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93

小兔子lucky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上的分配如何理解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oloredglaze

已采纳

劳动分配率是企业人工成本占企业增加值的比重,增值是由折旧、税收净额、企业利润、劳动者收入等四部分组成。

其计算公式为:劳动分配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增加值总额×100% 。它是集中反映企业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水平的指标,也是衡量企业人工成本相对水平高低程度的重要指标。

劳动分配率表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中有多少比例用于支付人工成本,它反映分配关系和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产出关系。

同一企业在不同年度劳动分配率比较,在同一行业不同企业之间劳动分配率的比较,说明人工成本相对水平的高低。劳动分配率指标一般只能在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进行分析比较,或对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进行比较。

扩展资料:

劳动与资本之间分配的基础:附加价值。附加价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1、扣减法,即从销货额中减去原材料等从他企业购入的由他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其计算方法是:

附加价值=销货(生产)额-外购部分=销货净额-当期进货成本-(直接原材料+购入零配件+外包加工费+间接材料)。

2、相加法,即将形成附加价值的各项因素相加而得出,其计算方法是:

附加价值=利润+人事费用+其他形成附加价值的各项费用=利润+人事费用+财务费用+租金+折旧+税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分配率

会计上的分配如何理解

316 评论(15)

yanjinshujie

分配率是我们平时提到的比较多的词语,并且涉及到分配率的主要有劳动分配率和成本分配率这两类。欢迎登录会计学堂官网,免费领取10G会计学习资料;关注会计学堂,学习更多会计知识。

239 评论(11)

许多多000

生产费用归集分配方式的设计 生产费用归集分配方式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成本计算对象的设计 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是设置产品成明细账、分配 生产费用和计算产品成本的前提。一般情况下,成本核算对象都是产品,但因为不同企业产品的生产特点不同,管理要求不同,因而具体的成本核算对象也就不同。例如,在单步骤生产条件下,生产工艺过程不可能、或者不需要划分为几个生产步骤,因此只要求按照产品品 种计算产品成本。而在多步骤生产条件下,由于生产工艺过程是由几个可以间断的、分散在 不同地点进行的生产步骤所组成,为了加强各生产步骤的成本管理,往往不仅要求按照产品品种计算产品成本,而且还要求按照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以便为考核和分析各种产品及各生产步骤的成本计划完成情况提供资料。如果管理上不要求按生产步骤考核生产耗费计算 产品成本,也可以只按产品的品种计算成本。总之,企业生产的特点和管理要求对成本核算 对象的确定有着较大的影响,成本计算对象的设计既要适应生产组织与生产工艺的特点,又要满足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要求。 (二)成本项目的设计 根据管理上的要求和实际费用发生的多少,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时可设置如下成本项目: 直接材料。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消耗的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 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及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 直接工资。指企业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以及按规定比例计提的福利费。 制造费用。指企业的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工资和福 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 停工损失等。 废品损失。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原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或由于生产工人不严格遵守操作技 术规程等生产技术方面的原因所引起的损失费用的发生。在废品较多,或废品损失在产品成 本中所占比例较大需要单独加以核算的企业,可以设置此项目。 自制半成品。指在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情况下,从第二个步 骤起,各步骤所耗用的半成品成本的合计数。 (三)生产费用分配标准的设计 为了使设计出的生产费用分配标准科学、合理,在设计生产费用分配标准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相关性原则; 2.作为分配标准的因素必须是数据资料易于取得、易于计量的; 3.选定的分配标 准,在实际的生产费用分配计算中,核算简易,工作量不大; 4.分配标准的选择要有利于 成本控制和成本考核,有利于企业加强成本责任管理; 5.生产费用分配标准一经确定,应保持一定时期的相对稳定。 生产费用分配的基本方法是比率法,即待分配的生产费用除以各分配对象的分配标准之和, 计算出分配率,然后再用各分配对象的分配标准乘以分配率,就可计算确定各分配对象应分 配的间接计入费用。其基本的计算公式是: 分配率=待分配的生产费用÷各分配对象的分配标准之和×100%� 某一分配对象应分配的生产费用=该分配对象的分配标准×分配率 常用的几种生产费用分配标准如下: 材料费用的分配。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各项材料费用,可以按产品的产量、定额消耗量、定 额费用、重量、体积比例等确定分配标准。 燃料费用的分配。它可以根据产品的重量、体积、所耗原材料的数量、所耗原材料费用、燃 料定额消耗量或费用比例等确定分配标准。 动力费用的分配。一般按照产品的生产工时、机器工时或定额工时比例等确定分配标准。 工资及职工福利费的分配。一般按照产品的生产工时或定额工时比例等确定分配标准。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一般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顺序分配法、代数分配法或计划价 格分配法等确定分配标准。 制造费用的分配。一般按照产品的生产工时、机器工时、定额工时、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或年 度计划分配率等确定分配标准。 (四)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划分标准的设计 在月初在产品费用加本月发生费用已知的情况下,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 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先确定月末在产品费用,然后再计算完工产品费用;另一种是将 前两项费用按一定方法和标准,合理地进行分配,同时计算出完工产品费用和月末在产品费用。�如果企业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少,价值很低,且各月在产品数量比较稳定,就可以不计算在产 品成本;如果企业各月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少,但价值较大,或者在产品结存数量较多,但各 月月末在产品数量稳定,起落变化不大,就比较适合采用在产品按年初成本计价法;如果企 业定额管理基础工作比较扎实,各项消耗定额比较正确、稳定,各月月末在产品结存数量较 稳定,就应采用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如果企业月末在产品结存数量较大,且各月月末 在产品结存数量不稳定,各成本项目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相差不大,就比较适合采用约当 产量法;如果企业定额管理基础较好,各项消耗定额或定额成本比较正确、稳定,但各月月 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就可以采用定额比例法。 (五)成本计算方法及核算程序的设计 适应各种类型生产的特点和管理要求,有三种不同的以成本计算对象为主要标志的产品成本 计算基本方法,即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 1.品种法� 品种法是以产品的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如发电、采掘等企业。 2.分批法� 分批法是按照产品批别或定单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产品费用并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又称定单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小批单件的多步骤生产,例如重型机械、船舶、精密仪器、专用工具模具和专用设备的制造。 3. 分步法� 分步法是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和产品品种汇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例如冶金、纺织、造纸,以及大量大批生产的机械制造等。由于在不同的企业,管理者对每一生产步骤的成本信息的需求不同,为了方便成本计算,分步法又可以分为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两种。 逐步结转分步法,也称为计算半成品成本的分步法。它是按照产品的加工顺序,首先计算第 一个加工步骤的半成品成本,然后结转给第二加工步骤;第二加工步骤把第一步骤转来的半 成品成本加上本步骤发生的费用,计算求得第二个加工步骤的半成品成本;再结转给第三个加工步骤,依此顺序结转累计,一直到最后一个加工步骤才能计算出产成品的成本。这种方法广泛适用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企业,各步骤生产出的半成品主要是转给下一步骤继续加工,最后加工成本企业产成品。为了分别计算各种产成品的成本,也要计算这些半成品成本。 平行结转分步法,也称为不计算半成品成本法。该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大量多步骤装配式生产的企业。在这样的企业里,各步骤半成品的种类很多,又很少对外销售,不需要计算半成品成本。

