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42

mm糖糖豆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初级会计等式和报表的关联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大灵灵小乖乖

已采纳

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的期未数-期初数“=利润表中的”累计净利润“现金流量表中的”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期末数-去期初数”

初级会计等式和报表的关联

353 评论(10)

zhusun1989

要搞清报表勾稽关系先要了解四个主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1、先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这个关系主要体现在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部分和利润表之间,因为资产负债表是时点数,利润表是期间数,口径不同,所以勾稽关系也主要在所有者权益部分,毕竟利润表赚得的就是所有者的收益。当然事事无绝对,不能说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期末减期初一定等于当期净利润,因为可能还有分红这个减项,所以要看勾稽关系,最关键的还是所有者权变动表,这个表是时点数结合期间发生额,最清楚,但因为与经营关系不密切,编的人不多,看得人更少;2、还有就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这三个表的核心在现金流量表,可以说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是资产表和利润表,一般来说,不看具体账,光靠前两个表,也可以把现金流量表的主要数字编出来,业务复杂的误差率要高一点,业务简单的,误差率就小,叔做过几家中型公司的现金流量表,只看两张表,编的数字一分不差。不过以上误差率指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这个数字是现金流量表的核心,只要这个数字不出大差错,现金流量表就不能说编的不对。说起勾稽关系,我想先提出另外一个词——“复式记账”,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正因为有这个恒等式,所以一项资产的增加意味着一项负债的增加或者另一项资产的减少,一项收入的增加意味着一项资产的增加或者一项负债的减少,一项成本的增加意味着一项资产的减少或者一项负债的增加,数字就是这样从一端到另一端、从一张表到另一张表流转。这是了解什么是勾稽关系的一个起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勾稽关系: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本就是一体的,虽然你看到的资产负债表都是时点数——年初数、期末数,而利润表是本期发生数,但是当你在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和期末数中间加上本期增减数之后,你就发现可以把利润表整个装到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中的未分配利润项下。利润表最终的结果“净利润”就是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本期增减中的一个因子。资产负债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勾稽关系:利润表上的收入不一定代表资产负债表上收到了货币资金(也就意味着不代表现金流量表上有现金流入),也可能是赊销带来的资产负债表上应收账款的增加,支出亦然。简单点说资产负债利润表是权责发生制,现金流量表是收付实现制。(貌似这是在说区别,不是在说关系|||)如同在说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关系一样,直接法编制的现金流量表也是可以装到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项下的。年初有多少钱,本期流入多少流出多少,加减得到期末有多少钱。间接法编制的现金流量表就是利润表的一个延续,是衔接在净利润后面的,是描述从净利润到经营活动净现金流的过程,他要说明的是影响净利润中诸多因子中,有多少是没有现金收付的,或者是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的。比如成本中有多少是从资产(折旧)转进来的数字,而不是付了现金出去;收入中有多少是赊销的并没有收进来现金;或者反过来虽然不是今年利润表里的收入/成本,但是今年客户给钱了/给供应商钱了;还有有些利润表里的费用不属于经营活动范畴的剔除出去。把净利润这样加加减减下来最终会得到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不同的报表关系是通过具体的会计分录联系到一起的,【资产负债表】是科目发生的净额,【利润表】科目既有代表净额的科目(如利得和损失)也有代表总额的科目(收入、费用等),【现金流量表】科目余额均是汇总额。从我目前学习的情况看来,认为【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之间最常用的是下面公式(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勾稽关系):【资产负债表】总权益(本期期末) - 【资产负债表】总权益(本期期初) = 【利润表】净利润这个也容易理解,企业经营资金来源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等形式持有通过经营活动,产生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再扣除经营成本及缴的税费,剩下的就归企业,成为“所有者”权益了。注意:有一个新手容易犯错的地方,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上都有的一个指标叫未分配利润。其中【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是累计数,【利润表】未分配利润是当期数,这两个概念不一样!如果期数大于1的时候则有:【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期末) - 【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期初) = 【现金流量表】未分配利润如果期数等于1时则为:【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 = 【现金流量表】未分配利润我刚开始做报表分析的时候,这一块费了好大功夫才弄懂。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可通过【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推算,部分科目推算过程如下(即【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之间的勾稽关系):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收入*1.17+其他收入+应收票据(初-末)+应收账款(初-末)+预收账款(末-初)+销售材料代购代销业务收到的现金+已核销的坏账损失-销售退回支付的现金-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期末余额收到的税费返还 = 应收补贴款(初-末)+补贴收入+所得税本期贷方发生额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经营租赁)=营业外收入贷方发生额+其他业务收入贷方发生额+其他应收贷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贷方发生额+银行存款利息收入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 (主营成本+存货(末-初))*1.17+其他业务支出(除利息)+应付票据(初-末)+应付账款(初-末)+预付账款(末-初)+购买材料代购代销支付的现金-销售退回收到现金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 应付工资借方+应付福利费借方+管理费用里养老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成本及制造费用明细表中劳动保护费。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所支付现金放在投餈项目中支付的各项税费(经营项目产生的耕地占用税、契税等投资所发生的) = 应交税金借方+其他应交款借方+管理费用中税金借方+其他业务支出有关税金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经营租赁的支付的租金) = 营业外支出除固定资产处置损失+管理费用(除工资、福利、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折旧、坏账准备或坏账损失、列入的各项税金)+营业费用、成本及制造费用(除工资、福利、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其他应收款借方+其他应付款借方+银行手续费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 长、短期投资(初-末)+长期债权投资本金(初-末)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 = 利润表投资收益-应收利息(末-初)-应收股利(末-初)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 = 固定资产清理的贷方余额+无形资产(末-初)+其他长期资产(末-初)+非常损失的保险赔偿金 注:小于零则在支付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中体现(对外)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 长、短期投资(末-初)+长期债权投资(末-初)除长期利息投资损益包括拥金手续费 注:期末-期初小于零,则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金额中核算。