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落0002
用银行存款买机器,借:固定资产贷:银行存款资产类科目: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余额一般在借方。负债类科目:贷方记增加,借方记减少,余额一般在贷方。所有者权益类科目:贷方记增加,借方记减少,余额一般在贷方。
攀爬—蜗牛
借贷是记账符号,用来指明应计入某一账户的方向,并记录其数量上的增减变化。对于每一个账户而言,如果规定借方表示增加额,责贷方表示减少额;如果规定借方表示减少额,则贷方表示增加额。对于一个账户而言,借和贷哪个表示增加,哪个表示减少,要根据账户的经济内容来决定。
倒数第一丑
“借”与“贷”是会计记账符号。用来记录货币资金、财产物资、经营损益和经营资本等的增减变化。资产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负债类账户,借方登记减少数,贷方登记增加数,与资产类账户相反。
左左颜色
其实“借方”和“贷方”这两个词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和我们日常理解的借方和贷方的含义是不一样的。最早是由意大利人卢卡·巴查勒(Luca Bachale)阐述的,也就是现代会计使用的“复式记账法”,即有借必有贷,贷必等额。首先了解会计“借”和“贷”的基本知识,这是会计事务的基本记账方法,会计的基本符号也是用借来表示的。“借方”和“贷方”符号的含义。
记账符号是会计核算中用来表示会计对象增减的记账标记,可以用来表示经济业务变化的方向。借贷记账法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分别表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费用、利得和损失的变动和结果。初学会计最容易混淆的就是“借”和“贷”。为什么有的科目“借”的意思是增加,有的科目“借”的意思是减少?这是一个逐渐磨练自己阅历的过程。掌握“借”和“贷”的基础是明确会计科目的分类和含义。
会计科目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五大类。这五类会计科目有两组余额公式:收入-费用=余额(公式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公式2)因为余额是所有者权益的一部分,所以两个公式可以代入合并成无论什么职业,核算方法、核算原则、核算规则都是一样的。从借贷记账法的账户布局来看,借贷账户的基本布局是:左边是借方,右边是贷方,但增加或减少哪一方的贷方,取决于账户所反映的经济内容。
可分为四类:(1)财产类账户:借记增加额,贷记减少额,借记期末余额。(2)成本账户:借记增加额,贷记减少或核销额,通常费用结转后无余额,如有余额,则借记。3)收益及利润科目:将金额加到贷方,减少或核销金额到借方,收益及利润结转后期末不应有余额。(4)权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科目:贷记增加额,借记减少额,期末余额贷记。在会计实务中,“借方”是指资产的增加,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贷款”是指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和资产的减少。具体来说,资产的增加应记入资产相关科目的借方,资产的减少应记入资产相关科目的贷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应记入其相关科目的贷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应记入其相关科目的借方。当账户中有借方余额时,它被表示为资产余额。账户贷方有余额的,以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余额表示。
伊泽瑞言
借贷是记账符号,用来指明应计入某一账户的方向,并记录其数量上的增减变化。对于每一个账户而言,如果规定借方表示增加额,责贷方表示减少额。
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左方称为借方,右方称为贷方。所有账户的借方和贷方按相反方向记录增加数和减少数,即一方登记增加额,另一方就登记减少额。至于“借”表示增加,还是“贷”表示增加,则取决于账户的性质与所记录经济内容的性质。
通常而言,资产、成本和费用类账户的增加用“借”表示,减少用“贷”表示;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类账户的增加用“贷”表示,减少用”借“表示。备抵账户的结构与所调整账户的结构正好相反。
原来仅限于记录债权、债务的“借”、“贷”二字已不能概括经济活动的全部内容。
它表示的内容应该包括全部经济活动资金运动变化的来龙去脉,它们逐渐失去了原来字面上的涵义而转为为一种单纯的记账符号,只表明记账的方向,成为了一种专门的会计术语。
扩展资料
账户的借贷方向:
Δ资产+费用+损失 = Δ负债+Δ其他权益+收入+利得
等式左边,资产费用借增贷减,等式右边,负债权益收入贷增借减
资产增加,为了保证等式成立,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总和必然增加,要么是只增加负债,要么只增加所有者权益,要么都增加,这个时候借方是资产,因此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计入贷方。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减少当然就跟上面所说的方向相反了,收入增加或者费用减少都会导致利润增加,这个时候资产变多了,而资产增加计入借方,因此收入增加、费用减少、利润增加都计入贷方。
最后,再展开一个等式:期末的资产 = 期初的资产 + 本期增加的资产(减少就为复数)=期初负债 + 期初所有者权益 + 本期的利润 = 期初负债 + 期初所有者权益 + 本期收入 - 本期费用。
给它变一下 期末的资产+本期的费用 = 期初的负债 + 期初的所有者权益 + 本期收入,左边的记在借方,右边的记在贷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借贷记账法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