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er~子涵
爱岗敬业 平凡之中铸辉煌--记青龙信用联社营业部会计 马艳玲--------------------------------------------------------------------------------2010年08月03日 15:03:55 来源:中国金融界网马艳玲,女,现年 39 岁,中共党员,经济师。1993 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担任过出纳、记帐员、复核员,现任青龙信用联社营业部会计。工作中,马艳玲同志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拼搏进取,取得优异成绩,不管在什么岗位上她都能立足本职工作,勤于学习,刻苦钻研业务,大胆创新、任劳任怨、求真务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平凡的岗位上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辛勤和智慧赢得了荣誉,受到联社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一、勤于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刚参加工作时,马艳玲同志就怀着满腔热情,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尽心尽力,不辞辛苦,把自己所学的本领全部投入到实际工作中来。尽管如此,争强好胜的她还是深深感到自己的水平距工作要求差得很远。于是,她不放过每次学习机会,多次参加市、县联社举办的业务培训及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2002年在全县业务技术比赛中荣获珠算翻打第一名。2009年参加了全国农信银业务培训,做了大量的笔记,学习心得体会,通过不懈的学习和努力,她的业务水平明显提高,在自己业务提高的同时,她还积极对柜员进行业务培训,耐心指导,使营业部员工的业务水平明显提高,各项业务合规有序;在2009年市办举行的会计达标验收活动中,她所在的营业部高分通过验收,为县联社争得了荣誉,也为她一直以来兢兢业业加强自身业务技能,做出了一个有力的诠释。二、热忱服务,做客户知心朋友。农村信用社是一个特殊的企业,是服务于广大民众,传播精神文明的窗口。工作中她按照规范、文明、优质服务的要求,想顾客之所想,急顾客之所急,解顾客之所难,以满腔的热忱接待着每一位客户,耐心解答客户的疑问,以真情化解客户的误解,让每一位客户高兴而来,满意而归。2010年6月25日,青龙满族自治县安胜矿业有限公司拿来5张唐山建行签发的银行汇票,金额400万元,要求营业部给予兑付,她接过汇票,认真审核,确认为真票。由于青龙信用联社目前还不能直接兑付他行票据,于是她当即决定到秦皇岛市区联社代为兑付。第二天她五点出发,在八点市区联社上班前赶到。但是由于企业背书有误,致使汇票不能兑付,必须退票。为了保证客户资金及时到账,她不顾晕车的折磨,又和同事李月华租车赶往唐山,积极与客户联系,终于在下午四点前退票成功,资金成功入到企业账户,避免了客户的经济损失。客户被她的敬业精神所感动,握着她的手说:“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到唐山有事找大姐!”直到此时,她才感到饥肠辘辘,原来从早晨五点到下午四点她没顾上吃一口饭。多年辛勤努力工作,得到了县联社及客户的一致认可。2004、2005年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工作者。2006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三、爱岗敬业 ,认真干好每件事。营业部是联社的前台部室,是青龙联社的窗口单位,营业部每一位员工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代表了青龙信用联社的形象,所以,她处处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身先士卒,树立党员的优秀形象,做优秀服务标兵。作为一名委派会计,她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每天她早来晚走,上班前检查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尾箱的出库情况,监控录像及各种防卫器材的准备情况。下班后检查网点及柜员的签退,尾箱的入库及电源的关闭情况。2010年4月19日,要从网上向上海浦发银行石家庄分行汇款2亿元,购买理财产品。由于清算资金不足,只能等!她中午一直守在电网前,等待清算,直到下午两点上班前资金成功汇出,她及时和对方联系,直到资金安全到账,她那颗悬着的心才放下。尤其是与各行的资金往来金额巨大,每笔业务她亲自把关,认真核对每个要素,避免了走错帐,错走账的情况的发生。确保了青龙信用联社资金的稳健安全的运行。她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如果不干好每件事情,我会睡不好觉的”。多么朴实的话语!从这朴实的话语中彰显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风范!四、团结友善,共创信合美好明天。在信用社这个大家庭里,她深知独木不成林,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成迸发生命的光彩。所以她团结每一位同志,友善相处。营业部有17名员工,其中15名是女同志,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更何况十五个女人!