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49

派大海绵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王健林说会计的话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胖电玩

已采纳

王健林说"先定个小目标,比如先赚它1个亿."我觉得这不是吹牛逼的说法,因为站在他的高度,1个亿显然是个小目标.这也充分说明了"你的心有多大,你的舞台就有多大",他强大的梦想和"野心"铸造了他非凡的成就.也许多数普通人都不敢这么说,觉得那个1个亿离自己太遥远了,所以许多人只能平庸.这也不是错,主要是目前我们的能力和内心还没有那么强大,所以即使勉强说出来也只能算个笑话.

王健林说会计的话

122 评论(14)

miss.w\^O^/

当然会有35岁危机了。

很多行业都有中年危机,但是大家会觉得那是要吃青春饭的行业,会计这种越老越吃香的怎么会有中年危机呢。

其实大错特错,会计越老越吃香是因为经验丰富,并不单单是一个年龄的增长,如果你到了中年,但是没有积累到该有的经验,那么你就会有危机,这种危机感是你自己

给自己的,同时也是社会给的,因为大家都在提高自己,你如果提高的不如别人快,不如别人高,那么你就会被其他人落下了。

总之,行业、发展路径、证书和资历等,如今对于财务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也没办法,这是一个底层基数极大的职业,如果不规划,不提升,不擦亮眼睛跟随行业,危机其实不是35岁,而是30岁就会来了。

327 评论(8)

foxbaby168

财务自由,那要看在什么人生阶段吧。记得大学毕业实习那会儿,给自己定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实现财务自由。当时标准很简单,二十好几的人了,不想问家里要生活费了,所以当时的财务自由就是养活自己!想想那个时候还是很纯粹的,生活也很充实。再后来的财务自由,有宽裕的钱让自己的生活品质好一点,让身边的人要不为钱犯愁,为以后得生活学习消费提前准备出一部分资金。我是属于底层慢慢往上爬的财务自由,我认为满足充实,通过自己一点一点的努力去收货。可能与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不太一样,也无法理解和感同身受,每个人都不一样,认可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102 评论(14)