346 评论(15)

傲慢的猩猩

这不是会计中独有的,就是一种分配关系的量化表示方式而已,很多课程中都会涉及的基础概念。

举例如下:企业购买一批固定资产,发生的费用不能归属于某一种,但是这一批固定资产中各自都是有公允价值的,那么根据每种固定资产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乘以总的费用就是这种固定资产应该负担的费用,这个比例就是一种费用的分配率。

劳动分配率表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中有多少比例用于支付人工成本,它反映分配关系和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产出关系。

同一企业在不同年度劳动分配率比较,在同一行业不同企业之间劳动分配率的比较,说明人工成本相对水平的高低。劳动分配率指标一般只能在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进行分析比较,或对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进行比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分配率

165 评论(10)

king独秀

分配率是我们平时提到的比较多的词语,并且涉及到分配率的主要有劳动分配率和成本分配率这两类。

劳动分配率是企业人工成本占企业增加值的比重,增值是由折旧、税收净额、企业利润、劳动者收入等四部分组成。

其计算公式为:劳动分配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增加值总额×100% 。它是集中反映企业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水平的指标,也是衡量企业人工成本相对水平高低程度的重要指标。

劳动分配率表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中有多少比例用于支付人工成本,它反映分配关系和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产出关系。

同一企业在不同年度劳动分配率比较,在同一行业不同企业之间劳动分配率的比较,说明人工成本相对水平的高低。劳动分配率指标一般只能在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进行分析比较,或对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进行比较。

扩展资料:

分配率的运用:

根据劳动分配率推算人事费总额,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附加价值(同期增加值总额)×100%。

所谓附加价值,对企业来说,是企业本身创造的价值,它是生产价值中扣除从外面购买材料或动力的费用之后,所附加在企业上的价值,附加价值即成为劳动与资本之间分配的基础。

关于企业劳动分配率的情况,可以从资产负债表中予以推算,也就是首先计算出附加价值中资本分配的部分(资本分配包括盈余分配、利息费用、折旧费用和保留盈余四部分)。

然后得出劳动分配率。也就是说,企业只要支付这个比率的人事费总额或工资总额,即可顺利运行。如果大企业的劳动分配率达到48%左右,中小企业的劳动分配率达到61%左右。

企业就需要警觉,检讨本企业的经营状况。劳动分配率比率过高则表示两种情形:一是相对附加价值生产性而言,人事费用过高。二是人事费用若仅达一般水平,则表明附加价值过少。

一种比较理想的状况是,劳动分配率大致保持不变,而分子上的人事费用或人均人事费用与分母上的附加价值或人均附加价值同时提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分配率

329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