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94

yuxinchen008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租赁会计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A佳立航

已采纳

论财务管理的目标及其原则摘要:从已有的文献来看,“新经济”—词是由美国人首先提出来的,其含义是区别于过去经常出现的经济周期之传统经济,认为在新的科技条件下,今后的人类社会将免受经济周期之苦。之后,随着新的经济现象的不断出现,人们又基于各自的知识结构和感知,认为新经济与经济全球化,或与网络等新产业革命,或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等密切相关。尽管迄今为止人们对新经济的提法和特征尚有不同认知,笔者理解,全球化、网络化、高新科技化、知识化,应该是新经济的本质内涵。一、 财务管理的对象财务管理的目标问题与如何界定财务管理的对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有必要先阐明财务管理的对象。该问题本人曾在拙作《关于企业会计与财务管理对象的确探讨》①一文中作过较为详细的论证,现将其中的主要观点作为一简要介绍,以便进入对财务管理目标问题的阐述。关于财务管理的对象,目前较为权威地说法是资金运动。不幸的是,会计的对象也界定为资金运动。虽然财务管理与会计是相互独立的学科,但是因为二者对象界定相同,所以往往导致"大会计"与"大财务"之争,难以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我们认为,资金运动只表明它们的共性,而未能说明它们的个性。在资金运动过程中,财务管理与会计扮演的角然是不大相同的,这可以从资金运动过程中找到它们各自的角色定位。资金运动过程一般包括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运用)、资金耗费、资金回收(补偿)、资金分配等五个方面。在筹资过程中财务管理要对如何筹集资金、把握资金成本和资金结构、控制财务风险等负责,会计则是对筹资结果--负债与所有者权益进行记录、报告;资金投放实际上是投资,在投资过程中,财务管理负责资产的形成过程,主要投资决策、资产结构管理等,会计则是对投资的过程及其结果--资产进行反映。对以上资金运动过程中的筹资与投资两个方面,会计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要素来描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并以此为依据编制资产负债表。基于这一角度,可以认为财务管理对资产负债表要素的直接管理。资金耗费过程实则是投资的延伸,其结果是形成成本、费用、财务管理在这一过程中关注成本管理,会计则关注成本核算;资金回收过程,是通过营业收入及其投资收益来实现的,财务管理对收入的形成过程进行管理,会计则对收入进行核算,资金分配过程即利润分配过程,财务管理对利润分配进行科学管理,正确处理财务关系,会计则按既定利润分配程序和方案进行利润及其分配核算。对以上资金运动过程中的耗费、回收与分配三个方面,会计以费用、收入、利润三个要素来表达,三者的数量关系为:收入-费用=利润,并以此为据编制利润表。基于这一角度,财务管理就是对利润表要素的直接管理。从以上分析可知,财务管理关注的是资金活动本身,即资金运动的质量方面;而会计关注的是资金运动中价值量的变化及其结果,即资金运动的数量方面。因此,资金运动的质量与数量分别就成为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对象,从而区分财务管理与会计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同时为实务界将财务管理从会计中分离出来铺平了道路。二、财务管理目标关于财务管理目标,在批判了"利润最大化"之后,大多选择了从西财务财务管理中移值过来的"股东财务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也有人转换为本土语言:"所有者财富最大化"②)。这种选择是否无懈可击呢?我们认为有下列问题值得考虑。1.股东财富计量问题从理论上,股东财富的计量模型如下:∞SV= ∑DNCFt.(1 K)-tt=1上式中,SV为股东财富;DNCFt为第t年归属于股东权益的净现金流量;K为股东要求的确投资报酬率或考虑风险报酬率的资金成本。可见,要准确可靠地计量出SV,取决于DNCFtR 的预测和股东面临的风险大小。然布景不目标而言,现金流量预测技术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贴现率(K)的确定难度很大(风险计量及风险报酬计量技术远未完善),因此,SV的计量就成了问题。如此一来,就等于一个非常不确定的东西作为财务管理目标。理财人员面对如此模糊的目标,很难采取有效的财务行动。2.股东财富最大化的替代问题"对‘股东财富最大化’,在财务文献上还有几种名异实同的表述,如‘企业总价值最大化’。美国学者H.levy和M.samet对此作了专门研究,并通过严密的数学公式体系,具体证明了所有这三种‘最大化’,实质上都意味着企业股东的财富最大化"。