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塞小熊
1.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创立于1992年的正略钧策,作为中国很具规模、实力和影响力的咨询公司,正略钧策业务涵盖战略、人力资源、品牌营销、流程信息、管理图书、教育培训、风险管理、市场研究、创业投资、私募基金等多个领域。2.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成立于1996年,是国内第一家按照公司法成立的管理咨询公司,也是由北京大学控股、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兴办的按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化运作的专业管理咨询公司。3.中大咨询中大咨询于1993年开展业务,秉承中山大学深厚文化底蕴,始终坚持“客户导向,只做精品”,为客户提供咨询+培训+IT整体解决方案,拥有一支来自国际一流咨询机构顾问、重点高校权威专家博士和知名企业的实战精英组成的专业团队。4.和君咨询和君咨询于2000年春在北京成立,是中国本土规模很大的综合性咨询公司之一,荣获北京管理咨询公司综合实力排名第一、中国咨询业第一品牌等称号。5.汉哲咨询汉哲管理咨询(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于2008年,于2015年7月21日登陆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是中国管理咨询行业第一家公众公司(股票代码:832830),是经中国企业联合会评选的中国管理咨询50强企业。6.华夏基石咨询集团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由中国管理咨询开拓者彭剑锋教授创办,现已成为中国本土最大管理咨询集团之一,是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7.天强管理顾问TACTER(天强管理顾问)是一家平台型专业服务机构,为中国企业提供变革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作为一家平台公司,天强管理顾问始终坚持“伙伴理念”,恪守“职业化与专业化准则”,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提供管理咨询、管理外包服务、企业培训服务、专题研究等多种服务形态,促进客户的资源整合能力提升与变革转型,为客户创造“可感知的商业价值”。8.世纪纵横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副主任委员,第二代咨询的领先者,拥有亚太十大咨询师、中国十大杰出咨询师领衔,中国企业家协会评选“十大咨询机构”和“十大值得尊敬的咨询专家”。9.柏明顿广州市柏明顿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中国综合企业管理咨询机构的知名品牌,2000年9月创办于广州,是中国本土成立最早、最专业、最具竞争实力的综合企业管理咨询机构之一。分别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地设有分公司。10.管仲营销管仲营销管理集团总部位于深圳经济特区。旗下子公司5家,分支机构10余家,2015年获评咨询行业“营销管理标杆企业”,2017年荣获CCTV央视管理咨询类“优选品牌”!是实战销售技巧培训先驱,成功为超过2000家企业提供内训,结合实战、注重实操受到客户广泛好评!
xian蝦米
有《小故事大道理·提高女孩修养的一百个故事》 《简爱》 《人性的弱点》 《美人何处》 《人生若只如初见》 《傲慢与偏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这些书可以使你有自己的人生观,谈吐也会改变,多看名著,中国散文,诗集,都可以提高你的修养,还又要养养花,做有意义的事。看中国古典哲学请看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看马克思主意哲学看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另外有两本书名就叫《中国哲学初步》和《西方哲学初步》,当代学者中南怀瑾的书,张岱年的书都可以看!