但是她既要做好内勤主管工作,完成安排好各项工作,又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当同志们有意见,有矛盾时,她总是耐心的劝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同志们都能相互谅解,化干戈为玉帛!营业部每位员工都能和谐相处,是联社公认的团结协作的战斗集体。在主任和她的共同带领下,联社营业部2008年被秦皇岛市银监局授予文明窗口单位,连续六年荣获“市级青年文明号”,2009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为信合事业争得了荣誉,为青龙信用联社的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马艳玲同志以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十八年如一日, 用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脚踏实地, 辛勤奉献,她身上体现着的正气敬业、无私忘我的崇高品质,鼓舞感染着身边的同志,她的人生价值在她热爱的信合事业这片热土上得到升华。
刘阿奔好运来
提问百度知道 华罗庚的事迹事迹我来答1条回答 匿名用户推荐于 2017-09-06华罗庚(1910~1985)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1985年6月12日卒于日本东京。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后刻苦自学。1930年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1938年回国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国,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全国数学竞赛委员会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主任、副院长、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曾任一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曾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与教授工作并取得突出成就。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此结果在数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至今仍是最佳纪录。在代数方面,证明了历史长久遗留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本定理;给出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证明,被称为嘉当-布饶尔-华定理。其专著《堆垒素数论》系统地总结、发展与改进了哈代与李特尔伍德圆法、维诺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计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发表40余年来其主要结果仍居世界领先地位,先后被译为俄、匈、日、德、英文出版,成为20世纪经典数论著作之一。其专著《多个复变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以精密的分析和矩阵技巧,结合群表示论,具体给出了典型域的完整正交系,从而给出了柯西与泊松核的表达式。这项工作在调和分析、复分析、微分方程等研究中有着广泛深入的影响,曾获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的研制,曾出版《统筹方法平话》、《优选学》等多部著作并在中国推广应用。与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方面获重要成果,被称为“华-王方法”。在发展数学教育和科学普及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发表研究论文200多篇,并有专著和科普性著作数十种
幸福0571
1985年6月12日,日本东京大学大讲演厅里座无虚席——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正在作学术报告,介绍我国自50年代以来在理论数学、应用数学和普及推广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外国同行对他的报告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是啊,也许是中国人富有数学天赋吧,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曾为世界数学宝库增添过一笔又一笔的财富:公元前商高就发现了勾股定理;古籍《墨经》中有着十分精辟的关于两条连续公理的几何命题,直到19世纪末才由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引入现代几何理论中;中国有着像《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数书九章》那样的数学巨著;刘徽创造“割圆木”;祖冲之计算圆周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人继续在数学领域取得为世界瞩目的成绩。