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31

snowwhite白雪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有效控制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芳宝女郎

已采纳

(一)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关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理论界已多有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下称基本规范)是关于这一问题的基本法规。其中在确定内部会计控制基本目标时明确提出: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同时还进一步指出,内部会计控制应当涵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个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并应针对业务处理过程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并指出其控制内容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从控制内容上可以看出,该基本规范是从经济业务的角度上来进行会计控制,并没有明确地将会计行为的控制纳入其中,这显然与所确定的内部会计基本控制目标是相悖的。从许多系统或部门的内部控制实施情况上分析,其执行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目的,会计行为的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法规,应将对会计行为的控制作为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之一,这样才能在实施会计行为控制时做到有法律可依据和有标准可参考,同时对一些违规会计行为也具有一定震慑或约束作用,有利于防止会计主体风险行为的发生,以最终实现控制会计行为的目的。因此,适时修改和完善这一基本法规是很有必要的。(二)制定会计行为管理条例关于会计行为控制方面尚没有统一的较完整的管理细则或条例。1978年国务院曾颁布过《会计人员职权条例》,部分省市或部门也相继出台过一些《会计管理条例》或《会计人员管理条例》等,这些条例在内容上都不同程度地涉及了会计行为的管理问题。随着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特别是一些如新《会计法》、《公司法》及《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等的制定和完善,使得原有的有关会计管理方面的细则或条例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甚至与新的法规有相矛盾之处。因此,尽快制定统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会计行为管理条例》是十分重要的。这一管理条例应在上述的基本规范的框架内,依据会计过程的各个阶段进一步界定或划分出会计主体的行为,即合法行为、违规行为和违法行为,详细制定出会计主体在发挥主体行为时的操作方法、程序和要求,明确有关会计行为的检查、监督和控制的内容和方式,对违法违规的会计行为逐项细化出相应的处罚办法及标准等。显然,制定完整规范的《会计行为管理条例》是加强会计行为控制的必要手段,这将有助于控制者在对会计行为行使控制权利时有具体的操作依据可依,并促使会计行为控制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三)健全会计行为监督机制影响会计行为的因素包含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这两方面的因素对会计主体的行为具有不同广度和不同深度的影响作用,进而容易导致会计行为动机、行为过程和行为目的呈现不稳定状态。所以,对会计行为的监督应该根据会计行为的变化特点与轨迹,建立内外部有机结合的行为监督机制,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进行检查监督,从而为实现对会计行为的有效控制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笔者认为,会计行为内部监督主要是指:一是在会计群体中,会计记账人员与会计事项审批、经办和财物保管人员要职务分离、权限分明和责任分清,实行分类操作、相互约束和互相监督。二是在重要的经济事项和会计实务处理过程中,要建立纵向授权和横向制衡机制,推行会计监管独立制和会计主管委派制,防止会计主体依据个人偏好或在某种因素干扰下故意不作为或行为过当。三是利用电子信息监控系统,设置科学的预警指标和数据,做到事前监督——洞察会计行为动机;事中监督——监测会计行为过程;事后监督——修正会计行为目的。会计行为外部监督包括国家行政监督和社会审计监督两个层面;国家行政监督是由国家行政职能部门如财政、税务、审计、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等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会计主体及管理者的行为所实施的强制性执法监督;社会审计监督则是指注册会计师或有关的中介机构通过对单位会计账务、会计信息和会计报告的审查和评价,间接地对会计主体的相关行为施加影响,起到事后再监督的作用。(四)启动会计行为评价系统构建会计行为控制理论和实现对会计行为的控制,其目的不在于控制本身,而是为了规范会计行为操作和强化会计行为管理,以堵塞纰漏、消除隐患,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会计行为有科学的衡量和客观的评价。首先,对会计行为的评价要以会计行为的基本标准为参考“尺度”,从合法性、合规性及合情性等方面对会计行为给予正确界定,明确划分出哪些会计行为符合、基本符合和不符合其标准要求;其次,由于会计主体实施行为的结果具体体现于会计过程的各作业层之中,故对会计行为的评价要结合会计主体对会计客体的实际执行情况,将制度落实、岗位责任、操作方式、信息质量和会计报告等内容进行分类量化,并根据其重要程度设置不同的评价“权重”或赋予不同的评价分值,建立公正、公平和系统的评价指标,同时采取人员调查、行为观察、账务审查及综合检查等评价方式,最终形成能够基本覆盖整个会计行为活动的评价报告。实行会计行为综合评价,可有效敦促会计主体加强自我约束,严格自律规范和培养自觉行为,为建立健全科学、高效和完整的会计行为控制系统提供良好的内部会计环境。

会计有效控制

164 评论(10)

