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宝贝-童童
统计是从价值和实物量反映现象特点的,可以有不同的调查方法、组织方式,通过获取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统计整理,形成统计报告,表现为统计报表、统计分析、调研报告等形式的成果。另外统计的全面性、数据的大量性、现象之间的关联性,运用统计手段都可以调查得到,统计的监督和服务功能远优于会计。会计只是从价值的角度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核算,核算方法具有单一性,通过凭证、记账等方式,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资金、总产、盈亏等情况进行反映。统计和会计都是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重要手段,服务的重点不一样,功能不同,效果不同。会计和统计相互依存,可以弥补相互的不足,更好服务于经济的管理。实际中,中小企业的统计位置远低于会计,但是大企业来讲统计的是可以实现获取全部公司全部生产经营情况的重要手段,统计更具客观性。
蓝精灵粑粑
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作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两大部分,深刻地影响着国民经济核算一体化的进程。 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记账单位,通过货币计价、账户设置、凭证填制和审核以及成本核算等一系列活动,对企业经营业务进行连续、系统地记录,来计算和编制会计报表。 而统计核算是以实物、劳动、货币为计量单位,通过运用统计推断法、综合指标法、统计分组法、大量观察法等一系列研究方法对国民经济活动的规模、结构、水平、速度及效益等数量关系进行量的汇总与计算,以探讨经济运行的规律性。 两者都是国家微观管理和宏观管理的重要工具,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会计和统计在许多领域相互交叉、相互利用,二者相互渗透和补充。
囍兒小静静
1、工作性质上的联系
统计则包含战略性的工作和事务性的工作,批准作用的组织、领导会计机构或会计人员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
会计主要是一些事务性的工作。人事部门负责招待领导的决策。
2、考核内容上的联系
统计主要考核,出勤情况、学习成绩和工作态度,完成任务的数量、质量、效率等。
会计主要考核能否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宪法、法律、法令,是否具备工作人员应有的道德品质、是否具有做好本职工作的业务技能,以及必备的文化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
3、职责上的联系
统计负责组织编制本单位资金的筹集计划和使用计划,并组织实施。资金的筹集计划和使用计划要结合本单位的经营预测和经营决策以及生产、经营、供应、销售、劳动、技术措施等计划,按年、按季、按月进行编制。
会计负责本单位财产物资的统一管理,每年进行一次财产清查,健全保管、领用、维护、赔偿、报废、报损以及人员调动交接制度,保证账物相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统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
迪夫米米
会计和统计相互协调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特别是资本市场中证券市场的建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企业必须更加注重市场信息的搜集和分析。这实际上就是要求利用更多的统计方法和统计技术手段来处理相关的财务信息和会计事项,加强会计和统计的相互协调。 1.会计和统计的相互协调可以解除目前所面临的尴尬 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企业会计人员缺乏相关的统计知识使得现有的财务报表分析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运算上,内容较为深入的财务分析报告十分稀缺,在财务管理工作方面对于筹资和投资的预测及成本控制处于非常薄弱的阶段。同时,企业统计人员也缺乏对相关会计知识的掌握,不熟悉会计账目和报表,对于由会计资料向统计资料的转换无法做到游刃有余,造成了一方面大量有用的会计资料被闲置,另一方面又要花费大量精力去重复搜集数据资料。而会计与统计的相互协调会使两方面工作人员加强知识交流,摆脱这种尴尬的境地。 2.会计和统计的相互协调为现代企业提供重要的信息基础 会计和统计都是从获取原始的数据信息开始,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加工整理,为企业提供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活动的信息。会计通过对企业发生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成果进行核算与评价,提供财务信息;统计通过对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研究,提供统计信息。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会计和统计工作所提供的信息是最基础的信息,企业其他方面信息大多源于会计和统计信息,或者是在两者提供的信息基础上进行再加工和开发利用。由此可见,会计和统计的相互协调能够为现代企业提供重要的信息基础。 3.会计和统计的相互协调可以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的准确性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的变化很快,竞争非常激烈,企业的经营决策具有很大的风险性。企业只有具备准确及时的信息,才可能把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减少到最小。会计和统计工作就是运用不同的计量方法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为企业经营决策不断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数据信息。会计运用价值量方法,反映和控制资金循环、收支情况;统计运用实物量和价值量双重方法,反映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会计和统计做到相互协调,企业对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才能更加及时准确,进而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的准确性。 三、会计和统计相互协调的途径 会计和统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相互依存、相互补充,两者既有区别又有渗透,不应偏废或以其中一项代替另一项的职能。若两者优势互补,互相借鉴,相互协调运用,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为企业经营决策发挥更好的作用。 1.统一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的指标口径 由于会计和统计在研究方法、内容、研究对象及服务对象上的区别,两者在指标口径上出现差异是在所难免的,应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进行统一调整,进一步规范核算指标。