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74

艾薇喵跑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本科生什么时候考中级会计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倒数第一丑

已采纳

19年本科毕业,一般是要四年后才能申领中级会计职称,这个和考初级会计职称的时间没有关系,如果你打算两年考中级,那么就查不到可以开始准备了,明年可以先试试两科,不过这种是针对后审才可以。

本科生什么时候考中级会计

121 评论(14)

左左颜色

根据中级会计师报考条件规定:拥有本科学历需要满4年工作经验才能报考中级会计师,比如你2019年本科毕业,那么你2023年可以报考中级会计师,工作年限起算时间为毕业第二年,计算至报考当年年底,具体条件可看网页链接

1、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五年。

2、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四年。

3、取得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满二年。

4、取得硕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一年。5、取得博士学位。

上述有关学历或学位,是指经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学历(学位)。有关会计工作年限,是指报考人员取得规定学历前后从事会计工作时间的总和,其截止日期为考试报名年度当年年底前。

对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经济、统计、审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并具备上述基本条件的人员,可报名参加中级资格考试。

126 评论(9)

碧落的海

中级会计职称的报考条件,需要本科毕业后满4年,这个时间的计算是截止到你考试当年的12月底。如19年6月份本科毕业,最早可参加2023年的中级职称考试,这个与初级证书的取得时间是没什么关系的。期望我的回答给予你一定的帮助,如果满意的话请采纳!谢谢~

95 评论(11)

跑跑跑pao

2019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报名条件,请参考:取得中级经济师、中级统计师、中级审计师证书报考人员,无需工作年限即可报考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对于全日制学历考生,工作年限及学历要求如下:a.大专学历报考人员,需在2014年12月31日前毕业并拿到学历,会计工作满5年;b.本科学历报考人员,需在2015年12月31日前毕业并拿到学历,会计工作满4年;c.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报考人员,需在2017年12月31日前毕业并拿到学历,会计工作满2年;d.硕士学位报考人员,需在2018年12月31日前毕业并拿到学位,会计工作满一年;e.博士学位报考人员,无需工作年限;f.报考人员取得全日制国家承认正规学历毕业后,参加工作若干年,又参加全日制高一层次学历学习(指脱产学习),并取得国家承认正规学历毕业的:前一学历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的年限与后一学历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的年限相加,就是从事会计工作年限的总和。对于非全日制学历考生,工作年限及学历要求如下:非全日制学历包含自学考试、成人教育、函授、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的教育所获得的学历,一定要是国家承认的(一般以学信网可以查询到的为准)。一般的,考生需要在网上报名前拿到学历证书,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咨询当地财政局具体政策。非全日制学历工作年限指拿到学历前后工作年限总和。a.大专学历报考人员,需会计工作满5年;b.本科学历报考人员,需会计工作满4年;c.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报考人员,需会计工作满2年;d.硕士学位报考人员,需会计工作满1年;e.博士学位报考人员,无需工作年限。

188 评论(14)

伊泽瑞言

2022年中级会计师考试时间为9月3日至5日,一共分为三个批次,三个批次每天的考试时间都是一样的,《中级会计实务》8:30-11:15,《财务管理》13:30-15:45,《经济法》18:00-20:00。

中级会计考试资格要求即报考条件,具备下列任一条件的人员方可报考中级会计考试:具备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5年;具备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4年;具备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满2年;具备硕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1年;具备博士学位;取得中级经济师、中级统计师、中级审计师等证书。

180 评论(13)

李大胆yao一起吧

本科毕业生毕业后需从事四年的会计工作经验才可参加中级会计师报名。

中级会计师报名条件:

(一)报名参加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的人员,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2.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无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3.热爱会计工作,具备相应的会计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二)除具备以上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具备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5年。 2、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4年。 3、具备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满2年。 4、具备硕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1年。 5、具备博士学位。6、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经济、统计、审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

关于中级会计师工作年限的计算方法:

144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