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21

让雪飞CXF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监督复核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激动的小胖

已采纳

1.从会计监督内容上理解,内部会计监督是指由企业管理者、各级职能部门和财务会计部门以外的机构与人员,对本企业的财务会计活动进行的监督检查。例如,上市公司的监事会接受股东大会的委托,对财会部门的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进行监督检查。检查董事会和经理人员有无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行为;有无隐瞒收入和进行不正当利润分配的情况。如果发现值得怀疑的地方,监事会可以用公司的名义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政府审计机关等进行严格的复审。2.从会计监督对象上理解,内部会计监督可以监督和检查企业的劳动分配原则、可以监控组织的统计指挥系统,还可以分析与评价公司的责权对等关系,甚至监督检查组织的各种控制幅度。例如,内部审计机关应当对会计部门报送的工资与福利数据进行严格检查,提请管理当局纠正不当的利益分配措施;还可以对跨国集团的分部会计报表进行仔细的研究与分析,评估各种分支机构的收益与支出结构和数据,防止不讲整体效益和责任推委的情况发生。此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进一步验证会计部门的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评价和检查各级职能部门的责任预算与决算,分析其权利和责任对等情况,防止无效激励措施以及承包方案缺乏科学性与可行性的局面出现。3.从会计监督方法上理解,如果财会部门从自发的角度实施这些方法,也完全能够充分发挥对组织各项经营活动的有效监督控制作用。会计机构和人员充分利用的监督方法可以划分为几种:即对财务数据进行监督的方法、对物资流动进行监督的方法、对现金流动进行监督的方法、对人力资源流动进行监督的方法、对信息流动进行监督的方法等。例如,会计机构和人员首先应当自发设计一套“钱、财、物”分管制度进行有效监督,可以通过现金预算制度控制企业各种违法支出,还可以借助内部审计部门分析和测评产品成本报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此外,会计机构和人员还可以对材料或物资利用最优定货批量方法进行监督、对物资保管和领用制度,以及信息处理程序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严密的监督。4.从监督会计循环程序方面理解,紧紧围绕会计系统的本质功能开展各项会计监督。会计管理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系统管理,包括科学设置各级会计岗位并合理进行会计分工、严格审查会计凭证的填置与复核、有效控制会计账簿的登记与保管、严密预防实物和现金上的各种违法行为、认真履行财务收支制度控制的专责、审慎监督各项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及合理性。例如,财会部门可以通过财产清查手段,对物资保管情况进行控制与监督,还可以对企业重大的投资和筹资决策进行可行性研究与分析,对企业正当利润分配和依法纳税数据进行法律咨询或调查。总之,只要会计人员充分利用会计循环中的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的监督控制,完全能够把一套合理科学的预警体系建立起来。

会计监督复核

287 评论(11)

银眼的狮子王

会计监督机制是一个事业单位为了保护其资产的安全,保证其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控制风险等目的而在单位内部建立的一系列管理方式,包括单位负责人和财务、会计、审计诸方面分工明确、相互制衡的监督机制。一、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意义(一)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内涵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是指事业单位会计机构和会计工作人员、政府有关机关和工作人员、社会审计机构和执业人员,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通过记录、计算、分析、检查等方法,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是否符合《会计法》和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以及事业单位各项经济事项和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检查和监督活动。根据新出台的《会计法》,可将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分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和外部监督,而外部监督又分为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这三种形式被称作“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二)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意义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职能是伴随着会计的产生而产生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事业单位逐步建立了内部监督、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也存着许多问题。因此,理清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弱化存在的成因,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已成为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1.是各单位的法定义务《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这一规定体现的含义是各单位都必须建立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这是各单位的法定义务,必须履行。事业单位更应该在行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2.利于处理国家、单位、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事业单位是国民经济的组成细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经济实体,要用国家拨付和单位增收的资金开展业务活动,发挥社会效益,并担负有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因此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监督,不仅是对国家法律负责,也是对单位经济效益负责,对单位领导人负责。如果把搞活经济与加强会计监督对立起来,逃避会计监督,必然导致会计监督职能削弱。3.是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需要目前,社会上有一些单位管理体制不全,内部控制制度失效。有的单位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但这些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以致会计工作违规违纪、弄虚作假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阻碍了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进行。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可以规范会计行为,明确责任,防止工作差错和舞弊,避免因责任不清而互相扯皮、推诿,甚至越权行事,造成管理失控。建立和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当务之急,对确保单位会计工作的正常运行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建立与健全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措施(一)建立会计监督法律保障体系1.要加强立法,进一步明确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在整个监督体系中的地位,科学界定会计监督的范围与程序,保证监督工作得到落实。应尽快出台《会计法》实施细则,在提高其可操作性的同时,强化《会计法》及一些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实施,如《经济法》、《证券法》等,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2.应建立统一的会计制度,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3.加强事后惩罚机制,加重违法成本。事后惩罚机制旨在威慑,使可能践踏会计准则的潜在行为者会因预期的成本超过收益而放弃,并惩罚已作为者。4.改变过去传统的事后监督、会计检查的监督模式,建立科学规范的事前预测、会计控制、检查分析、总结评价的方法体系,进一步加强会计法制建设。(二)健全事业单位的内部牵制制度按照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规定:内部控制应当保证事业单位内部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设置和分工,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事业单位内部必须保证设置会计、出纳、审核三个岗位,并按照会计法规的规定,分别赋予其不同的职能,形成出纳、会计、审核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制约,权、钱、账既相互分离又紧密衔接的监督机制。在健全职能、细分职责的基础上,要制定严格的会计岗位考核规定,通过考核促进会计核算的规范化。同时,要完善会计处理程序。完善的会计处理程序应包括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凭证的审核传递、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账薄设置与记账要求等内容。通过会计处理程序控制、手续控制和复核控制等措施,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及时和完整。(三)完善外部的会计监督约束机制1.分层次实行委派方式进行监督。由于当前我国的审计和监督能力受到人力资源的限制,可将事业单位按大、中、小型分别实行不同层次和方法的监督管理,大型事业单位应委派监事会或财务总监;中型事业单位应委派财务总监或实行会计委派制。2.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的会计监督。国家及财政部门通过严格审核单位预算、检查单位的制度建立,达到事前监督;上级财务主管部门以及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职能,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事中和事后监督,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单位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追究力度,促使各单位高度重视内部会计监督。3.监督应当以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为主。各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体的社会经济秩序,财政部门作为管理会计工作的职能部门,应当承担起监管的职责。(四)加强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的素质建设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职业操守是履行会计监督的内在的重要因素。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会计人员的责任心,就必须要求会计人员练好内功,不为利益所驱动。1.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入行门槛,对于会计人员在学历、资历上有从业资格的严格要求。2.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重视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对会计人员从严考核,提高其业务水平。3.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强化会计人员的社会责任心,尽快制定与我国当前形势要求相适应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使会计人员做到廉洁奉公、忠于职守、自觉监督单位的经济活动。总之,会计监督是事业单位经济监督的重要内容,它作为经济管理的一种手段,最终目的是促进各事业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营质量。它是对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的全面、有效的监督。解决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强化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43 评论(9)

|烟、易戒

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中记账、算账、报账的统称;会计监督是通过会计手段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的一种监督。会计审核是会计对记账凭证及原始凭证的审核,复核或审批检查正确性,对企业经营活动各项经济业务进行监督复核检查内控执行情况;会计管理是服务于企业内部各级管理者,面向企业未来发展,通过分析解读财务数据,可实现企业持续财富最大化。

241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