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30

oo888888oo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上海优秀会计人才培养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上海大徐

已采纳

华东理工大学:华理MPAcc项目依托商学院卓越的工商管理专业学位教育实践和先进的财务会计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系统掌握现代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以及相关领域,同时具备较强投资和融资策划、企业重组等资本运作能力,具有全球视野、又深谙中国国情,具有持续竞争力的财务会计与公司金融领域的实战型、复合型、管理型的高级人才。MPAcc项目适合从事财务、金融证券、审计、税务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人员,或者对金融财务等工作有兴趣并想提升这方面知识的相关人员。 上海大学:上大管院MPAcc本专业聚焦于“全人型”会计人才培养定位,依据党和国家人才培养发展规划总体要求,紧贴上海经济转型、创新驱动和长三角地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导向,通过不断完善全人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高层次会计管理人才。研究生毕业后能胜任各类大中型企业、各类金融机构、中外会计师事务所和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以及非盈利组织的会计、财务管理及审计等相关岗位管理工作。 关于MPAcc的更多信息,推荐咨询一下社科赛斯考研。社科赛斯在全国各主要城市设立分校近40家,整合近千所考研院校资源,汇总全国260余家MPAcc招生院校信息。社科赛斯与清华大学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等知名出版机构合作出版了包括《管理类、经济类联考写作高分突破》、《管理类、经济类联考逻辑决胜 1000 题》、《MPAcc 复试高分指南》等图书,深受广大师生欢迎。社科赛斯MPAcc考试辅导班型有:词汇提高班、基础梳理班、系统强化班、模考讲评班、串讲点题班、笔试全程联报精品班、线上全程直播精品课、导学班、暑假集训营、秋季集训营、冬季集训营、考前冲刺营、复试集训营。

上海优秀会计人才培养

321 评论(14)

纵横四海2000

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项目自2005年12月启动,至2009年共招收16个班650多名学员。学员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90%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多数人具有境外学习、工作经历,几乎全部具有高级会计师资格或注册会计师资格。目前,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训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得到了业内和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 2007年,财政部发布了《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十年规划》,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地按照企业类、行政事业类、注册会计师类、学术类4类,争取用10年左右的时间,培养1000名左右会计领军人才,担负会计行业的领军重任。 为进一步推进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项目国际化进程,2011年1月11日,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与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IMA合作,已连续三年为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开通了“全国领军人才TOP CIMA专项通道”。 项目成果 2012-2013年,经过层层选拔,三十多名已经完成国家会计学院领军人才第一阶段课程的优秀领军学员加入了“全国会计领军人才TOP CIMA专项通道”,当时这一项目只有英文项目。通过学习,第一、第二届SNAI-CIMA领军才项目甄选的30余名学员参加了CIMA 最高级别(案例分析,简称TOP CIMA培训及考试),考试通过率高达62.5%,远远高于TOP CIMA 全球平均通过率。经过CIMA全球总部统一、严格的评审程序之后,通过考试的学员被授予了“CIMA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称号,在全球范围得到认可与推崇。 课程介绍 CIMA T4案例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商业决策力和管理技能,对企业、绩效及财务领域的内容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及掌握,并能融会贯通。(TOP CIMA) 是基于商业模拟案例的测试,考察学员是否具有将战略和实际知识运用到商业实战中的能力。T4并非具体课程,T4案例亦没有具体的课程内容,任何运营级、管理级和战略级课程中的内容都有可能涉及,完全是一种案例教学。重点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商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的结合。学习内容包含: 战略管理模型结合PEST分析,Ansoff矩阵,SWOT分析,价值链分析等工具公司治理、公司结构、企业风险管理实施、平衡计分卡、价值分析法、经济附加值法等管理工具全面预算管理法、标准成本法、基准管理法 选拔标准 ·由SNAI和CIMA共同甄选具有多年财务管理经验且在实践领域颇有建树的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加入项目;· 30人/班

334 评论(13)