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 如:投资未按期到位罚款、投资时所支付已宣告发放的股利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 实收资本(末-初)+应付债券(末-初)借款所收到的现金 = 长、短期借款(末-初)(发行收入-手续费)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 如投资人未按期缴纳股权的罚金收入等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本金) = 长、短期借款(初-末)(除长期利息)+应付债券(初-末)(除利息)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包括借款利息费用所有利息 = 应付股利借方+利息支出+长期借款利息+在建工程利息+应付债券利息-预提费用中计提利息贷方-票据贴现利息支出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 融资租赁支付的租赁费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 = 汇兑损益进一步编制经营现金流量表:取:【利润表】净利润加以下项目: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本期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发生额)固定资产折旧(累计折旧[末-初])无形资产摊销(无形资产[末-初])长期待摊费用摊销(长期待摊费用[初-末])待摊费还用减少/减:增加(待摊费用[末-初])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预提费用[末-初])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固定资产亲历记营业外支出/或收入明细账分析填列)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固定资产清理及营业外支出明细账分析填列)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应收票据的贴现利息)投资损失/减:收益(投资收益借方余额加,贷方余额减)递延税款贷方/减:借方(递延税款[末-初])存货的减少/减:增加(存货[初-末])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应收账款[初-末] + 应收票据[初-末] + 预付账款[初-末] +其他应收款[初-末] + 待摊费用[初-末] - 坏账准备期末余额)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应付账款[末-初] + 预收账款[末-初] + 应付票据[末-初] + 应付工资[末-初] + 应付福利费[末-初] + 应缴税费[末-初] + 其他应交款[末-初])其他应等于【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情况:【资产负债表】现金期末余额减去:【资产负债表】现金期初余额加上:【资产负债表】现金等价物的期末余额减去:【资产负债表】现金等价物的期初余额应等于【现金流量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我总结能力不强,再补充几个报表内部勾稽关系示范公式吧,相信打开excel按照这些公式整理几期的财务报表会有更深刻的理解:资产负债表勾稽关系货币资金 + 短期投资净额 + 应收票据 + 应收股利 + 应收利息 + 应收帐款净额 + 其他应收款 + 预付帐款 + 期货保证金 + 应收补贴款 + 应收出口退税 + 存货净额 + 待摊费用 + 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 +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 + 其他流动资产 = 流动资产合计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 短期投资净额 = 短期投资应收帐款 - 坏账准备 = 应收帐款净额存货 - 存货跌价准备 - 存货变现损失 = 存货净额固定资产净额 + 固定资产清理 + 工程物资 + 在建工程 + 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 = 固定资产合计长期股权投资 + 长期债权投资 = 长期投资长期投资 -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 合并差价 = 长期投资净额固定资产原值 - 累计折旧 = 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净值 -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 固定资产净额无形资产 + 递延资产 + 长期待摊费用 = 无形及递延资产合计流动资产合计 + 长期投资净额 + 固定资产合计 + 无形及递延资产合计 + 递延税款借项 + 其他长期资产 = 资产总计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预收帐款+代销商品款 + 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应付股利+其他应交款+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预计负债 +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其他流动负债 = 流动负债合计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专项应付款+ 其他长期负债 = 长期负债合计流动负债合计+长期负债合计+递延税款贷项 = 负债合计国家资本 + 集体资本 + 法人资本 + 个人资本 + 外商资本 = 实收资本国家法人资本 + 集体法人资本 = 法人资本法定盈余公积 + 公益金 = 盈余公积少数股东权益 + 实收资本 + 资本公积 + 盈余公积 + 补充流动资产 + 未确认投资损失 + 未分配利润 +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 所有者权益合计流动负债合计 + 长期负债合计+递延税款贷项 + 所有者权益合计 + 少数股东权益 +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计资产总计 =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计利润表勾稽关系:主营业务收入 - 折扣与折让 =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 主营业务成本 -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 经营费用 - 其他 + 递延收益 + 代购代销收入 + 其他 =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利润 + 其他业务利润 - 营业费用 - 管理费用 - 财务费用 - 其他 = 营业利润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 + 非货币性交易收益 + 出售无形资产收益 + 罚款净收入 = 营业外收入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 + 债务重组损失 + 罚款支出 + 捐赠支出 = 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 + 投资收益 + 期货收益 + 补贴收入 + 营业外收入 + 其他 - 营业外支出 - 其他支出 +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 利润总额利润总额 - 所得税 - 少数股东损益 + 未确认投资损失 = 净利润净利润 + 年初未分配利润 + 盈余公积补亏 + 其他调整因素 = 当年可供分配利润可供分配利润 - 单项留用的利润 - 补充流动资本 - 提取盈余公积 - 法定盈余公益金 - 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 - 提取储备基金 - 提取企业发展基金 - 利润归还投资 - 其他 = 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 - 应付优先股股利 -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 应付普通股股利 - 转作股本的普通股股利 - 其他 = 未分配利润现金流量表勾稽关系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 收取的租金 + 收到的税费返还 +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 现金流入小计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 经营租赁所支付的现金 +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 实际交纳的增值税款 + 支付的所得税款 + 支付的除增值税、所得税以外的其他税款+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 现金流出小计现金流入小计 - 现金流出小计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 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的现金 + 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 +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 + 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 现金流入小计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 + 权益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 债券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 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 现金流出小计现金流入小计 - 现金流出小计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吸收收益性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 子公司吸收少数股东权益性投资收到的现金 + 发行债权所收到的现金 + 借款所收到的现金 + 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 现金流入小计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 + 发生筹资费用所支付的现金 + 分配股利或利润所支付的现金 + 子公司支付少数股东的股利 + 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 融资租赁所支付的现金 + 子公司依法减资支付给少数股东的现金 + 减少注册资本所支付的现金 + 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 现金流出小计现金流入小计 - 现金流出小计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净利润 + 计提的坏帐准备或转销的坏帐 + 固定资产折旧 + 无形资产摊销 + 开办费、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 待摊费用的减少 + 预提费用的增加 +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 + 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 财务费用 + 投资损失 + 递延税款贷项 + 存货的减少 + 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 + 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增加 + 其他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现金的期末余额 - 现金的期初余额 + 现金等价物的期末余额 - 现金等价物的期初余额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353 评论(10)

