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251

多彩装修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中级会计汇兑损益核算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江小赖007

已采纳

先简要的给你个公式,如果你有点这方面得知识应该能看懂。

期末汇兑损益=(上期末外币账户余额-本期外币账户借贷方发生额)*期末汇率-上期末外币账户化为记账本位币的余额-本期外币账户借贷方外币账户化为记账本位币的发生额

此处外币账户余额是指用外币的计算的账户余额。比如银行存款 100(美元)

上期末外币账户化为记账本位币余额是指用报表本位币,比如 银行存款 100*8=800 (人名币)

举个例子 应收账款上期2008年末余额100 美元,08.12.31.汇率 8,2009.12.31 汇率 9,

09年发生应收账款借方10美元,即期汇率8.5

应收账款汇兑损益=(100+10)*9 - (100*8+10*8.5) 出来正负代表汇兑收益损失。

扩展资料:

汇兑损益亦称汇兑差额,就是由于汇率的浮动所产生的结果。企业在发生外币交易、兑换业务和期末账户调整及外币报表换算时,由于采用不同货币,或同一货币不同比价的汇率核算时产生的、按记账本位币折算的差额。

简单地讲,汇兑损益是在各种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过程中,因采用不同的汇率而产生的会计记账本位币金额的差异。

分类

(一)按业务归属划分

企业经营期间正常发生的汇兑损益,根据产生的业务,一般,可划分为四种:

1、交易损益

在发生以外币计价的交易业务时,因收回或偿付债权、债务而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交易外币汇兑损益”;

2、兑换损益

在发生外币与记账本位币,或一种外币与另一种外币进行兑换时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兑换外币汇兑损益”;

3、调整损益

在现行汇率制下,会计期末将所有外币性债权、债务和外币性货币资金账户,按期末社会公认的汇率进行调整而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调整外币汇兑损益”;

4、换算损益

会计期末为了合并会计报表或为了重新修正会计记录和重编会计报表,而把外币计量单位的金额转化为记账本位币计量单位的金额,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 “换算外币汇兑损益”。

企业除了上述四种正常经营期间内发生的一般外币业务汇兑损益以外,还有非正常经营期间发生的汇兑损益和经营期间特殊外币业务发生的汇兑益。

包括企业开办期间收到外币性投资而产生的资本折算差额的汇兑损益;企业筹建期间由于外币收付业务产生的汇兑损益;

企业清算期间由于企业各项资产及外币性长短期债权、债务的调整和结算处理而产生的汇兑损益;企业经营期间发生的特殊外币业务,如外币性长期投资、外币性长期负债、外币性的风险规避措施等经济业务也都会产生汇兑损益。

一般认为,只要汇率发生变动,就应在期末确认其汇兑损益实现,而不管其实实际的业务是否已经发生。也有人认为,本期汇兑损益的确认,应以实现为准,即以实际的外币买入卖出已经发生,

外币性的债权、债务在本期已经结算,以此作为确认汇兑损益的依据,未实现的汇兑损益要递延到以后会计期间,即当实际业务发生或已经结算完成后,才能作为已实现汇兑损益,计入该期的损益表。

(二)按本期实现与否划分

汇兑损益按其是否在本期实现,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已实现的汇兑损益

已实现的汇兑损益,是指产生汇兑损益的外币业务在本期内已经全部完成所产生的汇兑损益。

2、未实现的汇兑损益

未实现的汇兑损益,是指产生汇兑损益的外币业务尚未完成。

处理方法

不同性质的汇兑损益,应当计入不同的会计报表,影响财务报表上的不同内容。

对于交易损益来说,由于它是随着外币业务的产生而产生的,而外币业务由通常对应着一定的货币兑换行为,所以交易损益会真正发生,即交易损益的产生会最终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入流出量。因此,交易损益应当计入企业的损益表,影响企业的应税收益。

对于换算损益来说,它只是换算外币财务报表的过程中,由于使用的汇率不一致而产生的一个差额数字,它是永远不会真正产生的,即换算损益的产生不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入、流出量。

因此,换算损益不应当计入公司的损益表而对企业的应税收益产生影响,它应当在资产负债表的“股东权益”项目下,单独列示“换算损益”进行反映。

从处理的时间来看,可以分为两种方法:一种是把汇兑损益计入当期会计报表,进行立即认定,一种是根据各种不同的规则进行递延处理。

对于“已清算交易的汇兑损益”,应当计入清算当期的损益表,影响当期的损益;而“未清算交易的汇兑损益”项目,则应递延至其发生,即递延至交易实际清算时,再列入损益表。

总之,对于交易损益而言,只有当其实际发生时,才会对企业的应税收益产生影响,应当计入损益表。此外,某些与取得长期资产或产生长期负债有关的汇兑损益,如果数额较大,则应当在长期资产的使用期或长期债务的有效期内进行摊销。

