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64

招财KItty.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借贷关系的理解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wangbaoxin888

已采纳

会计中的借贷是会计中的术语,表明记账的方向。

会计中的借和贷本身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只是纯粹的记账符号,表示会计要素的增加或减少的记账方向。至于“借”表示增加还是“贷”表示增加,则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及结构。

1.借:一般表示资产、费用、成本的增加;负债、收入、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2.贷:一般表示负债、收入、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资产、费用、成本的减少。

借贷记账法应用的基本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资金流入企业的业务。即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资产增加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增加记入有关账户的"贷方"。

2.资金在企业内部流动的业务。即资产、收入和费用之间或资产要素内部的增减。资产和费用的增加以及收入减少记入相关账户的'借方',收入增加以及资产和费用的减少记入相关账户的"贷方"。

3.权益转化的业务。即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三者之间或一个要素内部有增有减。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以及利润的增加记入相关账户的"贷方",利润减少以及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则记入相关账户的"借方"。

4.资金退出企业的业务。即资产和负债、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资产减少记入有关账户的"贷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减少则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由此可以看出,每类业务都要同时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和另一些账户的贷方,且记入双方的金额相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借贷记账法

会计借贷关系的理解

232 评论(14)

Romy莎莎mei

很多人会区分五大类的贷增借减或是贷减借增,却区分不开的是什么情况下是增加,什么情况下是减少。比如发工资,工资还没有发时,应付职工薪酬这个科目这个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 1、 “借”、“贷”是根据对象不同而定的。就发工资来说,对于应付薪酬方来说,应付职工薪酬属于负债类,此时对于应付薪酬方来说是减少。而对于应收账款方来说,应收账款属于资产类,此时应收款方是增加。判断预付款项对于收付款方是增加或减少与发工资原理一致。 2、 也就是说,不管应付薪酬有没有付清,收款方有没有已经收到薪酬,但薪酬是应当付的,收款方也应当拥有薪酬,所以对于前者来说即为减少,对后者来说即为增加。总而言之,增加或减少不能只取决于付款项状态,而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的应收付款决定。 3、 会计中有六大会计要素,即资产类、负债类及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费用类及利润类。这六大要素分为两组,并且可以用两个等式连接其间的关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4、 在读写会计分录的时候,首决要弄清楚具体的会计要素到底属于六大会计要素中的那一大类。例如银行存款、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累计折旧、在建工程等等就属于资产类,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职工薪酬、预计负债、应交税费等就属于负债类。 5、 再如资本公积、实收资本、本年利润、补贴收入等就是所有者权益类科目,主营业务收入、投资收益属于收入类,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属于费用类,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属于利润类,道理都是一样的。 以上的就是关于怎样区分会计借贷关系的内容介绍了。

313 评论(13)

吧啦左耳

要区分和理解会计处理上“借”和“贷”,需要理解会计账户和六类账户。

1、账户的结构。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账户名称也就是会计科目、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所依据记账凭证的编号、交易或事项内容摘要、增加金额、减少金额和余额等。

账户核心部分一般用T字账表示,在借贷记账法下,T字账的“左方”表示借方,“右方”表示贷方。借方和贷方只是记账符号,没有特别的意义,至于借方或贷方表示的是增加还是减少,则取决于六类账户的性质和经济业务的内容。

2、六类账户包括的内容,也就是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费用类账户和收益类账户。

也就是两个恒等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利润=收入-成本(费用)

(1)资产类账户。资产类账户一般在资产负债表的左边,借方表示资产的增加,贷方表示资产减少,余额在借方。资产类科目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等会计科目。如企业购买原材料1000元,则会计处理为,借:原材料 贷:现金。“原材料”和“现金”都是资产类账户,则借方的原材料表示增加,贷方的现金表示减少。

(2)费用类账户。负债类账户一般在资产负债表的右边,借方表示负债的减少,贷方表示负债的增加,余额在贷方。负债类账户主要包括长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长期应付款等会计科目。

(3)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一般在资产负债表的右边,借方表示权益的减少,贷方表示权益的增加,余额在贷方。所有者权益类账户主要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4)成本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是用于计算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科目,体现在利润表上。借方表示成本(或资产)的增加,贷方表示成本的减少或转销额,余额在借方。这部分余额主要为企业的在产品,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为资产上。成本类账户主要包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

(5)费用类账户。费用类账户也是用于计算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科目,体现在利润表上。其借方表示费用的增加,贷方表示费用的减少或转销额,期末没有余额。费用类账户主要包括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

(6)收益类账户。收益类账户的借方表示收益的减少或转销额,贷方表示收益的增加,期末没有余额。收益类账户主要包括营业收入、本年利润等。

145 评论(9)

韩食小神厨

会计做账中的“借、贷”作为一种单纯的记账符号,只表明记账的方向,来反映经济业务增减变化,是一种专门的会计术语。

借贷记账法下,所有账户的结构都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但借方、贷方反映会计要素数量变化的增减性质则是不固定的。不同性质的账户,借贷方所登记的内容不同。

在资产类账户中,它的借方记录资产的增加额,贷方记录资产的减少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正好相反,其贷方记录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借方记录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应在贷方。

成本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基本相同,账户的借方记录费用成本的增加额,账户的贷方记录费用成本转入抵销收益类账户(减少)的数额。

由于借方记录的费用成本的增加额一般都要通过贷方转出,所以账户通常没有余额。如果有余额,也表现为借方余额。

收益类账户的结构则与负债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基本相同,收入的增加额记入账户的贷方,收入转出(减少额)则应记入账户的借方。

由于贷方记录的收入增加额一般要通过借方转出,所以账户通常也没有期末余额。如果有余额,同样也表现为贷方余额。

借贷记账法指的是以会计等式作为记账原理,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来反映经济业务增减变化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借贷记账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记账对象不再局限于债权、债务关系,而是扩大到要记录财产物资增减变化和计算经营损益。

会计中的借贷只是个记账符号,要想记住借贷的使用首先要记住资产负债表就可以了。资产负债表左边是资产和费用类,借是增加,贷是减少。

资产负债表右边是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那么右边借就是减少,贷是增加。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这样来记忆,等式左边的借增贷减,右边的则相反借方在帐簿的左侧,贷方在帐簿的右侧。在这里,要牢记一条不变的定律:“借方=贷方”,换句话说,在任何交易中,都必须同时登记到帐簿的左右两侧,其原则如下:

1、资产增加时,记入左侧;资产减少时,记入右侧。

2、负债增加时,记入右侧;负责减少时,记入左侧。

参考资料来源:

借贷记账法-百度百科

复式记账-百度百科

276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