对于相同指标,力求在指标含义、计算口径和计算方法上保持一致;对于内容有差异的指标,应配备明确的使用说明,以避免相互混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数据库平台 电子信息网络现已成为收集、传输、加工和使用信息的现代化渠道,也是沟通信息供给者与使用者的重要传媒。现代信息技术为会计和统计的协调提供了一个完备的数据库平台。会计、统计、计算机相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既可以消除会计数据多元化现象,又能够发挥统计综合分析的功能,保证了会计与统计的相互协调。 3.加强人员分工协作 会计人员和统计人员进行业务知识交流和分工协作是非常必要的。在实践工作中,统计工作借鉴了财务核算的大量基础资料,许多数据都来源于会计报表和资料,统计的许多工作都是对财务信息和财务核算进行深加工和再处理。而会计涉及的成本分析、量本利分析等分析方法大量利用统计原理。这就要求会计和统计在人员分工上加强协作,在工作上和业务上加强相互借鉴和交流,摆脱由于会计与统计不相协调而带来的尴尬,使会计人员和统计人员在相互借鉴的高度上各司其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各自的领域,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四、结论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经营管理完善的企业,会计和统计工作也必定十分健全和规范,其会计和统计工作定能较好地融合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人、财、物都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信息的获取也能够保证畅通、准确。
Jessie佳佳酱
统计与会计的区别 :1、 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不同,会计学是运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经济核算,以实现最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其研究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动作,即凡是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业务均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对象,具有个体性和效益性特点。统计学是一门具有广泛应用领域的方法论科学,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通过对现象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研究,来揭示现象的本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它是一门关于统计数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推断的科学,是适应国家管理需要的一种具有总体性特征的计量活动。可以说,统计研究的对象是总体,而会计则是个体。2、 研究方法不同。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货币计价、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以及成本计算、财产清查、会计报表等一套特有的方法对会计主体和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经济信息系统,会计计量具有连续、系统、严密等特点。而统计则以实物、劳动和货币等广泛的计量单位,运用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指数法、相关及回归、假设检验、主成份分析等一系列特有的方法对社会、经济、科技与自然、自然、生物等广泛现象的数量关系进行计量、分析,以反映事物规律性的方法。统计计量具有及时、综合、灵活等特点。3、 核算程序不同。会计核算严格按照从会计凭证到会计账簿再到会计报表的程序进行。程序不得颠倒或改变,遵守着严格的会计程序,而且对每一个程序都有明确的法律、准则、制度等规范。统计核算虽然也规定有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预测等程序,但与会计相比,并不要求严格遵守这一程序,如可以利用次级资料或先验信息进行分析预测,更可以广泛利用会计核算资料进行分析判断与评价。统计与会计的联系:1、 会计核算中大量运用统计方法。在会计工作中,特别虽管理会计、预测会计、决策会计、审计等学科,大量运用了统计分组、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统计指数、回归分析、统计控制、投资风险价值评定等统计分析方法,将统计的数量分析方法运用于会计之中,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会计学的内容,而且也将扩展会计的职能,使会计的作用不再局限于事后反映和单纯提供记录和核算的信息,而是进一步利用这些信息来预测未来、参与决策,并对日常经济业务按预定目标进行有效控制与考核。这无疑强化会计的管理职能。从会计学的发展趋势来看,统计方法的运用也越来越普遍,越来越重要。 2、 统计工作中充运用会计资料和会计方法。统计中运用会计资料与会计方法比比皆是,如统计对经济效益的评价、统计指标的连锁分析、企业绩效的评价等均需要用到会计相关指标,特别是在企业统计中,有相当多的价值统计指标都需要从会计核算中取得。宏观上SNA中的资产负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及循环账户的设置借鉴了大量会计记账符号及会计平衡公式,只不过这时的借贷含义以及大量数据的排列方式与会计有所不同罢了,会计方法和手段应用于统计之中,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统计的内容,促进了统计核算方法的局限于报表的填制、上报,而是进一步利用所得到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预测。3、 在微观和宏观核算中,会计与相互交叉、补充,共同组成具有计量特征的应用学科。会计与统计各自行使着不同的职能。会计作为会计主体核算自身经营状况的一种计量方法,具有较强的个体特征。因此在微观核算中,应以会计核算为主,其他核算制度,包括统计核算、业务核算的设计都应尽量以会计制度为轴心。但是,会计的对象和核算内容决定了它不可能对非会计主体及隐性经济的业务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计量,而统计则可以采用抽样推断、虚拟收支等方法弥补会计的不足。宏观核算中,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应以统计核算为主,其他核算应符合统计核算的要求。为更好地沟通微观核算与宏观核算,可适当调整现行的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分类项目和核算关系,进一步规范核算指标。一方面,对于相同指标,力求在指标含义、计算口径和计算方法上保持一致,使会计核算为统计核算提供更直接的资料;另一方面,对于存在差异的资料,应有明确分工,相互补充,搞好协调统一。会计: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统计:是从数据中获取信息的科学,统计离不开数字,统计学不是数学。数学撇开事物的具体内容研究抽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而统计学则是事物本身的数量关系。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