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食俱进a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生产力的发展过程看,人类社会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已经历了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正在进入信息社会。面对信息社会的到来,各个国家、各个行业、各个不同的从业人员都在思考着同样一个问题:信息社会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将如何应对。会计人在说: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会计信息系统的价值在于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
会计信息系统是由会计人员、数据处理工具和数据处理规程组成的有机整体。会计信息系统历史渊源,至今仍然久经不衰,并且呈现出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的趋势。其根本原因就是它能够加工和利用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满足经济管理的需要。提供会计信息既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出发点,也是会计信息系统的终结点。在这方面,无论是传统会计信息系统,还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或者是会计信息化系统,可以说不存在什么差别。这是由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及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处的地位所决定的。一方面,经济及其发展水平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助推器。经济是因,会计信息系统是果。不同的经济形态和经济发展水平,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要求也不同。结绳记事是会计信息系统对原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适应,“资产=负债+业主权益”的平衡公式是会计信息系统对封建及原始资本积累经济发展水平的适应,成本和损益计算是会计信息系统对于工业经济社会的适应,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信息系统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适应。另一方面,会计信息系统对它所处的社会及其经济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结绳记事促进了原始社会剩余物品的分配,“资产=负债+业主权益”促进了人类社会借贷关系的发展,成本和损益计算促进了现代工业的进步,会计信息化则促进了经济的全球化。在上述两方面中,相比之下本文更加关注后者。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探讨会计信息系统的价值。
我们研究会计信息系统只是一种过程或手段,而真正的目的是这个系统的产品-会计信息。这是因为会计信息系统的价值是通过提供会计信息来体现出来的。会计信息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双重属性。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是指它能为决策者所使用,并能够减少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会计信息的价值是指决策者在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时所能够减少的不确定性程度。会计信息越是有序,经济决策中的不确定性程度就越小,会计信息的价值就越大。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会计信息有使用价值,就一定有其价值。使用价值越大,价值就越大。反之亦然。不仅如此,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内涵会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不断发展,不断进步,不断丰富。
会计信息的价值是通过其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来体现出来的。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决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到处充满着经济决策,而决策是建立在信息基础之上的`。无论是微观经济决策,还是宏观经济决策,概不例外。
二、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价值是极其有限的
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产生于中世纪意大利威尼斯的商贸活动,完善和发展于20世纪中叶的工业社会。它是以手工为主的会计,或者说是一个手工会计数据处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会计人员借助于笔、算盘和凭证、账簿及报表对经济活动中发生的交易和事项,依据会计准则、制度,按照复式记账法、历史成本和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思想体系,进行会计处理,最终生成会计信息。在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存续的漫长历史时期,它不仅与当时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而且促进了经济和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经营活动种类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会计信息系统所需处理的数据量越来越大,改善经营、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越来越显得捉襟见肘。第一,会计数据处理的效率低下。会计人员面对大量的交易和事项,整日计计算算、抄抄写写,虽然付出极大的劳动,但提供的会计信息还总是时过境迁。第二,及时性差。会计信息的时效性极强,它的时滞必然带来信息使用者决策的失误。在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信息时效性问题的解决要以牺牲簿记费用为代价,而从效益大于成本的原则考虑,这又是不足取的。第三,数据处理的差错率高。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一般从经济活动的内容、数量、单价、金额、对应科目、记账方向等项目来核对,通过制单、审核等不同岗位分工来互相促进、互相监督账目的正确性。此外,还通过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表核对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尽管如此,手工处理下会计信息的差错率仍然居高不下,且一旦发生差错,查找十分困难。第四,基于纸张的会计信息存储介质,加大了簿记费用。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以纸张为存储介质,这种“只读寄存”的数据存储方式不仅使得数据存取效率低下,而且数据冗余度极高,导致存储成本高昂。这些成本包括纸张本身的成本,记录、维护和使用数据所带来的相关成本,以及纸张记录的损坏成本等。由此可见,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随着企业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经营管理的提高,由于自身的条件所限,提供的会计信息及其会计信息所能实现的价值是十分有限的。
三、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会计信息孤岛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随着计算机的诞生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954年10月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第一次在计算机上计算职工工资,开创了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数据处理的新纪元。在我国,计算机在会计数据处理中的应用是从1979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始的。在这方面,我国的特点是起步晚、发展快,可以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我们仅仅用了20多年的时间,基本上实现了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取代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形成,实现了会计记账、算账和报账的自动化,并在此基础上向管理者提供财务信息,辅助决策。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发展,使会计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体体现在:第一,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第二,促进了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第三,促进了会计职能的转变,提升了会计人员的素质;第四,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它的建立为企业管理工作现代化奠定了雄厚的基础;第五,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部分地改变了会计核算的内容、方式、方法,促进了会计自身的发展。
一一欧巴桑
1,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信息社会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是企业会计顺应信息化浪潮所做出的必要举措。它是网络环境下企业领导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的“孤岛”现象,提高会计管理决策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纵观20多年来中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虽然信息系统的功能不断增强,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已程度不同地实现了会计信息化,应用了核算型会计软件,但从 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会计信息化是信息社会的产物,是未来会计的发展方向。会计信息化不仅仅是将计算机、网络、通信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会计学科。与传统的会计工作相融合,在业务核算、财务处理等方面发挥作用,它还包含有更深的内容,如会计基本理论信息化、会计实务信息化、会计教育的信息化、会计管理信息化等。 2.知识经济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外部条件。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为了生存和发展,企业会计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会计,提高财务信息处理与输出的速度,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才能满足知识经济对财务信息的要求。3.企业信息化对会计的影响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外在动力。企业信息化首推会计信息化,它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外在动力。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产生了企业70%以上的信息。因而,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内容,并在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要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不实现会计工作的信息化也就谈不上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其二,企业信息化发展要求未来的会计信息系统应具有开放性,能利用网络技术对信息发送与接收,达到内外数据共享,为其他相关的部门、行业提供综合信息服务。但现行的大多数会计信息系统根本无法满足这些要求,因此,为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构建信息化会计.会计信息失真等现实问题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直接原因。会计信息失真使国家在规定各项经济政策时缺少真实、可靠的客观依据,使企业内部管理者对资金总量和财务成果表现出来的清偿能力和变现能力缺乏正确认识,使企业的经营行为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为解决问题,许多专家把目光投向了会计信息化。4.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会计模型之间的矛盾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内在因素。信息社会里,社会经济环境和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这要求会计要对此做出相应的反应,否则将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传统会计模型是工业社会的产物,是与工业社会的经济环境和手工的信息处理技术相适应的,其处理程序和规则与现代信息技术难以适应和协调,无法满足信息社会对会计核算、管理、决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