换算损益由于不涉及不同的会计期间,所以不存在递延与否的问题。

汇兑收益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财务费用”科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汇兑损益

中级会计汇兑损益核算

91 评论(10)

kele870401

汇兑损益产生于以下两种情形:一种是在进行货币交易(即外汇兑换业务)时所产生的汇兑损益;另一种是在持有外币货币性资产和负债期间,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外币货币性资产或负债价值发生变动所产生的损益。1.剔除分算法。即逐笔核算货币性外币账户上汇率发生变动的外币金额的价值变动额,而对汇率没有发生变动的外币金额则不予考虑。其计算公式是:某个货币性外币账户发生的汇兑损益=该账户期初的外币金额×(期末汇率-期初汇率)+该账户本期增加的外币金额×(期末汇率-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该账户本期减少的外币金额×(期末汇率-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上述结果若为正值,表示外币货币性资产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收益,外币货币性负债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损失;反之,则相反。2.综合差额法。这种方法须先计算出货币性外币账户的期末余额,并按期末市场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再将其与该外币账户上的每笔外币金额按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折算的记账本位币金额进行比较,得出的差额就是该账户本期发生的汇兑损益。其计算公式是:某个货币性外币账户发生的汇兑损益=该外币账户的期末余额×期末汇率-(该外币账户期初的外币金额×期初汇率+该账户本期增加的每笔外币金额×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该账户本期减少的每笔外币金额×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其结果若为正值,外币货币性资产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收益,外币货币性负债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损失;反之,则相反。

130 评论(14)

汉朝文帝

我现在先简要的给你个公式,如果你有点这方面得知识应该能看懂。期末汇兑损益=(上期末外币账户余额-本期外币账户借贷方发生额)*期末汇率-上期末外币账户化为记账本位币的余额-本期外币账户借贷方外币账户化为记账本位币的发生额 此处外币账户余额是指用外币的计算的账户余额。比如银行存款 100(美元) 上期末外币账户化为记账本位币余额是指用报表本位币,比如 银行存款 100*8=800 (人名币) 举个例子 应收账款上期2008年末余额100 美元,08.12.31.汇率 8,2009.12.31 汇率 9,09年发生应收账款借方10美元,即期汇率8.5 应收账款汇兑损益=(100+10)*9 - (100*8+10*8.5) 出来正负代表汇兑收益损失

215 评论(11)

小于吃饭了

1、收回a公司欠款汇兑损益:20000*(8.24-8.23)=200借:银行存款-美元 164800(发生日汇率) 贷:应收账款-a公司美元 164600(4月30日汇率计算的余额) 财务费用-汇兑差额 2002、向c公司销售商品借:应收账款-c公司美元 66000(发生日汇率) 贷:主营业务收入 660003、以美元还b公司货款借:应付账款 32920(余额) 财务费用-汇兑差额 80 贷:银行存款-美元 33000(发生日即期汇率)4、5月31日美元余额=60000+(1)20000-(3)4000=76000美元人民币余额=60000*8.23+20000*8.24-4000*8.25=625600元以当日汇率折算人民币余额=76000*8.27=628520元银行存款汇兑差额=628520-625600=2920元借:银行存款-美元 2920 贷:财务费用-汇兑差额 2920应收账款a公司余额0应付账款b公司余额0应收账款c公司汇兑损益=8000*(8.27-8.25)=160借:应收账款-c公司美元 160 贷:财务费用-汇兑差额 160

297 评论(13)

