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73

天晴0608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法55条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童真记忆2008

已采纳

一是相关规定不同。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的视同销售行为规定有差别,《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规定的8种视同销售业务包括的货物有自产的、委托加工的、购买的,范围较广;而企业所得税则主要对自产的产品才存在视同销售的问题,《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55条规定,纳税人在基本建设、专项工程及职工福利等方面使用本企业的商品、产品的,均应作为收入处理;纳税人对外进行来料加工装配业务节省的材料,如按合同法规留归企业所有的,也应作为收入处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几个具体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6]79号)中规定,企业将自己生产的产品用于在建工程、管理部门、非生产性机构、捐赠、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等方面时,应视同对外销售处理。其产品的销售价格应参照同期同类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没有参照价格的,应按成本加合理利润的方法组成计税价格。 二是会计处理不同。根据《关于自产自用的产品视同销售如何进行会计处理的复函》(财会字[1997]26号)规定及相关税法规定:企业将自己生产的产品用于在建工程、管理部门、非生产性机构、捐赠、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等方面,是一种内部结转关系,不符合销售成立的标志;企业不会由于将自己生产的产品用于在建工程等而增加现金流量,也不会增加企业的营业利润。因此,会计上不作销售处理,而按成本转账。但按税收规定,自产自用的产品视同对外销售,并据以计算缴纳各种税费。企业按规定计算缴纳的各种税费,也构成由于使用该自产产品而发生支出的一部分,应按用途记入相关科目。其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如下:自产自用的产品在移送使用时,应将该产品的成本按用途转入相应科目,借记“在建工程”、“应付福利费”等,贷记“产成品”等。企业将自产产品用于上述用途应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等,应按税收规定计算的应税金额,按用途记入相应科目,借记“在建工程”、“应付福利费”等,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等。按税收规定需要交纳所得税的,还应将该项经济业务视同销售应获得的利润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据以交纳所得税,按用途记入相应科目,借记“在建工程”、“应付福利费”等,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根据以上规定,视同销售业务应缴纳增值税、消费税的会计处理,直接借记“在建工程”、“应付福利费”等,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笔者对于视同销售业务应缴纳增值税、消费税的处理没有异议,但对上述所得税会计处理有不同看法:(1)由于所得税仅对全年利润经纳税调整后为盈利的企业征收,并且实行按年计征,因此如果发生视同销售业务的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为负数,则无需对视同销售业务计算所得税。(2)企业所得税除33%的法定税率外还有两档优惠税率存在(即18%、27%),在发生视同销售业务时,很难确定其适用税率。考虑到财会字[1997]26号文发布于1997年,而《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号于2000年12月29日才发布,故文中所示当时情况下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也无可非议。 根据相关税法和《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号107条的规定,笔者认为,如果视同销售业务的金额不大,在实际操作中也可以根据重要性原则,不作会计处理,年末申报缴纳所得税时一并调整;如果视同销售业务的金额较大,所得税会计处理问题上应视情况而论。若企业所得税采取应付税款法,则不须作账务调整,而在纳税申报时进行调整。若企业所得税采取纳税影响会计法,则须作前述账务调整。建议将视同销售业务实现的所得额先按33%的税率计算未来预计应缴的所得税,应暂时记入“递延税款”科目,待年终汇算清缴时再进行调整。

会计法55条

107 评论(8)

魔羯女悠悠

消费税是价内税,影响你的当期损益,而增值税是价外税,不影响你的当期损益,两种税的税理不同。所以消费税要走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而增值税要在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里面倒来倒去。

96 评论(11)

