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yifen
⑴货币资金=(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总账余额⑵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预收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坏账准备”余额⑶预收款项= “预收账款”明细账贷方余额+“应收账款”明细账贷方余额⑷应付账款=“应付账款”明细账贷方余额+“预付账款”明细账贷方余额⑸预付账款= “预付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应付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⑹存货=所有存货类总账余额合计+“生产成本”总账余额-“存货跌价准备”总账余额⑺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总账余额-“累计折旧”总账余额-“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总账余额⑻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总账余额-“累计摊销”总账余额-“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总账余额⑼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总账余额-“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总账余额⑽长期借款=“长期借款”总账余额—明细账中1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
贝贝781213
题主您好,之了很高兴为您解答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
编制依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本表的“年初余额”栏通常根据上年末有关项目的期末余额填列,且与上年末资产负债表“期末余额”栏一致(“抄过来”)
如果企业上年度资产负债表规定的项目名称和内容与本年度不一致,应当对上年年末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照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填入“年初余额”栏
具体说明期末余额的填列方法如下:
最新版资产负债表:
拓展资料:
资产
应收账款:两收明细借方余额 - 坏账准备
预付款项:两付明细借方余额 - 坏账准备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应付账款:两付明细贷方余额
预收款项:两收明细贷方余额
学会计,上之了课堂。望采纳!免费领取2019初级会计全套+实操+注会预科班课程,欢迎一起探讨会计问题,不定期分享干货哦~
楼兰陶瓷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计算公式为:账面价值=固定资产的原价-计提的减值准备-计提的累计折旧其他计算:账面余额=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账面净值=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固定资产原价-计提的累计折旧帐面价值是指某科目(通常是资产类科目)的帐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项目后的净额。如应收帐款帐面余额减去相应的坏帐准备后的净额为帐面价值。帐面价值是会计核算中帐面记载的资产价值。这种估价方法不考虑现时资产市场价格的波动,也不考虑资产的收益状况,因而是一种静态的估价标准。帐面价值取数方便,但是其缺点是只考虑了各种资产在入帐时的价值而脱离现实的市场价值。
大庆张总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计算公式为:账面价值=固定资产的原价-计提的减值准备-计提的累计折旧帐面价值是指某科目(通常是资产类科目)的帐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项目后的净额。如应收帐款帐面余额减去相应的坏帐准备后的净额为帐面价值。帐面价值是会计核算中帐面记载的资产价值。这种估价方法不考虑现时资产市场价格的波动,也不考虑资产的收益状况,因而是一种静态的估价标准。帐面价值取数方便,但是其缺点是只考虑了各种资产在入帐时的价值而脱离现实的市场价值。
崽崽龙08
初级会计计算公式:(一)增值税1、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 此处税率17%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2、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3、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二)消费税1、一般情况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2、从量计征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单位税额(三)关税1、从价计征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适用税率2、从量计征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3、复合计征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格×适用税率(四)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月预缴额=月应纳税所得额×25%月应纳税所得额=上年应纳税所得额×1/12(五)个人所得税1、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速算扣除数2、稿酬所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1-30%)3、其他各项所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六)其他税收1、城镇土地使用税年应纳税额=计税土地面积(平方米)×使用税率2、房地产税年应纳税额=应税房产原值×(1-扣除比例)×1.2%或年应纳税额=租金收入×12%3、资源税年应纳税额=课税数量×单位税额4、土地增值税增值税=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扣除项目应纳税额=∑(每级距的土地增值额×适用税率)5、契税应纳税额计税依据×税率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