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42

南京葫芦娃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管理会计决策分析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dianpingyao

已采纳

1、成本性态分析法:将成本表述为产量的函数,分析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然后按照成本对产量的依存性,把全部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两大类。它联系成本与产量增减关系的动态进行差量分析,构成了现代管理会计中一项基础性的内容。2、本量利分析法:将成本、产量、利润这几个方面变动所形成的差量相互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其核心部分是确定“盈亏临界点”,从动态上掌握有关因素变动对企业盈亏消长的规律性的联系。这对帮助企业在经营决策中根据主、客观条件有预见地采用相应措施实现扭亏增盈,有重要意义。3、边际分析法:增量分析是一种形式,它涉及的增量是指自变量的微量变化。这个微变化所形成函数的精确变化率,就是边际的概念,在数学上用导数表现。边际分析可用来确定生产经营最优化目标,企业生产经营的最优化目标——如成本最低、利润最多等,都可运用边际分析的方法来确定其最优的边际点(如能使企业成本达到最低的产量、实现利润最多的销售量是多少,等等)。4、成本—效益分析法:在经营决策中,适应不同的情况形成若干独特的“成本”概念(如差别成本、边际成本、机会成本、沉没成本等)和相应的计量方法。以此为基础,对各种可供选择方案“净效益”(总效益与总成本之差)进行对比分析,以判别各有关方案的经济性。这是企业用来进行短期经营决策分析评价的基本方法。5、折现的现金流量法:将长期投资方案的现金流出(投资额)及其建成投产后各年能实现的现金流入,按复利法统一换算为用同一时点的数值(现值、终值或年值)来表现,然后进行分析对比,以判别有关方案的经济性,使各方案投资效益的分析和评价建立在客观而可比的基础上。

管理会计决策分析

164 评论(11)

dodolong64

老了不识字了找不到洞了

176 评论(10)

蛋糕上的草莓1

首先,大体上可以有个预计,随着业务量的增大,优势比较:甲大于乙大于丙。然后可以分别算甲乙,乙丙的无差别点。设在X业务量时,甲乙方案成本相等,联立方程,解得X等于250,;设在Y业务量时,乙丙方案成本相等,联立方程,解得Y等于150。得出结论:在业务量150以下的时候,选丙方案;在150到250之间选乙方案;在250以上,选甲方案。

179 评论(11)

失踪的第九个梦

1、成本效益原则在管理会计的各项决策中,所决策项目取得的效益应大于该项目所发生的成本,即此决策项目必须为决策主体带来效益。2、稳健性原则管理会计人员在进行决策时应保持适当的谨慎,以免因过于乐观的估计而给决策主体带来损失。3、中立性原则管理会计人员在进行决策时应当站在不偏不倚的立场上,正确运用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要求管理会计人员在组织上和行为上必须是独立的,在工作上不受其他部门和人员的干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决策的准确性和有用性。4、客观性原则管理会计人员客观地预测决策对象的活动,使决策产生的管理会计信息能客观、真实,要求决策利益相关者构成的复杂性,容易产生公平性和外部性问题。因此,其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一样存在操作性障碍。

303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