③这里,除了将"所有者权益总价值"可看成"股东财富"的同义词之外,其他两种是值得探讨的。(1)企业(总)价值企业(总)价值可直接表达为:∞FV= ∑NCFt.(1 K)-tt=1上式中,FV为企业(总)价值, NCFt 为第Trh 的预计净现金流量;r为考虑风险因素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或预期投资报酬率。企业(总)价值还可间接定义为企业资金来源的资本化价值。众所周知,财务会计恒等式为:资产=负债 股东权益。上式是用历史成本来计量的。若用市场价值来计量,则可得到(资产的市场价值即企业总价值):企业(总)价值=负债价值 股东财富。此时,股东财富=企业(总)价值-负债价值。通过上式,不难看出,要保证企业(总)价值最大化等价于股东财富最大化,就必须假定负债价值为一不变之常数。这一假定,只有当资金结构恒定时才成立。可是,资金结构是动态的,负债价值也是动态的,从而企业(总)价值最大时并不代表股东财富也同时达到最大,可用表1数据来验证。④表1债券价值 股东财富 企业(总)价值(百万元) (百万元) (百万元)2 19.20* 21.204 18.16 22.166 16.46 22.46*8 14.37 22.3710 11.09 21.09* 表中数据说明企业(总)价值最大时并非股东财富最大。(2)普通股每股价格要使"普通股每股价格最大化"等价于"股东财富最大化",必须使下式成立才行:股东财富=股东持有的普通股股数×每股价格股东财富是通过公司分配给股东的现金流量来计量,而股价是通过股票市场来评价,二者要取得一致除非股票市场是完美的(有效市场假设)。实际情况却往往是股价与公司理财行为(经营业绩)会发生定程度的背离。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是真实资本,而股东却在注入资本后抽身退出所持有的股票是虚拟资本。虚拟资本受制于真实资本,但又相对独立。这种独立性表现在:首先,虚拟资本的量与真实资本有可能背离。股票数量是不会在流通中"损耗"的,而真实资本在经营中动可能出现亏损、渗漏和贬值;其次,虚拟资本的"价值"是由市场来评价和赋予的,可能与真实资本的实际价值一致,与公司的经营状况不一致;再次,虚拟资本有相对独立的运动轨迹。真实资本的运动轨迹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而虚拟资本主要在投资者之间不断转手。正因为如此,对股价的评定就带有相当程度的中确实性,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⑤因此,股票市场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市场,股价除了受公司自身因素影响之外,还受到诸如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利率变动、通货膨胀、政治局势、战争、谣言、重要人物言论等其他公司不可控因素的重大影响,从而导致股价与股东财富非同步变动。除了用股价计量股东财富不十分可靠以外,以我国还面临许多现实问题,比如上市公司数量少,其他类型的企业以什么作为理财目标?即使是上市公司,又因为占绝对多数的国有股、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以股价最大化作为理财目标又是否可行?更不用说股市远未规范化,股价的变动并不能真实地反映股东财富的变动。3.财务管理主体问题企业是市场的主体,自然也是理财的主体,理财目标应成为理财主体的行动目标。而若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理财目标,则无疑是将股东作为理财主体,隐含了"企业是股东的企业"这一基本前提。只要承认企业是具有法人财产权的法人实体,就必须承认企业是一个具有独立利益的实体,它既要维护股东的权益,也要保障债权人的权益,还要顾及经营者和职工的利益,并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另外,"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股东的目标,并示协调股东与经营者、债权人的冲突。⑥4.企业目标与财务管理目标的区分问题在研究财务管理目标时一直存在着一个误区,即把企业目标直接作为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只是整个企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子系统目标当然要与整个系统目标保持一致,但子系统还应有自己区别于其他子系统的独特性目标。企业价值(财富)最大化是企业系统中人、财、物,产、供、销等各子系统协同努力的结果,决非财务管理所能独立随承担的。因此,企业价值(财富)最大化只宜作为企业目标,财务管理目标就是为实现企业目标服务的。顺便提一下,有人主张以"经济效益最大化"⑦作为理财目标,实际上也是混淆了企业目标与理财目标的界限,抹煞了财务管理的个性。我国《公司法》中已明确指出:"公司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按照市场需求自主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和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为目的。"