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法咯
谨慎性在实务中主要的应用有:1.存货在物价持续下跌时期采用先进先出法2.采用帐龄分析法对应收账款计提坏帐准备谨慎性原则即稳健性原则,是指某些经济业务有几种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应当尽可能选用对所有者权益产生影响最小的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即所谓“宁可预计可能的损失,不可预计可能的收益”。
西西和嘻嘻
比如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就是如以5000元购入的商品,在年末时市场上只值4000元,为了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出实际价值,就需要计提该货物减值准备1000元借:资产减值损失 1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1000在资产负债表存货栏就等于5000-1000=4000
Baby大太阳
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八条对谨性原则的表述为: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谨慎性原则,主要考虑到企业经营存在风险,如:企业因债务人破产,死亡而不能收回债务;企业因技术进步而导致固定资产提前报废:企业投资因市场变化而大大贬值,企业购入的商品因过时而造成大量积压等。所以,为了规避风险,就要对存在的风险加以合理估计,在风险实际到来时就能够提前化解。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充分运用了这一原则,如允许企业提取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确认预计负债等等。如在高价高于历史成本的情况下也计提一笔减值损失,从而达到隐瞒利润的目的,这属于对谨慎性原则的滥用。
电锯小天王
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且不得设置秘密准备。二、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核算中的主要应用 在我国,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上的应用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 (一)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 为了使固定资产的成本在估计耐用年限内加快得到补偿,加速折旧法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年限的前期要求多计提折旧,后期则少计提折旧。这样做,一方面是由于固定资产在初期容易获得较高的收入,前期多计提折旧符合配比原则。另一方面,当该项固定资产趋于老化或报废时,固定资产的折旧损耗早已全部收回。这正符合谨慎性原则,对于一些高新科技企业,由于技术更新换代过快,就更需要选用加速折旧的方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二)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 企业的存货、投资性房地产、消耗性生物资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融资租赁中出租人未担保余值形成的资产、金融资产及未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形成的资产等八项资产都是以历史成本作为其账面价值进行初始计量的,当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市价大跌、可收回金额大幅降低、陈旧过时、终止使用等迹象时,证明资产不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或者带来的经济利益变少,如果仍然用原来的账面价值进行反映,将会导致企业虚增资产、虚增利润。因此,当按资产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较高者确定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即表明资产发生了减值,企业应当计提减值准备,确认资产减值损失。这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三)资产清查的账务处理 为了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真实地反映资产的实际情况,企业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资产进行清查,在清查过程中,如果出现资产的盘盈、盘亏和毁损情况,先报经企业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审批,要求在期末前查明原因,属于定额损耗的,从管理费用中核销;属于过失造成损失的,通过过失人获得赔偿;属于非常损失的,计入营业外支出等。经批准后,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如果期末结账前尚未得到批准的,先在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中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并且还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做出相应的披露。如果结账后批准的金额与已处理的金额出现了不一致,就调整当期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这种处理正是谨慎性原则的体现。 (四)或有事项的处理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有时会面临一些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的经济事项,它们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从而产生或有事项。如未决诉讼或未决仲裁、债务担保、产品质量保证、环境污染整治等。或有事项根据具体情况分为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由于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本身不符合资产和负债的定义和确认条件。企业是不能确认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的,只需要进行相应的信息披露。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和事态的进展,或有资产能够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企业,则应当将其确认为企业的资产;或有负债能够或者是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应当将其确认为企业的负债。这是典型的谨慎性原则的具体运用。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