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21

记住我88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德国得会计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jessica8918

已采纳

会计环境(一)政治环境因素德国的政治环境是根据宪法规定的。德国宪法称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于1949年5月生效。1956年、1968年曾作过大修改。1990年8月,两德“统一条约”对《基本法》某些条款又作了适应性修订,10月3日起适用于全德国。《基本法》规定,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德国国家政体为议会共和制,联邦总统为国家元首,联邦总理为政府首脑。《基本法》还规定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即国家权利分别由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构行使。议会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组成。联邦议院行使立法权,监督法律的执行,选举联邦总理,参与选举联邦总统和监督联邦政府的工作等。联邦政府行使行政权,由联邦总理和联邦部长若干人组成。社民党和绿党于1998年10月27日组成联合政府。德国联邦宪法法院行使执法权,是最高司法机构,主要负责解释《基本法》,监督《基本法》的执行。德国政府管理国家与美国不同,不仅在宏观上管理国家,微观上也参与管理。不仅立法对微观经济的原则进行直接干预,甚至政府直接立法规定会计处理、财务报告格式等细节。但是德国政府干预微观经济的方式也不同于法国,没有单独制定《会计法》、《会计总方案》等,将会计问题单独立法管理。(二)法律环境因素德国与以英美为代表的“盎格鲁一萨克逊”普通法体系不同,德国法律体系属于典型的大陆法系,是建立在罗马法系基础上的成文法。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是由宪法保障的。宪法一方面强调在德国建立市场经济所需要的“自由原则”,为其提供法律前提和保障;另一方面又规定国家对社会市场经济进行干预的“社会原则”,提供国家保障经济健康、协调发展以及社会公正和安全进行干预的法律依据。德国政治法律制度影响社会市场运行的显著特点是经济政策法制化,影响会计环境的主要法律包括《商法HGB》、《股份公司法AktG》(又称《股份公司和两合公司法》)、《公告法PublG》、《股份不公开公司法GmbHG》、《税法》以及《欧洲引导法》等,会计活动必须遵守这些法律。在德国,《商法》规定了会计处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股份公司法》、《股份不公开公司法》则是影响不同组织形式企业会计具体处理的最主要因素。在德国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使用不同的公司法,不同的德国公司法对会计处理的规定有所不同。《税法》是税务会计的基础,它对年度财务报表产生很大影响。《公告法》是大型合伙企业必须遵守的披露要求。《欧洲引导法》是欧盟国家必须遵守的法律。目前,德国对会计行为的规范寓于有关的法律之中。例如,1985年12月19日颁布的《会计指令法Bilanzrichtlinien-Gesetz》是《商法》的第三章,1990年颁布的《银行会计指令法》、1994年颁布的《保险指令法》是对商法典有关会计的规定进行修正后,编纂人《商法》的。因此,德国会计处理是法律规定的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要求德国会计处理保证合法性是顺理成章的。在德国商法中,根据企业的不同法律形式有不同的会计法规。(三)文化环境因素德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伟大的诗人、艺术家、思想家和哲学家,德国文化对于世界的贡献,可以说是众多精神产品和精神领袖,对世界文化产生过很大影响,尤其是康德、歌德、席勒、贝多芬、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等,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优美的诗歌和乐章,还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诸如形而上学理论、辨证论、唯心论、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共产主义等理论。从德国“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核心,提倡科学,提倡批判精神和维护人类尊严思想的特点,可以看到德国文化中蕴藏的严谨的思维逻辑,不满足于现状的探索精神。二次大战后,为了解决德国面临的社会发展问题,德国“经济奇迹之父”路德维希〃艾哈德教授提出了一种启动并快速推进西德经济现代化的社会市场经济理论。

德国得会计

88 评论(11)