因此,就现阶段而言,将企业目标概括为"经济效益最大化"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企业中的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均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开展工作,"经济效益最大化"并非财务管理能独自实现的目标。我们将财务管理的对象界定为资金运动的质量方面,有助于澄清这个问题。既然财务管理是对资金运动的质量进行管理,那么财务管理目标顺理成章就是优化资金运动的质量,即认真组织好企业财务活动,正确处理好企业财务关系。⑧资金运动的质量好坏往往表现为企业财务状况的优劣,即企业偿债能力、资金运营能力、盈利能力的大小及其相互协调统一程度。从这个角度来看,财务管理目标亦可定为优化企业财务状况。⑨企业财务状况可以用一系列衡量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等财务能力的指标来综合评价。这就解决了目标的量化问题,便于操作,有处于给企业财务管理指明方向,且应优于把存在过多不确定性因素的"股东财富"或"企业价值(财富)"等引入财务管理目标中。值得一提的是,财务管理本身还可以创造直接的"财务效益",⑩主要表现在筹资管理过程中产生的财务杠杆收益;对外投资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投资收益;企业合并过程产生的商誉等。现行财务状况评价指标体系中没有单独反映这部分内容,将不利于正确估价财务管理为实现企业目标所起作用的大小,也不利于人们正确认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三、财务管理原则财务管理原则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活动的行为规范。目前,对理财中究竟应遵守哪几条原则,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1)三原则论。环境适应原则、整体优化原则、盈利与风险对应原则;11(2)四原则论。成本收益原则、风险与收益均衡原则、资源合理配置原则、利益协调原则;12(3)五原则论。有人概括为价值最大化原则、风险与所得均衡原则、资源配置原则、利益关系协调原则、"成本-效益"原则,13也有人概括为成本-效益原则、风险和收益均衡原则、财务状况整体量衡原则、依法理财原则、权益结合与利益关系协调原则;14(4)六原则论。有人描述为系统原则、平衡原则、弹性原则、比例原则、优化原则、时效原则,15也有人描述为资金合理配置原则、收支积极平衡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收益风险均衡原则、分级分权管理原则、利益关系协调原则,16还有人描述为权益性原则、整体性原则、计划性原则。为了消除分歧,我们认为在研究理财原则时,就把握以下要点。(1)理财原则应介于理财目标与理财方法之间,既不能是对理财目标的描述或解释,也不能是对理财方法的说明。上述价值最大化原则、权益性原则、财务状况整体衡量原则,均是对理财目标的一种描述;而分级分权管理原则、计划性原则应属于财务管理方法的范畴;(2)各项原则虽然相互联系,但应是平行关系,不能交叉、包含或重复。上述整体化原则、比例原则、弹性原则、环境适应原则、资源合理配置原则,皆可包括在系统原则之内,责权利相结合原则、依法理财原则也包含在利益关系协调原则之内;(3)各原则应能贯彻于理财全过程,同时适用于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和分配管理。上述原则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4)各原则应反映财务管理的特质。上述真实性原则,主要是作为会计原则而存在的,会计有现责任为财务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总之,对理财原则的归纳,应具备概括性、全面性和普遍性。根据以上认识,我们曾将理财原则作过总结,现重新加以归纳并加以充实。(一)系统原则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本身又由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分配管理等子系统构成。在财务管理中坚持系统原则,是理财工作的首要出发点,它具体要求做到:1.整体优化。只有整体最优的系统才是最优系统。理财必须从企业整体战略出发,不是为财务而财务;各财务管理子系统必须围绕整个企业理财目标进行,不能"各自为政策 ";实行分权管理的企业,各部门的利益应服从企业的整体利益。2.结构优化。任何系统都是有一定层次结构的层级系统。在企业资源配置方面,应注意结构比例优化,从而保证整体优化,如进行资金结构、资产结构、分配结构(比例)优化。3.