鬼鬼Jacky

二、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指确定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成本包括企业为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的、必要的支出。在实务中。企业取得固定资产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外购、自行建造、投资者投入以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和融110金额。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其他应付款”、“应付票据”等科目;后者的取得成本是在前者取得成本的基础上,加上安装调试成本等,其账务处理为:按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先记入“在建工程”科目,安装完毕交付使用时再转入“固定资产”科目。 【例6一l】20x7年1月1日,甲公司购入一台不需要安装的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价款为l00万元。增值税进项税额为l7万元,发生运输赞5 000元,款项全部付清。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账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 l75 000 贷:银行存款 l75 000 甲公司购置设备的成本=1 000 000+170 000+5 000=1 175 000(元) 【例6—2】20x7年2月1日,甲公司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机器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价款为50万元,增值税进项税额为85 000元,支付的运输赞为2 500元,款项已通过银行支付;安装设备时,领用本公司原材料一批,价值3万元,购进该批原材料时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5 100元;支付安装工人的工资为4 900元。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I)支付设备价款、增值税、运输费合计为587 500元: 借:在建工程 587 500 贷:银行存款 587 500 (2)领用本公司原材料、支付安装工人工资等费用合计为40 000元: 借:在建工程 40 000 贷:原材料 3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5 100 应付职工薪酬4 900 (3)设备安装完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借:固定资产 627 500 贷:在建工程 627 500 固定资产的成本=587 500+40 000=627 500(元) 企业购买固定资产通常在正常信用条件期限内付款,但也会发生超过正常信用条件购买固定资产的经济业务,如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购买资产,且在合同中规定的付款期限比较长,超过了正常信用条件(通常在3年以上)。在这种情况下。该项货合同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购入固定资产的成本不能以各期付款额之和确定,而应以各期付款额之和的现值确定。固定资产购买价款的现值。应当按照各期支付的价款选择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折现率是反映当前市场货币时间价值和延期付款债务特定风险的利率。该折现率实质上是供货企业的必要报酬率。各期实际支付的价款之和与其现值之间的差额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中规定的资本化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其余部分应当在信用期间内确认为财务费用,计入当 第六章固定资产111期损益。其会计处理为:购入固定资产时。按购买价款的现值,借记“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科目,按应支付的金额,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 【例6—3】20×5年1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项购货合同,甲公司从乙公司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特大型设备。合同约定,甲公司采用分期付款方式支付价款。该设备价款共计900万元,在20×5年至20x9年的5年内每半年支付90万元,每年的付款日期为分别为当年6月30日和l2月31日。 20x5年1月1日,设备如期运抵甲公司并开始安装,发生运杂费和相关税费300 860元。已用银行存款付讫。20x5年l2月31日,设备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发生安装费97 670.60元。已用银行存款付讫。 假定甲公司的折现率为l0%。 (1)购买价款的现值为: 900 000×(P,A,10%l0)=900 000×6.1446=5 530 140(元) 20X 5年1月1日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I 借:在建工程 5 530 140 未确认融资费用 3 469 860 贷:长期应付款 9 000 000 借:在建工程 300 860 贷:银行存款 300 860112(3)20x5年1月1日至20x5年12月31日为设备的安装期间,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额符合资本化条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20×5年6月30 F-1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在建工程 553 014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553 014 借t长期应付款 900 000 贷:银行存款 900 000 20X5年l2月31日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在建工程 518 315.柏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518 315.40 借:长期应付款 900 000 贷:银行存款 900 000 借:在建工程 97 670.60 贷:银行存款 97 670.60 借:固定资产 7 000 000 贷:在建工程 7 000 000 固定资产的成本=5 530 140+300 860+553 014+518 315.40+97 670.60 =7 000 000(元) (4)20x6年1月1日至20x9年l2月31日,该设备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额不再符合资本化条件。应计入当期损益。 20x6年6月30日: 借:财务费用480 146.94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480 146.94 借:长期应付款 900 000 贷:银行存款 900 000 以后期间的账务处理与20x6年6月30日相同,此略。 2.自行建造固定资产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包括工程物资成本、人工成本、交纳的相关税费、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以及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 企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包括自营建造和出包建造两种方式。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所建工程都应当按照实际发生的支出确定其工程成本并单独核算。 (1)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企业以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意味着企业自行组织工程物资采购、自行组织施工人员从事工程施工。企业以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其成本应当按照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机械施工费等计量。 企业为建造固定资产准备的各种物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买价、不能抵扣的增值税税额、运输费、保险费等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并按照各种专项物资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工程完工后,剩余的工程物资转为本企业存货的按 第六章固定资产113其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进行结转。建设期间发生的工程物资盘亏、报废及毁损。减去残料价值以及保险公司、过失人等赔款后的净损失,计入所建工程项目的成本;盘盈的工程物资或处置净收益。冲减所建工程项目的成本。工程完工后发生的工程物资盘盈、盘亏、报废、毁损,计入营业外收支。 建造固定资产领用工程物资、原材料或库存商品。应按其实际成本转入所建工程成本。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应负担的职工薪酬、辅助生产部门为之提供的水、电、运输等劳务,以及其他必要支出等也应计入所建工程项目的成本。上述项目涉及增值税的,还应结转其相应的增值税额。符合资本化条件。应计入所建造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l7号——借款费用》的有关规定处理。 企业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发生的工程成本应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工程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从“在建工程”科目转入“固定资产”科目。 (2)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在出包方式下,企业通过招标方式将工程项目发包给建造承包商。由建造承包商(即施工企业)组织工程项目施工。企业要与建造承包商签订建造合同,企业是建造合同的甲方,负责筹集资金和组织管理工程建设,通常称为建设单位,建造承包商是建造合同的乙方,负责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任务。 企业以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其成本由建造该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包括发生的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以及徭分摊计入各固定资产价值的待摊支出。建筑工程、安装工程支出如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等由建造承包商核算。对于发包企业而亩,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是构成在建工程成本的重要内容发包企业按照合同规定的结算方式和工程进度定期与建造承包商办理工程价款结算,结算的工程价款计入在建工程成本。待摊支出。待摊支出是指在建设期间发生的不能直接计入某项固定资产价值、而应由所建造固定资产共同负担的相关费用。包括为建造工程发生的管理费、征地费、可行性研究费、临时设施费、公证费、监理费、应负担的税费、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建设期间发生的工程物资盘亏、报废及毁损净损失、以及负荷联合试车费等。 在出包方式下,“在建工程”科目主要是企业与建造承包商办理工程价款的结算科目,企业支付给建造承包商的工程价款,作为工程成本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企业应按合理估计的工程进度和合同规定结算的进度款借记“在建工程——建筑工程(x x工程)”、“在建工程——安装工程(x x工程)”科目,贷记“银行存款”、“预付账款”等科目。工程完成时,按合同规定补付的工程款,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企业将需安装设备运抵现场安装时,借记“在建工程——在安装设备(x x设备)”科目,贷记“工程物资——x x设备”科目;企业为建造固定资产发生的待摊支出,借记“在建工程——待摊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114“长期借款”等科目。 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在建工程——建筑工程”、“在建工程——安装工程”、“在建工程——待摊支出”等科目。 3.其他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的成本 企业取得固定资产的其他方式与存货类似。也主要包括接受投资者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 (1)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成本。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在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情况下,按照该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 (2)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企业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其成本应当分别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会计准则第l2号——债务重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等的规定确定。但是,该项固定资产的后续计监和披露应当执行固定资产准则的规定。 (3)盘盈固定资产的成本。盘盈的固定资产,作为前期差错处理,在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处理前,应先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第六章固定资产lls=250 000×0.0221=5 525(万元) 固定资产的成本=2 500 000+5 525=2 505 525(万元) 借:固定资产 25 055 250 000 贷:在建工程 25 000 000 000 预计负债 55 250 000 (2)计算第1年应负担的利息费用=55 250 000×O0221=1 221 025(元) 借:财务费用 221 025 贷:预计负债 221 025 以后年度,企业应当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确定每年财务费用,账务处理略。

