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丝奢望
会计文化,是人类文化体系中的一个分支。这个分支虽然早已产生、形成并随着人类社会文化的传播而发展。促使我们去探索、研究会计文化的动因,主要是基于会计学、会计职业发展的要求;而研究、总结会计文化的基本依据,是现代企业文化学的兴起和会计文化自身的规律性及其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会计文化学的产生正是社会文化与企业文化在有机融洽中不断前进、发展的必然结果。 狭义的会计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中会计职业领域内业已形成或正在形成的、为所有(或大多数)成员所接受或共同享有的会计意识形态及其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实施。会计意识形态的核心是会计价值观念以及以此为核心生成的会计行为准则、会计道德观念、会计惯例、会计信条和会计知识体系等等。广义的会计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已经创造出来的有关会计方面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会计的物质财富除与会计意识形态相适应的制度与实施外,还主要包括社会已培养和造就的、从事各种会计专业领域和从事会计教育与教学的会计人才,以及由会计管理本身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会计的精神财富包括广泛的会计意识形态的东西,比如会计信念、会计价值观、会计道德观、会计法律观、会计教育观、会计人才观、会计经济观、会计社会观、会计美学观(或会汁艺术观)以及作为人类社会智慧结晶的会计科学、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等等。企业文化是在现代化大生产与市场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产生的一种以现代科学管理为基础的新型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也是企业全体员工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巨匠智能家居
汉语中的“会计”一词,由汉字“会”和“计”两字缀合成词。据《周礼·天官》称:“司会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则……而听其会计。”结合当时的文字含义推断,“会计”两字起源我国西周,这是会计文化的起源。会计文化建设将影响到会计这个行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它的能量是不容忽视的。由此可见,开展良好的会计文化建设对于会计这个行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将从两个方面论述关于如何开展良好的会计文化建设。 一、开展会计文化建设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人” 会计职业群体即“会计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了会计文化,因而会计文化的发展状况与“会计人”的素质高低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高素质的“会计人”应当满足怎样的条件呢? 1.提高业务能力 目前,我国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约有1000多万,“会计人”整体素质的良莠不齐,表现为高层次复合型会计人才短缺;后备人才的培养进展缓慢;会计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初级会计人才仍占较大比重。会计工作本身的特点是:业务涉及数量较大且金额较高,内容繁多且牵涉面较广。我国虽然近些年不断加大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力度,但面对实务工作中出现的各类经济业务事项,如何进行合法合规的处理,目前还是许许多多尚处在初级阶段会计人员所面对和困扰的问题,因此应当发挥各类会计社会团体的积极作用。各类会计社团或会计协会可以组织相同行业的会计人员共同参加针对性的培训,组织大家对某一热点问题展开讨论,聘请相关行业的理论及实务名家进行答疑……这样才能让广大的“会计人”能及时解决在实务操作中遇到的难题,而这些难题往往从书本上很难找到适合的答案。在实务操作中,会出现一些少数企业发生的特有案例,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很难仅凭自己的力量去合法合规的处理,如果在交流中能够吸取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实现资源共享,不仅可以“会计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让更多的企业在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进程中,合理的保证所提供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2.提升职业道德素养 我们对会计人员的选用上,一直坚持的原则是道德优先,可见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性。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职业道德既是会计行业对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的行为的一种规范,同时也是会计行业对社会的一种道德承诺。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等。 诚实守信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因此作为一名“会计人”应当恪守诚信,这不仅是会计行业对“会计人”的职业要求,同时也是“会计人”所处社会环境的道德要求。而“会计人”要想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不仅需要会计人自己的不断努力,还需要良好的会计文化环境。这是因为良好的会计文化环境会熏陶“会计人”,“会计人”崇高的职业道德品质筑就着良好的会计文化,二者相辅相成,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机制。特别是内部控制逐步完善的今天,企业广泛使用的成本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已经让企业各个部门、全体员工都参与其中,企业文化与会计文化呈现出一种互相融合的状态,这种全员参与的形式也必将使会计文化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中。