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国栋3
会计恒等式是指各个会计要素在总额上必须相等的一种关系式。它揭示了各会计对象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复式记帐、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不同会计期间,它的会计恒等式表示方法也不相同。
第一个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状况,也就是企业经营中的某一天,一般是开始日或结算日的情况;
而第二等式反映的是企业资金运动的情况,所有的资产都是为了赚钱,而资产一旦运用并取得收入时,资产就转化为费用,收入减去费用即为利润,又叫净收益。
净收益又会做为资产用到下一轮的经营,于是就产生了等式三。等式三并没有破坏等式一,当利润分配后,分成股东收益和一部分交税后,等式三便消失了,又成了等式一。
所以会计六要素不管如何转变,最后都会回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在实际工作中要是等式不平了,那就说明记帐有错。 会计是有会计的游戏规则的。会计有如下前提需要考虑。
会计等式(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即:资金运用=资金来源。
该等式是会计记账、核算的基础,也是编资产负债表的基础,它表明了股东与债权人两者在企业的资产中到底占了多大份额。在负债不变时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方向变化,所有者权益不变呢,资产就与负债同方向变化,而当所有者权益与负债都变化的时候,其资产的变化则等于两者之和。
会计等式(2):收入-费用=利润(或亏损),即:得到的-付出的=赚的(或亏的) 企业的目标就是赚钱,只有取得的收入抵消为这笔收入所花的费用还有剩余,企业才算是盈利了。
会计等式(3综合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企业在经营中,“收入-费用=利润”中的利润就表明现金流入大于现金流出,也就是企业资产增多,从另一个方面说,这一时刻负债不变,赚与赔都是股东的。
新的所有者权益=旧的所有者权益+利润=旧的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而,新资产=负债+新所有者权益=负债+旧的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恒等式
草莓天天见
会计的产生有两个基本原理:
(1)一定数量的剩余产品;
(2)有文字、数字和计量单位。
直接从事社会生产的人员提供的剩余产品,一方面成为会计反映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用以供给专门从事会计管理活动人员的的需要。
文字、数字和计量单位是记录、计算的基本手段。
(一) 会计的概念: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利用一系列的专门方法,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 完整,综合地核算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二) 会计的职能:,核算,监督
(三) 会计产生发展:产生:会计是适应生产活动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是生产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发展:三个阶段(古代会计、近代会计、现代会计)
(四) 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具有综合性
2、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经济业务
3、以合法原始凭证作为核算依据
(五) 会计目标任务:会计的目的在于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帮助信息使用者(投资者,债权人,政府 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进行经济、财务决策和控制经济活动,并反映管理层受托贵任的 履行情况。
(六) 会计对象:是指核算和监督内容。会计的一般对象是企,事业等单位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具体内容:它可以分为动态表现和静态表现,包括资金投入、资金运用、资金退出三个阶段。
柠柠2015
【会计恒等式原理是什么?】【http://wiki.mbalib.com/wiki/%E4%BC%9A%E8%AE%A1%E6%81%92%E7%AD%89%E5%BC%8F】特此回答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