拿一杯铁

上海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在人事管理、技术管理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上海的企业在现代金融、财务管理等方面还有很大的缺陷或不足。领军人才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要有高度,企业的董事长、CEO等高级管理人才要能统摄全局,这个全局概念不仅仅是指企业内部或行业内部的,更应该是在全球视角上的。二是要有广度,现代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不仅要懂技术、懂管理,还要懂财务、懂金融,善于协调产业发展和资本运作的关系,善于平衡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互动。三是要有深度,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对现代财务和金融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要能够运用一些在现实中已经比较成熟的专业经验,如资产证券化、收购兼并、投资组合管理等,使企业管理往高效化、现代化方向发展。这个项目,是上海市里的老领导、前上海市政协主席、常务副市长,也是财大的名誉院长,全国政协常委蒋以任教授的直接关心下设计和开发的。从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需求来看,这个“领军人才”应当是具有标杆性的人物,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建设中的中坚力量,在未来的历史进程中,能够为上海和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的重要贡献。 财务金融方面的项目不是太多而是太少,许多国内的培训课程,由于基础、研发和师资等各方面原因,开设的都是一般管理课程。好在大家都注意到了这一点,对财务金融也渐渐重视起来。这次国务院提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家战略,将“金融热”更进一步升温了。我们高兴的看到许多院校也都开始开设或加大金融、财务课程在各个培训项目中的比重。上海财大作为国内第一所商科院校,从1921年起就开设了财务金融方面的课程,因此在这方面的经验很丰富,课程体系也相当完备,有些资源是其他院校所没有的。在会计和财务领域,财大是1981年就拿到了全国第一个博士点,1988年成为全国最早的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之一。在金融领域,财大1996年开始是上海市重点建设学科,2007年成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在这两个学科,财大都有国家级的教学名师和高质量的教学团队。因此,“底蕴深厚,枝繁叶茂”是上海财经大学在财务金融领域最好的概括。除了上海财大自身的基础,还有剑桥大学和伯克利加州大学的鼎力支持,财大还在全球范围广揽名师,如麻省理工学院王江教授,康奈尔大学黄明教授、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哥伦比亚大学王能教授,可以说财大这个项目非常幸运和光荣,聚集了全球范围内最优秀的华人财务金融学家。 上海财大商学院EDP中心会计领军人才的课程体系设计是非常新颖的和具有吸引力的。课程主要有五个个模块:专业课程,英语能力,人文讲座,参观教学,应用总结。专业课程从包括企业、政府和商业环境课程;市场竞争与公司战略课程;财务会计报告专题(准则)、制度与信息披露课程;业绩评价与管理激励课程;业务报告与企业分析课程;企业兼并、收购与重组课程;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课程;领导力与组织行为(CFO卓越领导力建设)课程;信息技术与价值创造课程;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展望课程等公22个系列专业课程。英语能力模块包括:英语专业读写能力集训和英语口语强化集训。人文讲座包括人文、历史、文化和艺术鉴赏及品味提升。参观教学包括知名标杆企业参观记海外名校学习。应用总结包括工作应用文总结和前沿课题论文总结。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EDP中心会计领军人才五大课程模块是一个有机整体,直接反映了财大会计领军人才的培养目标,即旨在“为上海和全国培养具有战略视野、创新精神、通晓财务金融理论和实务,能够参与全球竞争的财经领军人才”。 上海财大会计领军人才发展项目的另一个亮点是采取了和业界紧密结合的方式来设计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培养模式和体系。作为上海市最大的经济团体,上海市经济团体联合会承担着政府与企业、行业协会之间的桥梁纽带职能。据悉,市经团联将通过行业协会的作用,为这个项目输送大批学员,为企业领导者搭建学习交流的长效平台。同时也将资深会员们在公共管理领域、企业管理领域数十年的实践经验与项目学员们分享,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知行合一”。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合作各方还将开展一些更深入的联合研究,共同总结符合上海特点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教育模式,一起开发上海工业经济和财务金融案例库,将中国实践成为充实世界商学教育的素材和经验。全国政协常委、市经团联会长蒋以任指出,这个项目充分发挥了知识界和实业界的优势资源,希望这个项目的举办,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培育中坚骨干力量,从而为上海和国家的发展作出实质性的贡献。

