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女JESSICA
摘要:一、利用会计政策变更方式虚减利润。审计时,审计人员要系统掌握、分析企业采用的各项会计政策及其变更情况,确定企业是否存在:变更会计政策并不是根据法律或会计制度等行政法规、规章的要求;变更会计政策并不是为了使企业能够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对变更的会计政策是否做了充分的披露。
明亮宜家
一、利用会计政策变更方式虚减利润。审计时,审计人员要系统掌握、分析企业采用的各项会计政策及其变更情况,确定企业是否存在:变更会计政策并不是根据法律或会计制度等行政法规、规章的要求;变更会计政策并不是为了使企业能够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对变更的会计政策是否做了充分的披露。
南京葫芦娃
一、审计企业的会计政策看有无虚减利润。审计时,审计人员要系统掌握、分析企业采用的符项会计政策肢其变更情况,确定企业是否存在:变更会汁政策并不是根据法律或会汁制度等行政法规、规搴的要求;变更会计政策并不足为了可靠 更相关的会计信息;对变更的会计政策是否做了充分的披露。 1.合并政策。具有一定规模的集团企业,子、分公司的会计报告数据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母公刊的财务报告数据。审计时,要检查企业本期、前期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合并的基础、母公司和子公司所采取的会汁政策;检查企业对外股权投资、关联方及其交易情况;检查企业会计报告披露的内容;评估变更合并政策的合法性和总体合理性,确定企业是通过变更合并政策米减少本期收入,隐匿利润。 2,收入确认原则.企业不同性质的收入,有不同的确认原则。审汁时,要检查企业本期、前期所采 的收入确认原则;通过丰销售合同等原始凭证测试、检查本期所采用的收入确认原则和确认原则的估计基础,分析和评什变史确认原则的合法件和合理性 确定企业是否存在通过变更收入确认原则来减少本期收入的现象。 3.存货的计价.企业对存货可以采取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杈平均法、移动平均法等计价方法。由于采取的计价方法不同 ,会计计算出不同的销售成本,进而产生不同的营业利润。因此,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应将检查重点放任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和产成品等存货项目账户,确定计价的准确性。监盘、检查、分析性复核有关存货的实物和明细账,核实存货数量的正确性,验证存货发出计价的正确性.确定企业是否利用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变动,故意调整存货成本,凋减利润。 4.所得税的核算,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所得税费用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审计时,要检查企业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变更的合法件,金额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确定企企业是否存在通过采用不同的所得税核算方法,达到减少本期利润的目的。 二、审计会计估计业务看有无虚减利润。审计时,审计人员要系统了解、分析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内在不确定因素的估计基础、判断标准;复核和测试企业作出会计估计的过程;比较、分析会计什计依据的数据、假设和使用的公式、结果及数据的一致性;评价会计估汁依据的数据的准确件、完整性和相关性;评估企业对变更的会计估计是否做了充分的披露..确定企业是否通过会计估汁变更来达到虚列成本费用、少计收入、虚减利润的目的。 1.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与净残值。固定资产是企业一项重要的资产,折算费是成本费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占有相当的比重,对企业损益影响较大。审计人员重点检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残值率、折算率及其变动情况,分析固定资产的性能、使用中的磨损程度、技术发展情况和政造和人修等后续支出,对比分析本期折旧费用的增减变动,埔过对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在建工程等科目审计,确定企业是否通过人为缩短企业折旧年限、提高折旧率、增加折旧费用等方法达到虚减利润的目的。 2.估计坏账。企业的各项应收款项能否收同,取决于各种因索,企业对可能造成坏账损失的估计,也有相当的弹性。审计人员要检查、分析企业所估计坏账的债务单位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情况、债务单位的信誉情况等,评估企业所估计坏账的基础是否合理、真实,通过对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以及费用项目中坏账损失的审计,确定企业是通过多列坏账损失达到虚减利润的目的。 3.无形资产的收益期。每项无形资产所估计的收益期,直接影响和决定其摊销费用。会计人员要分析其账面价值、所估计的收益期和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摊销无形资产:所采用的年限及摊销额,通过对无形资产和相应的费用项目审计,确定足否存存通过故意缩短或变更摊销期限,增加摊销费用达剑虚减利润的目的。 4.各项减值准备。企业计提的歌项减值准备,都应有其合理的估计基础和正确的计算依据、过程和结果。