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小咪咪
会计基本假设是对会计核算时间和空间范围等所作的合理假定,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前提。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对象,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来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也称会计假设,是对会计活动的空间、时间和计量单位等的标准所作的规定,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一)会计主体会计假设中的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它规定了会计活动的空间范围。一方面规定了本单位的会计主体不能与其他会计主体混同,另一方面规定了本单位的会计主体不能与投资者在单位以外的经济活动相混同。在此应当特别注意,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法律主体以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为依据,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而会计主体以是否进行独立会计核算为确定依据。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往往是一个会计主体,如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法律主体,应当建立会计核算体系,独立地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二)持续经营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一般情况下,应当假定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考虑停业破产、清算的因素,使之对资产能够按照历史成本计价和折旧,费用能够定期进行分配,负债能够按期偿还,否则正常的核算就无法进行。(三)会计分期企业在持续经营期间,为了定期确立收人、费用和利润,定期确立资产存量、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必须等距离地划分为一定期间,以便结算账目,编制会计报表和对会计信息进行比较和分析。会计期间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其起讫的时期按公历日期。我国会计分期为公历的1月1日至12月31日。会计假设中的会计分期为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提供了理论基础。(四)货币计量会计核算以货币计量可以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统一地表现为货币运动,能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我国,会计核算主要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huayingxiong6
管理会计基本假设包括:1、多层主体假设;2、理性行为假设;3、合理预期假设;4、充分占有信息假设。所谓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是指为实现管理会计目标,合理界定管理会计工作的时空范围,统一管理会计操作方法和程序,满足信息搜集与处理的要求,从纷繁复杂的现代企业环境中抽象概括出来的,组织管理会计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系列前提条件的统称。
Vivian8685
会计假设即会计基本假设,是指会计人员对会计核算所处的变化不定的环境和某些不确定的因素,根据客观的、正常的情况或趋势所做的合乎情理的判断。会计假设是组织会计核算工作应当明确的前提条件,是建立会计原则的基础,也是进行会计实务的必要条件,所以又叫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般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个基本前提。
公山虚1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简介
明确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主要是为了让会计实务中出现一些不确定因素时能进行正常的会计业务处理,而对会计领域里存在的某些尚未确知并无法正面论证和证实的事项所作的符合客观情理的推断和假设。
会计假设是指为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基本假定。
企业在组织会计核算时,应遵循的[1]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
意义
会计工作所处的经济环境十分复杂。受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假定。会计假设虽然有人为假定的一面,但是并不因此影响其客观性。事实上,作为进行会计活动的必要前提条件,会计假设是会计人员在长期的会计实践中逐步认识,总结而形成的,绝不是毫无根据的猜想或简单武断的规定。离开了会计假设,会计活动就失去了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基础,会计工作就会陷入混乱甚至难以进行。
会计主体
含义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单位,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为了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供与其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编制应当集中于反映特定对象的活动,并将其与其他经济实体区别开来,才能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中界定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的空间范围的是会计主体。
一般来说,法人(或称法律主体)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绝对是法人。
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首先,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在会计工作中。只有那些影响企业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才能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些不影响企业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则不能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工作中通常所讲的资产、负债的确认,收入的实现,费用的发生等,都是针对特定会计主体而言的。
