实施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4800余项;受教育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委托实施“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知识产权硕士培养项目,并承担50%的培养任务。 学校十分重视教育教学质量,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确立科学的“以生为本”“全面质量观”“特色制胜观”“协调发展观”等教育思想观念,突出“融通性、创新型和开放式”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一方面开设了商贸英语、法律英语、法制新闻、经济新闻、司法会计、经济伦理、法经济学、经济侦查等极具特色的课程;另一方面,在全国高校公共基础课中首先创设了“经济学通论”“法学通论”和“管理学通论”三门必修课程,有力推动了经、法、管三大互动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学校现有国家精品课程1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6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入选湖北省“荆楚卓越”协同育人计划项目5项,获批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 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素养与团队精神,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在大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还主办、承办和参加一系列的全国性、地区性本科学生学科竞赛活动,并取得优异的成绩。作为全国最大的财经政法人才培养基地之一,我校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积淀与改革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办特色、创一流”的办学理念及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了人才培养上的核心竞争力,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高位,就业层次较高。 责任意识强烈,社会服务深广。学校一直坚持科学研究与现代化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价值导向功能、研究工作的咨政功能以及师资队伍的服务功能。学校科学研究工作确立了“顶天立地”(即基础研究追求高深、应用研究贴近实际)的发展战略,牢固树立起“立足湖北、面向全国、特色鲜明、主动服务”的思想,发挥学科优势,全力缔造财经政法领域思想库,努力打造“中部崛起”的智力服务品牌,形成了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法制建设、经济建设提供强大智力支持的格局。2016年12月,我校在中国智库索引发布的“211”高校智库MRPA测评综合分排序中以100分荣获第一名。学校现有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111”创新引智基地、2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委智库、8个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以及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联合组建的行业研究基地等20多个高水平学术平台。2018年7月,学校与中国建设银行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成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建行学院,实现银校强强联手,构建新型产学研战略合作联盟关系。近年来,学校有百余项咨政报告得到相关领导批示或被省级及以上政府部门采纳,其中10余项获中央领导批示。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合作,连续多年作为阅卷中心承担全国中国注册会计师(CPA)考试的阅卷工作;与国家司法部门司法考试中心联手,多次承担全国司法考试阅卷工作;学校积极开展国家、行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坚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加强协同创新,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增强。 对外交流活跃,国际化水平高。在对外学术交流方面,学校与美洲、欧洲、亚洲、大洋洲的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合作研究和国际学术交流关系。学校与韩国东西大学合作举办有视觉传达设计(动漫游戏方向)和电影学(影像内容方向)本科教育项目,为教育部同类专业项目中第一个与亚洲高校合作的项目。作为中国13所高校之一与俄罗斯13所高校共同成立了中国-俄罗斯经济类大学联盟,并成为中俄“长江-伏尔加河”两河流域高校联盟成员。与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全面开展合作交流,共建中意法学研究中心中国法图书馆(罗马);与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签订合作协议,成立“中国收入分配研究中心塞尔维亚分中心”。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合作建设有孔子学院,并与美国石溪大学、德国汉堡大学、法兰克福应用科技大学、意大利罗马一大、特伦托大学、俄罗斯联邦政府直属财政金融大学、圣彼得堡经济大学、贝加尔大学、法国里昂三大、雷恩商学院、日本大分大学、冰岛冰岛大学、芬兰拉普兰大学、坦佩雷大学、台湾淡江大学、台北大学、中原大学等有交换生项目;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伊利诺伊理工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卡迪夫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法国雷恩商学院等均开设国际联合培养学位项目,且有8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在我校求学深造。

278 评论(10)

