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壹老师
(一)委托代理理论与会计舞弊当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互分离时,财产所有者不直接参与财产的运营和管理,而是赋予某一代理人(经营者1在特定条件约束下,进行财产运营和管理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就形成了所有者和经营者两个独立利益主体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在委托—代理关系下,委托人和代理人是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根据理性经济人假设,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都会追求自身私人收益的最大化。因此.必然存在代人行为选择与委托人利益目标相背离的情况。从广义的角度理解,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同样存在着股东和公司,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股东作为出资者,不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企业经营者作为代理人,努力经营为股东创造财富,并以会计信息形式向股东报告经营责任的履行情况。经营者作为代理人,可以直接操纵公司会计信息的生成和会计报表的编制,在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约束下,他们有动机和机会通过指使会计人员舞弊来提高会计报表中的经营业绩。而作为委托人的股东,虽然也在追求企业价值或利润的最大化,但由于上市公司的股东比较分散。很难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来约束和监督经营者的行为。由此可见,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目标不一致是导致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内在动因。(二)信息不对称理论与会计舞弊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中交易的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信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阿克尔洛夫在研究二手车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时,发现卖方对产品质量拥有的信息比买方更多时,就会导致出售低质产品的情况,这被称为“逆向选择” 另一位诺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则确认了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上,拥有更多信息的一方,为了得到更好的交易结果,会采取一些令人可信的方式将信息发布给缺乏信息的另一方。这种方式被称为“发出信号”。在一个信息不完备的经济环境中,委托人和代理人各自拥有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代理人往往比委托人拥有更多的信息,作为具有理性的单独个体,代理人更倾向于利用自身优势为自己谋福利。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同样也存在着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股东和经营者各自拥有的信息也是不对称的。另外,我国的上市公司多数是由国有企业改组而来, 由于改制的不规范,普遍存在着所有者缺位、未建立有效的制衡机制、对经营者的约束软化、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等问题。由于受到信息成本的约束,流通股股东无法了解经营者的努力程度和真实的经营业绩,他们只能通过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来了解公司的经营业绩,并做出自己的决策。而会计信息基本上属于公司经营者的私人信息,他们既可能在上市前提供虚假信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行投资,也有可能在上市后为保持上市资格、实现配股筹资或免于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等目的而进行会计舞弊。
游钓1000
属于,财务管理包括会计,财务管理是在会计的基础上,强调对资金在经营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分配活动中的运用。简单地说,会计看过去,财务管理看未来;会计重记录,财务管理重分析;会计偏实务一些,财务管理偏宏观一些。
会计舞弊是会计主体在会计活动过程中,管理方出于不良动机(利益驱动、管理报酬等)有意虚构、编造会计信息,又或者是歪曲真实有效的财务状况。在这一行为过程之中,管理方由于握有他人不知道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就被称之为私有信息。因此,私有信息就直接造成了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就会引发舞弊行为的出现。
会计舞弊论文选题参考
1、企业会计舞弊与舞弊审计
2、企业会计舞弊及其监管的博弈分析
3、会计舞弊公司独立审计质量研究——基于处罚公告的博弈分析
4、会计舞弊之反思--世界通信公司治理会计舞弊和审计失败剖析
5、会计舞弊之反思
6、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监管的对策研究
7、会计舞弊三角形理论与舞弊审计
8、中美独立董事规模与会计舞弊相关性的比较
9、会计舞弊的原因及防范
10、试析会计舞弊中利益相关者的舞弊行为
11、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手法与治理
12、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经济学解释
13、职业判断在重大会计舞弊审计中的作用
14、内部审计在防范会计舞弊中的有效性分析
15、上市公司管理层特征与会计舞弊行为相关性研究
16、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成因剖析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