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88

文哥哥哥哥哥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奥林巴斯会计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凹凸威小姐

已采纳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及资金的不断涌入,繁荣的背后亦存在不容忽视的危机,尤其是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阻碍了世界经济发展,其手法及利润操纵数额无一不让世人膛目结舌。其危害表现于虚假的会计报表传递错误的信息以损害相关利益者的利益,扰乱经济秩序。有效防范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已成为了一个永恒的追求,本文基于财务舞弊的涵义及特征,重点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主要动因及财务报表操纵手段,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 财务舞弊 动因 操纵手段

一、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概述

舞弊是指采用不法手段获取非法利益所实施的故意行为,主要表现为有目的的欺骗或者故意谎报重大财务事实的不诚实行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舞弊通常表现为舞弊主体和客体特征、目的和手法特征。舞弊案件大都是由董事成员主谋或幕后领导者利用人事和经济的决定权,操纵或暗示相关财务人员编制些虚假的会计信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客体就是指其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包括年度财务报告、中期财务报告以及其他重大事项说明书等,是综合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上市财务报告舞弊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误导性或严重扭曲的财务报告欺骗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财务报告使用者,来获取自身利益或顺利渡过经济困境。

二、公司财务舞弊动因

研究财务舞弊问题有必要弄清楚其舞弊动因,根据对许多财务舞弊案例的分析,本文将发生财务舞弊的动因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内部动因和外部动因即压力与机会。

(一)内部动因――压力

压力和动机是任何舞弊行为的直接驱动力,财务舞弊也不例外。财务舞弊并非始于管理层的不诚实,而是发端于某种环境,激进的财务业绩目标与目标未实现将视为不可宽恕。也就是说财务报告舞弊源于某种“压力”:如公司为获取信贷资金、配股、增发新股,就有可能进行财务数据的粉饰。另外,管理层基于业绩考核和利益获取的考虑以及内部控制的缺失和不完善通常会为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舞弊提供契机。

(二)外部动因――机会

首先因会计准则的相对滞后性,给许多新情况、新领域、新行业造就了某些舞弊机会,总是很难找到一个恰当的会计准则或制度作为会计操作的依据。另一方面,由于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一般都是原则性的规定,在指导实际工作时,需要会计人员的专业理解和职业判断。此外,股东大会行使的“聘请外部审计师”不具备取证权,所以无法通过工商、税务、海关、证管及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取证以保证审计原始单据的正确性,并且监管部门投入监管成本不足,监管力度不够,处罚不严,使舞弊者心存侥幸。

三、公司财务报表操纵手段

目前,由于会计核算体系属 “应计制会计”的原因,财报中存在大量的可操纵空间。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象并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实质上财务造假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从美国的安然到日本的奥林巴斯的财务造假丑闻都说明了这一点。

(一)资产负债表的操纵手法

资产负债表记载的是一个企业的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企业会计报表中的数据从来就没有唯一性,资产负债表中也不排除参有大量“水分”,就是将该费用化的支出进行资本化处理,使资产负债表中的存续资产少提折旧和减值准备、少计摊销等,其实质就是隐藏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费用。通过评估等方式虚增资产,如直接虚增土地成本和通过评估增值增加资产价值、虚增投入的方式增大自有资金投入比例,同时夸大自身资产数额。

(二)利润表的舞弊手段

上市公司为了利润最大化或平滑利润,通常在产品或资产的风险或报酬未完全转移之前就确认销售业务和其他资产的转让收入。采用了协议定价的原则进行关联交易,定价的高低取决于公司的需要,使得利润可以在关联方之间转移。通过并购与出售方串通提高收购价,将虚高的资金转出并用以虚构利润,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确认过低,尤其是故意不确认或压低确认并购资产中的无形资产公允价值,以通过不摊销或少摊销来虚增利润,并最终形成虚构利润。

(三)操纵现金流量表手法

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相比,现金流量表更揭示现金流向所描述的本质特征。然而,现金流量也同样可能被美化、甚至造假。企业对现金流量进行空手道式的凭空捏造,虚构经营业务,虚增经营性现金流入与投资性现金流出。许多企业把投资收益列为经营活动收入,一些公司的财务把闲置的现金投入到有价证券投资中,当需要时再把这些证券卖掉。调整经营活动现金支出一些企业调整经营活动的'现金支出,使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好看,欺骗和误导报表使用者,产生经营良好、经营活动创造现金能力强的假象。

四、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防范对策

(1)完善相关的会计准则和规范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自身建设、建立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就成了当务之急。针对重大问题,制定更明确的实施细则,尽快完善有关会计舞弊责任追究的法律条款并切实付诸实施"。

(2)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第一,强化公司治理的内部机制,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和董事会结构,提高董事会独立性。第二,加强公司治理文化的建设。上市公司内部,尤其要增强会计人员素质,提高从业诚信度。第三,加强公司治理的外部机制建设,提高证券监管效率,加大对舞弊公司的处罚力度,增加舞弊公司的舞弊成本。

