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37

美食风中沙鸥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递延收入中级会计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咣脚奔跑的釹孩

已采纳

递延收入是指未来一定会变成收入的预收款项。象移动的预存话费,一次性收到的3年的房租收入都是典型的递延收入。这样的收入不能都确认到当期,要分多期确认。这样对当期来说,未确认的递延部分就相当于负债似的,公司拿到钱了还没提供服务。

新会计准则该科目改叫递延收益了。它是权责发生制在收益确认上的运用。收到递延收益时,

借:银行存款

贷:递延收益

确认为收益时:

借:递延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

扩展资料

递延收益实际财务处理

1、企业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按应收或收到的金额,借记:其他应收款/银行存款科目,

贷记:递延收益。在相关的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分配递延收益时,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管理费用”等科目。

2、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按应收或收到的金额,借记“其他应收款”、“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在以后期间确认相关费用时,按应予以补偿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用于补偿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管理费用”等科目。

3、返还政府补助时,按应返还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递延收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递延收入

递延收入中级会计

260 评论(15)

帅帅老牛

递延收入是指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说是暂时未确认的收益,它是权责发生制在收益确认上的运用。在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中,递延收入应用的范围非常有限,主要体现在租赁准则和收入准则的相关内容中。之所以在负债科目,是因为收入还未被确认。

288 评论(10)

我就叫小猪

递延收益: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

224 评论(12)

pinkyoyo0403

递延收益属于负债类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类目。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各有不同,管理要求也有不同。为了全面、系统、分类地核算与监督各项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各项损益的增减变动,就有必要按照各项会计对象分别设置会计科目。设置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加以科学归类,是进行分类核算与监督的一种方法。

类别:

一.资产类

二.负债类

30. 短期借款

31.应付票据

32. 应付账款

33. 预收账款

34. 应付职工薪酬

35. 应交税费

36. 应付股利

37. 应付利息

38. 其他应付款

39. 长期借款

40. 应付债券

41. 长期应付款

三.权益类

42. 实收资本

43. 资本公积

44.盈余公积

45. 本年利润

46. 利润分配

四.成本类

47.生产成本

48. 制造费用

五.损益类

49. 主营业务收入

50. 其他业务收入

51.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2. 投资收益

53.营业外收入

54. 主营业务成本

55.营业税金及附加

56.销售费用

57.管理费用

58. 财务费用

59. 资产减值损失

60.营业外支出

61. 所得税费用

101 评论(12)

猜我猜不猜

在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中,递延收入应用的范围非常有限,主要体现在租赁准则和收入准则的相关内容中。之所以在负债科目,是因为收入还未被确认。

新会计准则该科目改叫递延收益了。它是权责发生制在收益确认上的运用。收到递延收益时,

借:银行存款

贷:递延收益

确认为收益时:

借:递延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

例如:移动的预存话费,一次性收到的3年的房租收入都是典型的递延收入。这样的收入不能都确认到当期,要分多期确认。这样对当期来说,未确认的递延部分就相当于负债,已经有收入还没提供服务。所以需要在负债科目上。

扩展资料:

2017 年5 月10 日 财会[2017]15 号《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的第二章《确认和计量》中

第八条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冲减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或确认为递延收益。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确认为递延收益的,应当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合理、系统的方法分期计入损益。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前被出售、转让、报废或发生毁损的,应当将尚未分配的相关递延收益余额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损益。

第九条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分情况按照以下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一)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或冲减相关成本;

(二)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或冲减相关成本。

第十条 对于同时包含与资产相关部分和与收益相关部分的政府补助,应当区分不同部分分别进行会计处理;难以区分的,应当整体归类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第十一条 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按照经济业务实质,计入其他收益或冲减相关成本费用。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应当计入营业外收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递延收益

284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