那夜无边
1、英文期刊论文(1)Wu Qinghua, Wang Pingxin, Ding JuMin,2005,The Determinants of timeliness of financial reporting service: Evidencefrom China[C],2005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Services Systems and Services Management (ICSSSM05),IEEE-PROCEEDINGS: 440-444,ISBN:0-78-3-8971-9(EI和ISTP同时收录)。(2) Wu Qinghua, Wang Pingxin, Yin Junming,2006,Audit committee, Board Characteristic and FinancialReporting Quality——A Research Based on the Security Market[J],《Frontiers of Business Research in China》, 3:385-400(3)Wu Qinghua,Wang Pingxin, 2006, TheEffect of audit opinions and earnings surprises on theTimeliness of Financial Reporting: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s listedcompanies[C],2006InternationalForum of Information Systems Frontiers。(4)Tian Gaoliang,WuQinghua,Wang Fangjun,2008,Ultimate property right, exertion methods of controlright and governance demand of audit committee —— An empirical research basedon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2008 AAAAnnual Conference(入选2008年美国会计学会年会), Anaheim, CA,August, 2008。(5)Charlie X. Cai, Michael J.Hiller, Qinghua Wu, 2009,Agency Costs of Government Ownership: AStudy of Voluntary Audit Committee Formation in China,AAA AnnualMeeting(入选2009年美国会计学会年会)。(6)CharlieX. Cai,Gaoliang Tian,QinghuaWu,2009,Agency Costs of Government Ownership: A Study of Voluntary AuditCommittee Formation in China,SSRNonline (曾下载量排名全球前十)。2、国内权威(重要)期刊论文(7)吴清华、田高良,2008,终极产权、控制方式与审计委员会治理需求,管理世界,9:124-137(8)戚振东、吴清华,2008,政府绩效审计:国际演进及启示,会计研究,2:72-82(9)王平心、吴清华、叶小青,2008,审计委员会治理:防范校企合作创新中逆向选择风险的作用,管理工程学报,1:134-137(10)裘宗舜、吴清华,2003,审计抽样技术之创新——货币单位抽样,审计研究,2:3-6(11)吴清华,2004,作业与作业链绩效:经济效益审计新思维——兼及内部审计职能的嬗变,审计研究,3:83-88(全文被收录于刑俊芳主编:《效益审计中国模式探索》,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P.521-535)(12)吴清华、王平心、冯均科,2006,审计委员会之治理效率:实证文献述评与未来研究方向,审计研究,4:72-82,19(13)殷俊明、王平心、吴清华,2005,成本控制战略之演进逻辑:基于产品寿命周期的视角[J],会计研究,3:53-58(14)吴清华、王平心、丁菊敏,2005,基于作业价值分析的价值链管理:一个理论框架,管理评论,4:27-31(15)吴清华、王平心、殷俊明,2006,审计委员会、董事会特征与财务报告质量——一项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管理评论,7:49-56(16)吴清华、王平心,2007,公司盈余质量:董事会微观治理绩效之考察——来自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强制性变迁背景下的经验证据,数理统计与管理,1:30-40(17)吴清华,2011,引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科学发展的统领性文件——解读《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并表监管指引》,管理评论,录稿通知3、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期刊论文(18)殷俊明、王平心、吴清华,2005,平衡计分卡研究综述,经济管理,2:44-49(19)吴清华、方宝璋,2002,论会计的适度稳健原则及在我国企业的实现,当代财经,2:76-78(20)裘宗舜、吴清华,2004,财务报告质量评估:一种整合的观点,当代财经,2:51-55(21)王平心、吴清华、殷俊明,2006,审计委员会之弱化治理效应:一种理论假说及其证据,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37-42(22)吴清华、王平心、王颖,2006,审计委员会的财务监督效率:制度成因与改革路,