王道之战约定

德国界定会计人员有严格的要求,可以不问专业出身,但特别重视实践能力。培训和教育手段也多种多样,如讲座、制作光盘、开辟网页、现场指导等;并根据不同层次人员的接受能力进行有差别的培训和教育。国家法律有特别规定会计审计师是德国会计专业领域层次最高的行业人员。他们通常要接受高等教育,也可在有10年专业实践的基础上参加考试。如果大学学制是4年,他们需参加3年的专业实习;如果学制是3年,则需参加4年的专业实习。考试合格后,他们还要经过一定的程序,证明其能履行相关的责任与义务,并按规定投保个人相关保险后,才能成为一名会计审计师。由于会计审计师职业要求较高,培训及继续教育就显得相当重要。德国法律特别规定,会计审计师每年至少要参加20个学时的再培训。培训有面向刚进入实习单位的高校毕业生的培训,也有针对国家考试考前辅导的培训,还有大量针对专业人员知识更新的再培训,其时间不等,大多都是利用休假等空余时间进行。德国的中初级层次会计人员类似我国的中初级会计人员,他们称核算员和会计主管。与会计审计师必须接受高等教育不同,中初级会计人员可以通过职业教育途径接受技能训练。一个中学毕业生毕业后,要想从事会计职业,首先必须在职业学校接受3年的工业销售专业学习,期间有一大半的时间要在企业进行相关工作的实践锻炼。他们学习的课程有会计学、数学、企业经济管理基础知识等,毕业后他们通常会在企业做主要工作人员的助手。工作1年至2年、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他们可参加再培训,并通过总账会计的考试。这项笔试的内容既涉及销售、采购、物流、营销等与会计相关的经济知识,还涉及成本核算、企业财务管理、税法知识等,要求考生根据联邦法规、国际法相关法规制作报表,同时对有关报表进行分析评价,针对有关数据从管理角度给决策层提供意见和建议等。考生通过考试取得证书后,才能从事总账会计也就是会计主管这一岗位的工作。多由权威机构组织发起德国会计人员的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通常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由德国会计标准制定委员会(DRSC)负责。该组织是会计标准制定的权威机构,因为其职能还涵盖制定企业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标准制定委员会以及其他地区委员会有紧密的合作,并使德国的会计规章制度尽快与国际标准相协调,这对于会计领域的最新标准、前沿领域的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二是由德国联邦会计师审计师协会(IDW)组织。该协会相当于我国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其主要职能是拓展会计审计师的工作范围,培训青年会计审计师,支持他们的日常工作。三是由德国工商总会(DIHK)发起,由其下属机构组织包括对会计的监管和培训教育工作在内的各行业的职业教育等。四是由德国联邦税务代理人协会(GCTAA)的会员承办。该机构是税务代理人、税务顾问和税务咨询工作者的协会组织。该协会的主要任务和职能是,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对会员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同时对会计人员和税务咨询人员的工作交流实施监管,以保证其充分履行职业义务,并负责财税人员的职业培训以及资格认证。会计人员主动要求更新知识在德国,参加培训机构组织的业务培训已经成为会计从业人员一种自觉的行为。这不外乎以下两个原因所致:一是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针对性强,能够及时地满足参训人员的需求;二是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要求高,压力大,所以必须参加相应的培训和学习。因为他们如果不及时更新知识,一旦工作出现失误,就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企业里的核算员,要想成为主管会计,也必须参加严格的考试。考试因此成为检验培训机构培训效果和受训人员业务能力的重要手段。考试成绩还是用人单位衡量会计人员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既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又注重严格的考试,这成为德国人才培训的鲜明特征和成功经验。这与我国会计人员被动地参加职业培训、甚至需要通过严格的课堂点名的现状形成了鲜明对比。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培训体制没有完全市场化,过多注重理论知识,忽略实践知识,针对性不强,使被培训者无法从中掌握太多实用的知识,且社会缺少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育经验的多栖教师的挖掘和培养,以致会计职业教育培训工作之路越走越窄,无法满足会计从业人员的需要。

233 评论(11)

风风一样的自由

一、德国会计的外部环境在西方各国中,德国以其实行社会市场经济制度而闻名于世。在各国会计模式中,德国的会计模式具有独特的特点,突出表现在会计制度及实务深受公司法和税法的影响,强调会计处理和财务报告面向公司,保护公司利益,并且会计程序和方法具有统一性的特点。德国会计模式对荷兰、瑞士、瑞典、以色列、丹麦等国产生很大的影响,通常国际会计上把这些国家的会计模式统称为“德意志会计模式”。各国会计模式的形成都是多种外部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决定了会计模式的具体内容。要研究某国的会计,首先要分析其面临的环境因素。下面就对深刻影响德国会计的经济、法律以及文化环境进行分析,以期更深刻理解德国会计。1、 经济环境(1)“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德国实行“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这是一条既不同于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不同于集中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的“第三条道路”。在这种经济模式下,国家的职能是维持良好的秩序,使经济在既定的框架下面运行。国家要建立各项与社会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以保障经济运行。因而,德国会计规范主要是由政府来制定,具有较强的刚性。(2)发达的银行体系和相对不成熟的证券市场德国政府对银行业的管制大大松于英、美等国,银行业获得空前发展。德国的银行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投资信托公司于一身。一些主要的银行影响和控制着整个国家的金融系统。它们向企业提供一套完整的金融服务,绝大多数的股票交易业务是由银行而不是各投资公司经营的,全国工业企业的绝大部分资本也是由银行提供的。相比之下,德国的证券市场不能与德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相匹配。在1975年至1990年,德国企业以发行股票方式筹措的资金仅占外部资金的5%左右。在这十五年间,股票发行额每年约60亿马克,股票市价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仅为10.7%,而美国则为49.8%。虽然近年来,德国股票市场有了较大发展,但其证券市场依然难以与银行业对经济的影响相提并论。由于银行有自己的渠道,获取所需有关企业经营的各类信息,而股票投资者的力量又比较薄弱,企业很少有压力去增强财务报告的有用性及披露更详细的信息,以满足更广泛的报告使用者的需要。发达的银行银行业必然使得德国会计主要是以保护银行利益为目标,在会计核算上采用过分的谨慎原则。

294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