neil2446326902

实现财务自由是很多人的梦想, 但大多数人都觉得这个梦想难以企及。为了不让大家放弃希望,辣妈曾在 2015 年写过一篇小文《我身边的那些财务自由故事》,三年过去了,辣妈在考虑写第二篇,因为身边 " 自由 " 的童鞋又多了几位。回到 " 财务自由 " 这个关键词。2017 年年初,胡润研究院曾经发布了一份报告,报告称在中国的北上广深,财务自由的门槛已经达到了 2.9 亿,而二线城市的财务自由门槛达到 1.7 亿。这太让人惊讶了,不仅因为这是两个天文数字,还因为报告发布的时候,这个标准比仅仅一年前,足足提高了 50%!一年时间就提高了 50%,为啥呢?胡润表示:" 财务自由门槛上涨 50%,主要原因可能是房价快速上涨和人民币贬值。" 确实,北上广深的房价,在 2016 年简直就是以坐火箭般的速度在飙涨,和今时今日的土地流拍极为不同。所以,看起来财务自由的第一步是先买一套房子!?2.9 亿虽然对王健林来说还不到三个 " 小目标 ",但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却是个天文数字。如果你工作一年赚 50w(即便是在北上广深也算是高收入),没有其他收入和投资的话,不吃不喝得干 580 年!相比之下,唐朝还不到 300 年。那是不是说,普通人就没有实现财务自由的可能性呢?辣妈觉得也不是那么绝对。在辣妈看来,对于普通人来说,实现财务自由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活得久!居然不是投资能力!为什么呢?只要你能活得久,即使你每年赚得不多,你也有机会实现财务自由。一 借助复利的力量做个简单的计算,假设你每年能存下 20w 进行投资(对于北上广深 30 岁左右的白领来说,并不是太难),投资平均年回报率是 10%,要累积到 2.9 亿,只需要五十多年。如果 30 岁开始能够每年存下 20 万,那么 80 岁左右就可以实现身家 3 亿元的三个小目标!这还没有考虑在你的事业上升期,可存下的投资金额逐年递增,实现财务自由的时间会被大大缩短。就算你每年的投资回报率不到 10%,或者每年能存下的资金不到 20 万,考虑复利的影响,要累积到 2.9 亿,也并非不可实现。所以,只要你能活得够久,借助复利的力量,你是有希望实现 " 胡润式的财务自由 " 的。更何况,对许多人来说,财务自由的标准根本不需要到 2.9 亿元那么多,1 个亿,5000 万,3000 万,1000 万都有可能是你的标准,就看你要怎样的生活。事实上,投资界有很多长寿的富翁,他们财富的增值速度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才达到惊人的效果的。这是因为投资和保持健康一样, 是个需要自律和长期坚持的事情。加上他们的投资段位更高,所以长寿给这些投资人带来的回报远不止实现 " 小目标 " 那么简单。这些长寿的投资人中,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就是沃伦 · 巴菲特。因伯克希尔 · 哈撒韦的股价持续上涨,媒体在 2018 年早些曾报道,现年 88 岁的巴菲特资产已经超过 1000 亿美金。其中,仅仅最近 6 年,巴菲特的财富就增长了 450 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 90 亿美元,每天增长 2465 万美元,每秒增长 1711 美元。老巴的吸金速度可谓惊人!而巴菲特财富积累中另一个惊人的事实就是,据商业新闻网站 Business Insider 报道,巴菲特 99% 的财富是在 50 岁生日之后赚到的,活得久对于财富积累的作用可见一斑。来看下巴菲特资产增值的各个里程碑。20 岁—— 30 岁,10 万美元,增值方式:送报纸、股票投资、弹球游戏机的生意31 岁—— 40 岁,百万富翁,增值方式:在导师本杰明 · 格雷厄姆到公司工作,股票投资40 岁—— 50 岁,6700 万美元,增值方式:合营公司资产达到 1.04 亿美金,通过购买股票获得伯克希尔 · 哈撒韦的控制权(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大部分人连一股都买不起)50 岁—— 60 岁,亿万富翁,增值方式:经营公司,股票投资。60 岁—— 70 岁,百亿美金,增值方式:经营公司,股票投资。79 岁—— 80 岁,超过 400 亿美金,增值方式:经营公司,股票投资,投身慈善80 岁——现在,超过 1000 亿美金可以看到,老巴并没有像一些互联网新贵那样,年纪轻轻就身价上亿。他也不曾期待过一夜暴富。他的财富增值非常稳健,持续增长。所以,辣妈觉得老巴的心态一定很好,这种心态也应该是他长寿的秘诀之一。二 把握经济周期的机会如果你活得够久,能经历更多的经济周期,你就更有可能在经济上升初期抓住机会。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一般认为经济周期是市场调节的一种表现形式。以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美国为例,上世纪 70 年代以前,美国平均大约 12 年会发生一次经济收缩,几乎每次美国的经济衰退都会导致全球范围的经济萧条。但 1974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元不再和黄金挂钩后,这种规律发生了变化:美国的经济还在以大约 12 年一个周期在运行,但美国每次经济危机的复苏期,都会有其他地区陷入经济衰退。这是因为美国资本对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巨大。而中国的经济形势也和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的经济形势息息相关。如果你能理解这一点,就应该明白,每隔 12 年左右,你就有一次真正抄到经济大底的机会,有时甚至不需要 12 年,短周期波动甚至会在 5-7 年间往复。这是因为,经济周期的长短和波动的大小都可能发生变化,只要人们的非理性行为仍然存在,经济周期就会一直存在。举两个大家可能都知道的例子。2007 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后,不管是买入美国房产,还是买入美国股票,哪怕是被动投资买入指数基金,不几年就翻倍。再比如 2015 年 A 股股灾之后,很多好股票都被砸到谷底,且完全没有流动性,那个时候买一点,到 2017 年年底的时候收益也颇丰。如果你能活得久,就会有更多次把握住这样经济周期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当机会到来时,你能有更多的资本上桌。正如巴菲特所说:当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当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三 利用区域发展的时间差除了从时间维度上把握经济周期的机会之外,你还能从空间维度上把握时间差的机会。上世纪九十年代时,欧美资本大量涌入中国,投资于中国的各类工业、农业、服务业,然后赚得盆满钵满。2000 年左右,西方的 VC 又巨资涌入,投资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又赚得盆满钵满。为什么西方的投资者这么神?其实,很简单,他们只是提前知道了试卷的答案而已。中国走上了市场经济的道路后,它的发展轨迹必然和英美当年的发展历程是类似的,而且由于中国借鉴了发达国家的经验,它的发展会更加迅猛,更加惊人。在合适的时间投资中国的合适行业,这简直是个稳赚不赔的投资!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世界上还有很多比中国落后的国家,他们的今天,有的是 10 年前的中国,有的是 20 年前的中国。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有一天肯定会变成今天的中国!这就是区域时间差中蕴含的巨大机会。如何能抓住这样的机会?还是那句话,活得更久能帮助你累积更多的经验和本金,在机会到来时能有足够的资本上桌。最近,中非论坛成了大家茶余饭后议论 " 东哥事件 " 外的另一个焦点,但是鲜有人意识到非洲目前尽管只有 12 亿人口,仅仅相当于一个中国的人口,但却有着 4.66 这样超高的人口出生率。在我们有生之年,如果他们继续这样生下去,人口很有可能超过 20 亿 ,甚至达到 30 亿 。人口不仅是消费因素,更是生产力,在长期经济发展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首先,要养活新增人口,需要进口粮食,并且尽最大力量新建水利设施,进口化肥饲料,发展现代化农业。伴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非洲人民需要更多更好的住房,需要建设交通设施,需要能源,需要教育,需要我们有的一切。同时,人口密集又能提供极为廉价的劳动力。而这边呢?中国人口老龄化、工业品倾销、基建能力输出和互联网服务走出国门,想想这个供需两旺的超级人口大洲吧,非洲对于我们,是不是有点 30 年前,中国对于美国的意味呢?事实上,我们很多企业,在东南亚和印度都都已经抓住了相似的机遇。当然,非洲目前依然非常落后,国家风险很高,法律保障不健全,营商环境不稳定,工业基础薄弱,金融和科技发展落后,贫困和饥饿还伴随着他们 ... 确实,目前还是很难把产业转移到非洲,我们也很难到非洲去直接投资,但是这种大级别的机会,如果我们保持关注,持续跟进,巨大的收获就会等着我们。四 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在辣妈看来准备工作,应当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就是思考和学习,诸如像辣妈总结的以上三条那样,花足够的时间去关注社会发展、经济规模和商业机会,思考自己可以结合和利用的点。第二类,就是子弹的准备,如果没有年收入,没有本金,那么就算看到了,你也会苦于没有东西去撬动。事实上,本轮美元加息周期以来,美股已经在 2016 年和 2017 年走出了大级别牛市,所以目前尽管指数还在涨,很多中概股都已经出现了尽管业绩继续增长,但是发财报就跌的情况,说明市场预期的增幅要比实现的增长率还要高。其实,不管如何判断后市,没准还能继续涨,但是已经涨了这么多的市场,你的边际收益会变得很小。对于投资来说,其实没有太多秘籍,就是踩好节奏,抓住周期,买入相对于价值而言便宜的东西,就永远能获得最大的安全边际和收益空间。所以,从 2017 年年底开始,辣妈逐渐离场美股,哪怕再涨 20%,我也不要了。同时,在今年上半年提示远离 A 股也说说最近几个事儿。2017 年买房的童鞋,估计短期也都站在山岗上了,而随着土地流拍数量的逐渐增多,如今非刚需就更不能加码了。再加上,P2P 频繁暴雷,除非优选信得过的平台,否则也轻易不能投。因此,今年以来,其实辣妈通过多篇文章一直强调的一个观点,就是 " 屯现金 " ——有一种理财技巧,奇葩但有用。屯现金倒不是说让你的钱完全活期趴在银行账户,挑选头部的货币基金(余额宝性质),现在还得有超过 4% 的活期收益,辣妈最近介绍过一个,辣妈的公众号回复 " 活期 " 可以查看。而同时,A 股前期杀跌之后,最近成交量进一步收缩,市场显得极为冷清,这说明便宜的、安全边际比较强的投资选择会逐渐浮现。由于不知道什么时候市场能起来,基金定投就成了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假以时日,收益会非常可观,辣妈公众号回复 " 基金定投 " 可以查看相关建议。总得看来,投资理财过好这一生,一定要有 " 长跑心态 "。一夜暴富,对大多数人来说都不现实。但如果做好健康管理,好好生活,努力提升自己,增长收入,然后妥善地投资理财,属于你的财务自由未必不会到来。让我们一起活久见 ~