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13-19(23)何燎原、吴清华,2005,内部控制之理论框架——基于业务流程观下的重新审视,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71-75(24)吴清华、王平心,2006,基于博弈的审计委员会治理效应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137-140(25)殷俊明、王平心、吴清华,2005,基于竞争战略的预算差异分析:模型与案例,科技进步与对策,7:78-80(26)殷俊明、王平心、吴清华,2005,作业成本法和产出成本法用于产品组合决策的比较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10:100-1024、全国中文、经济或会计类核心期刊论文(27)吴清华,2002,谨慎性原则的适度性及其量化,财会月刊,A2:52-53(28)吴清华,2001,关于资产会计核算的改进,四川会计,12:16-17(29)吴清华,2002,WTO呼唤会计教育全球化,四川会计,10:53-54(30)吴清华,2009,公司治理环境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运作模式研究,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31)吴清华、裘宗舜,2009,治理基础内部审计模式探讨,财会通讯,11(32)吴清华,2013,助力小企业科学可持续发展的一本佳作——读裘宗舜新作《小企业财务会计》有感,会计之友,8(33)吴清华,2013,建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研究,会计之友,335、其他期刊论文(34)吴清华,2012,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建立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建议,当代金融家,10(35)吴清华,2013,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富管理业务拓展策略探讨,当代金融家,6(36)王平心、丁菊敏、吴清华,2005,内部审计职能之嬗变:关于公司治理的三维思索,陕西审计,4:5-6(被陕西省审计学会评为优秀论文二等奖)(37)吴清华、丁菊敏,2005,内部控制之理论框架:业务流程观下的重新审视,陕西注册会计师,1:27-31(38)王平心、吴清华、丁菊敏,2005,全面审计质量管理体系初探,陕西注册会计师,12:25-27(39)王平心、吴清华、丁菊敏,2006,终极产权、政府控制与审计委员会治理绩效——一个研究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分析框架,当代审计与经济,6:4-6(40)裘宗舜、吴清华、丁菊敏,2005,独立董事制度的治理绩效:理论分析与实证证据——基于强制性制度变迁背景下的考察,会计论坛,1:56-62(41)王平心、吴清华,2004,内部审计职能之嬗变:基于公司治理的思考,陕西注册会计师,10:19-22(42)勒小汶、吴清华,2003,产出价值法:无形资产计量新视点,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27-30(43)王颖、王平心、吴清华,2006,审计委员会特征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当代经济管理,6:101-106(44)吴清华,2009,治理基础内部审计:一个制度分析框架——以集团公司为例,当代经济管理,1(45)何燎原、吴清华,2008,房地产业模式突围,商界评论,12(46)吴清华、郭臻,2002,股票期权制发挥作用的条件,中国审计报,11月11日(47)吴清华,2003,试论如何改善银行业的治理结构,中国审计报,1月29日(48)范栋华、吴清华,2004,关于我国金融机构改革的思考,中国审计报,2月4日(49)吴清华,2012,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建立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探讨,金融街8号,3(50)吴清华,2013,中国华融财富管理业务拓展策略探讨,金融街8号,16、境内外学术网站收录的论文(51)吴清华,2004,财务呈报质量评估:一种整合的观点——面向会计国际化的视角,Availableonlineat: (中国会计学会学术研究网)(52)吴清华、王平心,2005,会计盈余质量:董事会微观治理绩效之考察——来自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强制性变迁背景下的经验证据,available onlineat:http://(香港中文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网),应邀参加2005年由香港中文大学主办的《公司治理青年论坛》并交流论文,上海国家会计学院(53)田高良、汪方军、吴清华,2008,终极产权、控制方式与审计委员会治理需求,available online