175 评论(8)

Candy526368302

华东理工大学MPAcc项目依托商学院卓越的工商管理专业学位教育实践和先进的财务会计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系统掌握现代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以及相关领域,同时具备较强投资和融资策划、企业重组等资本运作能力,具有全球视野、又深谙中国国情,具有持续竞争力的财务会计与公司金融领域的实战型、复合型、管理型的高级人才。MPAcc项目适合从事财务、金融证券、审计、税务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人员,或者对金融财务等工作有兴趣并想提升这方面知识的相关人员。上海大学于2010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办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授予权,上海大学MPAcc中心于2015年通过全国MPAcc教指委合格评估,并于2016年参加了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组织的水平评估,依托上海大学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学科人才优势,在汲取国内外先进的MPAcc教育精华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特色。本中心旨在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法纪观念,系统掌握现代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以及相关领域的学科理论、实务及技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层次管理人才。研究生毕业后能胜任各类大中型企业、各类金融机构、中外会计师事务所和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以及非盈利组织的会计、财务管理及审计等相关岗位管理工作。

215 评论(10)

blueberry317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其前身为立信会计专科学校,由“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教育家潘序伦先生始创于1928年,并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开辟了会计学校、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图书用品社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学校同其他财经院校合并。1980年复校,隶属于上海市人民政府。2003年设置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会计与财务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会计与财务学院是2008年6月由原会计学系、财务管理系、审计学系合并组建而成的新学院。学院坐落在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的松江校区。学院下设会计学、财务管理、资产评估、审计学四个专业教学部和一个实践教学部,其中会计学专业下设国际会计与ACCA方向。并且拥有在校本科学生3371人,共64个班级。我们积极拓展应用型培养的专业模式,形成以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等实践基地为基础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培养体制。在专业建设中注重课程与教学质量的规范化管理,会计学原理、管理会计等多门课程已成为市级精品和重点课程,会计实验教学曾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及上海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我院会计学科目前被列为上海市首批重点建设的教育高地以及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学院有专职教师66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7人,具有博士学位23人、硕士学位19人。近3年来,承担省部级课题十余项,市教委级、企事业委托等课题数十项,并在《管理世界》、《经济研究》、《会计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学科带头人邵瑞庆教授是国内学术界有一定影响的学者,担任多项全国性和地区性学会、协会的领导职务,先后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5)、上海市杰出会计工作者称号(2005)、宝钢基金会优秀教师奖(2005)、中国交通会计学会特殊贡献奖(2006)等荣誉。目前学科队伍中多位老师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上海市杰出会计工作者,上海市曙光学者,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学优秀论文奖,潘序伦中青年会计、审计优秀论文奖等多项荣誉。工商管理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秉承立信的优势与特色,坚持以“信”为本的优良传统,适应当代社会经济全球化发展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创新教学方法,服务社会,不断完善专业培养方案,培养具有高尚品质、健全人格、完备的素质的高级经济管理类的应用型人才。工商管理学科是我校两大主体学科之一,也是学校学科建设“十一五”规划中的主要支撑学科,工商管理学院在企业决策和管理优化理论、营销管理、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的设计与管理、投资建设与房地产项目管理等方面形成了相应的教学、研究团队。学院有教师近3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专业教师基本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近5年,学院教师完成各类、各级的科学研究项目三十多项,本学院教师出版及任主编或者参与主编的著作及教材60多部,在国家级以及其他各类专业期刊和报刊上发表论文近200篇,并获得多项教学、科研奖励。工商管理学院下属“投资建设研究中心”,与多家单位合作建设产学研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工商管理学院阶段主要开设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数学与信息学院数学与信息学院于2008年7月由原信息科学系和数学与统计系组建成立的二级学院。