(3)加大独立审计部门的工作力度,明确注册会计师其审计责任,确保现行的注册会计师社会审计的独立性,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律责任约束职业道德约束和行政监管必须强化对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以独立的第三者身份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

五、结语

在资本市场中,会计信息是众多信息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因此,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了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财富分配和资本市场中资源的有效配置。对于财务报表的使用者而言,了解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舞弊动机,从根源上减少企业财务报表舞弊的情况发生。只有深入调研和分析财务报表粉饰的动机才能找到相应地解决办法,通过多方面有效措施才能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和公允保障投资者利益。

奥林巴斯会计

81 评论(13)

乖乖邓子

近日夏普重组事件再次吸引了全球经济界的目光,在经年的马拉松谈判之后,夏普的管理层最终踢开了日本半管方基金“产业革新机构”的提议,宣布接受鸿海的收购建议。然而在郭台铭准备为此项高达7000亿日元的并购案最终签字画押时,媒体却在2月25日爆出鸿海因为在24日收到夏普方的电邮表示尚有数千亿日元的“偶发债务”(即国内标注的“或有债务”),鸿海因此不得不暂停签字,去逐笔评估据悉高达上百条总额高达3500亿日元的负面遗产。此事不仅导致海外舆论一片哗然,日本国内也嘘声一片。这是继去年东芝财务造假事件以来又一次日本著名企业暴露出来的企业管制问题,在长期的交涉过程中没有及时向交易方披露重大财务事项本身就涉嫌违背商业基本规则,而且也暴露出夏普可能在过去的财报中就一直有通过各种财务手段避开披露此类信息。近十年来,从嘉耐宝、奥林巴斯、东芝到夏普,具有悠长历史,曾让日本在全球消费品和工业品行业大放异彩的名门望族企业不断发生类似的事件,一次次的教训都得不到根本性的改进,只能说这种负面文化已经深深扎跟于日本企业的经营中了。这些财务隐瞒行为或者经营上决策的重大失误往往并非是某个或某几个高管直接下达数字指标的命令似的恶性商业犯罪阴谋,多数时候是管理层暧昧的指示“决算发布怎么也得有点面子吧”!“本期业绩要加把油”之类,导致下属唯唯诺诺编制出千奇百怪的决算资料。出了事大家都有错,但到底谁是罪魁祸首的主要责任人,直到最后都没有明确责任归属意见。更为糟糕的是,正如火遍了全球的美国电影《大空头》里描述的那样,日本的几大监察法人(即会计审计)在竞争环境中不能自持,数次为虎作伥为这些不合理的财报开放绿灯,数次被重罚也积重难返。东芝和夏普的事件由于最近被发掘,大家往往集中注意其会计掩饰的金额规模巨大,而现实里这些高达数千亿日元的财务问题都是过去积年累计起来,雪球般的越滚越大最后实在无法掩饰才最终暴露出来,和多年前的嘉耐宝、奥林巴斯事件毫无二致。这种责任不明确的企业管制文化和日本社会的特质高度重合,与小团体利益优先、强调个体积极贡献,极端扼杀个性发挥的传统有很大的关系。各种合规制度最终形同虚设,结果是日本企业的内控完全牺牲了专业性,IT泡沫以后强调的外部董事股东大会的政策呼吁完全成了走过场。实际上夏普的卖身交易早在去年就备受关注,安倍经济学为吸引海外投资者在去年大力提倡的企业管制改革也因此遭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有规模巨大的美资基金私下表示,夏普到底花落谁家的谈判一直久拖不决,当政府出资的“产业革新机构”出现在买家名单里的时候,海外资金顿时感到安倍经济学里最被关注的“结构改革”根本就是镜中花水中月,“伟大的技术不能外流”再也不能成为遮羞布。自安倍政府开始积极推动企业提高ROE,加强分红派息以及鼓励股票回购等措施后,日本企业的变革一时被寄予厚望。然而即便是所谓的优等生日立,由于开始比较积极宣布各项重组计划,自安倍的政策出台后的这段时间以来股价已经是东芝的两倍有余,然而整体也是下跌的。日本股市的成交额6-7成来自海外,这个结果无疑显示出海外投资者对日企和安倍经济学的疑虑。投资者认可的企业变革标准是类似于通用电气那种大刀阔斧能带来巨大变化的变革。长期以来,日本企业以技术起家,经营的顶层往往也是工作现场出身的优秀技术人员担任,然而并不是每个技术专家都能成为经营的行家里手,,这些日企都曾有过伟大的创业者并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技术专才,但是没有了优秀的指挥者,所以一流的产品往往在三流的营销策略下败给欧美的商业寡头,近年更在电子消费品等领域败给中韩后起之秀。也许正如电影里乔布斯面对挚友的讥讽时毫不留情的回答:“你是个伟大的音乐家,但我才是最伟大的指挥者”,日本这么多年的经济停滞正是伴随着指挥者的匮乏现象,无论是企业还是日本政府的经济政策。扫一扫下方二维码,轻松关注曼德企服

168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