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46

我是中吃货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衍生工具会计准则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飞天小杨杨

已采纳

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所下的定义,衍生金融工具(DerivativeFinancialInstrument)是一种双边和约或交换协议,其价值是从基本的资产或基础性的利率或指数衍生而来。因此衍生金融工具在相当程度上受制于相应的原生性工具,本身并不具有价值。衍生金融工具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①杠杆性和高风险性。在以衍生金融工具为投资对象时,只需交纳较少的押金或保证金,从而以小博大,具有杠杆性;而杠杆性也使衍生金融工具的收益与风险被数倍放大,从而具备了高风险性。②契约性。衍生金融工具实质上是以金融工具为对象的经济合同,是尚未履行或正在履行中的和约,并且该和约一般不得取消。③高技术性。衍生金融工具可以是对原生性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的组合,还可以是衍生金融工具的再组合,其中体现了较多的技术含量,从而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核算和监管的难度。④套期保值和投机套利共存。衍生金融工具出现的根本动因是为了规避金融价格波动的风险,而由于其以小博大的特点,使其同样成为了投机套利的工具。⑤较高的价值波动性。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制于原生性金融工具的价格,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较高的价值波动性。正因为衍生金融工具具有这些独特性,传统的财务会计处理方法已无法真实反映其风险与收益,从而无法行使会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财务报表的决策有用性,动摇了传统财务会计理论的核心。为了保证会计职能的行使,就需要进一步扩展传统会计理论包括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的内涵与外延。

衍生工具会计准则

231 评论(9)

sunyang625

第二十条 嵌入衍生工具,是指嵌入到非衍生工具(即主合同)中,使混合工具的全部或部分现金流量随特定利率、金融工具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指数、费率指数、信用等级、信用指数或其他类似变量的变动而变动的衍生工具。嵌入衍生工具与主合同构成混合工具,如可转换公司债券等。第二十一条 企业可以将混合工具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但是,下列情况除外:(一)嵌入衍生工具对混合工具的现金流量没有重大改变。(二)类似混合工具所嵌入的衍生工具,明显不应当从相关混合工具中分拆。第二十二条 嵌入衍生工具相关的混合工具没有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该嵌入衍生工具应当从混合工具中分拆,作为单独存在的衍生工具处理:(一)与主合同在经济特征及风险方面不存在紧密关系;(二)与嵌入衍生工具条件相同,单独存在的工具符合衍生工具定义。无法在取得时或后续的资产负债表日对其进行单独计量的,应当将混合工具整体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第二十三条 嵌入衍生工具按照本准则规定从混合工具分拆后,主合同是金融工具的,应当按照本准则有关规定处理;主合同是非金融工具的,应当按照其他会计准则的规定处理。

145 评论(15)

fomeca刘勇

1)通用业务会计准则。主要解决各行业共同行业务如货币性资产、应收账款等业务的处理。 2)特殊业务会计准则。主要解决如外币业务、租赁业务等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 3)财务报表会计准则。规范企业主要会计报表编制方法和信息披露的准则。 每一具体会计准则一般包括引言(准则范围)、定义(某准则涉及的概念)、一般确认原则、一般计量方法、一般报告原则、一般提示事项、附则(解释权和生效日期)七个部分。 拓展资料: 会计准则(Accounting Standard),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它是指就经济业务的具体会计处理作出规定,以指导和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指南。按其使用单位的经营性质,会计准则可分为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 定义解释 会计准则是规范会计账目核算、会计报告的一套文件,它的目的在于把会计处理建立在公允、合理的基础之上,并使不同时期、不同主体之间的会计结果的比较成为可能。按其使用单位的经营性质,会计准则可分为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 准则规定 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促进公益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 第三条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统称会计制度)等,由财政部根据本准则制定。 第四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事业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社会管理、作出经济决策。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举办(上级)单位、债权人、事业单位自身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第五条事业单位应当对其自身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第六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活动持续正常地进行为前提。 第七条事业单位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下同)。 会计期间至少分为年度和月度。会计年度、月度等会计期间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第八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发生外币业务时,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折算为人民币金额计量。 第九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由财政部在会计制度中具体规定。 行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的,由财政部在相关会计制度中规定。 第十条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或者费用。 第十一条事业单位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213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