263 评论(8)

国王的咖啡

财务自由是指个人无需为了日常生存需求而去拼命创造财富的状态。实现财务自由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开源节流。开源是指创造多收入来源,主要通过努力工作,以及钱生钱(投资)来实现,比如,除了上班之外,创新创业,发展副业;把手中剩余资金进行合理的投资,购买一些股票、基金、国债,或者一些比较稳健收益的理财产品,创造收益。节流是指学会预算生活,尽量减少支出。我们要学会去判断自己的消费行为是否必需,去判断是否能进行这次消费行为,不要随意支出,肆意消费,成为一个不理智“购物狂”。按照自己所在城市、所处环境和个人的状态去对每个月的支出做出预算计划,并且要预留特殊支出。

331 评论(13)

yuki不乖

先定个小目标,用三到五年时间,先赚它一个亿。

在访谈时,王健林在讲述很多学生一上来就说:“我要当首富”这件事情时,耐心教导他们说:“先定一个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之后,王健林这个小目标一个亿之论瞬间爆红网络。

王健林说出这话的时候是如此的气定神闲、云淡风轻,对于他来说挣一个亿跟玩儿似得。没错,2015年,王健林的身价就已经是2600亿了。

另外,王健林在采访时谈起万达游乐园和上海新开的迪士尼的竞争关系,也直言,“(万达)目标就是针对迪士尼去的”,“我们的目标就是让迪士尼20年内盈不了利!”

虽然王健林有钱任性,但是让迪士尼20年内不盈利,恐怕是有点说大话了。除了王健林之外,还有一些名人和大佬也在某时某地曾飙过一些让人惊愕的“金句”。

124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