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75

yangguangsnow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总会计出版社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毒师999999

已采纳

会计学专业主要课程简介 基础会计Fundamental Accounting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必修课 学分数:4 总学时:64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财务会计的基本原理、手工簿记系统的构成,以及该系统的基本操作程序、基本方法和基本核算技能。其主要内容包括:会计核算基础概述;复式记账;账户设置;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账簿登记;试算平衡;调整与转回;财产清查;会计报表简介;财务会计核算程序与组织等。修读对象:会计学专业本科学生 会计信息系统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必修课 学分数:3 总学时:48预修课程:管理信息系统、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如何构建计算机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有关理论与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数据、信息、会计数据、会计信息的基本概念;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软件开发常采用的几种基本方法;会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与实施的技术、方法与技巧;以账务处理子系统为设计实例展示有关技术和方法的运用过程;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技术及其运行管理办法等修读对象:会计学专业本科学生 中级财务会计(上)Intermediate Financial Accounting I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分数:4 总学时:64预修课程:基础会计课程内容: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全面介绍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及财务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及报告程序和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财务会计要素的基本概念;财务状况要素(资产、负债及股东权益)的核算原则与确认计量的方法等。修读对象:会计学专业本科学生 中级财务会计(下)Intermediate Financial Accounting II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分数:4 总学时:64预修课程:基础会计课程内容: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全面介绍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及财务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及报告程序和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经营成果要素(收入、费用及利润)的核算原则与确认计量的方法;财务报告的编制原则、方法及说明等。修读对象:会计学专业本科学生 成本会计Cost Accounting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分数:4 总学时:64预修课程: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成本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和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主要介绍企业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具体操作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成本会计概述;直接材料成本的核算;制造费用的核算;生产损失的核算;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计价;生产类型与成本计算方法;成本计算的品种法;成本计算的分步法;成本计算的分类法;作业成本计算法;期间费用的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报表等。修读对象:会计学专业本科学生 管理会计Management Accounting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分数:3 总学时:48预修课程: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管理会计是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主要介绍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与具体应用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管理会计概述;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原理;预测分析;短期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存货控制;责任会计;作业管理;战略管理会计等。修读对象:会计学专业本科学生 高级财务会计Advanced Financial Accounting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分数:4 总学时:64预修课程: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高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学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主要介绍高级财务会计理论和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研究合并财务报表;合伙与分支机构会计;物价变动会计;分部与中期报告;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外币报表折算;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期货会计;公司清算与重组会计等内容修读对象:会计学专业本科学生 审计学概论Audit Practice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分数:4 总学时:64预修课程: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本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审计方向课,着重介绍如何在我国审计实践中应用当代审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及具体组织审计工作的业务流程和操作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现金与其他货币资金的审计;应收账款与销售业务的审计;存货与销售成本的审计;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审计;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的审计;长期投资与所有者权益的审计;其他收入与费用的审计;其他鉴证业务;经营审计与合规审计;内部审计与政府审计等。修读对象: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的本科学生 证券投资Securities Investment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学分数:3 总学时:48预修课程: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本课程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全面介绍当代证券投资的系统理论,深入研究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技术分析和风险管理的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证券投资要素;证券市场结构;证券交易程序和方法;证券投资的收益和风险、基本分析、技术分析和投资对象分析;现代证券投资理论等。修读对象:会计学专业本科学生 资产评估原理Fundammentals of Assets Evaluation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学分数:3 总学时:48预修课程: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该课程主要介绍资产评估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包括资产评估的对象、资产评估的范围和原则、资产评估的程序、资产评估的方法、资产评估工作底稿和资产评估报告、资产评估结果的帐务处理。修读对象:会计学专业本科学生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Accounting for Government and Non-profit Institutions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学分数:3 总学时:48预修课程:基础会计课程内容:本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是指以政府财政部门、各级行政部门以及一些非营利组织的财政性资金活动和有关收支情况为核算和监督对象,以及反映其运动过程及其结果的一门专业会计。这种会计的基本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与非营利性组织会计的目的是为社会服务,具有明显的非营利性特征。其核算的基础为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2)政府与非营利性组织会计的要素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的、收入和支出五大类。因此,其核算的经济内容包括:资产的核算、负债的核算、净资产的核算、收入与支出的核算。(3)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报表主要有资产负债表、政府预算执行情况表、财政周转金收支情况表、收入支出表等内容。(4)记账方法采用借贷记账法。修读对象:会计学专业本科学生 会计专业英语Accounting English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学分数:3 总学时:48预修课程:基础会计课程内容:本课程选用英文原版会计教材。内容包括会计概念、会计原则、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等财务会计的基本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研读英文会计原著和运用英语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修读对象:会计学专业本科学生 会计专题Brief Introduction to Accounting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学分数:3 总学时:48预修课程: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本课题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是对会计一系列基本理论的研究与解释。与偏重实务的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专业课和专业方向课所不同的是,该课程偏重于理论研究与探讨。其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理论的结构和内容及其研究方法;会计的目标;会计假设;会计概念;会计原则;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学习该课程需要学生有良好的理论研究和探讨的训练。修读对象:会计学专业本科学生