这辉煌的历史与灿烂的现实相辉映,引起了人们对中国数学界的强烈兴趣。华罗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邀到日本作学术访问的。他的报告结束后,全场爆发出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向这位来自伟大中国的科学家致意。 然而,掌声还未停息,华罗庚突然从椅子上侧身向下,慢慢地滑落到地板上——多年的心脏病发作了。当晚,一条噩耗传回中国:华罗庚教授于晚10时在日本医院里去世! 这位数学家在给人们留下了大量的研究著作的同时,也留下了他自学成才的足迹。 1910年,华罗庚出生在江苏省的一个小县城——金坛。他小时候,家中清贫,父亲在小镇上开了个小杂货铺,代人收购蚕丝,一家人过着半饥不饱的生活。华罗庚上初中时,对数学产生了特殊的兴趣,他的老师王维克很器重这个聪明机灵的少年,常常单独辅导他,给他出一些难题做,这使少年华罗庚得益匪浅。 华罗庚在金坛中学念完初中后,因家里无力再供他上学,只得辍(chuò)学到父亲的小杂货店里帮助料理店务。可这位酷爱数学的年青人,人虽然守在柜台前,心里经常琢磨的还是数学。王维克老师借给他几本数学教材:一本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一本微积分。华罗庚便跟着这几位不会说话的老师步入了高等数学的大门。 华罗庚18岁那年,在王维克老师的帮助下,到金坛中学当了一名会计兼管学校事务工作。他曾回忆当时艰难的生活:“除了学校里繁重的事务外,早晚还要帮助料理小店的事务。每天晚上大约8点钟才能回家。清理好小店的帐目之后,才能钻研数学,常常到深夜。” 不久,金坛县流行伤寒,华罗庚不幸染病,卧床半年。后来病慢慢好了,可是左脚却弯曲变形,落了个跛足的终身残疾。 华罗庚在贫病之中刻苦自学,不但读了许多书,而且还勤于独立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19岁那年,他发觉一位大学教授的论文写错了。便把自己的看法写成一篇文章,题目叫《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不能成立之理由》,于次年发表在上海的《科学》杂志上。随后,华罗庚又连续发表了几篇数学论文,署名“金坛人”。 这个在数学论坛上崭露头角的“金坛人”,引起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的注意。当他打听到这个数学奇才原来是个只读过初中的小青年时,深为震惊,便写信邀华罗庚来当时北平的清华大学数学系当管理员。到清华后,华罗庚的进步更快了。他自学了英语、德语。24岁时,已能用英文写作数学论文。25岁时,他的论文已引起国外数学界的注意。28岁时,他当上了西南联大教授。后来,他又被熊庆来教授推荐到英国剑桥大学去深造。 华罗庚成功了!在走过坎坷的自学之路后,他成了世界著名的数学大师,国外数学界这样评价他:“华罗庚教授的研究著作范围之广,足可使他堪称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数学家之一”。 40年代后期,华罗庚应美国伊利诺斯大学之聘,在那里当教授。华罗庚在那里有着优异的生活、科研环境:他的住屋有4间卧室,2间浴室,还有一间可容纳五六十人开酒会的客厅。大学还给他配备了4个助手、1个打字员。 但是,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时,华罗庚却不再留恋美国的优异条件,踏上了返回祖国的旅程。他说:“为了抉择真理,我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应当回去!” 1950年的一天,这位已担任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的著名教授,在填写户口簿时,在“文化程度”一栏里写了“初中毕业”4个字。这虽然使许多人惊讶不已,却是事实:他的的确确只有一张初中毕业证书。这位数学大师的数学知识,几乎都是通过自学获得的! 1983年10月,华罗庚重游美国,接受了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荣誉称号。这是美国科学院120年历史上第一次把这个荣誉称号授予一位中国科学家。美国科学院院长在向华罗庚致赞词的时候说:“他是一个自学出身的人,但他教育了千百万的人们。”
吃货201510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华罗庚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来清华大学;华罗庚被聘为大学教师,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1936年夏,已经是杰出数学家的华罗庚,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剑桥大学工作两年。而此时抗日的消息传遍英国,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风尘仆仆地回到祖国,为西南联合大学讲课。 华罗庚十分注意数学方法在工农业生产中的直接应用。他经常深入工厂进行指导,进行数学应用普及工作,并编写了科普读物。 华罗庚也为青年树立了自学成才的光辉榜样,他是一位自学成才、没有大学毕业文凭的数学家。他说:“不怕困难,刻苦学习,是我学好数学最主要的经验”,“所谓天才就是靠坚持不断的努力。” 华罗庚还是一位数学教育家,他培养了像王元、陈景润、陆启铿、杨乐、张广厚等一大批卓越数学家。为了培养青年一代,他为中学生编写了一些课外读物。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