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88

凤凰来临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2017初级会计实务折旧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空山青雨

已采纳

固定资产一次性折旧账务处理1、购入时:借:固定资产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2、应按照预计使用年限分期计提折旧,纳税申报时进行调整一次计入成本费用,形成税会差异。借:管理费用或其他成本费用科目贷:累计折旧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主要包括直线法和工作量法。直线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在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内进行均衡分摊的方法,工作量法是指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提折旧额的方法。使用直线法,计算年折旧率,适用公式: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100%。使用工作量法,应把握单位工作量折旧量折旧额和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的计算公式:单位工作量折旧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折旧时间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一般应按月计提折旧,对于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开始计提折旧;对于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常计提折旧,从下月开始不提折旧。另外,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应答时间:2021-06-02,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2017初级会计实务折旧

114 评论(14)

520美食吃货

计提折旧借方科目应该是费用、成本类呀

202 评论(11)

J家馍小T

累计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固定资产预期使用的期限),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如果已对固定资产进行了计提减值准备则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进行的系统分摊。企业一般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应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地点和用途,借记有关成本费用的账户,贷记“累计折旧”;累计摊销是核算企业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计提的累计摊销,通常贷方登记的是企业计提的无形资产摊销,借方登记的是处置无形资产转出的累计摊销,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累计摊销额。注意: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是不应摊销的。这两者的区别是在于它们核算的对象是不同的资产,前者是核算固定资产的科目,后者是核算无形资产的科目。

355 评论(13)

莫奈小兔

写成(620-20)/20000*200更好理解一点。

147 评论(12)

打豆打豆

初级会计实务》第二章: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折旧知识点: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应计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净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

①固定资产原价,是指固定资产的成本。

②净残值,是指假定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企业目前从该项资产处置中获得的扣除处置费用后的金额。

③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指固定资产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1、年限平均法

年折旧率=(1-?净残值率)÷使用年限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原价*月折旧率=年折旧额/12

实用公式:

年折旧额=(原价-净残值)÷使用年限

=原价×(1-净残值率)÷使用年限

=原价×年折旧率

2、工作量法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净残值率)÷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率=2/使用年限×100%

年折旧额=年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的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扣除净残值后的净值平均摊销。

注意:折旧年度是指“以固定资产开始计提折旧的月份为始计算的1个年度期间”,如某公司3月取得某项固定资产,其折旧年度为“从4月至第二年3月的期间”。

209 评论(14)

小胖爱旅游

首先,两者出发的对象不同:折旧对固定资产而言,摊销是对除固定资产之外,其他可以长期使用的经营性资产按照其使用年限每年分摊购置成本的会计处理办法,与固定资产折旧类似。其次,两者具体的计算方法不同;再次,两者在考虑到税收的情况下,对利润的影响不同。此外,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都是对相应资产的备减帐户。

330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