学院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4个本科专业和计算机信息管理(中日合作)1个专科专业。学院下设统计学系、应用数学系、计算机科学系、信息管理系、基础数学教学部、计算中心6个部门。有教职员工50人,其中教师39人:教授占10.3%,副教授占35.9%,博士占43.6%。学院重视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近三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发表论文近百篇(多篇论文被SCI、EI检索);出版专著、教材多部。[16]经贸学院经贸学院是2008年7月在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原国际贸易与经济系的基础上成立的。学院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经济学两个本科专业,与华东师范大学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制度。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建设和发展,目前学院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规模适度、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相对合理的专职教师队伍。学院有教职工2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9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工比例达50%,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3人,占教工比例50%。学院自2004年9月开始招收本科生,有全日制本科生近千人。学院已经形成清晰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模式。学院重在培养能系统掌握经济学基础理论、国际经贸专业理论以及国际贸易实务基本技能,富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外经贸公司、企事业单位、服务型企业、政府部门等从事相关业务工作的应用性创新型专门人才。推行“学研并重、学验并重”教学模式,构建“知识+智能+技能”的素质培养和能力提高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注重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不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经济学专业已与日本千叶商科大学开展合作,借助千叶商科大学在现代服务业方面的成熟经验与办学模式,力争将经济学专业建设成为培养现代服务业专门人才的特色专业。学院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有上海市精品课程1门,上海市重点课程1门,校级重点及精品课多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我院首批重点建设专业,是学校长期发展规划的“开放经济与风险管理”学科群的主干学科专业,经济学专业是支撑学科专业。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2004年7月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学院教师申报并立项各级科研课题共27项,其中省部级以上课题5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项;发表论文123篇;出版专著3部,主编参编教材习题集4部,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金融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金融学院是2008年6月在原金融学系基础上成立的二级学院,资料显示有教职工31人,教授4人,副教授11人,博士近50%,高级职称占58%。另聘请戴根有教授、张宇燕研究员等著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资料显示,学院有金融学和信用管理两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1200余人,2008年金融学专业毕业生90%到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就业,考取硕士研究生占全校50%,显示出金融学专业良好的就业前景和发展前景.为提升学院培养人才的层次,学院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培养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已有8名教师担任华东师范大学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为吸引和培养高层次的教师队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院注重实验实践教学和课程建设,拥有专业实验室,签约产学研基地7家,国元证券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还在我院设立"国元金融奖学金",这是我校唯一在二级学院设立的奖学金.精品课程建设成绩斐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金融学》、《国际金融》、《金融市场学》、《个人理财》、《企业信用管理》评为上海市重点课程.金融学是我校重点建设的学科,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在学校支持下,确立了"金融信用"的学科特色,已形成金融信用理论创新研究、金融信用与风险管理、金融信用环境建设等三个特色学科发展方向.学院正承担上海市教委高水平特色发展项目"金融信用知识创新体系"的建设任务,这是我校获批的上海市第二个高水平特色发展项目,对学院的教学科研和队伍建设有重要意义,也为"金融信用"特色学科发展提供难得契机。财税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财税学院是2008年6月学校院系调整后由原财政与税务系变更而来,设有税务和财政学两个专业。目前全院共有学生508人,教职员工19人,其中专业教师15人,学生辅导员及行政人员4人。财税学院作为一个年轻而朝气蓬勃的团队,蕴含着明显的后发优势。专业教师的平均年龄37岁,40岁以下教师比例73%,硕士(含在读)比例100%,博士(含在读)比例73%,高级职称比例33%。教师中有注册会计师1人,注册税务师2人,注册资产评估师1人,律师1人。财政(税务)学科被评为学校六大重点学科之一,《税法》被评为市级精品课程,《国际税收》、《财政学》和《税收学》被评为校级重点课程。