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62

大熊是个小太阳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全面预算编制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paradisevita

已采纳

全面预算是通过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在预测与决策基础上,调配相应的资源,对企业未来一定时期的经营和财务等做出一系列具体计划。主要是预算计划的数字化、表格化、明细化的表达,体现了预算的全员、全过程、全部门的特征。

1、组织保证

对于集团企业,应设立一个权威性和独立性较强的预算管理委员会作为预算管理的最高权威机构。同时,需要下设两级核心组织架构:预算管理办公室和预算责任网络,前者处理全面预算管理的日常事务,而后者则要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的的工作划分。

2、预算编制

全面预算编制的基本内容包括资本性支出预算、经营预算和财务预算三大部分,这三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预算的编制应采取上下结合、横向协调的W型沟通机制,体现出分权与集权的统一。并且,预算编制工作应采取更多新的方法,如:零基预算、滚动预算、弹性预算以及作业成本法等先进做法。

3、预算执行

预算经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后,将下达到各子公司、二级单位执行。在整个预算执行过程中,作为各责任中心的子公司、二级单位必须向预算管理办公室报送预算计划的执行进度。

同时,为了加大这种监督的力度,并保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公司审计委员会将不参与预算的编制工作,只负责对预算执行过程与结果的监督,并直接对公司总经理负责。

4、预算调整

预算结果一经确定,一般不作调整。根据变化的需要,确实要进行调整时,应由相关部门、单位提出申请,依照相应的规程进行审批。所以说,全面预算结果的调整要有严格的权限与流程。

预算调整应遵循的原则是:不能偏离企业发展战略和年度预算目标;调整方案应当在经济上能够实现最优化;调整重点应当放在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重要的、不符合常规的关键性差异方面,是预算内的调整。

5、反馈报告

信息反馈报告系统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定期召开的预算执行分析会议、日常性的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定期组织的预算审计以及预算报告与考核制度。

而预算报告则主要分为以下四种形式:成本费用中心预算反馈报告、收入中心预算反馈报告、利润中心预算反馈报告、投资中心预算反馈报告。各种不同的预算报告形式,其预算报告的频率也是有所区别的。

6、预算分析

预算管理委员会对预算执行情况按季度和年度进行分析和评估,对当期实际发生数与预算数之间存在的差异,不论是有利的还是不利的,都要认真分析其原因,写明拟采取的改进措施。预算分析和评估的重点是研究形成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扩展资料

全面预算信息分析的目的是及时检查、追踪全面预算执行情况,加强对公司整体经营活动事前规划、事中控制、事后审查,切实发挥全面预算在公司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1、事前规划

指通过对预算目标分析是通过对公司目标利润进行规划,以确定全年的经营与预算编制目标,配备将实现目标利润所需的资金、可能取得的收益和未来要发生的成本、费用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实现对公司整体经营活动的事前规划。

2、事中控制

指通过对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目标对比,确定预算执行差异额、差异率以及造成不利差异的原因,动态地分析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对所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行为,控制偏差,总结前期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加强对整个经营活动事中控制,保证公司预算目标的实现。

3、事后审查

指通过对预算执行后公司整体经营状况的财务分析,综合分析评价各个责任主体的行为结果、各种资源的效益状况和各种环境对公司整体经营状况的影响程度,实现对公司整体经营活动的事后管理与控制,完善并优化公司下期经营目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全面预算

会计全面预算编制

294 评论(9)

半调子810

全面预算主要包括业务预算、专门决策预算、财务预算,各项预算互相作用、前后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全面预算体系,业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是财务预算的基础,财务预算是依赖于业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编制的,是整个预算体系的主体。

预算不等于预测。预测是基础,预算是根据预测结果提出的对策性方案。可以说,预算是针对预测结果采用的一种预先的风险补救及防御系统。——预测是预算的前提,没有预测就没有预算。

扩展资料:

全面预算的分类:

1、全面预算按其涉及的预算期分为长期预算(如长期销售预算和资本预算,有时还包括长期资本筹措预算和研究与开发预算)和短期预算(如直接材料预算、现金预算等)。

2、全面预算按其涉及的内容分为专门预算(如直接材料预算、制造费用预算)和综合预算(资产负债表预算和利润表预算)。

3、全面预算按其涉及的业务活动领域分为投资预算(如资本预算)、营业预算( 或称经营预算,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成本预算等) 和财务预算(包括利润表预算、现金预算和资产负债表预算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全面预算

324 评论(10)

小夕玲儿

全面预算主要包括业务预算、专门决策预算、财务预算.各项预算互相作用、前后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全面预算体系.业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是财务预算的基础,财务预算是依赖于业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编制的,是整个预算体系的主体.

219 评论(11)

十十十月

全面预算分为三类,即经营预算、投资预算和财务预算。其编制方法如下:

一、经营预算(Operational Budget)

经营预算是地勘单位和企业日常发生的各项基本活动的预算。是指企业日常发生的各项具有实质性的基本活动的预算,它包括营销预算、制造费用预算、单位生产成本预算、推销及管理费用预算等。其中最基本的和最关键的是营销预算,即营销预测的正式的、详细的说明。因营销预测是计划的基础,而地勘单位和企业是靠营销产品和提供劳务所得的收入来维持经营费用的支出和获利的,也是通过营销产品和提供劳务求得生存和发展的。这样,营销预算就成了预算管理和预算控制的基础。生产预算是根据销售预算中预计的销售量,按产品和劳务的品种、数量分别编制,在生产预算编好后,还应根据季度、月度预计销售量,经过生产能力的平衡,排出生产进度日程表,在此基础上,再编制直接材料采购预算、直接人工费预算和制造费用预算,此三项构成对生产成本的控制。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预算,包括制造费用范围以外预计发生的各项费用明细项目,如销售费用、广告费用、运输费用、筹资费用等。学习邯钢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还需编制单位生产成本预算。