249 评论(12)

似曾相识SaMa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财政部1997年,为了让国内的国有事业单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制定的会计制度。该制度自1998年1月1日起执行。财政部1988年发布的《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同时废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88号)进行了修订。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1997年7月17日财政部印发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88号)同时废止。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财预字[2012]72号)已经2012年12月5日财政部部务会议修订通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现将修订后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扩展资料:

财政部公布了新修订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68号),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

这次修订立足于原《规则》的基本结构,增设了“财务监督”一章,增加了二十一条。《规则》共分十二章六十八条,包括总则、单位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结转和结余管理、专用基金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事业单位清算、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财务监督和附则。

继1996年原《规则》颁布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农业、林业、水利等行业事业财务制度相继出台,成为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原《规则》修订的同时,财政部已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启动了行业事业财务制度的修订工作,目前正加快工作步伐,力争尽早出台。

全国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也将根据新的财务制度的规定,健全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办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参考资料:人民网-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用好 管好

262 评论(8)

康夫君和小静

看样你已经考完试了……我也刚考完!关于消费税的一般处理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但是视同销售的时候就不用单独写上面这个分录了,直接在有增植帅的分录里写就行了!再就是已交增值税和进项税是登记在借方的,销项税是贷方。而消费税一般都登记在贷方的不是吗?哈哈。

204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