其次,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者事项以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区分开来。例如,企业所有者的经济交易或者事项是屈于企业所有者主体所发生的,不应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但是企业所有者投入到企业的资本或者企业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则属于企业主体所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例如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法律主体,应当建立财务会计系统,独立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例如,在企业集团的情况下,一个母公司拥有若干子公司,母子公司虽然是不同的法律主体但是母公司对于子公司拥有控制权,为了全面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就有必要将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再如,由企业管理的证券投资基金、企业年金基金等,尽管不属于法律主体。但属于会计主体,应当对每项基金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例1
某母公司拥有l0家子公司,母子公司均属于不同的法律主体,但母公司对子公司拥有控制权,为了全面反映由母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就需要将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例2
某基金管理公司管理了10只证券投资基金。对于该公司来讲。一方面公司本身既是法律主体。又是会计主体,需要以公司为主体核算公司的各项经济活动,以反映整个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另一方面每只基金尽管不属于法律主体,但需要单独核算,并向基金持有人定期披露基金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因此,每只基金也属于会计主体。
环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会计基本假设是什么? ]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神仙鱼左倾45
(一)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
所谓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是指为实现管理会计目标,合理界定管理会计工作的时空范围,统一管理会计操作方法和程序,满足信息搜集与处理的要求,从纷繁复杂的现代企业环境中抽象概括出来的,组织管理会计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系列前提条件的统称。具体内容包括:
1.多层主体假设
又称多重主体假设。该假设规定了管理会计工作对象的基本活动空间。由于管理会计主要面向企业内部管理,而企业内部可划分为许多层次,因此,管理会计假定其会计主体不仅包括企业整体,而且还包括企业内部各个层次的所有责任单位。
2.理性行为假设
该假设包含两重意义。第一,由于管理会计在履行其职能时,往往需要在不同的程序或方法中进行选择,就会使其工作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人的主观意志影响。
因此,管理会计假定:管理会计师总是出于设法实现管理会计工作总体目标的动机,能够采取理性行为,自觉地按照科学的程序与方法办事。
第二,假定每一项管理会计具体目标的提出,完全出于理性或可操作性的考虑,能够从客观实际出发。既不将目标定得过高,也不至于含糊不清,无法操作。
3.合理预期假设
也称灵活分期假设。本假设规定:为了满足管理会计面向未来决策的要求,可以根据需要和可能,灵活地确定其工作的时间范围或进行会计分期,不必严格地受财务会计上的会计年度、季度或月份的约束;在时态上可以跨越过去和现在,一直延伸到未来。
4.充分占有信息假设
该假设从信息搜集及其处理的角度提出:一方面,管理会计采用多种计量单位,不仅充分占有和处理相关企业内部外部的价值量信息,而且还占有和处理其他非价值量信息;另一方面,管理会计所占有的各种信息在总量上能够充分满足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要求。
(二)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
管理会计原则是指在明确管理会计基本假设基础上,为保证管理会计信息符合一定质量标准而确定的一系列主要工作规范的统称。
1.最优化原则。它是指管理会计必须根据企业不同管理目标的特殊性,按照优化设计的要求,认真组织数据的搜集、筛选、加工和处理,以提供能满足科学决策需要的最优信息。
2.效益性原则。该原则包括两层涵义。第一,是指信息质量应有助于管理会计总体目标的实现;第二,是指坚持成本—效益原则。
3.决策有用性原则。决策有用性是指管理会计信息在质量上必须符合相关性和可信性的要求。信息的可信性又包括可靠性和可理解性两个方面,前者规范的是管理会计信息内在质量的可信性,后者规范的是管理会计信息外在形式上的可信性。
4.及时性原则。这个原则要求规范管理会计信息的提供时间,讲求时效,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迅速完成数据收集、处理和信息传递,确保有用的信息得以及时利用。
5.重要性原则。贯彻重要性原则,必须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和决策有用性原则的要求;同时它也是实现及时性的重要保证。
6.灵活性原则。尽管管理会计也十分讲求其工作的程序化和方法的规范化,但必须增强适应能力,根据不同任务的特点,主动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提供不同信息,以满足企业内部各方面管理的需要,从而体现灵活性原则的要求。
扩展资料
管理会计基本原则与基本假设的关系:
基本假设是组织管理会计工作的必备前提,是实现管理会计基本原则的根本出发点;
基本原则是对管理会计工作质量(尤其是对其信息质量)所提出的具体要求。
两者共同服从于管理会计的总体目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管理会计原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管理会计基本假设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