ABCDG,43668

资产期初400000元负债期初100000元,则期初所有者权益=400000-100000=300000资产期末450000元负债期末50000元,则期末所有者权益=450000-50000=400000那么所有者权益本年增加400000-300000=100000(1)本年利润=100000收入=100000+75000=175000(2)本年利润=100000-20000=80000(3)本年利润=100000+20000-30000=110000

153 评论(10)

霸王V风月

会计基本等式主要有两个: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是代表“资产负债表”的会计恒等式。2、利润=收入-费用,这是代表“利润表”的会计等式。

具体内容如下: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一等式,称为财务状况等式,它反映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

具体而言,它表明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所拥有的各种资产以及债权人和投资者对企业资产要求权的基本状况,表明企业所拥有的全部资产,都是由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的。

2、收入-费用=利润

这一会计等式,称为财务成果等式,它反映了收入、费用和利润三个会计要素的关系,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的经营成果。

会计基本等式的动态图:

会计基本等式的分类:

静态等式

静态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等式,是由静态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组合而成。

其公式为:资产=权益=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

动态等式

动态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等式,是由动态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组合而成。其公式为:收入-费用=利润

综合等式

综合会计等式: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期末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利润

会计等式是指明各会计要素之间的基本关系的恒等式,所以也称为会计恒等式或会计平衡式。

(1)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一等式,称为财务状况等式,它反映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具体而言,它表明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所拥有的各种资产以及债权人和投资者对企业资产要求权的基本状况,表明企业所拥有的全部资产,都是由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的。

(2) 收入—费用=利润

这一会计等式,称为财务成果等式,它反映了收入、费用和利润三个会计要素的关系,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的经营成果。

(3)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这一等式综合了企业利润分配前财务状况等式和经营成果等式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之间的相互联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等式

304 评论(12)

农夫三下乡

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又称会计恒等式、会计方程式或会计平衡公式,它是表明各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等式。会计等式是指反映各项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表达式。

(一)会计等式的表现形式

财务状况等式,亦称基本会计等式和静态会计等式,是用以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平衡关系的会计等式。即: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一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也称资产负债表的要素,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第一会计等式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

(二)交易或者事项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经济业务,又称会计事项,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使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动的交易或者事项。

企业经济业务按其对财务状况等式的影响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九种基本类型:

(1)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2)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等额增加的经济业务;

(3)一项资产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增加的经济业务;

(4)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5)一项资产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6)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7)一项负债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8)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9)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上述九类基本经济业务的发生均不影响财务状况等式的平衡关系,具体分为三种情形:

基本经济业务(1)、(6)、(7)、(8)、(9)使财务状况等式左右两边的金额保持不变;基本经济业务(2)、(3)使财务状况等式左右两边的金额等额增加;基本经济业务(4)、(5)使财务状况等式左右两边的金额等额减少。

208 评论(9)

暖暖烛光2016

以备考阶段对知识点的牢固掌握为出发点, 特选取基础阶段精讲内容供考生参考学习, 帮助考生快速构建知识框架, 细致学习知识体系, 打牢基础, 提高学习效率 [更多免费课程, 欢迎加入初级会计职称备考QQ群: 605138607]

331 评论(15)

相关问答