两位教师分获学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三等奖,数位教师获得学校“立信沪港奖教金”、“立信长江奖教金”、校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科研方面,近年来教师们在《财政研究》、《税务研究》、《涉外税务》、《税务与经济》、《法学》、《国际贸易问题》等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几十篇,并有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获多项科研课题立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青年项目、上海市教委创新科研项目、上海市教委重点和一般科研项目、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项目、中国立信风险管理研究院课题等,并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数本。文法学院文法学院成立于2008年7月,由原来的人文社会科学系和法律系合并而成。新组建的文法学院横跨哲学、法学、文学三个学科门类,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于一体,是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人文素质教学和科研最具实力的二级学院。文法学院下设法学、社会工作、汉语言文学三个专业和一个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有教师45人,其中专任教师38人,包括教授2人,副教授15人,讲师16人,具有博士学历的17人,硕士学历的12人。目前有兼任教师10余人,分别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学院青年教师组成。文法学院承担着全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大学语文、法学概论、经济法等多门公共必修课,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人文素质类公共选修课40余门(含松江大学城跨校选修课程),占全校选修课程40%,是开设选修课程最多的学院。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利用率超过95%。文法学院的法学、社会工作、汉语言文学三个本科专业,分别授予法学学士和文学学士学位。学院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明确的学业要求与社会意识制定学生培养方案,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实习环节,抓好基本功训练,使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具有扎实的基础和创新的精神,以增强就业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结合,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各种学生社团、专门的学习性协会、学生刊物,培养和挖掘学生的潜能。签约实习基地11个和1个模拟法庭实践教学场所。外语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外语学院是2008年7月新成立的学院,前身是2000年创办的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外语系。学院设有两系一部:英语系、日语系、大学英语教学部。目前,外语学院有英语(商务方向)、日语(商务方向)两个专业。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436人。其中日语专业126人,英语专业310人。截止2008年,共培养本专科生1040名。近三届学生就业率均在100%。外语学院有教职工53人。其中,专任教师47人,管理和教辅人员6人。专任教师中,教授2人,副教授11人,讲师35人,学历层次发布为博士2人,硕士33人,本科12人,其中在读博士2人,在读硕士4人。日语外籍教师1人,并与国际知名的英孚教育集团合作,由外籍教师开设全校大学英语口语课程、西方文化课程和举办英语角活动。学院拥有语言实验室8个,数字化语音自主学习中心1个。图书资料室1个,藏书2000多册,订阅了所有国内出版的外语类核心期刊,品种齐、质量高、学术性强,以本专业教师的需求为导向,突出了专业资料的比例,较好地满足了教学与科研需要。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立信高职学院”)是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下属二级学院,座落于上海市徐汇区。目前拥有以下专业:会计、会计(涉外会计方向)、会计(审计方向)、会计(物流会计方向)、商务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文秘等9个专业。2006年招收全日制三年专科生600人,现有在校生1600余人。招生以高中毕业生为主,同时招收一定数量的三校(中职、中专、技校)毕业生。立信高职学院秉承“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的24字校训传统,发扬“诚信、奋斗、创新”的新时代立信精神,注重“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行业道德规范教育的同时,大力开展学科与专业建设,以会计学为核心,多学科多专业同时发展,逐步形成有立信会计学院高职品牌优势的专业群。立信高职学院的会计专业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高专教育教学示范性专业,《会计学基础》和《管理会计》两门课程被上海市教委列为重点建设课程。立信高职学院拥有一支教学严谨,经验丰富,教学方法务实,实务操作能力上乘,教学水平较高,且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年龄、学历、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的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立信高职学院具有良好的教学设施,在市教委的支持下建立了能向社会开放的“会计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数量持续增加,丰富的教学资源为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立信高职学院以社会服务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以全日制高职教育为主体,多种办学形式并存,培养职业技能熟练、理论基础扎实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6%,毕业生的诚信道德、职业操守、专业素养、务实能力等会计职业的综合素质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拥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210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