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91

果果麦片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战略成本会计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pan369247787

已采纳

成本会计是指为了求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产费用的会计。成本会计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混合物,是计算及提供成本信息的会计方法。 财务会计要依据成本会计所提供的有关资料进行资产计价和收益确定,而成本的形成、归集和结转程序也要纳入以复式记账法为基础的财务会计总框架中,因此,成本数据往往被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用于对企业管理当局业绩的评价,并据此作出投资决策。 同样,成本会计所提供的成本数据,往往被企业管理当局作为决策的依据或用于对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业绩评价。 成本会计先后经历了早期成本会计、近代成本会计、现代成本会计和战略成本会计四个阶段。成本会计的方式和理论体系,随着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战略成本会计

112 评论(8)

凯大大!

一、成本会计的发展阶段其一,早期成本会计阶段(1880~1920年)。随着英国产业革命完成,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会计人员为了满足企业管理上的需要,用统计的方法来计算成本。此时,成本会计出现了萌芽。其二,近代成本会计阶段(1921~1945年)。标准成本制度产生,预算控制进一步完善,成本会计形成了独立学科,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从工业企业扩大到各行业,并深入应用到企业内部的各个主要部门,特别是应用到企业经营销售方面。其三,现代成本会计阶段(1945~1980年)。1950年以后,西方国家的社会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随着成本会计中广泛应用现代化管理、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各种科学技术成果,成本会计发展侧重点已经由先前的对成本进行事中控制、事后计算和分析转移而转变为如何预测、决策和规划成本,新的符合发展需求的现代成本会计应运而生。其四,战略成本会计阶段(1981年以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的发展进步,生产方式得到了巨大改变,不断加剧的全球化的竞争,大大改变了产品成本结构与市场竞争模式。此时,战略相关性成本管理信息已成为成本管理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

265 评论(13)

总迷路的熊

成本会计先后经历了早期成本会计、近代成本会计、现代成本会计和战略成本会计四个阶段。成本会计的方式和理论体系,随着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早期成本会计阶段(1880—1920)成本会计起源于英国,后来传入美国及其他国家。随着企业的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生产成本越来越得到普遍的重视。这个时期的成本会计是早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成本会计在实务方面取得以下进展:一是建立了材料核算和管理办法。设立材料账户和材料卡片,标明“最高库存量”和“最低库存量”,以确保材料既能保证生产的需要,又可以节约使用资金;实行材料管理的“永续盘存制”,采取领料单制度控制材料耗用量。二是建立了工时记录和人工成本计算方法。对人工使用卡片记录工作时间和完成产量;将人工成本先按部门归集,再分配给各种产品,以便控制和准确计算人工成本。三是确立了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随着生产设备的大量增加,间接费用也快速增长,先后提出了按实际数额进行分配和按间接费用正常分配的理论。四是利用分批成本计算法和分步成本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根据制造业的生产工艺特点,选择分批计算产品成本或分步骤计算产品成本。五是出现了专门的成本会计组织。1919年,美国成立了全国成本会计师联合会;同年,英国也成立了成本和管理会计师协会。他们对成本会计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为奠定成本会计的理论基础和完善成本会计方法作出了重大贡献。近代成本会计阶段(1921—1945)成本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在这一阶段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成本会计有了以下方面的进展:一是标准成本制度的实施。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思想,对成本会计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06年美国会计师J.Whtmore第一次提出的“标准成本”概念,为生产过程成本控制提供了条件。标准成本制度实施后,成本会计不只是事后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还要事先制定成本标准,并据以控制日常生产消耗与定期分析成本。这样,成本会计增加了事前控制的新职能,形成了管理成本会计的雏形。它标志着成本会计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二是预算制度的完善。预算控制的开始是采用固定预算方法,即根据预算期间某一业务量确定相应的预算数。1928年,美国一公司的会计师和工程师根据成本与产量的关系,设计了一种弹性预算方法,分别编制固定预算和弹性预算。这就使相关费用项目的实际数与预算数更具有可比性,而且可是企业合理地控制不同属性的费用支出,便于有效地控制成本,也利于考核经营者的工作业绩。所以,弹性预算是近代成本会计的重大进步,也是节约间接费用的最好办法。三是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更广泛。在这一阶段,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从原来的工业企业扩大到各个行业,并深入应用到一个企业内部的各主要部门,特别是应用到企业经营的销售环节。在近代成本会计的后期,《工厂成本》、《标准成本》等成本会计名著的出版,是成本会计具备了完整的理论和方法,形成了独立的成本会计学科。现代成本会计阶段(1945—1980)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生产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产品更新速度加快;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跨国公司大量出现,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出现的新情况,考虑现代化生产的客观要求,提高管理的现代化,运筹学、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各种科学技术成就在成本会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而使成本会计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即成本会计发展重点由如何事中控制成本、事后计算和分析成本转移到如何预测、决策和规划成本,形成了新型的注重管理的经营性成本会计。其主要表现有: 一是开展成本预测与决策。为了控制成本,现代成本运用预测理论和方法,建立数字模型,对未来成本发展变动趋势进行估计和测算;运用决策理论和方法,依据成本预测资料,选取最优成本方案,做出正确的成本决策。变动成本法完成了成本性态的分析,将企业产品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对企业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之间各变量关系进行分析,有利于企业进行成本预测。二是实行目标成本管理。随着目标管理理论的应用,成本会计有了新的发展。产品设计前,按照客户所能接受的价格,确定产品售价和目标利润,然后确定目标成本管理,使成本会计与工程技术等有机结合,有助于企业形成产品品质和功能优化、成本降低的竞争优势。三是实施责任成本。1952年美国会计学家倡导责任会计,提出建立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相结合的会计制度,将成本目标进一步分解为各级责任单位的责任成本,进行责任成本核算,使成本控制更为有效。四是推行质量成本。随着全面质量管理的深入开展,到20世纪60年代,质量成本概念基本形成,并确定了质量成本项目,质量成本的计算和方法,扩大了成本会计的研究领域,促使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进一步注重质量成本的分析。五是施行作业成本管理。美国会计学家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了作业成本法,即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制度,施行作业成本管理。作业成本计算是一种真正

101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