总会计出版社

303 评论(11)

护手霜adb

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有专门的书籍,一般买专门的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即可如果是为了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而以前也没有会计基础的话,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简单,容易看懂高等教育出版社也行,就是内容有点深。

231 评论(10)

螃蟹横走

社长(正副),总编辑(正副),书记,总会计师。出版部、编辑部、总编办公室、行政办公室、财务部、美术编辑部、发行部,对质量要求严格的还有审校部。

83 评论(12)

五小样儿同学

对于出版社库存问题的三点思考 俞晓群库存问题是一个老问题。这次《出版商务周报》旧话重提,一下子列出20个问题,大概是受到《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数据的刺激,那里说以2005年计,在7年的时间里,我国图书库存平均每年以12.28%的速度增长,远远超出定价总金额的增长速度(年均增长率为6.93%);与7年前比较,总量几乎翻了一番。一 库存问题是对出版制度建设的挑战这里有一个关键词,叫做“上级主管部门”。在出版改革的进程中,许多热点问题都集中在这一点上。老的主管部门日渐弱化,甚至丧失了对出版社的控制;新的主管部门在忙于“笼权”的过程中,尚未定下神儿来,建立完整的、科学化的、尊重市场经济的、有道德的、有法治的、有文化责任的、成熟的管理体系。经过一段时间的变化,眼下中国出版社大体处于三种状态之下:一是依然处于弱化的出版局的麾下;二是处于管理与经营两手都硬的新建集团麾下;三是处于“无上级主管部门”的状态。总之,全国500多家出版社,并没有得到社会与行业管理部门有效地全覆盖。在这样的状况下,我们出版社的经营,在许多支点上,只能靠一个人或一些人的觉悟和追求来完成。在这里,“觉悟”讲的是雷锋精神;“追求”就复杂了,有政治追求,有文化追求,有经济追求,有个人利益的追求,有集体利益的追求。只要不追求犯罪,即使一些出版社的库存放大到极其夸张的程度,我们的管理也会表现出极其夸张的迟钝和麻木。我在与外国一些成熟的大公司合作时发现,他们的管理层的首要任务不是经常干预、替代总经理的日常工作,而是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在第一时间里,支持总经理完成好正确的工作计划;在第一时间里发现问题,及时制止总经理的错误决策和不良行为。对于这项工作,董事会的反应越准确,出手越快,企业就越有活力,越有竞争力,越能少犯错误。想当年,尼克松说过:“给一点自由,就可以做很多事情”。他说得有道理,但是问题的关键是,任何“自由”都不是孤立的、绝对的,它需要与某种“制度”互联。我们的制度呢?正在建设之中。一个库存问题的严峻性,正是呼唤这种建设的紧迫性和正确性。二 集团化对出版社库存的影响目前,中国出版集团化的覆盖面越来越大,我们在讨论任何问题的时候,都无法回避它的存在。应该说,集团化是中国出版改革的探索与进步,集团化也是具有多样性的。不同的集团管理方式也不尽相同,但相同之处还是有的,比如,对于下属出版社的管理都有所加强,其力度都远远高于当初出版局对出版社的管理。从前出版局重点管理出版社的“方向”,以及与此相连带的人事问题;对于出版社生产环节就不大关心,只是在资金收取与政绩的意义上,作以附加的关注。集团就不同了,它事实性地将这种管理调转过来,以管理经营为主,其触角大多渗入到出版社很深的生产环节。他们管选题,首先要管印数,印数又要管两步:第一步是预测印数,出版社大都多了一层向集团填表汇报的程序,这就增加了社长的压力。因为这个“预测”还不算完,他还要进入第二步,那就是在一个生产循环结束之后,集团还要检查或抽查出版社当初预测的准确性,这样就会产生一个预测的准确律,用以评定一个出版社的信誉程度。显然,这一系列繁琐的管理,自然会影响出版社的生产,尤其是影响出版社的造货与库存。于是,在集团的管理之下,出版社的经营由黑箱、灰箱转化为白箱,生产的盲目性与个人冲动,都得到了有效的抑制与监督。从全国的出版数据上看,近年来出现的出书品种数的下降,是否也产生于这种管理的作用呢?是的,我们为集团化叫好。