藤原惠津子

大学生活中哪些人和事曾温暖了你的青春?暖暖你的青春? 时代呼唤英雄,“他们”直面困难而上:志愿者中,有他们维持秩序,搬运物资的身影;请战书上,一个个姓名和手印,伴随着一声声“我请战”“疫情不散,我们不撤”;身穿“红色马甲”,他们热情周到、耐心执着,温暖着疫情下的校园……让我们通过故事,来回顾疫情之下高校里的温暖与力量。西安工业大学国旗护卫队队长张杰:“疫情不散,我们不撤”“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疫情面前就应扛起担当。”张杰说。他是西安工业大学大三学生,也是学校“学国旗护卫队”的大队长。西安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发生后,张杰第一时间向学校提交了“请战书”。他并非独自在“战斗”。在他提议的请战书中,还有另外53名同学——国旗护卫队的所有成员。54枚鲜红的手印,是青年学子报国的赤子之心,他们自愿参与疫情防控斗争,在一线为同学们做好全方位服务。他们说:“疫情不散,我们不撤。”在张杰的带领下,国旗护卫队的队员们一同参与了研究生考试服务的工作,他们引导考生入场,在考试期间为考生配送餐饭。全校同学核酸检测时,他们的身影也奔波在一线,维持秩序、提供服务、解答问题等。“同学注意保持距离”“请提前打开一码通”“做完核酸的同学请不要逗留,快速回到宿舍”……那些日子,队员们早上7:30就位,晚上7:30收工,在冬日的寒风里,他们没有抱怨、没有推辞,用实际行动温暖着校园。张杰告诉记者:“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是大有可为的时代。作为青年一代,就应以抗疫大局为重,遵守疫情防控要求,克服各种困难,迅速调整学习、生活状态。”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生树立起远大理想,担负起时代责任。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学子奔赴一线做志愿者在防疫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中,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会计学院2020级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李广浩挺身而出。“我从2021年12月22号凌晨起,就冲在了抗疫一线,在西安小寨方舱主要负责和疾控中心对接样本工作。12月25日7点,由于下小雪线路故障,我在室外进行疾控中心加急样本核对转移工作。”李广浩说。像李广浩这样的同学还有很多,他们都在防控一线尽自己一份力,进为社会做贡献,退是镐京好青年。在校园大规模的核酸样本采集中,学生志愿者迅速集结,奉献自己的力量。他们配合服务全校师生的核酸检测工作,那无声、整齐的队伍体现了镐京学子战疫的信心。从搭设场地到网络信号的输入,从一声声“同学请扫码”的呼唤到“请佩戴好口罩间隔一米”的叮嘱……同学们与老师重复所有着流程,每一个数据都重要,每一次检测都要落实。校园各处角落都能看身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同学奔波忙碌的身影,他们是镐京的防火墙,也是镐京的照明灯,是镐京学院新青年的风景线。西安建筑工程技师学院:“暖心行动”保健康“蛋奶工程”进公寓疫情打破了校园往日的正常节奏,从12月27日疫情防控升级以来,西安建筑工程技师学院的同学们严格按照学院及上级疫情防控要求,“足不出舍”进行生活和学习。2022年1月9日晚,西安建筑工程技师学院党委研究决定进行党日活动,学院从党委党员上交的党费中拨付经费,开展系列“暖心行动”,从1月10日起,为学生每日提供免费营养早餐一份,早餐包含鸡蛋、牛奶、面包、水果,为期五天。1月10日8:30,西安建筑工程技师学院党委书记张明军、党委副书记白拴锁、党委宣传委员王兆猛、党委青年委员亢文冈带领支委以上党员干部分四个小组分别到6栋公寓里,将爱心早餐以及院党委的关怀、学校的嘱托一一送到了每位学生手里。据了解,建工技师学院辅导员老师每天都会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在微信群里反馈给家长,家长对学院的付出看在眼里,对学生安全留校,有吃、有喝、有人关心表示很放心、很感谢。西安汽车职业大学:为262名“长大”考研学子一路保驾护航陕西省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于2021年12月25日至27日举行。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如何确保长安大学集中隔离点考生正常参加考试,考验着西安汽车职业大学组织者的智慧。以疫为令,众志成城。西安汽车职业大学主动请缨承担长安大学集中隔离点考生研考支援保障任务,去抗疫考研一线战斗。在校长李瑞明的全力支持下,学校立即成立抗疫考试工作指挥部,迅速组建起考务、监考、保障、宣传、车辆、信息六大组以及00人的保障团队。6天,27个隔离酒店,144个小时,262名“长大”学子,300人的保障团队,这些数字是西汽人在疫情防控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与时间赛跑,和病毒较量后交出的答卷。在异常艰难的研考支援保障工作中,他们主动请缨、众志成城、迎难而上、不惧艰险,把温暖带给考生,把危险留给自己,在抗疫考研一线努力践行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初心使命,为研考工作的顺利开展贡献了西汽力量。