(1)经营预算。是编制全面预算的关键,如果营销预算编制不当,整个预算体系将成为毫无意义的东西。经过对本企业的销售历史资料的分析与营销预测后,可分别按产品的名称、数量、单价、金额编制营销预算。在营销预算正表的下面,往往还附有计划期间的“预计现金收入计算表”,其中包括前期应收销货款项的收回和本期销售货款的收入,这是为编制现金预算而准备的。

(2)生产预算。营销预算编出后,就可以根据销售预算编制生产预算。根据销售预算中资料,结合期初、期末的存货水平,编制计划年度的季度生产预算。

(3)材料采购预算。采购预算根据生产预算中资料结合期末、期初的存货水平以及单位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和材料计划单价等数据,按采购品名分别列出采购量、单价、金额编制计划年度的季度采购预算。在实际工作中,采购预算还应附有计划期的“预计现金支出计算表”,包括前期应付购料款的偿还和本期购料款的支付。

(4)直接人工费用预算。根据生产预算中的计划生产量以及劳动定额和人工费用定额编制。

(5)制造费用预算。包括生产成本中除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以外的一切费用。编制制造费用预算时,应以计划期的一定业务量(产量或销售量)的水平为基础来规划各个费用项目的具体预算数额。同时还要附“预计现金支出计算表”,以备编制现金预算。

(6)单位生产成本预算。编好以上五种业务预算以后,单位产品的预期生产成本就可以根据生产预算、直接人工费用预算、直接材料采购预算和制造费用中的变动费用部分来编制。若采用全部成本法,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中应加上应分摊的固定制造费用。

(7)营销及管理费用预算。包括制造业务范围以外预计发生的各种费用明细项目,应由负责营销及管理成本控制人员分别编制。这项费用预算也应附列计划期的“预计现金支出计算表”,以备编制现金预算。

二、投资预算(Investment Budget)

投资预算是指企业经常发生的一次性业务的预算。它与业务预算不同,专门决策预算是涉及经营决策事项,一般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并在较长时期内对企业有持续影响的投资决策,这种预算又叫做“资本预算”或“资本支出预算”,如企业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扩建、更新、改造等,都必须在做好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来编制预算。内容主要包括投资时间和数额、资金来源、收益、年现金流量、投资回收期等。企业为了筹措资金、发放股票、或将闲散资金向外界投放,事先也要编制预算,包措筹措、发放、投放的金额、日期、利率等。

投资预算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地勘单位和企业的固定资产购置、扩建、更新改造等;二是企业和地勘单位的对外投资,重点是长期投资。这两方面的投资内容都要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编制预算。具体反映的是在何时进行投资、投资多少、资金从何处取得、何时可获得收益、每年的现金净流量是多少、需多长时间收回全部投资等。

由于投资的资金来源往往是任何一个地勘单位和企业的最重要的限定因素,面对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投资以及对外长期投资又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收回,因此,投资预算应力求与企业发展战略管理以及长期计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建立在完善的投资管理体系、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完善的管理决策体系基础之上。

三、财务预算(Financial Budget)

是企业在计划期内预计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包括“现金预算”、“预计收益表”、“预计资产负债表”。经营预算和投资预算都可以折算成金额反映在财务预算内。这样,财务预算就成为各项经营和专门决策的整个计划,也叫“总预算”,而各项业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则叫“分预算”。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

1.现金预算

现金预算主要反映计划期间预计的现金收支的详细情况。在完成了初步的现金预算后,就可以知道企业在计划期间需要多少资金,财务主管人员就可以预先安排和筹措,以满足资金的需求。为了有计划地安排和筹措资金,现金预算的编制期应越短越好。西方国家有不少企业以周为单位,逐周编制预算,甚至还有按天编制的,我国最常见的是按季和按月进行编制。编制现金预算对于目前实施战略性结构调整,又处于资金严重短缺的地勘单位来说尤为重要。

(1)现金收入。包括计划期间的期初现金余额,加上本期预计可能发生的现金收入。

(2)现金支出。包括计划期内预计可能发生的一切现金支出,此项资料分别从采购预算、直接人工费用预算、制造费用预算、推销和管理费用预算中获得。此外还有交纳所得税、购置固定设备、支付股利等事项,其数据应从有关的专门决策预算内取得。

(3)现金余绌。是将现金收入与现金支出总额进行轧(ga)抵,据此开展必要的业务活动。

(4)融通资金。包括计划期间需要向银行借款的数额,或需要向外界投放的数额;归还借款和偿还利息、或收回货款和利息等事项。

编好现金预算后,就可知道企业在计划期间需要多少资金,怎样筹措,从而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资金得到合理的保证。

2.预计收益表

它是用来综合反映地勘单位和企业计划期间生产经营的财务情况,并做为计算经营最终成果的重要依据,是财务预算中最主要的预算表之一。预计收益表与财务报告中的损益表不同,财务报告中的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及其分配情况的报表;而预计收益表是分季度按不同经营项目和利润构成来编制的计划期间预计的财务情况和经营成果。它至少要回答如下三个问题:①“多少”——为实现计划目标的各种管理工作的收入(或产出)与支出(或投入)各是多少;②“为什么”——为什么必须收入(或产出)这么多数量,以及为什么需要支出(或投入)这么多数量;③“何时”——什么时候实现收入(或产出)以及什么时候支出(或投入),必须使得收入与支出取得平衡。

3.预计资产负债表

主要用来反映地勘单位和企业在计划期末那一天计划的财务情况。它以计划期间开始日的资产负债表为基础,然后根据计划期间各项预算的有关资料作必要的调整。

240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