at:香港中文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网),应邀参加2008年香港中文大学主办的《面向大陆商学院的研究培训项目:公司治理、会计和公司财务》,上海国家会计学院7、入选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的论文(54)王平心、吴清华,2003,作业成本法与目标成本规划的整合:一个分析框架,首届管理会计国际研讨会,应邀作大会主题报告,上海财经大学(55)吴清华,2004,财务呈报质量评估:一种整合的观点——面向会计国际化的视角,会计国际化研讨会,安排大会分组讨论报告论文,清华大学(56)王平心、吴清华,2005,作业价值分析与价值管理:一个整合框架,当代管理会计新发展——第五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应邀作大会主题报告,厦门大学(57)吴清华、王平心,2005,董事会特征与会计盈余质量——一项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会研讨会,安排大会分组讨论报告论文,中央财经大学(58)吴清华、王平心,2006,终极产权、控制权行使与审计委员会需求,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会研讨会,安排大会分组讨论报告论文,暨南大学(59)吴清华,2007,终级产权、控制方式与审计委员会治理效率,中国会计学刊(CJAR)创刊学术研讨会,中山大学(60)吴清华,2007,终极控制权、控制权行使与审计委员会治理绩效,中国第六届实证会计国际研讨会,做小组报告,厦门大学(61)吴清华,2008,公司治理环境下内部审计运作机制研究,第十二届海峡两岸会计与财务国际研讨会,做小组报告,西安交通大学(62)吴清华,2008,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一个制度分析框架,首届中国银行业博士后论坛,做主题报告,中国工商银行(63)吴清华,2009,政府控制与代理成本:——来自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治理需求与效率的证据,第五届公司治理国际研讨会,应邀做小组报告,担任会议论文评论人,南开大学(64)吴清华,2010,政府控制与代理成本——来自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治理需求与效率的证据,学术报告,北京师范大学
huang8023ta
工商管理是一级学科,而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等等 都是二级学科。 也就是说人力、市营、企管等专业都属于工商管理这个学科下面的分支。 所以工管专业作为一个一级学科 很难说清楚 但是,顾名思义——工商管理就是:工业和商业管理(就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管理,第一产业是农业) ================================================== 去企业单位是最广泛的就业渠道:去企业单位主要是从事管理工作,无论是生产类的企业还是销售、服务、其他类的企业。 每一个工管专业的人 都应该知道:刚进企业就从事管理工作、做个或大或小的领导 是不可能的! 因为对这个企业的所有具体工作 我们还不熟悉甚至不知道! 所以我们必须用一段时间来下基层(一般是3个月到2年的时间,中小型企业一般是下车间半年左右再调动成为管理工作,大型企业可能用更长的时间,比如1年半、2年等等)当然了,如果一开始下车间的时候,被公司的领导发现你这个人不太稳健、太浮躁,是不会让你做到管理岗位的。 ================================ 对于事业单位:在现在的中国,进入事业单位 先要进行事业编制考试 考取的 才能进入事业单位 否则根本进步去,,但是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教师!工管专业的毕业后做老师的,一般就去那些大专院校了 不管是做讲课的老师 还是做行政的老师 工商管理专业的都可以。前提是:这个学校需要工管专业的人。 ============================== 对于政府部门:现在全部是进行公务员考试! 不管什么专业!考上 才能进入,对于一些没有参加公务员考试就进入的人,则是临时工!从根本上来说 他们不是政府部门的人 只是一种短期的雇佣关系。 ====================================================== 我已经说清楚了 虽然语言不太正规。 要有学习的动力 就要知道这个专业 什么课程重要 咱们工管专业 在大一的时候 一开始就会学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一般是复旦大学周三多主编的)——这本书是咱们这个专业的基础 绝对重要! 所有所有的其他专业课程都是围绕这本书展开的!当你到大肆毕业的时候你就会知道这本书多重要了。因为咱这个专业别的不会 这四年就学到一些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尽管财务管理以及其他的管理专业也学这本书 ,但是他们有他们各自的主修课程阿——财务管理专业主要学财务……其他的也是这样 也有主要的核心科目 就是工管专业稍微有点空虚 咱们会的只有从管理的方面去分析、去操作——而这个 咱们绝对会比其他管理的专业强!!! 每一个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都会有这样的感觉!特别是当你毕业时。…… 不过现在不管什么专业,毕业后很多很多人不会从事与自己的专业相符的工作了,比如:我的很多同学都干市场营销了,很多其他专业的也干市场营销,比如数理专业等等。 9回答者: talentdi - 高级经理 七级 2007-9-5 12:49我来评论>>
昏昏头了
你有时间上网,也可以下载一些书到手机上阅读,不用太刻意挑选具体什么什么书。1、对于人生规划:可以多看古今中外的名人传记,《居里夫人传》《李嘉诚传》等等2、提高自我修养和审美:可以看代尔·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语言的突破》以及一些著名书画艺术品的评说类的书等等3、财会专业:除专业教科书外,还应该广泛看一下经济学类的,《经济学基础》《巴菲突投资理念》《货币战争》《穷爸爸富爸爸》等等4、哲学嘛:没必要太专业、太钻牛角尖的看,除非你很有兴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呵呵...5、生活学识:靠自己慢慢留心的积累,太多太广泛了。可以多看一些杂志报纸类,如《家庭》《中国剪报》等还有,有时间的话还可以多看一些小说,不要看单一类的,主要看一些获奖的小说......慢慢的,你就成为一个知识丰富,有内涵,有气质的人了最后,祝你健康快乐!快乐与健康才是人生终极追求!!!(晕,我这象写信一样啦...:))
