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77

nono521521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计提费用怎么处理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爱美食小雅

已采纳

借,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 贷,累计折旧

会计计提费用怎么处理

320 评论(10)

布丁的信仰

计提社保费企业和个人的会计分录:

1、分配工资

借:××费用(管理/销售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2、计提社保(企业部分)

借:××费用(管理/销售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保

3、次月发放工资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其他应付款(个人部分)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4、上交杜保

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保(企业部分)

其他应付款(个人部分)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5、上交个人所得

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注意事项:

社会保险没办理之前不能计提,五险一金计提比例各地不一样,企业按劳动保障部门规定比例缴纳部分。可列入管理费用。

扩展资料:

计提的注意事项:

1、企业收到债务人清偿债务的现金金额小于该项应收账款账面价值的,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重组债权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借记坏账准备科目,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按其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

收到债务人清偿债务的现金金额大于该项应收账款账面价值的,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重组债权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借记坏账准备科目,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2、企业接受的债务人用于清偿债务的非现金资产,应按该项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借记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科目,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

贷记本科目,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和其他费用,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涉及增值税进项税额的,还应进行相应的处理。

3、将债权转为投资,企业应按应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和其他费用,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

4、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清偿的,企业应按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的债权的公允价值,借记本科目,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按其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

5、计提坏账准备金是通过坏账准备账户进行核算的,企业在年度终了时,应对应收账款进行全面检查,预计各项应收款项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坏账准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计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分录

238 评论(15)

虾球麻麻

fsmnhfmjh

119 评论(15)

君和家人

计提就是计算和提取。按规定的比率与规定的基数相乘计算提取,列入某科目。是指在一个规定的基数上(如支付的合法员工薪酬),乘以规定的比率.会计制度里面都有规定的,比如《工业企业会计制度》里规定:“应付工资”科目核算企业应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包括在工资总额内的各种工资、奖金、津贴等,不论是否在当月支付,都应通过本科目核算。不包括在工资总额内的发给职工的款项,如医药费、福利补助、退休费等,不在本科目核算。

311 评论(8)

小铃铛MISS

1、如题所述,常规的会计处理方式如下给予参考:a、企业符合条件计提安全生产费用的,编制会计分录:借:相关成本费用科目贷:专项储备b、依照规定实际用于安全生产开支事项时,编制会计分录:借:专项储备贷:银行存款2、以上仅供参考,请予结合实际情况再做判断,依法操作。

213 评论(9)

M15981511985

导读: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是按照会计分期假设,根据权责发生制,为平衡各会计期间的损益,准确反映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而设置的。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虽明确并提高了权责发生制的地位,但却规定不再使用“待摊费用”与“预提费用”科目,一般企业资产负债表也相应取消了这两个项目。以往在该科目核算的经济业务,分散于其他账户核算。本文根据新准则及其应用指南的内容,举例说明了原“待摊费用”与“预提费用”科目核算业务的处理。

一、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业务会计处理

原准则、制度中常见的待摊费用有低值易耗品摊销、出租出借包装物摊销、预付保险费、预付租金、预付报刊杂志费以及一次交纳数额较大的印花税等,其特点是先支付,后摊入有关成本费用。对此可根据待摊费用的不同性质选择相应处理方法。

(一)低值易耗品摊销、出租出借包装物摊销

根据现准则应用指南,低值易耗品、包装物应通过“周转材料”科目核算,也可以单独设置“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科目。本科目可按材料的种类,分别“在库”、“在用”、“摊销”进行明细核算。采用一次转销法的,领用时应按其账面价值,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等科目,贷记“周转材料”科目。采用其他摊销法的',领用时应按其账面价值,借记“周转材料”科目(在用),贷记“周转材料”科目(在库);摊销时应按其摊销额,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等科目,贷记“周转材料”科目(摊销)。可见,对于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不论采用何种摊销方法,都不再记入“待摊费用”科目,而是直接通过“周转材料”科目核算。

【例1】昌盛公司基本生产车间领用专用工具一批,实际成本为8000元,采用五五摊销法进行摊销。应做如下会计处理:

(1)领用专用工具

借: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 8000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库) 8000

(2)领用时摊销其价值的一半

借:制造费用 4000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 4000

(3)报废时摊销其价值的一半

借:制造费用 4000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 4000

同时。借: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 8000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 8000

(二)预付保险费、预付租金、预付报刊杂志费

对于先预付,后期才逐渐形成费用的项目,理论上可以通过“预付账款”或“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在现准则并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笔者建议可以先通过普通会计实务工作者更容易理解并接受的“预付账款”科目核算。

【例2】昌盛公司2007年初预付某生产用机器设备全年租金共计36000元,每月租金3000元。应做如下会计处理:

(1)年初支付租金时

借:预付账款 36000

贷:银行存款 36000

(2)每月月末摊销时(连续12个月)

借:制造费用 3000

贷:预付账款 3000

(三)一次交纳数额较大的印花税

根据现准则应用指南,企业按规定计算确定的应交矿产资源补偿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交税费”科目。由此可知,企业在计算应交纳的印花税时,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在实际支付印花税时,则直接冲减“应交税费”科目,不再进行分摊。

【例3】昌盛公司2007年10月份按规定计算应交纳的印花税27000元。

(1)计算应交纳印花税时

借:管理费用 27000

贷:应交税费 27000

(2)实际支付时

借:应交税费 27000

贷:银行存款 27000

二、原“预提费用”科目核算业务会计处理

原准则、制度中常见的预提费用有预提借款利息、保险费、租金、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等,根据重要性原则,当上述费用数额较小时可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数额较大且有确凿证据表明需要预提的只能记入应付款项目。

(一)预提短期借款利息

在实际工作中,银行一般于每季度末收取短期借款利息,为此,企业短期借款利息一般采用月末预提的方式进行核算。可以参照分期付息长期借款的利息处理方法,通过“应付利息”科目核算。

【例 4】昌盛公司于2007年1月1日向银行借入一笔生产经营用短期借款,共计60000元,期限6个月,年利率8%。根据与银行签署的借款协议,该项借款的本金到期后一次归还,利息按季支付。昌盛公司l一3月份有关利息费用的会计处理如下:

(1)1月末,计提1月份应计利息

借:财务费用 400

贷:应付利息 400

本月应计提的利息额=60000×8%÷12=400(元)

2月末计提2月份利息费用的处理与1月份相同。

(2)3月末支付第一季度银行借款利息时

借:财务费用 400

应付利息 800

贷:银行存款 1200

(二)预提保险费、租金

对于此类业务,现准则及应用指南中并没有明确规定,暂无非常合适的科目进行核算。笔者建议本着重要性原则,对于数额较小的保险费、租金可以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数额较大时可通过“其他应付款”科目进行核算。

【例5】昌盛公司从2007年4月1日起,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管理用办公设备一批,每月租金2000元,根据合同约定每季度末支付。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1)4月末,计提应付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租金

借:管理费用 2000

贷:其他应付款 2000

5月末计提5月份应付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租金的会计处理与4月份相同。

(2)6月末支付该季度租金时

借:其他应付款 4000

管理费用 2000

贷:银行存款 6000

(三)固定资产大修理费

现准则应用指南规定,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如果使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来的估计(如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或提高产品质量),应当记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除此之外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无论发生支出的金额大小,应在发生时直接记入当期损益,不再通过费用摊提账户核算。

【例6】昌盛公司2007年10月发生生产车间固定资产修理费550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借:制造费用 5500

贷:银行存款 5500

133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