环境适应能力强,财务管理系统处于理财环境之中,必须保持适当的弹性,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达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境界。(二)现金收支平衡原则在财务管理中,贯彻的是收付实现制,而非权责发生制,客观上要求在理财过程中做到现金收入(流入)与现金支出(流出)在数量上、时间上达到动态平衡,即现金流转平衡。保持现金收支平衡的基本方法是现金预算控制。现金预算可以说是筹资计划、投资计划、分配计划的综合平衡,因而现金预算是进行现金流转控制的有效工具。(三)成本-收益-风险权衡原则在理财过程中,要获取收益,总得付出成本,而且面临风险,因此成本、收益、风险之间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理财人员必须牢固树立成本、收益、风险三位一体的观念,以指导各项具体财务管理活动。具体要求如下:1.成本、收益权衡。在财务管理中,时时刻刻都需要进行成本与收益的权衡。在筹资管理中,要进行资成本与筹资收益的权衡;在长期投资管理中,要进行投资成本与投资收益的权衡;在运营资金管理中,收益难以量化,但应追求成本最低化;在分配管理中,应在追求分配管理成本最小的前提下,妥善处理好各种财务关系。2.收益、风险权衡。收益与风险的基本关系是:高收益,高风险;低收益,低风险。但应注意的是,高风险并不必然带来高收益,有时甚至是高损失。可见,认真权衡收益与风险是很重要且很困难的。在筹资管理中,要权衡财务杠杆收益与财务风险;在投资管理中,要比较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在分配管理中,要考虑再投资收益与此再投资风险。在整个理财中,收益与风险权衡的问题无处不在。3.成本、收益、风险三者综合权衡。在理财过程中,不能割裂成本、收益权衡与收益、风险权衡,而应该将成本、收益、风险三者综合权衡,用以指导各项财务决策与计划。权衡即优化,决策的过程即优化的过程。财务管理中,各种方案的优选、整体(总量)优化、结构优化等,都体现了成本、收益、风险三者的综合权衡。(四)利益关系协调原则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时,离不开处理与所有者、债权人、经营者、职工、内容各部门、债务人、被投资企业、国家(政府)、社会公众等利益主体之间的财务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说,财务管理过程,也是一个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过程。利益关系协调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国家法律法规、企业契约(合同)、企业章程及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均是企业处理财务关系的规范。因此,企业必须依法理财,不何任意而为。注释:①龚凯颂:《关于企业会计与财务管理对象的探讨》,《财经理论与实践》1997年第2期。②郭复初领著:《财务通论》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年第1版,第107、144-157页。③余绪缨主编:《企业理财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版,第28、36-38页。④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编:《财务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第1版,第316、9-14页。⑤金德环主编:《证券市场规范化建设研究》,上海财政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214-215页。⑥同④。⑦中国注册会计师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编:《财务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1版,第10-11,14-21页。⑧同①。⑨谷祺、夏乐书、乔世震:《财务管理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5年1版,第1、14-18页。⑩王广明、刘贵生等编著:《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36-40页。(11)同③。(12)李沪松、杨淑娥主编:《企业财务管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18页。(13)周忠惠、张鸣、徐逸星主编:《财务管理》,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第1版,第13-17页。(14)同⑨。(15)王化成、彭进军著:《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版,第10-16页。(17)同⑧。(18)刘娥平、龚凯颂编著:《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9-17页。