但同时另一种现象又来困扰我们,有言道:中国的事情“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确实,在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健全的中国企业中,一个好的政策能否成为一个好的管理、好的制度,吸纳人才,解放生产力,促进企业的发展,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这样的体制中,最重要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如何保持出版社企业结构的完整性问题,这是一个原则问题,不然我们又会走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二是社长的积极性与责任感的问题,这也不是一句空话。你管多了,破坏了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削弱了法人代表的合法地位和权力,使出版社社长的责、权、利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和尊重,自主的经营行为变成了被动的审批制度,出版社的经营性质就会发生变化,由独立法人蜕变成二级法人,或者走向“科室化”的道路。事实上,在集团化的旗帜下,“强化管理”与“改变企业性质”是两件事情,概念上的混淆必然会带来巨大的“改革阵痛”。有人说,对于出版社的管理,“放弃管理会出问题,而胡乱管理会出更大的问题”。那么应该怎样管理呢?各个集团的差异很大。有的集团将下属出版社的发行与库房集中起来、统管起来,形成集团性的品种、门类和规模的市场优势,同时也使出版社的库存受到相应的管理。有的集团将本部财务中心的权利充分扩大,向出版社派驻总会计师,统一他们的报表,这样做也可以有效地掀开出版社“库存分析”的面纱,达到惩恶扬善、客观真实地掌握情况的目的。有的集团表面上管得很严,实际上,在生产的环节上却无法“越俎代庖”,最容易产生“大帽子底下开小差”的不良倾向,结果还影响了基层领导的责任心和积极性,造成图书生产秩序的混乱。所以说,就出版产业而言,库存的问题不会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当集团化、企业化、商业化的形势风起云涌的时候,我们对于“库存”的判断,当然要对它们的背景多做一些新形势下的分析。三 库存问题的市场责任分析说到库存的责任问题,人们自然会说到出版社。上面的分析,也主要是围绕出版环节展开的。其实,我国目前的图书市场状态也承担着极大的责任。回忆一下,在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的时候,出版社不但没有库存,甚至连书库都没有。那时在计划经济的旗帜下,出版社编好的图书一律交给新华书店征订。订单一下,书店系统层层下发,直至门市、读者,再层层统计、上报。新华书店采取包销的形式,基层书店上多少数,他们就向出版社报多少数;他们报多少数,出版社印多少书。后来有了市场化的观念,书店发行人的商业头脑当然比出版人灵活,再加上大集体、二渠道的诞生,有了竞争的因素,包销就分解为经销、寄销等五花八门的形式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折腾,形式又统一起来,只剩下“寄销”一种形式。对此,我们不妨做一点全行业的分析。编、印、发,三位一体。印刷市场的率先放开,早早地打垮了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印刷厂。新华书店的连锁模式,虽然与西方的流通概念貌合神离,但改造起来、贴身上去,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在美国纳斯达克股市上,不是早就有人用上“新华书店”的标牌赚钱了吗?对于出版社,他们最初还很得意,什么龙头、阵地、行业保护、中心工作、知识密集型、知识经济等等,都是好概念。但是,随着以“库存”为标志的经济运行的不断累加与恶化,在全国500多个出版运营的网点上,恶性循环的比重越来越大。归根结底,是目前的图书市场的游戏规则,并没有给出出版链条上的一个合理的双赢或多赢的模式。在这一轮变化中,“国营的出版人”显得有些呆头呆脑。他们经常受到流通界人士的嘲笑;灵活的民营工作室,也经常把“国营出版社弱智”这样的话作为口头禅。不过当这些“民营”陷入其中不久之后,他们大多也被“寄销”带来的随意退货、单方承担风险的市场规则吞噬掉了。一个国外著名的金融中介公司在考察中国出版社时惊呼,怎么那么多的发货单都没有回告?也没有结算的约定、退货的限制?是的,这就是目前中国图书市场的现实。所以说,当我们讨论“库存”问题的时候,单纯地责怪局部的作用,或使用“大崩溃”一类诺查丹玛斯式的寓言都无济于事。我们必须冷静地从市场经济中寻找答案,尤其是西方成熟的图书市场,就不是这样对待“库存”的。找到了问题的结症所在,制定出正确的出版“路线”,或者组织起有效的行业联盟,我们才能及早地走出“库存”的困境。正如毛主席所说:“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

