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9

  • 浏览数

    251

dp73732849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初级会计的移动加权平均法

9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幽幽百合香sj

已采纳

加权平均法公式

x=(x1f1 + x2f2+ ... xkfk)/n,其中f1 + f2 + ... + fk=n,f1,f2,…。

fk叫做权。通过数和权的成绩来计算。

例如:

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年度绩效:

首先,要知道和绩效有关的项目数。各项目的所占比重。打个比方:(考勤分数)%50+工作量分数%50=加权后的分数。就可以用来算绩效了。

扩展资料:

其他加权平均公式

1、存货加权平均公式

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 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或=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2、移动加权平均法公式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加权平均法

初级会计的移动加权平均法

338 评论(11)

jiyilianghq

会计里的加权平均法包括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的公式: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或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初库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采用加权平均法只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比较简单,有利于简化成本计算工作,但由于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因此不利于存货成本的日常管理与控制。 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179 评论(11)

璞璞小熊娃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以下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如果软件支持负库存管理例1:货品A,期初库存数量10,成本价10,库存金额为100,发生业务如下:先销售11个;(如果不支持负库存,那么这里是最多只能出库10个) 然后采购10个,采购价格11;成本计算过程如下:销售时,成本金额为11*10=110;销售后结存数量:-1;加权价:10;结存金额:-10;采购后,结存单价位:(-10+10*11)/(-1+10)=11.111111

106 评论(8)

蓝色晚风blue

9月份存货成本计算如下:

1、9月10日购入400只库存存货单价=(100*23+400*22.5)/(100+400)=22.6元

9月10日库存成本=(100+400)*22.6=11300元

2、9月12日发出存货成本=300*22.6=6780 元

9月12日发出300只后库存存货成本=(100+400-300)*22.6=4520元

3、9月20日购入200只库存存货单价=(4520+200*22)/(100+400-300+200)=22.3元

9月20日购入200只库存存存货成本=(100+400-300+200)*22.3=8920 元/4、9月25日发出300只后库存存货成本=(100+400-300+200-300)*22.3=2230元

4、9月30日购入333只库存存货单价=(2230+333*20)/(100+400-300+200-300+333)=20.53元

9月的底的存货数量(100+400+200+333)-(300+300)=433只

9月末库存存货成本=存货单价*存货数量=20.53*433=8889.49元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存货的单价成本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但是在现在电算化普及的今天,计算一般用电脑处理,公司也可以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进行计算。

扩展资料:

库存成本核算的四种实际计价方式如下:

1、移动平均法

如果出库单填写了单价,直接进行记账处理;如果没有填写单价,按现存的结存数量与结存成本来计算出库单价;如果计算出来的单价为零或者是红字出库单,则必须填写出库单价。否则不能记账。

2、先进先出法

在先进先出法下,如果库存单存货没有单价,经过记账处理后,会按照存货未出库的先入库记账单价,作为出库单价;如果库存单存货填写了单价,记账后,出库单的出库成本不变,系统自动填写入库单价与应出单价,在计价辅助库增加出库调整。

出库数量大于第一次进货数量时,会使出库存货占用两批或两批以上的进货,系统中按照先出完最早进货的原则,按照计算发出总金额,除以出库数量得出本次出库的平均单价。

3、全月平均一次单价法

在这种情况下,出库单的记账在系统不受限制,记账后不体现存货的出库成本,必须经过期末处理以后才能得到存货的出库成本。

4、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是以某批次存货购入时的实际单位成本,作为该批发出时的实际成本。在个别计价的出库单上标明了所出的批次,应按批次分批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移动加权平均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存货核算

270 评论(12)

熊猫小胖

移动加权平均计算单价,每一次增加库存都要重新计算结存单价,每次出库都按最后的单价计算出库成本。

261 评论(9)

moon黄月月

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加权平均法公式有哪些?该怎么理解?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或=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加权平均法,在市场预测里,就是在求平均数时,根据观察期各资料重要性的不同,分别给以不同的权数加以平均的方法。其特点是:所求得的平均数,已包含了长期趋势变动。加权平均法的优缺点:优点:计算方法简单。缺点:不利于核算的及时性;在物价变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按加权平均单价计算的期末存货价值与现行成本有较大的差异。适合物价变动幅度不大的情况。

144 评论(14)

1234大兄弟

1、移动加权平均= (本期结存商品金额+下期结存商品金额)/(本期结存商品数量+本次结存商品数量 )。

2、移动加权平均法是建立在永续经营基础上。

3、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不同批量自动进行加权平均;计算方法以本期收入数量和金额与上期数量和金额为基础。

例:货品A,期初结存数量10,加权价10,金额为100,发生业务如下:

先采购10,采购价格11;然后销售10;

成本计算过程如下:

销售时,期初成本金额为10*10=100;本期购入成本:10*11=110.销售后结存数量:10;

采购后,结存单价为:(10*10+10*11)/(10+10)=10.5,销售成本为10.5。

在这里要注意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如果是先销售,后采购就变成:销售后结存数量为0。

销售成本为 10*10=100

所以采购后成本为 (0*10+10*11)/10=11

316 评论(14)

纽约纽约k

移动加权平均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10日购入存货后单位成本=(23*100+400*22.5)/(100+400)=22.6

12日发出存货成本=22.6*300=6780

12日库存存货成本=22.6*200=4520

20日购入存货后单位成本=(22.6*200+22*200)/(200+200)=22.3

25日发出存货成本=22.3*300=6690

25日库存存货成本=22.3*100=2230

月末库存存货成本=2230+333*20=8890

月末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例如:

本月有300件产品,单价为2万元/件,6号出售100件,12号购入300件,单价为2.2万元/件,15号出售200件,请问使用加权平均法的月末成本为多少?

移动加权平均:(300*2-100*2)+300*2.2/(300+300-100) =2.12(万元)

发出产品成本:100*2+200*2.12=624万元

期末结存成本:(300*2+300*2.2)-624=636万元

扩展资料:

移动加权平均法指企业按实际成本进行材料明细分类核算时,以各批材料收入数量和上批结余材料数量为权数,计算材料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计价方法,每购进一批材料需重新计算一次加权平均单价,据以作为领用材料的单位成本。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移动加权平均法

151 评论(8)

桃紅梨白

1、移动加权平均= (本期结存商品金额+下期结存商品金额)/(本期结存商品数量+本次结存商品数量 )。

2、移动加权平均法是建立在永续经营基础上。

3、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不同批量自动进行加权平均;计算方法以本期收入数量和金额与上期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4、采用这种计价方法,每购进一批材料需重新计算一次加权平均单价,以此作为单位成本。

5、移动加权平均法的商品成本准确,但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种类较少,价格变化较少的行业。

扩展资料

例:货品A,期初结存数量10,加权价10,金额为100,发生业务如下:

先采购10,采购价格11;然后销售10;

成本计算过程如下:

销售时,期初成本金额为10*10=100;本期购入成本:10*11=110.销售后结存数量:10;

采购后,结存单价为:(10*10+10*11)/(10+10)=10.5,销售成本为10.5

在这里要注意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如果是先销售,后采购就变成:销售后结存数量为0

销售成本为 10*10=100

采购后成本为 (0*10+10*11)/10=11

扩展资料

百度百科-移动加权平均法

196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