租赁会计论文

125 评论(11)

吥唥靜尐姐

会计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100、当前会计改革与发展中的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01、会计造假原因的理性思考

102、历史成本原则的基础研究

103、面对新形势的会计对策

104、论财务信息的披露成本

105、现代市场经济的成本控制新理念

106、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创新

107、会计研究实验方法

108、企业战略管理与战略咨询

109、会计研究实验方法

110、新会计制度对企业的影响

111、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会计模式浅谈

112、浅议合伙企业的会计问题

113、浅谈我国保险监管会计制度的构建

114、关于财务会计目标的理论反思

115、对我国模拟会计报表的思考

116、谈制度安排与会计报表粉饰

117、新经济时代的会计理论与方法

118、会计信息制度性失真的剖析

119、会计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120、试析企业会计制度实现的突破

1、增强成本意识,切实加强成本管理;

2、实行责任成本目标是控制成本的有效途径;

3、建立标准成本制度,实施成本控制;

4、关于企业实施成本控制的调查分析;

5、成本控制系统研究;

6、完全成本法与制造成本法的比较;

7、企业降低物耗的具体做法;

8、成本否决制度的推行;

9、关于现代成本理论的研究;

10、企业成本管理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11、成本控制的理论与实践;

12、企业决策与成本控制;

13、成本核算问题的探讨;

14、定额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的比较

15、关于定额成本的研究;

16、关于成本计算方法的探讨;

17、责任成本的理论与实践;

18、关于质量成本核算,控制与分析;

19、关于成本核算改革的探讨;

20、试论成本的分级分口管理;

21、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22、成本竞争战略与竞争成本管理;

23、战略成本管理基本框架;

24、建立信誉的成本;

25、物流成本初探;

26、日美成本管理比较及启示;

27、战略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成本管理模式探析;

28、对成本策划的思考;

29、我国汽车工业的成本管理创新战略;

30、餐饮企业内部成本管理探讨;

31、企业公开上市的成本收益权衡与融资决策;

32、供应链中的成本管理;

33、企业降低成本的途径;

34、商业银行推行作业成本法的难点和突破点;

35、传统成本控制与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比较和探讨;

36、论成本控制的全过程及典型案例分析;

1、会计档案管理研究

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上的运用

3、租赁会计研究

4、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面临的问题

5、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6、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

7、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探讨

8、网络会计若干问题探讨

9、论绿色会计

10、环境会计若干问题研究

11、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责任会计

12、人本主义的管理学思考——人力资源会计若干问题

13、试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会计

14、我国企业集团会计若干问题研究

15、试论会计监管

16、会计人员管理体制问题研究

17、新会计制度对企业的影响

18、《企业会计制度》的创新

19、我国加入WTO后会计面临的挑战

20、萨宾纳斯——奥克斯莱法案对中国会计的影响

21、试论会计政策及其选择

22、论会计师事务所的全面质量管理

23、通用帐务处理系统中的会计科目的设计

24、Foxpro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和体会

25、关于人力资源会计问题的探讨

26、企业合并会计问题探讨

27、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28、关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探讨

29、浅析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30、企业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探讨

31、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探讨

32、会计政策的选择及其影响分析

33、对反倾销背景下会计管理问题的思考

34、浅析反倾销会计问题与对策

35、反倾销与反倾销会计体制的建立

36、新会计准则下商誉会计问题探讨

37、企业年金会计问题研究

38、股份支付会计问题研究

39、股份回购会计问题研究

40、企业合并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1、论稳健原则对中国上市公司的适用性及其实际应用

2、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

3、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比较探讨

4、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

5、关于资产减值会计的探讨

6、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的差异分析

7、对加强会计监管的思考

8、试论会计的管理职能

9、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协调的思考

10、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探讨

11、试论无形资产范围的界定

12、论税收与会计的关系

13、浅议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

14、论内部会计控制与社会监督

15、新准则下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处理研究

16、新旧会计准则中无形资产对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比较研究

17、关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问题的探讨

18、浅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

19、新形式下会计人员必备的素质

20、剖析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问题

21、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在存货计价中的应用研究

22、对无形资产价值确定的探讨

23、论规范小企业会计行为的重要举措

24、对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认识

25、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

26、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

27、探讨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新思路

28、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初探

29、浅议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

30、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法律责任的设定问题研究

31、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和对策研究

32、河南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的问题与对策

33、企业债务重组问题研究

34、河南上市公司现状及趋势分析

35、关于研究与开发成本核算的探讨

36、统计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运用情况分析

37、新旧债务重组准则比较及对企业的影响

38、浅析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问题及对策

39、无形资产会计制度变迁及经济影响

40、现金流量表分析与运用的研究

41、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手段、动机及防范体系的建立研究

42、试论人力资源会计及前景

43、浅析新准则下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处理

44、浅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

45、新企业会计准则与上市公司利润的调节

46、中外租赁业发展比较及经验借鉴

47、××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研究

48、浅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

49、新形势下财务会计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出路

50、会计继续教育体系的架构分析

51、上市公司中期报告研究

52、名牌产品如何保持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53、某某股票估价模型应用的不确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54、××公司会计报表分析