133 评论(14)

多啦X梦521

如果你不要求核心的话,

选择是很多的。

难度也没那么大。

209 评论(13)

haorantaba

1、我觉得东奥会计在线轻松关系列比较好,只要购买一本轻一就足够了。教材用财政局发的就可以了,关键是怎样学习。我觉得中级考试主要重点在看教材,理解教材。下面我就自己在考试中的体会说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2、中级职称考试有点难度,只要努力,学习方法得当,应该好考得,分会计事务、经济法、财务管理,事务方面,认真看书,吃透教材,学会总计和归纳,书就会越看越少。我举一个例子来说,现在会计制度,与国际接轨,自从公允价值出现后,债务重组,资产减值,长期股权投资等都应到公允价值,那债务重组来说,以前的债务重组收入资本公积,现在计入营业外收入,主要是国家鼓励母公司豁免上市子公司的负债,注入优良资金,是股市想着良性方向发展。根据营业外收入的定义你可以归纳计入营业外收入的项目: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处理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等等。3、学会计最基本的是要掌握会计准则,理解会计准则,所有的准则都是为会计报表的使用者服务的,如银行,债权人公司管理层等等。举一例说明,公司一笔应收账款5000万元,已经估计可收回500万元,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要提取坏账准备4500万元,你没有提取,假设你的应收账款总额为6000万元,由于你没有提取坏账准备,资产负债表资产虚增了4500万元,实际上只有1500万元,这样会误导使用者,别人以为你的流动资产(应收账款)非常多,足以偿还贷款、购货款等等,另外虚增利润4500万元(一般没有人愿意和亏损、临近亏损企业有经济往)来。4、经济法要理解熟悉教材,考试的时候客观题60-70分,主观题也不需要用书上的原话解答,只要理解就可以了。5、所有的会计政策和制度都是为报表的使用者服务的,例如提取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冲销,目的就是害怕企业计提秘密准备,操纵利润。在如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合并报表长期投资、会计政策变更等等都是重点章节,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做一定量习题,通过考试是没有问题的。会计的重点章节每年都是不变的,关键看你能否掌握和理解。学会计最基本的是要掌握会计准则,理解会计准则,所有的准则都是为会计报表的使用者服务的,如银行,债权人公司管理层等等。所有的会计政策和制度都是为报表的使用者服务的,例如提取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冲销,目的就是害怕企业计提秘密准备,操纵利润。公司一笔应收账款5000万元,已经估计可收回500万元,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要提取坏账准备4500万元,你没有提取,假设你的应收账款总额为6000万元,由于你没有提取坏账准备,资产负债表资产虚增了4500万元,实际上只有1500万元,这样会误导使用者,别人以为你的流动资产(应收账款)非常多,足以偿还贷款、购货款等等,另外虚增利润4500万元(一般没有人愿意和亏损、临近亏损企业有经济往)来。再如计提固定资减值准备,首先你要知道固定资产怎样才是减值,账面价值高于可收回金额才是减值,可收回金额主要从固定资产未来的现金流入量和公允价值来确定;其次要知道固定资产的减值迹象,固定资产的当前市价大幅下跌,技术进步、企业所处经营环境使市场上该资产价格近期发生重大变化,市场利率发生变化,有证据证明资产过时或损坏、资产已被闲置等等。如果你不知道资产减值迹象,无法判断资产是否减值。另外举一反三,从固定产的迹象,你几乎可以知道所有的长期资产的减值迹象。要不你既是会计算资产减值,但你无法判断他是否减值,只会计算有何用?6、经济法需要理解记忆,客观题非常多,我考试的时候,经济法客观题75分,会计客观题45分,当时会计实务客观题我得了43分,可想而知,很容易就及格了,所以只要你把书看懂,理解教材,做一定量的题,及格是非常容易的。7、财务管理公式较多,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要熟练掌握,并能准确记忆,否则,虽然你会推到公式,但考试的时候再推到一遍,浪费时间。会做的等于不会。8、总之,三门课程都需要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做一定量的习题。9、相信自己,就是最大的成功,祝你考试顺利

168 评论(13)

吃要吃好的

会计类的期刊有很多,你是评职称用吗?以前我也发表过论文,必须要正规的学术期刊。千万不要发表在增刊,副刊,假刊,论文集上面。那评职称是没用的正规的期刊都是在新闻出版总署能查到的。上面查不到的就是假刊了。我以前是在信远论文发表的,现在书也收到了,一般发表的周期都是在1个月以上。再快的你一定要小心一点,希望你也能发表成功

108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