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13

内涵帝在此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的三等式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京城第一伪娘

已采纳

会计所有常用等式如下几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是抽象的代表“资产负债表”的会计恒等式。利润=收入-费用,这是抽象的代表“利润表”的会计等式。而一般会计教材上写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它的实质是“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之间存在的勾稽关系,那就是“利润表”中的净利润(抽象成收入减费用)最终会归属到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中去,变成使所有者权益增加的因素。下面给转述一段关于这个式子的详细阐述,然后理解一下:会计恒等式是指各个会计要素在总额上必须相等的一种关系式。会计等式(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即:资金运用=资金来源。会计等式(二)收入-费用=利润(或亏损)即:得到-付出=盈利(亏损)、会计等式(三综合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企业在经营中,“收入-费用=利润”中的利润就表明现金流入大于现金流出,也就是企业资产增多,新的所有者权益=旧的所有者权益+利润=旧的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而,新资产=负债+新所有者权益=负债+旧的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更多关于会计的相关信息,推荐咨询恒企教育。恒企教育涵盖会计职称与资格认证、会计实操上岗、会计实操晋升、会计能力认证等系列产品课程,通过O20个性化教育模式,自适应闯关学习平台,把教材变薄,把考点集中,360度全流程服务系统,让学习无阻碍,帮助学员真正实现逢考必过的梦想;还通过实战成才阶段应用培养,帮助学员快速从出纳到商业会计、财务主管、财务总监的实质性跨越。【点击测试我适不适合学会计】

会计的三等式

232 评论(8)

WaimanTong

会计恒等式是指各个会计要素在总额上必须相等的一种关系式。会计等式(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即:资金运用=资金来源。该等式是会计记帐、核算的基础,也是编资产负债表的基矗它表明了股东与债权人两者在企业的资产中到底占了多大份额。在负债不变时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方向变化。所有者权益不变呢,资产就与负债同方向变化,而当所有者权益与负债都变化的时候,其资产的变化则等于两者之和。会计等式(二)收入-费用=利润(或亏损)即:得到的-付出的=赚的(或亏的)企业的目标就是赚钱,只有取得的收入抵消为这笔收入所花的费用还有剩余,企业才算是盈利了。会计等式(三综合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企业在经营中,“收入-费用=利润”中的利润就表明现金流入大于现金流出,也就是企业资产增多,从另一个方面说,这一时刻负债不变,赚与赔都是股东的。新的所有者权益=旧的所有者权益+利润=旧的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而,新资产=负债+新所有者权益=负债+旧的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我们不难看出第一个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状况,也就是企业经营中的某一天,一般是开始日或结算日的情况;而第二等式反映的是企业资金运动的情况,所有的资产都是为了赚钱,而资产一旦运用并取得收入时,资产就转化为费用,收入减去费用即为利润,又叫净收益。净收益又会做为资产用到下一轮的经营,于是就产生了等式三。等式三并没有破坏等式一,当利润分配后,分成股东收益和一部分交税后,等式三便消失了,又成了等式一。所以会计六要素不管如何转变,最后都会回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在实际工作中要是等式不平了,那就说明记帐有错。

343 评论(14)

寳呗颖1

会计等式(Accounting equation) :是揭示会计要素之间内在联系的数学表达式,又称会计方程式或会计恒等式。会计等式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187 评论(13)

linyuzhu313

会计的基本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在某一特定时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都之间存在的平衡关系。这一平衡关系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也是资金静态表现。收入、费用、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收入-费用=利润这一关系是编制利润表的基础,是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

301 评论(10)

梦梦890505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是抽象的代表“资产负债表”的会计恒等式。 利润=收入-费用,这是抽象的代表“利润表”的会计等式。 而一般会计教材上写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它的实质是告诉你“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之间存在的勾稽关系,那就是“利润表”中的净利润(抽象成收入减费用)最终会归属到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中去,变成使所有者权益增加的因素。 所以你观察这个等式的时候,心里要明白它表达的经济关系的实质,而不要去纠结在某一时点每个要素的金额最后是否能相等。不要简单的从金额数量的角度去思考它,而要明白它所抽象出的经济内涵。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分开的,因为资产负债表是“时点”报表,而利润表是“期间”报表。你如果简单的根据这个公式把“期间”数据(收入、费用)加在“时点”数据(资产、负债、权益)上,这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你缺乏明晰的会计理论功底的就很容易产生混淆。 下面给你转一段关于这个式子的详细阐述,你再理解一下: 会计恒等式是指各个会计要素在总额上必须相等的一种关系式。 会计等式(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即:资金运用=资金来源。 该等式是会计记帐、核算的基础,也是编资产负债表的基矗它表明了股东与债权人两者在企业的资产中到底占了多大份额。在负债不变时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方向变化。所有者权益不变呢,资产就与负债同方向变化,而当所有者权益与负债都变化的时候,其资产的变化则等于两者之和。 会计等式(二)收入-费用=利润(或亏损)即:得到的-付出的=赚的(或亏的) 企业的目标就是赚钱,只有取得的收入抵消为这笔收入所花的费用还有剩余,企业才算是盈利了。 会计等式(三综合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企业在经营中,“收入-费用=利润”中的利润就表明现金流入大于现金流出,也就是企业资产增多,从另一个方面说,这一时刻负债不变,赚与赔都是股东的。 新的所有者权益=旧的所有者权益+利润=旧的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而,新资产=负债+新所有者权益=负债+旧的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我们不难看出第一个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状况,也就是企业经营中的某一天,一般是开始日或结算日的情况;而第二等式反映的是企业资金运动的情况,所有的资产都是为了赚钱,而资产一旦运用并取得收入时,资产就转化为费用,收入减去费用即为利润,又叫净收益。净收益又会做为资产用到下一轮的经营,于是就产生了等式三。等式三并没有破坏等式一,当利润分配后,分成股东收益和一部分交税后,等式三便消失了,又成了等式一。所以会计六要素不管如何转变,最后都会回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在实际工作中要是等式不平了,那就说明记帐有错。

128 评论(10)

mm糖糖豆

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又称会计恒等式、会计方程式或会计平衡公式,它是表明各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等式。会计等式是指反映各项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表达式。

(一)会计等式的表现形式

财务状况等式,亦称基本会计等式和静态会计等式,是用以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平衡关系的会计等式。即: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一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也称资产负债表的要素,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第一会计等式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

(二)交易或者事项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经济业务,又称会计事项,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使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动的交易或者事项。

企业经济业务按其对财务状况等式的影响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九种基本类型:

(1)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2)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等额增加的经济业务;

(3)一项资产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增加的经济业务;

(4)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5)一项资产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6)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7)一项负债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8)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9)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上述九类基本经济业务的发生均不影响财务状况等式的平衡关系,具体分为三种情形:

基本经济业务(1)、(6)、(7)、(8)、(9)使财务状况等式左右两边的金额保持不变;基本经济业务(2)、(3)使财务状况等式左右两边的金额等额增加;基本经济业务(4)、(5)使财务状况等式左右两边的金额等额减少。

284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