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242

ellalikesyou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税法会计折旧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熊猫虾仁@三侠

已采纳

具体来说都是对资产的折旧,定义上没有区别,原理也没有区别,只是说法有所不同,直线法只是税法折旧的方法,其原理与会计上的平均年限法一样。实务中,对于同一项资产税法和会计的折旧规定有可能会不同,于是就会出现税法与会计上对于所得税的确认的差别,这就产生了所得税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会计准则(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给你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就明白了:一项固定资产买价80万,会计上折旧年限为8年,税法上为10年,税法与会计的折旧方法相同,都是直线法计提。那么税法年折旧额为8万,会计为10万,产生2万的差异,这个差异便会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如果本年会计利润为100万,那么所得税做账:应纳税所得额=100+2=102万(税法)应交税费=102*25%=25.5万(会计)所得税费用=100*25%=25万借:所得税费用 25 递延所得税资产 0.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5.5

税法会计折旧

245 评论(10)

蔓陀花主

具体来说都是对资产的折旧,定义上没有区别,原理也没有区别,只是说法有所不同,直线法只是税法折旧的方法,其原理与会计上的平均年限法一样。

实务中,对于同一项资产税法和会计的折旧规定有可能会不同,于是就会出现税法与会计上对于所得税的确认的差别,这就产生了所得税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会计准则(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

举个简单的例子。

一项固定资产买价80万,会计上折旧年限为8年,税法上为10年,税法与会计的折旧方法相同,都是直线法计提.那么税法年折旧额为8万,会计为10万,产生2万的差异,这个差异便会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如果本年会计利润为100万,那么所得税做账:

应纳税所得额=100+2=102万。

(税法)应交税费=102*25%=25.5万。

(会计)所得税费用=100*25%=25万。

借:所得税费用25。

递延所得税资产0.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5.5。

178 评论(9)

大饼茄夹

税法折旧大于会计折旧,导致资产账面价值小于的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对于企业来说,有一个简单的公式,收入-支出=利润,固定资产实际上也是企业花钱买来的,所以也是一种支出,但是往往这种支出金额很大,而且受益期很长,如果将此支出一次性计入某个月,会导致当月明显亏损,而实际上当月从该固定资产得到的受益不会这么多。同时,其他受益的月份,又没有体现应有的支出,所以,将固定资产入账后,在受益期内平均其支出,按月列支。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注意问题1.注意计提折旧的范围,按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a.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b.按照规定单独计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c.处于更新改造过程中的固定资产。2.未使用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运输工具、工具器具、季节性停用也要计提折旧。3.注意再计提固定资产这就是应考虑固定资产减值准备。4.注意折旧期间跨年度时年折旧额的确定。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不得低于税法规定的最低年限。企业确定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年限高于税法规定最低年限的,应按照企业确定的折旧年限计提折旧,在汇算清缴时,不需要调减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在计提固定资产帐时,一般是按会计年限计提折旧。如果会计确定的折旧年限短于税法规定的最低年限,那么企业应当在会计确定的折旧年限内,每年就会计折旧大于税法允许的最大折旧的差额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如果会计确定的折旧年限长于税法规定的最低年限,可视为会计与税法无差异。企业也可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按税法规定的最低年限(或更长年限)计算税前扣除的折旧,即企业应当在税法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或更长年限)内,每年就会计折旧小于税法折旧的差额调减应纳税所得额。

169 评论(10)

速度染发

1.会计准则对折旧范围的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及其应用指南从两个方面对固定资产的折旧范围予以规定的:(1)可以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①所有固定资产。这里所称的固定资产必须符合会计准则对所规定的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②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2)不得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①提足折旧固定资产。已经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不论使用与否均不得计提折旧。②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单独入账的土地应当作为无形资产处理。③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报废了也就不再满足会计准则所规定的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了,自然不能计提折旧。2.所得税法对折旧范围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主席令63号)只是采用排除法将不得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范围予以明确,即下列固定资产不得计算折旧扣除: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已足额提取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与经营活动无关的固定资产;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其他不得计算折旧扣除的固定资产。3.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规定的比较。关于固定资产的折旧范围,虽然会计准则的规定与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在文字表述上不尽相同,但具体的内容却可以认为是一致的:(1)企业所得税列举的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和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不允许提取折,虽然会计准则上并没有类似的规定,但实际上由于企业对这两类固定资产不拥有所有权,不符合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因而在会计上实际上也是不能计提折旧的。 (2)会计上对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按照估计价值确认为固定资产,并计提折旧。企业所得税法对自建的固定资产使用了“竣工使用”的概念,虽然现行税法对什么是固定资产“竣工使用”及固定资产是否可以暂估入账并计提折旧没有明确规定,但是从其“企业应当自固定资产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算折旧”的规定分析,税法真正使用的标准是“投入使用”,因而,只要企业投入使用了即可以计提折旧。由此也可以认为税法的规定与会计准则的规定基本上是一致的。除非有关方面出台文件进行明确的解释或者规定。

356 评论(8)

廊坊电器城

解答税法上折旧和会计上折旧,之所以不同,因为二者的目的和意义不同。对于折旧,会计上和税法上相同的地方更多。下面我就说说二者折旧的不同之处。影响折旧的因素,主要有:固定资产原值(计税基础)、折旧年限、折旧方法等。会计折旧与税务处理的不同,也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税法和会计上计提折旧方法区别:会计准则对折旧范围的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及其应用指南从两个方面对固定资产的折旧范围予以规定的,可以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和不得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所得税法对折旧范围的规定。所得税法只是采用排除法将不得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范围予以明确,即下列固定资产不得计算折旧扣除: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已足额提取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与经营活动无关的固定资产;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其他不得计算折旧扣除的固定资产。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规定的比较。关于固定资产的折旧范围,虽然会计准则的规定与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在文字表述上不尽相同,但具体的内容却可以认为是一致的。

105 评论(8)

兔兔兔酱丶

税法折旧大于会计折旧属于暂时性差异。会使得会计资产账面价值大于税法账面价值。资产账面大于计税可抵扣。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242 评论(8)

八宝爱上粥

税法折旧大于会计折旧,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法折旧大于会计折旧,说明缴纳的税金提前了,产生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49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