55、高科技企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现状调查及分析-以某某为例

56、浅议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58、可转债公司债券投资价值确定的要素分析

59、某某企业竞争力调查分析浅谈企业统计数据质量

60、人口素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61、关于或有事项若干问题的研究

62、对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思考

63、民营企业活动统计评价指标体系

64、农村居民购买力分析

65、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66、固定资产投资指数研究

67、消费者购买动机调查分析

68、某产品销售统计分析

69、某公司营销人员劳动报酬统计分析

70、某公司经济发展中科技进步作用的统计分析

71、定额法的应用及其改革问题的研究

72、关于推行责任成本制度有关问题的探讨

73、关于会计理论结构的探讨

74、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纳税的影响

75、民营企业会计监督研究

76、如何提升财务会计的职业判断能力

77、浅谈如何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78、小型企事业单位会计监督

79、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思考

80、集团公司会计委派制研究

81、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生存发展的探讨

82、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83、浅析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84、对资产减值会计有关问题的思考

85、经济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86、会计计量对企业会计收益的影响

87、谈会计人员的素质与能力要求

88、谈如何做好一个出纳员

89、商誉的计价与会计处理初探

90、论知识经济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91、论企业成本核算与分析

92、关于强化会计监督的思考

93、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

94、浅谈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

95、浅析如何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监管

96、试论虚假信息产生的原因及治理

97、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98、对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的思考

99、论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不做假帐

100、浅谈企业的诚信管理

1 高校会计教学引入国际执业资格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华侨学院国际会计方向班教学实践为例

2 会计稳健性与现金持有价值效应――基于新会计准则实施后的经验证据

3 谢霖先生银行会计思想研究――以中国银行初创期会计制度改革为例

4 基于会计文化视角下的会计信息质量研究

5 会计准则及其国际趋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

6 M区教育会计核算中心财务会计和预算管理结合问题研究

7 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研究

8 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研究――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

9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基于公司治理视角

10 戴尔公司会计舞弊的案例分析

11 营改增对企业财务和会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建筑施工企业为例

12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安全对策研究

13 我国重污染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以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为例

14 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5 ABC广播公司会计报表粉饰案例分析

16 关于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研究

17 所得税改革与企业盈余管理――基于会计―税收差异的实证研究

18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应用状况研究

19 会计公允价值计量若干问题浅析

20 我国企业养老金的会计问题研究

21 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会计稳健性

22 管理会计工具在A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23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会计报告研究

24 信息化环境下国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研究

25 云计算环境下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模式研究

26 推进我国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相关问题研究

27 HX集团会计信息系统优化案例研究

28 中美商誉会计处理比较研究――基于中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

1) 析高校会计文化的内蕴

2) 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会计计量中的应用

3) 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创新问题的探讨

4) 油田企业内部财务成本控制体系建构思路探析

5) 新医改下医院财务管理问题的探讨

6) 做好医院财务审核工作的探讨

7) 法务会计实践教学探索

8) 司法会计鉴定在刑事诉讼中的应用研究

9)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就业方向现状及对策探析

10) 高职会计课程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教学研究

11)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对经济发展作用探析

12) 电力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的现状及改进对策

13) 电网企业财务管理

14) 电力行业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15) 论公允价值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16) 论云计算下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

17)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与精细化趋势分析

18) 探究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

19) 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

20) 如何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改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

21)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计量及管理研究

22) 强化资金经营管理

23) 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24) 探讨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25) 实践教学下成本会计教学方法的改进

26) 高等院校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中若干问题探讨

27) 体验式教学在“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中的应用

28) 浅谈提升会计学教学效果心得

29) 高职会计专业《财务会计》课程改革探究

30)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析

31) 中职国家示范校建设背景下学生会计实践技能水平提升策略研究与实践

32) 会计职业教育存在的不足及对策

33) 高职会计教学中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策略探析

34) 对基础会计教学方法的探究

35)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的研究

36)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及建议

37) 论如何做好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38) 胜利露天煤矿成本控制管理措施

39) 基于信息化环境的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方向

40) 基于龙马环卫公司的财务分析研究

41) 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42) 浅析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43) 中小企业会计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44) 会计电算化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管窥