这样一来,“会计人”的职业道德素养就更体现出了它的重要性,它不仅影响着会计文化的建设,而且在新时期势必会影响到企业文化的建设。因此为了开展更好的会计文化建设,促使会计文化能够发挥其最大的效用,应当促使“会计人”的素质不断的提高。 二、开展会计文化建设应注重会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开展良好的会计文化建设除了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人”之外,还应当注重会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优秀的会计文化,是经过一代代会计人的努力建设并保留下来的精神果实,如何使这些精神粮食代代相传并在新时代注入新的内涵与活力,是我们所有“会计人”都应努力的一项事业。 我刚从学校毕业进入工作单位,非常有幸的遇到一位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总会计师。她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对他人的以诚相待、对生活的热情活力、对我们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教导,这些都对我的会计执业之路起到了巨大的影响。每当自己对工作感到疲惫,想要松懈时,脑海里就会浮现出总会计师为了财务报告书中的一字一句,斟酌许久、反复推敲的身影,这时就不由自主地提醒自已要努力、要坚持,也就再次振奋精神、更加精神抖擞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正是她的一言一行,她对工作的“求完美”精神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财务部的所有人,让我们不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会怀着一颗严谨和真诚之心,不断取得新的成绩。转眼间,自己已经工作了十多年,80、90 年代的人,现在已加入了我们的队伍,他们的身上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他们精力充沛、活力四射,对新时代的新事物能够更快的适应和把握,但同时我也看到了新一代“会计人”身上,有着这个时代特有一种浮躁与急功近利的心态,我也真心希望老一代“会计人”身上的踏实、刻苦、勤奋的品质能在他们身上开花结果,让他们在继承这些优秀品质的同时能为会计文化注入新的内涵,使会计文化能够与时俱进,让会计文化更加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窥一斑而知全豹,在全国大大小小、成千上万的企事业单位中,都不乏这样老一代会计人言传身教激励着新一代会计人,不断开拓创新、奋发向上的精神。就拿我国会计专业教育的着名品牌“立信会计”来说,从1928 年起至今已有八十多年历史了,而立信会计文化所倡导的爱国、敬业、求实、创新、勤奋、奉献等六种精神至今都是我们不能缺失的精神财富。立信会计文化让一代又一代的青年重视自己的修身养性,不断提高品德修养水平,并长时期坚持不断深化和持续发挥作用。这种环境的形成是“立信人”自己努力和创造的结果,也是一代又一代“立信人”始终如一坚持的结果,更是思想品德教育需要“泡菜效应”的生动案例。 三、结束语 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如何开展会计文化建设。会计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会计文化将更加彰显它不容忽视的强大作用和影响力。因此我们要开展会计文化建设,大力弘扬优秀的会计文化,提升会计文化的水平,促使会计行业在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中占据更加重要的角色。
虎斑宝贝
会计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结构的内容专业知识是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特色所在,无此专业知识,就不可能成为会计人员。但是,现代会计业务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综合性。这一特征又要求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能只限于本专业,而是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有一定的广度,需要做到深广结合。专业是分工的结果,分工越细,专业越精;专精是需要的,但专精不能孤立,专业越精,发生关系的方面也越多。如同建宝塔,塔越高,则塔的基础应越宽,专精需要广博的知识,专精的结果也扩大了知识,也提高了专精的水平。因此,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好比一座宝塔,塔尖部分是专业学科知识,塔的中间部分是专业学科的基础知识,塔的下半部是应用专业性知识所需要的其他知识,如数学、外语、逻辑学、心理学等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基础文化素质和修养。会计人员比较理想的知识结构应是以博促专,以专取博,专与博相结合。但要直接构造出会计人员的具体专业知识结构将是非常困难的。根据结构—功能的方法论,事物内部的结构与外在的功能是联系在一起的,有什么样的结构就有什么样的功能。作为一个职称,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本身是一个“黑箱”,我们无法直接通过直观感知找到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到底有哪些,但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在从事会计业务的活动中的外在表现,即专业知识结构在从事会计活动中的功能和作用来把握专业知识的内容与结构。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结构—功能方法中的“黑箱方法”,即通过会计人员必须完成的任务和应具备的功能来间接反推出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结构。会计人员在企事业单位中主要从事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专业知识结构主要是满足其从事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内存需要。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