审汁人员在收集资料,获取充分、适当证据的基础上,评估企业计提减值准备估计基础;检查资产减值准备汁提和核销的批准程序;复核其计算过程的正确性和结果的一致性;评价会计报告对计提减值准备披露的充分性;重点检查和分析性复核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账户及相应的费用类账户的余额、发生额,确定企业是否通过麻列减值准备,达到调减利润的目的。 三、审计企业收入和成本费用看有无虚减利润。企业一般都会通过调节销售收入和成本费用达到虚减利润的目的。 1.获取企业产品价格目录,重点分析会计期末发生的异常的和复杂交易、销售给关联方或关系密切的重要客户的产品价格足 合 ,有无低价销售隐匿收入之嫌。 2.获取企业的销售合同、销售发票、产成品出库凭证及发运凭证 等原始资料,与销售收入明细账、存货明细账对比分析,评价所计销售收入的完整性;对企业已发运货物,但长期没有确认收入的业务要与企业所采用的收人确认原则、销售合同对比分析,是否存存少计或不计收入的情况。 3.特殊方式销售的业务中,例如:在委托其他单位代销产品的,通过盘点、函证等方式 查明有无已销售产品不计或少计本期收入现象; 采取分期收款结算 式中,通过检查销售合同约定等内容应查明不计或少计本期应确认的收入,确定收入的完整性。 4.检查产品销售成本、产成品、销售收入帐户,并与销售合同单价、金额、数量比较分析,确定是否存在多转销售成本的现象。 5.重点检查、分析临近会计期末发生的大额的和异常的成本费用、特别是支付给关联方或关系密切的 要客户的成本费用,有无虚列成本费用之嫌。 四、审计企业往来账户看有无隐匿利润。企业为了少计销售和虚减利润,就虚构债务,或将已经实现的销售收入长期列入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等债务账户中,不转收入。 1.向债权人函证,以证实预收账款账户余额的真实件、正确性,确定企业是否在少转或不转收入的弄虚作假行为.. 2.检查与购货有关的合同等原始资料,核对债务明细账与总分类账余额,核对相父的账、表、单、证,以验证这砦债务的真实性。 3.检查有无利用其他应付账款账户截留或隐匿收入。
yy瘦胖纸
作为投资者,可以通过检查一个企业是否调整折旧的会计政策、是否调整折旧期限的会计估计等,检查是否通过折旧调节利润
扩展阅读:
一、重资产企业通过调整折旧年限进行利润修饰
2017年8月,亚泰集团发布了一则公告:《关于吉林亚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属水泥生产行业子公司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会计估计变更的专项说明》。通过这个专项说明,可以了解到亚泰集团调整了折旧年限,并对当期利润造成了重大影响,由于亚泰集团是重资产企业,据2016年年报,固定资产总额128亿元,此次折旧年限调整,少提折旧5142万元,相应的,在没有任何经营改善的前提下,就能增加本年利润5142万元。
我们看一下亚泰集团五年来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和净利润曲线,会发现该公司近年来盈利压力非常大,累计折旧不断攀升,蚕食了相当一部分利润。为了避免报表亏损,亚泰集团不得不祭出了折旧年限调整的手段,不惜损失巨额税款,也要确保盈利。
类似的通过调整折旧年限“修饰”利润的企业非常多,三钢闽光(002110.SZ)在2016年1月发布了《关于调整部分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公告》,将一部分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资产的折旧年限进行了延长处理。本次调整后,增加当期利润1.46亿元。
进行钢铁生产的三钢闽光也是一家重资产企业,固定资产多达64.5亿元,2015年巨亏2.8亿,在折旧年限调整的助力下,2016年实现利润4亿元。
透过三钢闽光的个案,延伸到整个钢铁行业,发现该行业是调整折旧年限的“重灾区”,2013年以来,河北钢铁、鞍钢股份、山东钢铁、方大特钢、八一钢铁、厦门钨业、南钢股份、武新钢股份、柳钢股份、马钢股份、华菱钢铁、韶钢松山等众多钢铁上市公司,都调整了折旧年限。由于这些企业固定资产金额庞大,通过调整折旧年限对利润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动辄数以亿计—河北钢铁仅在20014年一年就通过调整折旧年限的“财技”实现了增加15亿净利润的壮举。
有趣的的是,钢铁企业变更折旧年限的理由几乎是一个模板:因为近年来公司不断扩大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对设备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及技术革新,并定期对设备生产线进行全面检修及年修,对生产用房屋及建筑物进行修缮,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性能和装备水平及使用寿命。
能让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们昧着良心在会计估计变更公告上盖章签字的,恐怕只有更高额的审计费了。
二、调低折旧年限
从企业的财务角度来说,由于调整折旧年限需要会计事务所的配合,所以在进行利润“修饰”的时候,会计政策的变更往往是最后一招。当看到一个企业会计政策变更的时候,再去对比净利润情况,如果盈利压力比较大,那就可以肯定其动机不纯了。而且还可以更加深入一点揣度:其他的报表项目肯定也做了不同程度的“修饰”,实在挖不出更多的利润的情况下,又来调整折旧年限。
一般而言,调整折旧年限的上市公司的主要目的往往是为了实现更多的利润,但凡事总有例外。2017年6月,牧原股份发布公告,将机械设备和办公设备的折旧年限缩短。公告表明,根据变更后的折旧年限,经公司财务部门测算,本次会计估计变更将会对2017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影响为:增加折旧262.13万元,减少利润262.13万元。
这样的操作让很多重资产的企业羡慕不已,那么,牧原股份的目的是什么呢?让我们研究下牧原股份的年报。
通过牧原股份连续五年的年报数据可以看出,该公司近年来尤其是2014年以来营收、利润双双暴涨,并且分析机构对其未来的发展给出了比较好的预期。而累计折旧在效益如此可观的情况下,并没有同样的增幅。
是为了在效益好的时候更早的摊销掉固定资产,为企业的未来减负,所以才将折旧年限调低么?