虎潜山林

根据我国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应在会计期间(月份、季度或年度)终了时计算汇兑损益。上述第一种情形下产生的汇兑损益,是进行外汇兑换业务时的市场汇率与会计期间终了时的市场汇率不同而产生的汇兑损益,这种汇兑损益的计算比较简单,这里不再赘述。第二种情形下产生的汇兑损益计算较复杂,本文拟从两个不同角度谈谈此情形下计算汇兑损益的两种方法。 1.剔除分算法。即逐笔核算货币性外币账户上汇率发生变动的外币金额的价值变动额,而对汇率没有发生变动的外币金额则不予考虑。其计算公式是:某个货币性外币账户发生的汇兑损益=该账户期初的外币金额×(期末汇率-期初汇率)+该账户本期增加的外币金额×(期末汇率-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该账户本期减少的外币金额×(期末汇率-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上述结果若为正值,表示外币货币性资产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收益,外币货币性负债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损失;反之,则相反。 2.综合差额法。这种方法须先计算出货币性外币账户的期末余额,并按期末市场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再将其与该外币账户上的每笔外币金额按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折算的记账本位币金额进行比较,得出的差额就是该账户本期发生的汇兑损益。其计算公式是:某个货币性外币账户发生的汇兑损益=该外币账户的期末余额×期末汇率-(该外币账户期初的外币金额×期初汇率+该账户本期增加的每笔外币金额×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该账户本期减少的每笔外币金额×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其结果若为正值,外币货币性资产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收益,外币货币性负债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损失;反之,则相反。 下面举例说明这两种方法的运用。 例如:某企业对外币业务采用业务发生时的外汇汇率进行折算,并按月计算汇兑损益。2004年5月31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25元人民币,该日有关外币账户期末余额如下:银行存款10000美元,应收账款50000美元,应付账款20000美元。该企业6月份发生以下外币业务(不考虑有关税费):①6月10日收到某外商投入的外币资本50000美元,并已存入银行,当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24元人民币;②6月15日对外销售产品一批,价款共计20000美元,当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20元人民币,款项尚未收到; ③6月25日以外币存款偿还5月份发生的应付账款20000美元,当日市场汇率为1美元=8.21元人民币; ④6月30,收到5月份发生的应收账款30000美元,当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20元人民币。要求分别计算该企业各货币性外币账户6月份发生的汇兑损益。 我们先用剔除分算法、后用综合差额法计算汇兑损益。 ①银行存款账户发生的汇兑损失为2300元。 10000×(8.20-8.25)+50000×(8.20-8.24)-20000×(8.20-8.21)=-2300 或 70000×8.20-(10000×8.25+50000×8.24-20000×8.21+30000×8.20)=-2300 ②应收账款账户发生的汇兑损失为2500元 50000×(8.20-8.25)=-2500 或40000×8.20-(50000×8.25+20000×8.20-30000×8.20)=-2500 ③应付账款账户发生的汇兑收益为800元。 20000×(8.20-8.25)-20000×(8.20-8.21)=-800 或0×8.20-(20000×8.25-20000×8.21)=-800 从以上的计算过程可知,两者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实际上,综合差额法是由剔除分算法演变而来的。这从它们的计算公式可以得知。不过,两者的计算角度却是不同的,剔除分算法不需要考虑汇率没有发生变动的外币金额,且不需做会计分录就可以直接计算;而综合差额法需要考虑外币账户上的每笔外币金额,一般需先做会计分录,得出外币账户的期末余额,然后再进行计算。

240 评论(9)

吃得圆圆的

首先指汇入还货款

2013年6月汇入1笔计算

本位币(人民币)=$2000*¥6.12013=12440.26

汇入作分录

借:银行存款-xxx行(美元户)2000

(本位币)12240.26贷:应收账款—xxx公司 (货款)12240.26

结汇假设汇率6.1计算

本位币(人民币)=$2000*¥6.1=12200.00

结汇作分录

借:银行存款-xxx行12200.00

借: 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40.26贷:银行存款-xxx行(美元户)2000

(本位币)12200.00

2013年12月汇入1笔计算

本位币(人民币)=$5000*¥6.2=3100.00

汇入作分录

借:银行存款-xxx行(美元户)5000

(本位币)31000.00贷:应收账款—xxx公司 (货款)31000.00

结汇假设汇率6.1555计算

本位币(人民币)=$5000*¥6.1555=30777.50

结汇作分录

借:银行存款-xxx行30777.50

借: 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222.50贷:银行存款-xxx行(美元户)5000

(本位币)31000.00

260 评论(14)

sanyuan617

月末 :“应收账款——单位A”余额 为 2000 美元(10000-8000);“应收账款——单位B”余额 为 18000 美元(30000-12000);“应收账款——单位C”余额 为 5000 美元(20000-15000);“银行存款(美元户)”余额 为 50000美元 (35000+8000+12000+15000-20000)汇率变动 0.0782 (6.937-6.8588),人民币升值。汇兑损益 调整分录:借:财务费用 —— 汇兑损益 5865贷:应收账款——单位A 156.4 (2000 * 0.0782)贷:应收账款——单位B 1407.6 (18000 * 0.0782)贷:应收账款——单位C 391 (5000 * 0.0782)贷:银行存款(美元户) 3910 (50000 * 0.0782)

84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