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62

结婚201314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预算会计概念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仁义小红累不爱

已采纳

政府会计制度和预算会计制度不是同一个概念。

会计制度是从会计主体和报告主体角度出发,侧重于单位全部业务的会计记录和报告编制的具体说明,会计制度应该根据具体准则的推进而不断进行完善。我国事业单位中存在的行业会计制度也应该能够被政府单位统一会计制度所取代,而诸如军队这类具有特殊政治意义的行业的会计制度,应该根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军队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备案。

预算会计制度是指以预算管理为中心,是国家财政和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的规范。包括《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等。

预算会计概念

203 评论(12)

绰号昵称

1.适用范围不同

预算会计适用于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各级行政单位和各类事业单位,适用对象具有明显的非营利性,所以又称为非营利组织会计。而企业会计适用于以营利为目的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类企业。

2.会计核算的基础不同

预算会计中,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事业单位会计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分别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企业会计均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

3.会计要素构成不同

预算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企业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即使相同名称的会计要素,其内容在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上也存在较大差异。

4.会计等式不同

预算会计的恒等式为:资产十支出=负债+净资产十收入。企业会计的恒等式为:资产=负债十所有者权益。

5.预算会计的核算内容及方法具有特殊性

在预算会计中,固定资产一般应与固定基金相对应,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对外投资一般与投资基金相对应;对专用基金实行专款专用方法;一般不实行成本核算,即使有成本核算,也是内部成本核算;一般没有损益的核算。

扩展资料: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基础要求:凡是当期已近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的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这就是权责发生制的企业会计基础。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是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基础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与企业会计基础正好相对应,它的会计基础是收付实现制,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就是收到或支付现金。

目前在我国,行政单位的会计都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分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企业会计

196 评论(8)

墨迹墨迹小蜗牛

一、适用范围不同:预算会计适用于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各级行政单位和各类事业单位,适用对象具有明显的非营利性,所以又称为非营利组织会计。而企业会计适用于以营利为目的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类企业。

二、会计核算的基础不同:预算会计中,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事业单位会计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分别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企业会计均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

三、会计要素构成不同:预算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企业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即使相同名称的会计要素,其内容在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上也存在较大差异。

四、会计等式不同:预算会计的恒等式为:资产十支出=负债+净资产十收入。企业会计的恒等式为:资产=负债十所有者权益。

扩展资料:

在预算会计中,同定资产一般应与固定基金相对应,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对外投资一般与投资基金相对应;对专用基金实行专款专用方法;一般不实行成本核算,即使有成本核算,也是内部成本核算;一般没有损益的核算。

预算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真实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原则、配比原则、专款专用原则。

公共组织的收入分为非交换性交易收入、交换性交易收入、其它利得三类。税收、拨款和补助等在内的非交换性交易是公共组织主要的财务来源。《非交换性交易会计和财务报告》规定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才能确认收入:

(1)满足资产的确认标准或收到现金;

(2)满足收入确认标准。

根据这两个标准,政府的财产税可以可靠地估计,并有标的以利于强制执行。财产税可采用应计制或修正的应计制进行计量,而其它税种只能采用现金制进行确认。拨款和补助的资源提供者经常提出合格性标准或对提供资源的用途进行限制,只有满足合格性标准才能对拨款和补助进行确认。

而公共组织的成本计量重点是“支出”,而非“费用”,即会计期间内为:

(1)日常运营;

(2)资本支出;

(3)长期借款本金的偿还和支付利息;

(4)拨款或补助支出等目的支用的财务资源的金额。

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颁布的政府财政统计的要求,政府支出一般可按经济性质和按实现的政府职能或社会经济目标进行分类。

企业会计的主要特点是:

(1)企业的获利能力与偿债能力必须提供方面的信息,以满足投资者与债权人的决策需要。

(2)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资源使用的效益变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既要为企业管理提供有关的信息,还要进行经济预测,制定经济计划和预算,参与经济决策。

(3)用权责发生制作为记账基础,正确核算盈亏。

企业会计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1)按照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可分为工业企业会计、农业企业会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施工企业会计、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旅游、饮食服务企业会计、对外经济合作企业会计、交通运输企业会计、铁路运输企业会计、民用航空运输企业会计、邮电通讯企业会计、金融企业会计、保险企业会计等。

(2)按照企业会计服务的着重点不同,可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或者,分为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

(3)按照的组织形式不同,可分为独资企业会计、合伙企业会计与股份公司会计。

(4)按照企业是否有外商投资,可分为内资企业会计与外商投资企业会计。

做好企业会计工作,对于降低成本,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保障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完整,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企业会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预算会计

171 评论(13)

yuqian1004

预算会计制度是指以预算管理为中心,是国家财政和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的规范。包括《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等。 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建立 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主要是199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一系列预算会计制度。 1.预算会计组织管理体系。 我国的预算会计体系属于纵向财政会计体系,是按组织结构类型构建的,与国家预算体系相适应。主要由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组成。除此之外,还有参与总预算执行的国库会计、税收征解会计、基本建设拨款会计等,它们共同参与国家预算收支执行工作,组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预算会计体系,形成了遍及全国的会计核算网络。 2.预算会计制度体系。 建立了不同层次的规范性制度,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构成了约束预算会计执行的全国统一的制度体系,是预算会计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 3. 预算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 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对预算会计的概念、适用范围、职能、核算对象、管理方法、会计模式等一系列理论问题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对于预算会计的科目、凭证、账簿、报表等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方法体系。 2001年以来,我国开始实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了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财政部先后发布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及其补充规定,《〈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会计核算制度〉补充规定》和《关于中央单位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中有关账务处理问题的补充通知》,《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年终结余资金管理暂行规定》、《地方财政实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年终预算结余资金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等制度,在财政支出支付核算、非税收入收缴、年终结余资金等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规范。

109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