疯疯丫头315

会计控制概述 会计控制是指施控主体利用会计信息对资金运动进行的控制,具体而言会计控制是指会计人员(部门)通过财务法规、财务制度、财务定额、财务计划、财务目标等对资金运动(或日常财务活动、现金流转)进行指导、组织督促和约束,确保财务计划(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这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或基本职能,与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与财务评价一起成为财务管理的系统或全部职能。 会计控制的客体就是资金运动,会计控制的主体是会计部门及利用会计信息对资金运动进行控制的其它有关决策部门,会计控制的组织体系是以会计部门为中心渗透到企业每个部门的网络系统。 [编辑] 会计控制的原则 1.全面系统原则会计控制的对象是资金运动,即对企业生产产品的价值形成全过程的控制,可以前馈控制,也可以事中反馈控制,既要有纵向控制,也要有横向控制,既要对总指标进行控制,又要对分指标进行控制,会计控制不强调全面系统就不可能实现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 2.及时性原则 会计控制及时性指会计控制标准的制订和下达要及时;测量经济活动的执行结果和信息反馈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要及时;纠正偏差要及时。会计控制如不遵循及时性原则,企业广大职工就不能把握控制的目标,不能对经济活动过程实施有效的管理,造成损失、浪费就不可避免。及时性原则要求会计控制应将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有机结合起来。从时间上形成一个严密连续完整的控制体系,会计控制贵在及时,一旦发现问题,就应及时加以控制、改进。 3.归口分级控制原则 会计控制应遵循统一领导、分级控制原则,以财务部门为中心,将各部门控制指标层层分解,归口分级落实到人,把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置于一个严密的网络系统控制之下。从横向上看,各职能科室应对其分管指标加以严格的控制,从纵向上看,要切实加强场(厂)部、生产队(车间)、家庭农场(班组)的三级控制,把专业控制与群众控制有效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会使会计控制有坚实的基础,会计职能的实现才会有组织保证,才会更具有科学性。 4.责权利相结合原则 会计控制职能的实现,首先要明确各职能科室、部门各责任人的职责。同时,各责任人必须具有一定的权利,具有履行其职责的权力,为了激发广大职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会计控制还应贯彻经济利益原则,正确理解、应用权责利相结合原则,是会计实现有效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会计控制过程中责任归属的确定,应遵循责权利对等的原则,将会计工作的责任与会计人员的素质区别开来。会计工作出现问题(如成本不实、利润虚假等),首先应追究企业领导责任,如属于会计人员本身工作造成失误,则应追究会计人员的责任。 [编辑] 会计控制的必要性 1.会计控制是保证国民经济正常运转的客观要求 目前,我国会计失控现象较为严重,这是造成经济环境恶化、经济秩序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具体表现:流通领域从原材料的采购到产品的销售,从采购价格到销售价格,会计失控较为严重,一些企业销售产品随意涨价,牟取暴利,采购材料时,不顾企业利益,以得到好处费、得到回扣为准,造成价格上的混乱,不同经济成份之间的商品交换中,现金结算越来越普遍,造成资金大量体外循环。生产领域生产消耗过高,费用居高不下,成本严重失控。这不仅表现在成本总量上的直线上升,而且对成本所含的经济内容也无法控制,企业乱摊成本、乱挤费用、人为调节成本现象十分严重,如有的单位将游山玩水、请客送礼的支出以“合法”的形式计入产品成本,实际成本早已超出了C+V的范围。在分配领域,一些企业偷税、漏税、截留利润,结果是企业得了大头,国家得了小头,颠倒了利润分配的主次关系。在企业留利中,多用于乱涨工资,乱发实物,而忽视了再生产规模的扩大,税后留利使用失衡。 会计失控造成价格混乱,有些企业的对紧俏商品和物资囤积进行倒买倒卖,破坏国家物资供求平衡关系,对流通领域造成了一定的混乱。会计失控,造成成本不实长期居高不下,这不仅使产品失去竞争能力,而且也是导致企业经济效益滑坡的重要方面。同时,成本失控造成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又使成本升高,形成恶性循环,会计失控造成利润虚假,企业留利使用失衡,增加了消费本金,冲击了市场,导致通货膨胀。 2.加强会计控制是会计履行其基本职能的需要 现代会计的两个职能:一是反映,二是控制。反映是控制的基础,只有适宜的反映,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也只有有效的控制,才可能反映出正确的信息。会计控制是在处理和利用会计信息的过程中进行的。如对各种费用的开支按照定额进行控制;对差旅费报销,按照有关制度的标准进行控制,如此种种将一切不符合政策规定的支出及时加以制止,这样不仅控制了支出本身,而且能为企业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以充分发挥会计职能的作用。 3.会计控制是经济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 当今,社会经济技术迅猛发展,并且日益复杂,人们越来越需要经济活动的过程按既定目标运行,客观上就要求社会经济发展过程进行符...

111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