164 评论(8)

蓝色天机

在学校那会儿,我们就叫老三“活地图”。他不是郑州本地人,可是你问他地方,就没有他不知道的。只要你告诉他出发点和终点,他就能分毫不差的告诉你路线。

15年7月毕业的时候,我打包好行李准备从郑州出发回家,宿舍的老三一路送我。我们俩坐着公交车,从南大学城一直坐到了火车站。下车后在路边的大排档随便吃了点东西。付账的时候,老三执意要给。我说算了,还是我请你吧,我们再见,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老三听完后默默地收回了手。

我们俩一直在售票厅坐到了凌晨,聊了很多大学时候的趣事,突然老三说:“你该上车了。”我低头看了一眼时间,离开车还有半个小时。老三帮我拎起了行李,送到了检票口。老三说:“只能送你到这了,以后要多回河南来玩啊。”听到这话的时候,感觉到鼻头一阵泛酸。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可是转眼就各奔东西。

大学放暑假,坐火车回家 。那时候是个穷学生,虽然有高铁,但是普铁便宜一半。喜欢的女生和我是一个城市的人,约我一起坐夜晚的普铁回家,盘算在火车上睡一晚,第二天就到家了。那时候跟她介于某种朦胧的状态之间,我们关系还算不错,她主动邀约,我自然也没有拒绝。

扛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上了火车,前半夜我们在座位上谈天说地,看电影,看韩剧,扯着一些有的没的。到了后半夜,她有些精神不济,看着看着电影缩在靠窗的位置睡着了。我把她的手机轻轻收起来,从行李里掏出准备好的薄毯子,盖在她的身上。自己靠在椅子上,眯上眼,小憩一下。

不知过了多久,我突然感觉到一个温暖的躯体靠在了我的肩膀上。睁眼一看,她变换了睡姿,整个人靠在了我的右边肩膀上。我的意立刻全都消散了,怕她醒过来,艰难的用没被她压住的左手,拾起毯子轻轻放在她身上。

夜很深,火车时不时颠簸几下,我就保持着一个姿势,让她靠得舒服一些,一动也不敢动。我清楚的记得她那一夜呼吸的频率和说梦话的内容,她的身上好像有一阵阵香气氤氲在周围。我的心脏跳得很快,她呼吸很慢。我小心翼翼的偏过头,看着她熟睡的脸。

248 评论(8)

LiangJin0727

大学一年级住在北校,现辅仁大学旧址,庭院深深,连廊曲苑,由此认识了在那里进修的几个美院学生。他们不羁狂放,自由洒脱,让我在忧郁的青春色彩里看到了一抹亮色。另外两道亮色,一个是我恋了四年了学长,一个是见证我青春的室友们。

和两个室友妍和杰经常去找美院哥哥们玩。有时爬上涛王府花园的二楼去照相,有时候一起跑出去听音乐会。那时一个浪漫而不自知的年代,那时一个物质匮乏却疯狂的岁月。后来,大学毕业多年后的一个街头,美院曾经一起玩的老韩突然叫住我,啊,感觉青春又回来了,那是温暖我一声的记忆啊。

还有学长。只大我一届。刚开学迎新是他,后来陪我们办理各种手续是他,在我心底第一个掀起波澜的也是他。他带我参观了老舍先生创作《四世同堂》的小羊圈胡同,他给我介绍同学的诗,他和我同游大学校园,他带我参加舞会。过去种种,没法提及,如今二十年过去,对于分别不再有痛,全部是美好。

和室友杰一起参加校运动会,她问我怎么不给他加油,我想时光能够倒转,我一定大胆一些,再大胆一些,在众人面前,我会大声喊:加油!

那个时候,妍儿和杰给我了好多安慰,我们聊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大笑哭泣还忧伤。我们一起骑车去国图看电影,我们一路光脚走回学校。我们几个一起在圣诞夜去教堂,大笑的声音在午夜穿过护国寺的胡同……我们见证彼此的得意与失意,我们聊文学和艺术,我们下棋弹吉他,我们骑车去八大处看军训的教官李广智。如此种种,当时只道是寻常,如今一忆雪满窗。

感恩岁月吧。

346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