默然回首千百度
工商管理硕士(MBA)是工商管理类硕士研究生学位,MBA是培养能够胜任工商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高层管理工作需要的务实型、复合型和应用型高层次管理人才,兼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其他硕士研究生只是培养科研型和教学型人才,偏向理论,不参与实践;MBA的招生对象一般为大学本科毕业、并有三年以上工作实践经验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和工商企业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而其他硕士研究生可以招收应届毕业生,也可以招收在职人员;培养方MBA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专业实践,特别强调在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商业案例分析、实战观摩、分析与决策技能训练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接受知识与技能、个性与心理、目标与愿望等方面的挑战,更具有职业竞争的实力,而其他研究生则侧重于理论学习、学术研究。MBA起初诞生于美国,经过百年的探索和努力,它培养了为数众多的优秀工商管理人才,创造了美国经济发展的神话和奇迹。MBA被誉为"天之骄子"和“管理人才”,成为企业界乃至社会敬重和羡慕的特殊人物,甚至在公众心目中被视为“商界英雄”。据统计,美国最大的500家公司的总经理、董事长等高层主管,绝大多数都是MBA。这一惊人的事实,是对MBA教育的成功业绩的最好说明。MBA意味着超群的能力、胆识、品德;代表着财富、地位、权力、荣誉;预示着希望、成功和辉煌。1966年,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开设为期两年的MBA课程,成为亚洲区第一所提供工商管理硕士(MBA)课程的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MBA)的出现,使得中国教育与世界接轨。我国有两种硕士学位,一种为学术硕士学位,一种为专业硕士学位。通常情况下所说的学术硕士学位是中国特有的学位系统,在国外并不存在学术学位一说。专业硕士学位是世界高校统一的学位,也就是说国外只有一种硕士学位,不管是搞学术研究,还是搞实践的硕士,在国外都是授予MA学位,国外不存在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之分。所以说中国两种硕士学位的存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引进MA,MFA,MBA等等学位制度,是为了与世界接轨。在国外攻读文学领域的硕士课程,最终都是授予MA学位;攻读艺术领域的硕士课程,都是授予MFA学位;攻读商学的硕士课程,都是授予MBA学位,这是世界高校统一的学位系统,国外不存在学术硕士学位一说的,也就是说在国内获得的工商专业的学术硕士与专业硕士到国外时,都被认证并翻译为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也就是MBA,但有些情况学术硕士学位在国外是不被承认的。整体来说,学术学位是中国国内制度体系,MBA学位是全球高校国际制度体系。
葉落罒無痕
两个名词:1、工商管理硕士(MBA,MasterofBusinessAdministration),你肯定听说得很多了,这个需要三年以上工作经验。学费一般一年4万,两年毕业,学费因学校而异。无公费。2、企业管理硕士(MBM,MasterofBusinessManagement),可能听说得比较少吧,这是应届生考的。学费一般一年1万,两年或三年。你可以争取公费。二者的关系是,应届生只能考MBM,而有三年工作经验的两个都可以考。但是工作三年后的人一般都是选择MBA,因为你读MBM认识的只是什么都不懂的应届生,而你读MBA可能会认识很多公司老总和生意伙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很多读MBA的人是为了结识更多的人脉。教学上看,MBA针对有工作经验的人,教学偏重于案例分析和实践;MBM偏重于理论教学。如果你一毕业就想考研,你会在你要考的学校的招生简章上发现工商管理和企业管理这两个东西,没有开办工商管理硕士的学校当然也就没有这个简章,但一般的学校都设有企业管理这个硕士专业。当然你只能报企业管理了,这点招生简章上会有注明的。到底是直接考更好还是以后考MBA好,这点我个人认为,你工作以后再考可能很难了,你能保证你三年内都能坚持复习高等数学、英语吗?很难坚持吧,工作后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考不考得上是个问题。之所以很多企业老总能读MBA是因为他们和学校关系很好,MBA又是每个学校自己办的,国家只是发文凭而已,所以猫腻很大,他们的费用也是公司给,他们的目的就是混个文凭。你本科毕业直接考有个好处是还能够静得下心来好好学点东西,不要小看这两三年,也许在你研究生毕业后的短期内不会有什么效果,但如果你真的静下心来学了,对你30、40岁以后的发展帮助会很大。这点是那些读MBA的人绝对办不到的了。希望你明白了,好好准备吧。有问题可以给我发离线消息。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