45) 现代酒店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

46)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问题与改进措施探讨

47) 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及解决对策

48) 银行业内控机制建设路径探析

49) 中国上市银行的风险收益研究

50) 论我国会计规范与国际惯例的协调

51) 破产会计理论探讨

52) 论我国会计准则下的利润操纵及防范

53)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限定的探讨

54) 资产负债表视角下的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研究

55) 互联网思维破解代理记账行业谜团

56) 关于发展绿色会计的思考

57) 管理会计存在问题及对策

58) 地质勘查单位推行项目预算管理探究

59) 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研究

60) 关于新形势下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控制办法的探讨

61) 林业企业内部资金管理探讨

62) 浅析林业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优化

63) 基于奶畜生产经营的会计核算--以XXX为例

64)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研究

65) 浅谈财务统计信息在医院财务工作中的重要性

66) 医院会计制度改革发展30年

67)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加强教育财务管理研究

68) 中学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9) 基于资产清查视角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探析

70) 浅析国库集中支付对高校会计核算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71) 应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会计专业问卷调查分析

72) 基于能力本位的高校会计专业课程开发研究

73) 医学院校科研经费审计质量控制关键路径探析

74) 广西地方本科院校财会类专业实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5) “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研讨性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76) 高职院校企业所得税会计课程开发的研究

77) 会计“专家”走进高职会计课堂之我见

78) 山西省会计领军人才交流资料--合同能源管理财务核算实务问题分析

79) 注册会计师行业服务山西经济发展的策略研究

80) 化学工业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

81) 电力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82) 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

83) 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浅析

84) 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在管理会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85) 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

86) 涌鑫矿业公司如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87) 生态成本对露天矿最终境界的影响

88) 露天采矿企业涉税情况及纳税筹划

89) 浅议国外工程项目管理中成本控制问题

90) 基于成本风险控制的矿建项目材料采购新对策

91) 联合沃尔比重评分法与杜邦财务分析法构建医院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92) 自助终端结算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实践与探讨

93) 浅析公立医院新财会制度下财务管理分析与解读

94) 新形势下加强与完善医院财务管理的途径研究

95) 浅析司法会计在检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96)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研究--以XXX为例

97) 小议我国高校会计风险和防范

98) 浅谈高校构建智能化财务管理软件的必要性

99) 对当前高校在完善会计制度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对策探讨

100) 技术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改革与探讨

1、水产食品加工企业成本核算问题及完善建议

2、复烤企业生产成本能耗预算定额体系构建

3、燃气企业成本管理研究

4、完善会计核算体系 促进煤炭循环经济的发展

5、提高煤炭运销企业会计人员分析反映能力的途径及方法

6、中小企业应用会计电算化效果探讨

7、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运用探究

8、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的影响理念、决策及业绩评价

9、企业在新准则下的企业所得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0、试分析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11、宾馆酒店行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12、“国民盛宴”中B2C电商促销方式会计核算的分析

13、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差异研究

14、刍议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整合

15、矿山企业财税管理要点与难点

16、地质勘查单位推行总会计师责任制建设研究

17、浅析地勘事业单位部门预决算差异原因及对策

18、基于价值链管理方法钢铁企业如何有效进行全面预算管理

19、财务信息化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20、浅谈财务管理在铁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21、路政管理如何做好成本核算

22、分析完善高速公路财务管理的策略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研究

23、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影响

24、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和对策分析

25、企业内控管理构架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启示

26、浅析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

27、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运行中的核算漏洞及实施难点分析

28、浅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29、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策略分析

30、探析建筑经济成本管理问题

1、政府收支分类在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2、城市园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思考

3、探讨精细化财务管理在水利事业单位中的运用

4、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5、关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探究

6、浅析新《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主要变化及思考

7、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探微

8、与基建项目相关的政府补助财务处理实务探讨

9、中国上市银行资本缓冲周期性研究--基于2005-2014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

10、证券公司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11、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

12、基于杜邦分析法的兴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

13、公允价值计量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

14、我国会计行业诚信缺失问题研究

15、物联网条件下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路径分析

16、用友ERP-U872供应链系统中直运销售业务的处理

17、我国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

18、税务会计实践教学优化探讨

19、“四大”本土化后内资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策略

20、管理会计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21、公允价值会计涉及的三个层次基本理论问题

116 评论(9)

hyacinth46

要是你现在还想找,去找国涛期刊,我在他们家写过,挺靠谱的 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性的毕业论文是指从正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一篇论文侧重于以立论为主,就属于立论性论文。立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以理和事实服人。驳论性毕业论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如果毕业论文侧重于以驳论为主,批驳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就属于驳论性毕业论文。驳论文除按立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

117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