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sAlice1203
所得税一般都一级科目核算的,不设明细科目。
会计管“所得税费用”科目,税务管“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它们之间的差额就由“递延所得税”兄弟来替补。因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都是“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的“替身”,
比如应交税费为100万,税务大叔说可以少交30万,无非就是用递延所得税负债(替身)从应交税金科目中抵减出来30万,反之,税务大嫂说要多交30万,无非就是用递延所得税资产(替身)先让应交税金增加出来30万。
扩展资料:
企业在计算确定当期所得税(即当期应交所得税)以及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的基础上,应将两者之和确认为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但不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所得税影响。即:
所得税费用(或收益)=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收益)
对于资产负债表的所得税费用来说主要有如下内容。对于资产负债表日来计算当期的会计利润来计算所得额时,应纳税所得额等于会计利润加上纳税调整增加额减去纳税调整减少额。
这个公式中我们可以知道,纳税的调整增加额就是说企业利润减少,根据税法的要求,不能够在税前扣除相应的费用,比如是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或是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对于超过了工资标准的费用,以及行下罚款等费用的支出都不能在税前扣除。
然而,纳税调整的减少额就是指企业的利润有所增加,根据税法的相关要求,不能计入收益项目里,特别是国库券的利息或是长期股权投资权的核算时,所得的税率如果是相等的,那么,在所得税的确认时,不能引入投资收益里面。
对所得税有一定影响的项目主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应收股利、应收帐款等会计科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所得税费用
a2581810110
所得税一般都一级科目核算的,不设明细科目。
所得税费用属于损益类科目,期末要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之后,无期末余额帐户借方就登记企业计提的所得税,贷方登记转入本年利润的所得税。
在计算的时候:
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结转的时候借:本年利润贷: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在借方是已交贷方是未交借方是提取是,贷方是转出。
借方是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当期应交所得税,贷方结转的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属于损益类科目,期末要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之后,无期末余额帐户借方就登记企业负提的所得税,贷方登记转入本年利润的所得税。
依据费用性质分大类排序。
以管理费用为例,费用可梳理为以下七类:
薪酬类费用:主要核算管理部门人员的工资、奖金、五险一金、福利费等;
日常类费用:管理部门经常发生的日常费用,如办公费、交通费、图书资料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通信费、快递费等;
专项费用:培训费、审计费、中介服务费等;
办公场所类费用:办公场所租赁费、物业费、水电气暖费等;
摊折费用: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分摊等;
资产减值:减值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无形资产减值等;
其他费用:上述分类不涵盖的费用。
销售费用的分类与管理费用分类大致相同。区别在于销售费用中的专项费用主要为广告费、宣传费、市场推广费等,销售费用不包括资产减值。
对费用区分大类一方面可以方便管理,有利于事后分析;另一方面可以让费用归集有序,避免重复设置二级科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所得税费用
诺仔滴麻麻
损益类科目,借方登记企业负提的所得税,贷方登记转入本年利润的所得税。
“所得税费用”,核算企业负担的所得税,这一般不等于当期应交所得税,而是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之和,即为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因为可能存在“暂时性差异”。如果只有永久性差异,则等于当期应交所得税。
应对国家征税政策,月度所得税征缴采取月度汇算清缴的方法实现,即多退少补的政策。具体表现为:企业设立一个汇算清缴账户,并存入一定的金额,在核算出当期的所得税时税款通过汇算清缴账户结算,即使后期存在差异的情况下也会在下一个会计期间返还或者补全。
使用该科目时需注意:
1、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2、本科目可按“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进行明细核算。
3、所得税费用的主要账务处理。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当期应交所得税,借记本科目(当期所得税费用),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
资产负债表日,根据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大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余额的差额,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贷记本科目(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小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草心草心丶
所得税一般都一级科目核算的,不设明细科目。
所得税费用属于损益类科目,期末要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之后,无期末余额帐户借方就登记企业计提的所得税,贷方登记转入本年利润的所得税。
在计算的时候:
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结转的时候借:本年利润贷: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在借方是已交贷方是未交借方是提取是,贷方是转出。
当期所得税费用就是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所得税税率(25%),其中应纳税所得=税前会计利润(即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纳税调整增加额:税法规定允许扣除项目中,企业已计入当期费用但超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的金额。如超过税法规定标准的职工福利费(职工工资及薪金的14%)、工会费(2%)、职工教育经费(8%)、业务招待费、公益性捐赠支出、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以及企业已计入当期损失但税法规定不允许扣除项目的金额,如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
根据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和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可分为:
1。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当期会计利润大于应税所得,未来需要交纳的税款。
2。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当期会计利润小于应税所得,未来可以获得抵减的税款
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时间性差异通过“递延税款”科目核算。期末,如果“递延税款”科目为贷方余额,则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的“递延税款贷项”项目;如果“递延税款”科目为借方余额,则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的“递延税款借项”项目。
对于“递延税款借项”,说明企业由于以前的时间性差异而产生的未来可以获得抵减的所得税;
对于“递延税款贷项”,说明企业由于以前的时间性差异而产生的未来需要交纳的所得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所得税费用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