这样去理解牧原股份的动机确实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从其公告的数据来看:调整之后,对2017年的利润影响只有262.13万元,与牧原股份2016年年报中23亿的净利润相比微不足道,调整折旧年限的做法岂不是多此一举?
不妨假设一下,随后的几年内,牧原股份即将快速扩容增产,而这样的会计估计变更,会对牧原股份未来的折旧、利润产生重大影响—2017年牧原股份中报的固定资产总额较2016年年报增加了三分之一,达到82.3亿。
三、综合折旧率
除了发公告通过变更折旧年限来调整利润,还有更多的企业选择了“偷偷”调整折旧的方式,比如本文开始时笔者提到的操作,变更固定资产的分类,从而影响提取的折旧。这些五花八门的伎俩,投资者如何判断呢?一个比较简便的检查手段就是“综合折旧率”,通过计算当年提取的折旧总额和固定资产总额的比率(综合折旧率),与以前年度进行对比,如果数值发生了重大偏差并且没有合适理由的,通常可以认为是在折旧上做了手脚。
据Wind资讯终端提供的数据,A股上市公司中,2016年综合折旧率较2015年变动超过30%的共有600余家,这些公司中,除了发生大规模并购或重组的企业(因为并购时资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综合折旧率变动),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在资产增加的情况下,综合折旧率反而降低,这种企业通常是比较可疑的。
比如中化岩土2015年的综合折旧率为3.13%,固定资产净值6.4亿。而在2016年的年报中,固定资产净值增到9.6亿,综合折旧率却降到了2.10%。固定资产增幅接近50%的情况下,2016年的折旧费用相对于2015年却几乎没有变化(2015年折旧费为2008万元,2016年折旧费为2011万元),这样的数据变化是值得玩味的。
我们无法肯定这些企业的财务人员一定作了假,但是数据说明了其折旧的处理是不正常的,投资者在分析基本面的时候,需要对这类企业戴上“有色眼镜”来审查。
通过大数据筛选,除了ST类的上公司,创业板的综合折旧率问题比较多,比如蒙草生态、苏大维格、欣天科技、移为通信等均存在2016年年报较2015年年报综合折旧率大幅下降的情况。这与创业板的上市条件相对宽松有关,部分事务所审计不严谨和监管机构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了大量“修饰”过折旧的公司上市。
么么三姨
会计政策反映在固定资产折旧中。如果是小微企业,可以采用小企业会计政策,否则可以采用企业会计政策。 有的企业采用直线法,有的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法,还有存货计价法,是否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是否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企业主要会计政策:总说明;会计科目,包括会计科目表、会计科目使用说明;会计报表,包括会计报表种类和格式、会计报表编制说明;主要会计事项分录举例。会计制度属上层建筑,是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规章。随着经济体制,财政、财务、税收制度的改革,会计制度也会作相应的改变。拓展资料: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表时所采用的具体原则、方法和程序。只有当同一经济业务允许多种会计处理方法选择时,会计政策才具有现实意义,因此会计政策存在“选择”问题。企业选择的会计政策将构成企业会计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产生原因 1、利益分享 企业财务会计应当向相关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现有股东、潜在股东、债权人、供应商、客户等)充分披露其会计信息。这些利益相关者和企业都有自己独立的利益,他们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尤其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利益相关性较低。为平衡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利益,使政府制定的标准和制度尽快为所有利益相关方所接受,以降低制定后的实施成本,政府将放宽部分相关方的会计处理限制。经济业务事项在准则中提供了一些替代的会计处理方法。 2、企业会计实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由于企业所处的环境千差万别,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经营状况各不相同,为了使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从具体的经营环境和经营状况出发,最恰当地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经营状况。企业的现金流,需要在标准和制度上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即在统一的同时,也需要一定的灵活性,让企业在核算经济和业务时可以选择不同的具体原则和各种会计处理方法。从而为会计师做出专业判断留下越来越多的空间。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